客家和畲族是血缘和文化的同族。
客家和畲族是血缘的同族,文化的异族。 原帖由 榆关客 于 2009-8-21 22:3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彝族21%的H6难道有北方汉族人高吗?为什么你就是回避汉族呢?
21%和30%差9%,客家与之差20%,谁的差距大?土家、白族、泰雅都是30%的h6,似乎与北方汉在这方面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了。 纠正以下,客家与北方汉的h6差距是25.05%。还有什么话说?不想想自己到底有多少所谓的中原骗子乞丐文化?客家人可能宁愿饿死都没有面子做这些中原文明熏陶下的丑恶行径的。还中原文化,简直是狗皮膏药。如果诸位客家同胞非要向先进文明身上靠,不妨傍傍新贵的日本人,然后向全世界、全中国人民宣称,客家人是受到日本的大和文明熏陶的,祖先和天皇有一腿,这不更好吗? 原帖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8-22 07:53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客家和畲族是血缘的同族,文化的异族。
谁说客家畲族的文化是不同的?畲族的习俗和客家是非常相似的,什么是文化?你懂吗? h6就是我们客家人的标志,六甲人和客家同源,虽然融入了大量的当地的侗族血统,h6有所降低,但40.74的高数字依然是非常高的。六甲人的祖先是从福建客家祖地由官家出钱迁过去。 原帖由 mzkj 于 2009-8-22 08:59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谁说客家畲族的文化是不同的?畲族的习俗和客家是非常相似的,什么是文化?你懂吗?
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
2.“土著(古越族)”说
3.“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
4.“南方各民族融合”说
5.“汉族与土著融合”说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换句话说,没有客家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是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在的生命力,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还能维系到现在。
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据学术界估计,客家人现约 有4000至5000万左右。 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为什么说它是地域性文化呢?因为这种文化的产生有非常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只产生于赣、闽、粤三角地区,而不产生于其它地方。
客家历史
为什么在这里会产生具有如此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里是一块四周被大山包围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罗霄山脉,东面是武夷山与九连山脉,南面是南岭,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还有一条雩山山脉与武夷山相连结,从而把江西的南部与中部隔开,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是与赣、闽、粤、浙等南方地区同一族属的百越民,他们“各有种姓,互不统属”。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所以,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所以,组成该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故有学者称其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亦不为过。
正是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的眷恋。同时,也正是由客家人有很长一段漂泊流离的经历及到达定居地以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锤炼出客家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及善于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一文化内相互合作关系的团体主义精神。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需要。正是由于他们在不断迁徙中求得了生路,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才使得客家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出了“人唔辞路,虎唔辞山”、“命长唔怕路远”、“树挪就死,人挪就活”的价值观念。 客家民系的形成历史久远。客家人原属中原汉民,历史上因为战乱经过多次迁徙,最后逐渐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台湾、香港以及海外等地定居下来。客家文化是中原汉文化与南方的土著文化的融合的产物。客家文化的主体是汉文化,因为她更多保持着汉文化的基本特征,但在不少方 面也受到土著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客家成为既不同于土著又不完全等同于中 原汉民的一个汉族民系。客家话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方言的分布地域很广。各地的客家人,虽 然所说的客家话有些差异,但相互间不会出现交际上的困难,因为客家话尽 管有许多不同的变体或曰次方言,其基本特征却大体相同。客家历史源远流长,培育了大批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 出类拔萃的风流人物如洪秀全、黄遵宪、孙中山、朱德、叶剑英等。
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德才,奋发进取。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客家先民的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一视同仁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连刘邦、项羽这对冤家也可合祀一龛接受人们的膜拜。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客家围屋
客家先民进入赣南之前,这里的土著居住的多为干栏式(架空地面楼居)居所。而土围子,则是明末清初时期,赣粤边境菲盗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家客的大户人家为有效地保住自家性命,保住聚集的财产,不惜耗费巨资苦心经营修筑,其结构形式由粤东客家标准格式——围拢屋发展变化而成。这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庞大建筑,四角建有炮楼,楼内连通,相互呼应,火力交叉如网;御火攻,围内设有多处消防注水口;防围困,围内置设多处粮仓……对于围屋,如果分得细一些,还可以看出两种基本模式:实心式空心式,实心式,围内主体建筑采用“厅堂式”,只是将两侧横屋升高,连成全封闭式的方形围屋平面,如关西新围,面积10000多平方米,内有三条(一主二次)三堂式中轴线,门道重垂,廊环巷深,厅前还有禾坪、照壁、马廊及花园等设施。空心式,如杨村燕翼围,面积2500平方米,围内不设主体建筑,只沿围的四周建房舍,中间除水井外,就是一个大禾坪。
如今的赣南,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居住着700多万客家人。当遥远的岁月成为往事,而这浸润着客家人血与泪的围屋形式,亦在世人眼里成了客家人的典型家园构造,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它凝聚了客家人整体的心灵感喟,包容了客家人经历的岁月沧桑,留存人们的心里,构成飘泊他乡客家人梦牵魂绕的呼唤。
客家节日
岁时节令的民俗活动起源很早,如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过年”的传统也起源于上古。除过年过节,还有四时节令,以及其它俗信纪念。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善良心灵,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绚丽,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客家祭祀
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葬、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谓之三个阶段。
客家婚姻
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所以他们的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的影响;客家人属性成规,男婚女嫁定要"明媒正娶",才不为乡闾讥笑。
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所谓六礼是:"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客家农事
客家人多住山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以水稻为最。客家地区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车灌水入田。农家肥料,以"沤粪"或"沤火炉灰"作粪种,参上石灰肥田。
稻谷成熟后,收割时,不雇工; 约左邻右舍的妇女,到时她们自带镰刀来田里帮助割水稻。这叫“帮工”等她们各家收割水稻时,被人"帮"过工的妇女再"帮"人家的工。是客家人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好传统的充分表现。
客家服饰
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另加“颈链”、“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姑娘梳辫,少妇盘髻。劳动者则多穿对补救短衫的,俗称褂哩。读了书的男子多改着西式裤。
鞋袜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妇女自制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40726.htm
回复 34# mzkj 的帖子
畲族自己是不是一个民族都是很成问题的,不要说客家了。畲族这个民族是PRC政府在建国后靠费孝通等狗腿子、御用文人人工制造的,ROC政府从1912年至今没有承认过。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8-22 11:31 编辑 ] 原帖由 mzkj 于 2009-8-22 08:59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谁说客家畲族的文化是不同的?畲族的习俗和客家是非常相似的,什么是文化?你懂吗?
习俗相近就是文化相近?
就你这水平,也敢说自己懂啥叫文化?
愿闻其详。
原帖由 mzkj 于 2009-8-22 08:5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纠正以下,客家与北方汉的h6差距是25.05%。还有什么话说?不想想自己到底有多少所谓的中原骗子乞丐文化?客家人可能宁愿饿死都没有面子做这些中原文明熏陶下的丑恶行径的。还中原文化,简直是狗皮膏药。如果诸位客家 ...
那你写的字、你说的话是哪里来的?
是日本鬼子给你家祖宗带来的? 原帖由 mzkj 于 2009-8-22 08:5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纠正以下,客家与北方汉的h6差距是25.05%。还有什么话说?不想想自己到底有多少所谓的中原骗子乞丐文化?客家人可能宁愿饿死都没有面子做这些中原文明熏陶下的丑恶行径的。还中原文化,简直是狗皮膏药。如果诸位客家 ...
30%仅仅是一般的平均水平,河南等很多地方都在40左右的携带率,你为什么不和河南人比非要和北方平均水平比呢?
更何况畲族的18.18的H6也有古代汉族人的 贡献,如果除去这部分干扰因素。畲族和客家人的h6携带率差异更大。
我可没有强迫你承认自己是中原人的一部分,但是讨论问题还要以事实为根据没有必要带感情。蒙古人因为成吉思汗是抢来的女人生的孩子就自卑过吗? 原帖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8-22 07:4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告诉你mzkj,我们这里不会有一个人否认自己的汉族属性,我们为自己的祖宗皈依汉文化、加入汉族大家庭而无比自豪! ...
没错,民族是文化范畴内的概念。有多少人很纯呢?好像很纯的客家人都不认自己是汉族啦。好笑 原帖由 榆关客 于 2009-8-21 22:3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方汉族经过五胡乱华也降低了吧
大家都不春 我们只要信奉汉文化,汉族的诗书典籍、礼义廉耻成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用汉字、讲汉语,我们就是汉族。
这个无关血统。
日本、韩国、越南之所以独立,在于他们不说汉语,文字上去中国化或与汉字不尽相同。
但是即使这样,瑞典学者高本汉还是把日语、韩语、越南语称为汉语的域外方言。
拓拔鲜卑本是胡族,但是孝文帝汉化以后,他们就是汉族。
客家文化的主体还是汉族的文化,属于畲族的东西根本不是主流,先进同化落后是没办法的事。 语言是一个最显著反映强势汉族文化同化畲族文化的例子。
客家民系最终形成于明代。于是从历史上考察,畲族的历史比客家的历史要早。
汉人入后,畲族的语言逐渐为汉语所取代。
血缘的改变可能是有限的,也有变化巨大的区域。
难道客家话是畲族原本的语言?
这是三岁小儿都看得懂的。
客家话是彻头彻尾的汉语。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8-22 16:06 编辑 ] 原帖由 榆关客 于 2009-8-22 12:44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0%仅仅是一般的平均水平,河南等很多地方都在40左右的携带率,你为什么不和河南人比非要和北方平均水平比呢?
更何况畲族的18.18的H6也有古代汉族人的 贡献,如果除去这部分干扰因素。畲族和客家人的h6携带率差 ...
我看中原人找土家、白族、彝族认亲去吧!他们的h6似乎差的不远,别找我们。我们和你们的骗子文化、乞丐文化不沾边的。是不是当我没见过河南人,我看不出他们哪点象客家人,别拿明星照给我看,河南人我见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