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至豪杰 发表于 2009-5-19 00:37:19

武狀元_李威光

梅州的发展要靠宣传!!!!!!!!!!!!

想了很久,感觉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宣传离不开!举个例子吧,史上广东唯一的武状元-李威光(梅州五华人)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倒是佛山黄飞鸿赫赫有名、连叶问也拍成电影了,感叹不已!梅州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告、电影、出书等等宣传工具来光大客家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发表高见!转附:李威光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f6428f8f31e781ef513d9206.jpg

  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楫,号韬序。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在山区农村一个小康家庭。其父李资始是前清廪生,知书识义,对其子从小学书习武管教颇严。其母是一个才思敏捷,性格开朗的农村妇女。李威光自小受家教熏陶,养成自爱、自奋自强,好学喜动,精灵活泼的品格。

  五华城乡武术盛行。李威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响下,年少时便投馆拜师,学习武艺。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学苦练,一招一式,一拳一脚,扎扎实实。不几年,刀、枪、棍、棒、骑射皆能,武艺出众。他身材硕壮,体高七尺,膂力过人。乾隆十五年(1750),适逢开科县试,十六岁的李威光赴考,名列前茅,入选武生。这更坚定了李威光矢志武道的决心。在他的父母支持下,聘请了武艺高强师傅在家里授艺。李威光不怕辛苦,勤学苦练,常以“书要读,拳要练,老婆娶不娶都随便”的口语自誓。十年寒暑,他的武艺日精,在周围乡村中,颇有名气。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威光赴省参加庚辰科乡试,金榜题名,高中武举。但仍习武不辍,矢攀高峰。他常穿着自制四五十斤的石屐(用大麻石凿成形似木屐,用麻绳作屐皮),以练腿力;朝夕抱举三四百斤练武石,以练臂力。勤奋不负有心人。李威光的武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威光束装上京,参加壬辰科会试。殿试一举成名,钦点状元及第。

  李威光高中武状元后,民间流传着他上京赴考及在考场中的不少故事。

  相传李威光赴京起程那天,刚走出家门槛,不慎踩死一只小毛鸡;初不以为意,继续前行,过木桥时,又踩断了桥板;走到山坡狭路处,青衫被荆棘撕破。他想刚出门就碰上三件不吉利的兆头,感觉很晦气,便掉头返回家中,向母亲道出不愿赴考的原委。其母才思敏捷,善解人忧。为消除李威光的疑虑,随即开口说道:“脚踏金鸡殿上行,踏断木桥换石桥,自古英雄走险道,钩烂青衣换锦袍。”解开了李威光思想疙瘩,鼓励他继续登程赴考。

  在京城会试中,群雄荟萃,相互角逐,斗艺激烈,李威光脱颖而出,武艺超群,荣获第一。不几日,皇帝亲躬殿试。李威光却遭人暗算:事先有人把比武石和他的关刀涂上蜂蜡,想使他当场出丑,名落孙山。殿试时,李威光举起武石,力鼎千钧,潇洒自如。不料突然石滑脱手,李威光急中生智,用尽力气,顺势将武石猛踢一脚,武石落地滚了几滚;接着,他手舞关刀,银光闪闪,令人眼花缭乱。突然左手滑脱,右手紧握刀柄,顺势原地旋转,乾隆皇帝看罢,不解其艺,便问是何武艺?李威光急中生智,奏曰:“武石滚动,乃‘狮子滚球’之义;关刀释手属‘捺地割葱’,这些技艺是寒门传家之宝。”语惊四座,博得龙颜大悦,当即钦点为该科状元,御赐“状元及第”金匾一块。这一历史珍贵文物,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灭了。

  传说归传说。其实,李威光在会试中,刀、枪、棍、棒、箭等技压群芳,殿试夺魁,当之无愧。在殿试时,李威光使用的一百六十斤的大关刀至今仍保留在其家乡。

  李威光状元及第后,皇帝极为器重,起先留他在京城授头等侍卫,警卫金銮殿,并曾跟随乾隆皇帝去郊区狩猎。他不仅为皇帝护驾,且在狩猎中,打飞鸟,猎狡兔,箭不虚发,随臣大为喝彩。乾隆四十二年(1777),授他为广西提标左营游击。由于李威光不仅熟知天文地理,而巳熟知沿海岛屿情况。因此,不久调任浙江黄岩镇标水师中军游击,旋又晋升为福建烽火门参将。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攻克彰化、凤山,围攻台湾府城(今台南),朝廷震惊,遂派兵镇压。在府城之战中,清军败北,林爽文军声势大张。清朝继派福相国(福安康)并调福建烽火门参将李威光领兵征讨,清兵反败为胜。平息了事端后,授李威光军功加一级,记功二次,将他留守台湾,晋升为台湾平安协水师副将。不久,调回闽安协副将,署任海坛、南澳总兵,诰封四世武功将军(从二品)。在任期间,思母心切,解甲归乡。于1796年(乾隆六十年),李威光在原籍长乐逝世,享阳寿61年,墓葬黄布。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5-19 13:10 编辑 ]

牛行天下 发表于 2009-7-5 13:26:58

武状元-李威光
我也听说过他的事迹。

xianyu424 发表于 2009-8-2 12:10:58

他的刀现在就放在五华长乐学宫的一个偏厅里,不过据说是后来铸造的

wugang 发表于 2013-4-20 21:25:33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0 22:36 编辑

乾隆皇帝诏书原件在粤发现

  本报讯在广东五华县华城镇清朝武状元李威光故乡,最近首次发现200年前乾隆皇帝加封李状元之父李资治为武功将军、其母卢氏加封夫人的诰封圣旨诏书原件。http://www.chenxiufu.com/UploadFiles/201133185142804.jpg

http://www.chenxiufu.com/UploadFiles/201133185310989.jpg
    该圣旨诏书原件用黄绸绢布套彩花,黑字红印,长1.5米,宽35厘米,其内容因年久蛀蚀,部分脱落不全,但文字内容与李氏族谱记载相同,诰封日期为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诰封目的是对李威光父母加爵诰封,激励李状元安心抗击倭寇。李威光曾任福建台湾水师副将,时任闽安水师副将。
    专家认为,该圣旨原件乃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实物证据之一。
    李威光,字作楫,五华县黄埔村人。据《长东县志》载:他身高七尺,臂力过人,25岁中武举人,乾隆三十七年(时年27岁)在京城会试被皇上钦点“状元及第”,即在京城任“头等侍卫”5年,旋被派为广西提标左营中军游击,后任闽安水师副将、福建南澳总兵官等,为抗击倭寇、守卫边陲,立下了汗马之功。
  (卓尚基李宝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7月25日第七版)
乾隆皇帝所赐牌匾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0321/5260333B3534/images/33.jpg李氏祠堂供奉的李威光牌位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0321/5260333B3534/images/36.jpg乾隆四十二年(1777),授他为广西提标左营游击。由于李威光不仅熟知天文地理,而巳熟知沿海岛屿情况。因此,不久调任浙江黄岩镇标水师中军游击,旋又晋升为福建烽火门参将。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攻克彰化、凤山,围攻台湾府城(今台南),朝廷震惊,遂派兵镇压。在府城之战中,清军败北,林爽文军声势大张。清朝继派福相国(福安康)并调福建烽火门参将李威光领兵征讨,清兵反败为胜。平息了事端后,授李威光军功加一级,记功二次,将他留守台湾,晋升为台湾平安协水师副将。不久,调回闽安协副将,署任海坛、南澳总兵,诰封四世武功将军(从二品)。在任期间,思母心切,解甲归乡。于乾隆六十年(1795)在家逝世,享年六十有一。

http://www.changsha.cn/changsha/lzp/W020040113564082187730.jpg

从二品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
吉服冠:顶用楼花珊瑚
俸 禄:155两http://album.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xc3172/f_3830188_1.JPGhttps://www.google.com.hk/url?sa=i&rct=j&q=&esrc=s&source=images&cd=&cad=rja&docid=TpjRs8fmvmPnrM&tbnid=b1r_PRepRTXD-M:&ved=0CAUQjRw&url=http%3A%2F%2Fblog.udn.com%2Fxc3172%2F3312124&ei=mqZyUe6wHeyViQfu04GIBA&psig=AFQjCNF97vm9YDLfkCpBe_XBNyJ0TS0siQ&ust=1366554631405018https://www.google.com.hk/url?sa=i&rct=j&q=&esrc=s&source=images&cd=&cad=rja&docid=TpjRs8fmvmPnrM&tbnid=b1r_PRepRTXD-M:&ved=0CAUQjRw&url=http%3A%2F%2Fblog.udn.com%2Fxc3172%2F3312124&ei=mqZyUe6wHeyViQfu04GIBA&psig=AFQjCNF97vm9YDLfkCpBe_XBNyJ0TS0siQ&ust=1366554631405018

林爽文(1756年-1788年),原籍福建漳州平和。 1773年随其父亲到台湾,定居彰化县大里杙庄(今台中市大里区)。 1784年加入天地会,之后成为彰化天地会首领,1786年曾发动林爽文事件,因酿成泉漳械斗及闽粤械斗而失败,于1788年失败被捕,遭清政府于北京审讯判决凌迟处死。今日,位于南投县中寮乡爽文村有爽文国中、爽文国小两所是与村同名,以及台中市大里区有爽文路、爽文国中皆取其名,以兹感念。另苗栗县卓兰镇也留有爽文路的地名(非路名)。另外,台湾光复之初,国民政府曾计划将嘉义市改名爽文市,后来此计划并未实施。



wugang 发表于 2013-4-20 22:41:03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0 22:58 编辑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六日(1787年1月16日)因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军劫狱反抗,号称50万众响应,十一月廿九日(1月18日)攻下彰化,杀台湾知府孙景燧,进驻彰化县衙门,自称「盟主大元帅」。十二月初一(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林爽文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诸罗县知县董启埏与已卸任的唐镒皆被杀。凤山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亦集众起兵响应,发生笃嘉庄之战,至十二月(2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诸罗,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
但因军纪不良,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被迫以乡勇形式组织义民团练,抵抗林爽文军队保卫自己的家乡。在新竹地区,则有陈紫云领导下,转战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后,乡民捡集新竹死难客家乡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于枋寮(即今新竹县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18/2171093844_e468df7168_o.jpg。
闽浙总督常青闻变急派福州将军恒瑞、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和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清军4000人征台,先后收回诸罗县城、凤山县城,不久即于三月初六(4月23日)再被庄大田攻占,双方形成拉锯战。 (常青初视师,战无功,承恩、仕简以误军机坐斩,台湾平,赦出狱;仕简至狼山镇(今江苏南通东南海边)总兵,承恩亦至副将)。使清廷命常青为督师调并浙江、广东清军一万多人亲自渡台,随后又增加七千人,双方对峙在台湾府城。
台湾漳泉械斗已久,鹿港泉州府籍林凑等人率众袭击彰化县县城,大杀漳州府籍移民并且焚毁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军反攻,许多漳州人被迫投入林爽文阵营,漳州籍大股首陈泮为了报复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尽数焚毁。下淡水溪的漳州籍庄大田也因为闽粤械斗之历史仇恨,与客家庄民爆发冲突,只好暂停攻城行动后来清廷又派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共率绿营八千人于12月10日(阴历11月2日)自泉州人控制的鹿港登台,上岸后再招团练六千,总兵力一万四千,与林爽文三万兵力对峙,双方战于八卦山。福康安先后收彰化、诸罗。爽文败走集集、水沙连(今南投县鱼池乡)等地。 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说服当地居民于老衢崎(今苗栗县竹南镇崎顶里一带)生擒林爽文。
庄大田由于与泉州籍首领庄锡舍有嫌隙,兵败逃亡时行踪为清军所知,被乌作哈达率领的水师抓获时,已身受重伤,在台湾被处死,函首燕京。
此事清廷仅派军不足4万,费时一年四个月平定,之后清乾隆皇为了「嘉」奖诸罗县义民「义」举,而将诸罗改名「嘉义」乾隆将平台民变一事,列入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是指《十全武功记》所提及的中国清乾隆朝中的十次重大战事:两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平缅甸,两平大小金川,平台湾,平安南,平廓尔喀,再平廓尔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狀元_李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