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16:58:16
据潮阳网页吹擂,潮阳进士有一百多名,这在潮汕地区各县是少见的。黑K还给它排名倒数第三,平时肯定疯疯癫癫,倒过来用手走路。当然,潮阳发达的地域应该只是一小块,潮阳绝大部分地区给人的感觉是“蛮”,这是汕头人民的评价。汕头市中心区进士零蛋,但文明程度是潮阳的多少倍?
整个广东,进士平均每县11名,其实已经是被少数进士过百的县拉高的,绝大多数县只有寥寥几名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敝乡属于全省中上水平无疑。而珠三角南番顺发达县,仅是清朝一代就达每县一百多名进士。
[刚才再看了吴川进士数的资料,是21人,有具体名单对照。此前看到的17人的资料有遗漏。]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27 17:09 编辑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17:08:36
刚才再看了吴川进士数的资料,是21人,有具体名单对照。此前看到的17人的资料有遗漏。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17:12:32
原帖由 hkhkhk 于 2009-7-27 13:42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这次在实打实的数据上,客家神棍会如何表现呢?
普宁也有客家人!潮汕也有客家人!大部分是客家人!潮人畏战,客家不畏战!国难当头,客家人付出的就是多!文化性格使然!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27 17:19 编辑 ]
hkhkhk
发表于 2009-7-27 17:18:49
原帖由 30000 于 2009-7-27 16:5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尊贵的潮阳福佬,你们潮阳是不是见不到田呀?
我嫂子是潮阳人,她居然说她没有见过田,连基本的庄稼作物都不认识,从此我就对潮阳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油然产生敬意了.不过她们家却把家搬到惠州去了,,,
客家神棍,怎么话题一下子扯到这么远呢?你傻的,潮阳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教育文化落后的地方,潮南区才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hkhkhk
发表于 2009-7-27 17:32:30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27 16:58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潮阳网页吹擂,潮阳进士有一百多名,这在潮汕地区各县是少见的。黑K还给它排名倒数第三,平时肯定疯疯癫癫,倒过来用手走路。当然,潮阳发达的地域应该只是一小块,潮阳绝大部分地区给人的感觉是“蛮”,这是汕头人 ...
蛮地猫,汕头以前是一片汪海大海,是韩江的冲积平原,元代才有个小村,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开始慢慢人多起来。汕头的地域基本是填海填出来的。嘿嘿,哪里怎么有人呢。潮阳不需要吹擂,潮阳从来都是觉得自己在潮汕是教育落后的地方的,这个不必很多自卑的人士需要吹擂。蛮地猫,应该好好看下阮元编纂的《广东通志》,人家海阳(就是现在的潮安)在宋代就有两大书院韩山书院跟元公书院,规模跟相江书院差不多,比什么番山禺山书院那是大多了,人家海阳宋代就有41位进士了。都跟你说了,人家海滨邹鲁千年文化荟萃不是随便吹吹就能吹出来的,揭阳也有很多,明朝的话海阳揭阳那更是比潮阳多。到了清朝,海阳揭阳澄海饶平一带的进士都是比潮阳多d。蛮地猫,人家榕江北岸历朝的书院就占了整个潮汕地区的百分之七八十。潮阳仅仅是榕江南岸相对较好的异类罢了,但相比北岸潮阳的文化名人就相形见绌了,跟顺德差不多,都是出巨贾大商人的地方。珠三角这么多地方连潮阳都比不过,就要比榕江北岸?真是笑话。
hkhkhk
发表于 2009-7-27 17:38:33
传网上一篇文章。
除了团结保守拼搏精细迷信这些共同性格外,事实上,潮汕人还以榕江为界限,南北分出两种不同性格的人群。
榕江以北的潮汕人,如潮州,潮安,汕头,澄海,揭西,饶平,揭阳。耕土文化的影响显著一些,他们的语言也相对细腻婉转,性格温文尔雅,但就相对性格保守,有时显得不够大气。但此地相对而言多出文人大学者,如潮汕人津津乐道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当代大学者陈平原,岭南大诗人曾习经,著名作家许地山,当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当代著名学者洪子诚,著名学者罗宗强,岭南词宗詹安泰,现代中国唯一真正的哲学家赵汀阳,散文大家秦牧,文妖哲学家张竞生,不羁才子蔡澜,当代著名剧作家郭启宏,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当代著名学者饶芃子,当代历史学家陈春声,当代语言学家林伦伦等等名家数不胜数。其他在本土一直默默耕耘保育潮汕文化的学者文人也是很多,如潮学界学者孙淑彦,潮剧界学者林淳钧等等。
而榕江以南的潮汕人,如潮阳,普宁,惠来,海陆丰,海洋文化的影响相对显著一些,故语言相对粗重,而随之性格也火暴,粗犷,讲究义气。粗犷豪迈的英歌广场舞蹈正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培育出来。而其中又以潮阳人为代表,再加上民风剽悍,他们不仅是香港所谓“潮州怒汉”的原型,当然这其中民风更为剽悍的海陆丰人也贡献了不少力量,如海陆丰人占多数的香港新义安。这种怒汉性格更多时候表现为不畏强权,敢于拼搏,另外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这种气魄易造就许多的悲情英雄,如抗日名将翁照垣,保钓英雄陈毓祥。他们也是外人所谓的“潮州大男人”的原型,不过这种大男人更多时候表现为对家庭的负责以致独断而带来悲情。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潮州家族》就很好的反映了大男人小男人大女人小女人种种悲情的爱恨情仇。而此相对来说也多出巨贾大商人,如庄世平、林百欣、郑午楼、钟廷森、连瀛洲、黄光裕、马化腾、周泽荣等等。以及科学巨匠,如仅潮阳一县市就有吴国雄、陈运泰、林尊琪、郑儒永、马大猷、周国治、郭予元、周福霖、佘畯南、唐希灿、范上达等十一位两院院士,以及刘遵义这样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垂宙这样的外籍院士。
当然这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析,像榕江以北也有李嘉诚,谢慧如,谢国民这样的巨贾大商人,而榕江以南也有郑正秋,蔡楚生,马思聪,郭任远,钟敬文这样的大导演大音乐家大学者。潮汕人杰地灵,有着其独特充满魅力的潮汕文化,而其光荣与梦想则需要各位潮人一同努力。
30000
发表于 2009-7-27 18:16:47
比完烈士比进士了.
KOODMI
发表于 2009-7-27 18:29:15
比完进士比的士.:lol
hkhkhk
发表于 2009-7-27 18:44:01
也好过你们这两个客家神棍,只会痴人呓语的语无伦次的自慰吹牛逼
客家神棍不是很擅长捏造事实吹得天荒地老地踩低来捞取那可怜兮兮的自尊么?
30000
发表于 2009-7-27 18:48:55
那像你,连自慰都不会,连猪 浆都会打灰 鸡.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19:57:34
原帖由 hkhkhk 于 2009-7-27 17:32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蛮地猫,汕头以前是一片汪海大海,是韩江的冲积平原,元代才有个小村,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开始慢慢人多起来。汕头的地域基本是填海填出来的。嘿嘿,哪里怎么有人呢。潮阳不需要吹擂,潮阳从来都是觉得自己在潮汕是 ...
呵呵,黑K东抄西摘,摔倒在地也要抓一把沙。扯那些“小儿科”,把一串不够吨位的人名都扯出来凑数,还专门玩鸡蛋碰石头,碰顺德这块硬石头。顺德有两名状元,仅是清代就有100多名进士,书院无数,在儒学方面有巨大影响的人物也有。这是顺德的文化介绍,也涉及到珠三角的一些资料:
http://theory.southcn.com/wenszj/content/2008-11/05/content_4688952.htm
南方网首页>南方理论> 文史哲教
历史文化名人与顺德的城市文化记忆
2008-11-05 12:53:07 来源: 南方网 暂无网友评论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以简朝亮为陈述中心
内容摘要:九江学派分化后,康有为借今文经学发维新变法之声,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展主流相吻合,一跃而为时代的思想巨人,而简朝亮则承继了其师的传统治经之路。近代中国的时局与社会发展趋势注定是西学而不是中学成为知识分子包括民众在内的关注点。简朝亮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仍然坚守传统经学道路,自然较康有为就落寞许多。但简朝亮之于近代顺德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他是这一时期顺德唯一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儒学大师。简朝亮的学术成就为顺德后人所缅怀,这种缅怀不仅饱含了对地方先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还饱含了区域文化中的人们的文化自豪。
关键词:简朝亮 顺德 文化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恢弘的建筑,还在于历史发展长河慢慢累积的文化底蕴。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建筑、习俗、艺术、学术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里面,一方面累积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一方面也典藏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在时光的长流中,一个城市发展中曾经很绚丽的华章也许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漠,最后沉淀在城市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简朝亮为中心探寻顺德的历史名人,去寻找简朝亮等历史人物在顺德的城市文化记忆中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印迹。
一、简朝亮在顺德历史文化名人中的位置
在每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历史文化名人的目录往往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历史文化名人的多寡、名气大小事关一个城市的名气,事关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品味,故自古以来,总结与标榜历史文化名人就成了中国每个城市的一项重要文化任务。对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记忆渗透到一个城市方方面面:地方碑刻、纪念建筑、地方志书等等,使每个生存在这个城市的人们都能时刻能感受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存在。城市的文化自信在这个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自然也得以同时完成。
笔者于此参照顺德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名人陈列、顺德名人民俗馆的顺德名人陈列、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网站“历史名人”栏目及1929年版《民国顺德县志》,列出24位顺德历史文化名人。选取的主要标准为开创性与全国性。所谓开创性是指某一历史人物在顺德历史发展中是否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特殊地位;所谓全国性是指某一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时期或在某一领域在全国范围是否具有相当影响。开创性与全国性只要能居其其一即可收入目录,收录中若有遗漏疏忽,当为笔者的孤陋寡闻。为便于问题的说明,现将此24人按年代先后分类排列如下:
第一阶段:顺德最早的名人
吕嘉,汉武帝时南越国相。为越族人首领,公元前111年,杀南越王赵兴,与中央朝廷抗衡。同年,被汉军擒杀。
第二阶段:宋代顺德名人
张镇孙 (1235-1278),宋咸淳七年状元,是顺德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宋亡后,回粤举兵抗元,兵败被俘自尽殉国。
第三阶段:明代顺德名人
黄萧养(?-1450),明正统十四年在县境龙眼村率众起义,自立为“顺民天王”,建元“东阳”,后起义失败,阵亡。
陈邦彦(1603-1647) ,与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并称“明末岭南三忠”。明亡后举兵抗清,兵败被俘,拒降被杀。平生工诗,与番禺黎遂球、南海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黄士俊,明万历三十年在科举会考中夺魁、为顺德建县后第一位状元。一度入阁担任宰辅。
朱可贞,崇祯元年(1628年) 武科殿试以一甲第一名及第,为顺德历史上文武四状元之武状元。
孙蕡(1338—1394),被推为“岭南明诗之首”,其诗作开创了明代岭南雄直的诗风。
欧大任(1516-1596),明代著名的岭南诗人,与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并称“南园后五先生”。
区适子,宋末县境鮀洲人。据载,童蒙课本《三字经》为其所撰(一说为浙江学者王应麟)。
第四阶段:清代中前期顺德名人
陈恭尹(1631—1700),陈邦彦长子。与屈大均、梁佩兰合称“清初岭南三大诗家”。
苏仁山(1814-1849),平生愤世嫉俗,人称“画怪”。近人又称之为中国梵高。
苏六朋(约1798-1862),以人物最擅长,兼工山水、花鸟、虫鱼。被称为广州漫画之父。
黎简(1747—1799),以诗、书、画、印“四绝”驰名于世。与张锦芳、黄丹书、吕坚并称“岭南四家”。他是第一个以木棉写入山水画的画家。
第五阶段:近现代顺德名人
梁廷枏(1796-1861),咸丰时赐内阁中书。林则徐督粤,曾为林规划形势,绘海防图以进。以其著《海国四说》、《粤海关志》、《夷氛闻记》等闻名近代中国。
梁耀枢(1832—1888),清同治辛末科进士,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侍讲、提督山东学政等职。
李文田(1833-1895),咸丰九年中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入值南书房。其碑派书法自成一体,为岭南一代书法名家。
麦孟华(1874—1915),康门弟子,与梁启超交往最密切,时称“梁孟”。为戊戌维新运动中的著名人物。
简朝亮(1851-1933),1875年求学于广东名儒朱九江,是近世有名的鸿儒。
黄节(1873—1935),早年曾从学简朝亮,近代教育家,我国进步报业的开创人之一。
梁敦彦(1857-1924),清廷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学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千里驹(1886-1936),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创立“驹派”表演艺术,是戏剧大师梅兰芳最崇拜的粤剧名人。
白驹荣(1982-1974),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现代粤剧“白派”的始创人。
薛觉先(1904-1956),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能编善演,“薛派”创始人。
李小龙(1940-1973), 独创武功“截拳道”。以卓越的武术技击和出色的表演为中国武术赢得崇高的国际声誉。
从以上人物分类列表,经对比分析后,会发现如下特征:
一是顺德可供文化记忆的历史人物虽然可溯自汉代的吕嘉,但从汉至宋的漫长岁月中,顺德基本没有一位可堪记忆的历史文化名人。关于其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与中原一些地区历代人才辈出,烂若星辰相比,古代广东在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有着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相对比较少” 。广东整省如此,顺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历史文化名人的缺位也就可以理解了。历史发展到宋代,顺德的城市记忆开始丰富并引人入胜。宋咸淳七年(1271),顺德人张镇孙高中状元。笔者于此将张镇孙称为登顺德历史文化名人第一人,其原因有二:一是张镇孙是顺德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顺德文武四状元之首。二是张镇孙在宋亡之际,回乡抗元,败被俘自尽殉国。为顺德历史上第一忠烈。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科场得售不仅是个人荣耀,也是家族故里的荣耀,其功名更会被录入家谱、地方志而代代相传。据统计,科举时代,顺德科甲居于全省前列,出过318名文进士,2088名文举人,111名武进士,394名武举人。文状元为南宋张镇孙、明代黄士俊、清代梁耀枢,武状元为明代朱可贞。此四人资料均为顺德博物馆收藏陈列,成为顺德永久的城市文化记忆,在顺德区人民政府网站“历史名人”栏,专辟“文武四状元”一栏以彰显此四人。张镇孙开顺德状元先河,为顺德人代代景仰,称之为顺德第一名人并不为过。
二是顺德历史文化名人中的“忠烈”形象至为感人。张镇孙为抗元忠烈、陈邦彦为抗清忠烈,其忠烈之举为顺德人辈辈缅怀。抗元、抗清忠烈列入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是岭南地区明代以降地方方志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岭南文化因在空间上与中原文化的遥远距离,故能自成一体。岭南地区曾因偏在南疆而被中原文化斥之为“蛮夷之地”、“化外之地”,但当儒家文化流播至岭南地区并为岭南地区所接受后,在空间上自成一体的岭南地区反而成为坚守中原文化的坚固堡垒。可以这样认为:自成一体的岭南文化的文化特征不仅表现在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特征上,还体现在岭南文化在历史的转折点对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堪称中原文化活化石的“客家文化”是为一证;东莞南社至今保留完好的宗祠群亦为一证;宋亡之际与明亡之际岭南地区军民步步为营式的顽强抵抗亦为一证。在广东各市县的明末、清初地方方志中,细查人物卷,均可发现抗元、抗清的忠烈记载。
三是顺德历史文化名人主要集中在近现代。包括简朝亮在内,顺德近现代阶段的历史文化名人占去了总数的半壁江山,其原因当与近代以来广东最早大规模接受西学的洗礼有关。自十九世纪以来,岭南地区从蛮夷之地一变为面向西学的前沿,与之相应的就是近代以来岭南地区文化名人辈出。从区域文化的发展轨迹看,某一文化区域在面对异质文化冲击的时候,与之伴随的就是文化的大跨越与文化人才的不断涌现。还需提及的一点是:在这种文化冲击与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是“新文化”的日新月异,还同时伴随此区域的“旧文化”的一个发展高峰。其中缘由不难解释:文化保守主义的“情结”存在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抑或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在“旧文化”面对“新文化”冲击的时候,文化保守主义者回击的一种方式就是对“旧文化”的全面总结。晚清一段,一方面是西学的加速传入,一方面则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广东在这一时期,除了产生了梁启超这样的新学巨子,同时也有朱次琦、简朝亮这样的儒学大家。近代广东不仅催生了《海国图志》这样介绍西方的巨著,也有学海堂这样的经学传播重镇。晚清广东传统学术阵营中的东塾学派和九江学派就共存于学海堂。九江学派后来又分化出康有为一系和简朝亮一系。
九江学派分化后,康有为走向今文经学,简朝亮则与朱次琦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康有为借今文经学发维新变法之声,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展主流相吻合,一跃而为时代的思想巨人,而简朝亮则继续老师的治学之路。九江之学在老师的手中已经光华毕现,简朝亮继续墨守旧学的道路就有些落寞了,更何况近代中国日益艰巨的救亡重任,让学术的聚焦点不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儒家旧学上,近代中国的时局与社会发展趋势注定西学而不是中学是知识分子包括民众在内的关注点。
简朝亮顺着老师的路走了下去,走得也不错,但这条路比康有为选择的路要寂寞许多,自然简朝亮的名声较之康有为也落寞了一些。但从学术角度看,任何学术路径都必须也值得学者去摸索与坚守,简朝亮在经学上的坚守也使顺德的历史文化目录中多了一位学者,少了一位政客,这于地方学术的弘扬不也是一件好事?
在近现代时期,简朝亮于顺德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他是这一时期顺德唯一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儒学大师。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许会被后人渐渐冷落遗忘,但学术大师则会永远为一个城市所铭记。简朝亮的学术思想于顺德后人来说也许已经晦涩了,但简朝亮的名字常常还为顺德后人所缅怀,这种缅怀不仅饱含了对地方先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还饱含了区域文化中的人们的文化自豪。
二、不同的视角:关于简朝亮的不同记忆与描述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基于顺德的地方角度进行考察,这样的单一视角毕竟显得没有说服力。为了使对问题的说明显得圆满,笔者将选取不同的视角来考察,看看处在不同地域的人们有关简朝亮的记忆与描述有何不同。
第一, 广东省的视角
如果要跳出顺德审视简朝亮,首先就是站在广东省的视角去分析了。笔者于此首先选取了广东省志。
2004年出版的《广东省志》是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一套大型省志丛书,该志由《人物志》、《地理志》、《丝绸志》等众多分志组成。《广东省志》关于广东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选取,自然体现了与县市史志不同的视角。2004年版《广东省志》各分志由《广东省志•总述》统领,《总述》第六章为《著名人物》,在这一章中编纂者对古往今来的广东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了顺序梳理。在这个广东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的序列中,没有简朝亮的名字,但他的老师朱次琦和同门康有为均忝列其中,关于朱次琦的介绍是,“朱次琦是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热爱国家、道德文章皆为人称颂的大师”;关于康有为的介绍是,“康有为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从学术角度看,简朝亮与朱、康二人确有距离,站在广东省学术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如果要选取近代广东学术的著名人物,康有为、朱次琦会入选,简朝亮则会落选,原因很简单:一是在近代经学研究领域,朱、康二人确是排在简朝亮前面。二是名额有限,入选太多,就不能称之为“著名”了。加之简朝亮又以文化保守著称,故又与“先进人物”无缘了。这样看来,简朝亮不能入选广东省著名历史人物,也在情理之中。
2008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主办了“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巡礼图片展览”。该展览选取了从古代到近代时期,岭南大地在过去几千年历史上有过卓越贡献、产生过深远影响的116位历史文化名人代表。据了解,为了能从广东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精选出这116位最具代表性的历代先贤,广东文史界调用了一流的专家学者,运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据称:“如此大跨度地梳理、挑选、系统展示还是头一次”。其挑选的标准,一是是否贴有“第一人”的标签,二是是否印记了广东自古开风气之先的史迹。顺德入选的历史文化名人为陈恭尹、梁廷枏、李文田、黄节。这四个顺德名人所以入选,原因当是如下:陈恭尹不仅是清初诗坛的“岭南三大诗家”,其书法更是名动一时,他的隶书在清初为广东第一高手。梁廷枏的著作《海国四说》、《粤海关志》、《夷氛闻记》、《广东海防汇览》就足以让他位列广东名人之列。李文田是广东碑派形成的鼻祖,为晚清响誉全国的一代书法名家。黄节为近代中国报刊的拓荒人之一,曾参与创刊《政艺通报》、《国粹学报》、《神州日报》等,《国粹学报》宣传民生、民权,在近代影响甚大。此四人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并各自在书法领域、或新闻领域、或文学领域贴有“第一”、“拓荒人”、“鼻祖”等的标签。
黄节的老师简朝亮没有入选。没有入选的原因很简单,简朝亮身上没有“第一”的标签,他虽是一代名儒,但不是近代广东“第一”名儒。他的老师朱九江开创了经学的“九江”一派,他的同门康有为则另辟蹊径,从今文经学中开拓出维新的路径,领时代风骚。简朝亮在一个求新的时代,仍然循着旧路走,自然有被遗忘的危险。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能因为简朝亮未能排入“第一”或“第二”的位置,就否定了简朝亮的学术地位。经学研究及汉宋学之争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最为关注的话题,简朝亮作为九江之学的传人自然就具有全国性的影响。
对于学术大师的评价,不能以排行榜的眼光去对待,学术自有其价值。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在历史的长河自然会渐显其光彩。其实历史发展有时很让人推敲,在旧的道路上走久了,人们盼望着走上新路,但走上新路后,人们又时时回忆起旧路的好处来。
第二, 全国性的视角及学者的视角
关于全国性的视角,笔者主要选取权威学者的观点,权威学者所以权威,就是他能跳出地方的种种局限,从更高更无偏见的角度分析问题。
简朝亮为儒学大师,最关注他的自然是学者了。限于篇幅,笔者于此不面面俱到摘取近代以来学者们关于简朝亮的评价,只选取梁启超与钱穆的相关评价来说明问题。梁启超与钱穆为近代学术研究两大家,他们的评价自然有代表性。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论及清代经学时,专门论及简朝亮:“吾乡简朝亮,著《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志在沟通汉宋,非正统派家法,然精核处极多。”
钱穆在《朱九江学述》中也论及简朝亮,朱次琦“论学,在当时要为孤掌之鸣。从学有简朝亮最著,然似未能承其学,仍是乾嘉经学余绪耳”。
从以上两学者们有关简朝亮的论述,我们会发现,学者们所以关注简朝亮,是因为简朝亮在近代学术中不可缺少的位置与作用。此需要从两个层面来论述:
一是简朝亮在清代经学岭南学派九江之学传承序列中的重要作用。朱九江创清代经学岭南一派,其传人为门人简朝亮,简朝亮的弟子黄节、邓实又继续了这个学术传承链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术的传承主要通过师生关系代代相传,简朝亮作为岭南学派学术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自然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以后,由于现代学堂的兴起加之西学传播的燎原之势,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序列逐渐断裂消逝。惟其失去,我们今天对传统中国中的师生关系才歆羡不已。
二是简朝亮对儒学近代转型的间接贡献。儒学近代转型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中的重要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谈到国粹派,谈到国粹派,就不能不谈到黄节和邓实,黄节与邓实是简朝亮的学生,是岭南一派学术的再传人。故学者们在论及国粹派与近代儒学转型时,也就自然会论及简朝亮。近代中国,国粹派曾经风云一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邓实等人。他们各有师承。章太炎是皖派戴震的传人俞樾的弟子,刘师培是扬州学派刘文淇的曾孙,黄节和邓实则是岭南学派传人简朝亮的门人。他们在学术方法上都接受过传统学术的严格训练,在经学方面有着坚实深厚的功底。他们在接受西学的影响后,尝试运用西方近代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使传统儒学逐渐完了向近代学科的转变。
文化、学术本无新旧,即便要强作划分,新文化的生长也离不开从旧文化的基础。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相当程度上也有“旧文化”知识分子的参与。从上面所论,可见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即便是“旧文化”中人,也在无意中为新文化的路径作了铺垫。这样的知识分子,我们能够忘记他们吗?即便忘记,我们在重新梳理学术、文化发展的时候,又会重新回忆起他们。缺少了他们,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链条就连不起来。
(作者简介:曾光光,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本文为南方网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编辑:林湄)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20:05:31
本大猫随便浮光掠影看看,都看到影响中国历史的、足够吨位的一批伟大人物:自古以来,广府文化都是遥遥领先于岭南的。历代状元、进士数和书院数就不说啦,在思想文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陈献章、屈大均、朱九江、康有为、梁启超,在民 主革命启蒙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的孙中山等“四大寇”、“翠亨四杰”,外交界的英才陈兰彬、容闳、伍廷芳等等,率先传播 马 克 思 主义的杨匏安,第一个把油画传进中国的李铁夫,都是来自广府系。细看广东的文学、书画、音乐等等历史,广府族群是唱主角滴。 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756072
粤语群落,又名“广府族群”。这是历史形成滴。湛江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出现在吴川,高州府第一个状元(广东省共9个)也是出现在吴川,中国首任驻美大使、带着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看世界的外交家出现在吴川,香港开埠四大家族(富豪)之一来自历史上的吴川县,香港首位入选十杰青年的记者也是来自吴川,中国第一部政法新闻教科书的两位作者之一是吴川人。。。。。。湛江的高考成绩,历年均居于全省前列,其中湛江一中的综合实力,去年统计是仅次于华师附中,历年湛江一中最高分数考生通常来自吴川,有个别的年份是直接出自吴川一中。。。。。。毕业于吴川一中的刘华秋,是第一位从外交学院科班出身而成为外交部副部长的(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位)。。。。。。当然啦,吴川的地域文化总体来说是不强滴,同煲们不是靠这些东西来强打精神滴。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20:13:41
而其中又以潮阳人为代表,再加上民风剽悍,他们不仅是香港所谓“潮州怒汉”的原型,当然这其中民风更为剽悍的海陆丰人也贡献了不少力量,如海陆丰人占多数的香港新义安。
-------------------------
香港人称之为“潮州帮”,怎么可能是海陆丰人占多数?“名人”就有潮汕人,娱乐业的,香港人都知道。前身与“台湾帮”有关,网上有很多这种信息,反正局外人是搞不清楚的,也没必要去专门搜集这些资讯。黑K 把这也作为文化成就,还有什么不是越扯越远的。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27 20:14 编辑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7-27 20:14:39
顺德在明之前,出的人物少,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大概也是开发比较晚吧。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7-27 20:16:55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7-27 20:14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顺德在明之前,出的人物少,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大概也是开发比较晚吧。
是的,原来是南海县的偏僻地方,明代分出顺德县。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