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发表于 2009-4-5 17:00:40

丰顺埔寨正月十五迎景

align=center]埔 寨 迎 景


http://www.kejiay.com(客家缘网站)



序:

   广东丰顺县埔寨正月十五元宵夜,以烧火龙、迎花杠(迎纸花)、迎景揭开不眠之夜。埔寨迎景是由人抬着“景”杠(小舞台),舞台内道具是类似木偶的人物或动物等,通过艺人台后操纵偶各关节(以偶用杆、枝、线等相连),达到简单动作的表演效果。埔寨迎景不同于大埔大麻的以真人化妆表演的“迎景”民间活动;与中国木偶操作有相似之处,保留和发扬木偶表演特征。如提线木偶由提线达到表演目的;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铁枝木偶艺人幕后操纵与偶相连的铁枝达到表演效果;布袋木偶以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构成各种动作。现有的木偶一般是以戏剧或片段为主题表演,埔寨迎景表演则是表演人或动物的某一个动作,如农夫抽烟,农夫口中会不断喷出烟雾。埔寨迎景这一民间艺术表演在“文革”后就中断了(1968年有一次回潮),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很少人提起它,也没有留下文字或照片,曾经向老艺人家属要求帮助找寻“景”的道具,但一无所获。埔寨迎景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这一民间艺术应该得到保护和发扬。





[



模拟“迎景”图片



一. 迎、景析



   迎 ying【释义】 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景 jǐng <名>(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景,日光也。《说文》。景,居影切,读音“警”,意为“日光”。影,倚警切,读音“英”,意为“人物”,因日光而生的形,本出于景,故景、影音近义通。"(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迎景可以解析为,以迎送的方式展示因日光而生的形影,意为“人物”或偶,便是“迎景”。

    埔寨村民一直继承和保留了古汉族先民语言、习惯、民俗等传统风格,之所以埔寨人叫“景” ,而不称它为木偶,是客家先民对“景”与古人对“影”的同样解释,大埔客家村民把以真人化装成宋代戏剧人物的游行,也同样称为“迎景”。











二. 埔寨迎景介绍



1.埔寨特色民间文化 ----- “迎景”



    埔寨特色民间文化艺术集中表现在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如正月十五闹元宵内容就包括了(1)烧龙;(2)大锣鼓;(3)迎花灯等别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表演。简介如下:

1、烧龙(舞火龙):表演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夜,地点:埔寨龙升岽或各村寨的禾坪等开阔地。表演内容主要有:大犁、火焰、烧火斗、烧烟架、烧禹门、迎龙锣鼓队、火缆队、烧火龙表演。

   2、大锣鼓游行:表演时间:大年初一或喜庆日子,地点:埔寨焕桥街及各村寨活动场所,表演内容为:大锣鼓队、标旗队、挑花篮(纸炮篮)、弦乐队、化装表演游行等。

    3、迎花灯:表演时间为:正月十五晚,地点:游行至埔寨焕桥街及经过各村寨主要门楼、巷,表演内容为:门前挂灯笼、挂走马灯;领队赛花锣鼓,迎纸花、迎景等。



2.埔寨人“迎景”



   埔寨人“迎景”有别于木偶戏,亦有相近之处。它是一种以轻型木质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等,用杆、枝、线等连接操纵各关节,完成人物、动物的简单动作及技巧表演,达到观众喜闻乐见为目的的场景表演效果。同时一杠景可制作几种人物、动物的动作技巧表演。埔寨的“景”主要以上新屋(寨名)兹爱叔,三房快志叔为主制作的“景”出名,特别又是车长下细香叔的“景”变化多样,最为好看了。

   “景”的表演主要以人物、动物特征动作为基础,内容如:武士射箭,农夫踏水车,猴子撤尿,老汉抽烟、转风车、山羊相斗等动作添上小舞台的灯光布置。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各寨村民抬着1米多立方的“景”杠,布置上由老艺人早早制作好的 “景”,在赛花锣鼓领路下,过村过寨迎景,揭开了埔寨人闹元宵的不眠之夜。



         

模拟“迎景”图片

                                    





三. 埔寨“景”制作与表演

1、 埔寨“景”的制作

   埔寨“景”的制作由以年久失传,有些老艺人已不在了,只能向八、九十岁老人们作了解和调查。埔寨最后一年迎景是在“文革”前的1965年元宵节,当时在“上新屋”和“焕桥街”看了两杠“景”,有猴子撤尿,老汉抽烟、武士射箭,农夫踏水车、孙猴子耍棒、转风车、山羊相斗等艺术表演内容。

   “景”的制作是用一种轻型木质材料或竹子等制作人物、动物,高度在1尺左右,外表涂上彩色或穿上自制的衣服等道具,头、手、脚各关节做成活动的。如武士射箭,首先制作木质武士身体部分,然后把用木质制作的头、手、脚各关节连接起来,安装小弓箭,再把各动作部分装上可控制杆,达到控制射箭动作要求。

小舞台(“景”杠)宽约1.5米,高1米左右,深度在0.5米以上,内分三至四托(阶梯式)还在小舞台配上背景,画上山水、田地等。小舞台整体配上长条凳高度应超过2米,方便观看,两边配有供两人或四人的抬杠。晚上观看还要配有灯光,早期用煤油防风船灯做照明,后期增加了用干电池做电源的照明和灯光配景。



2、埔寨“景”的表演



    每年的春节后,各村寨召集艺人开始制作“景”的道具,部分道具可以用上一年的重复使用,后期也有到潮安、揭阳等地购买一些偶的道具,但表演内容年年要有新颖,艺人们得花上几天时间,精心商量,细心试制各种动作,外人一般不得而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晚上,各寨由村民二至四人抬“景”,(另一至两人操作)。扛着“景”杠,布置好由老艺人制作好的 “景”,在赛花锣鼓领路下,过村寨穿街巷迎景。

   “景”每到一处,在人群多的地方停放好(如“三角禾坪”、“焕桥街”、各村寨禾坪等),同时把灯光调好,操作艺人站在“景”杠后面凳子上,首先喊话,告知是那个村寨出的“景”,向观众问节日好,紧接着开始表演。“景”有单一偶表演,多数为多偶表演,如前托有猴子撤尿,中托农夫在踏水车,后托转风车等表演。三房快志叔曾经设计制作五梅大师“景”,是按照“和平堂”里壁画内容创造的,很有艺术感。



                           




模拟“迎景”图片

                                           张小春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顺埔寨正月十五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