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母語20年 客家意識抬頭
【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1988年12月28日舉辦的「還我母語運動」,當時有來自全台各地近10000名的客家人參與遊行,堪稱台灣客家族群運動的第一步,雖然近年來政府不斷針對客家族群釋放利多,但是客家團體卻認為,客家發展不能只依靠公部門,應該效法過去的運動,民間也該發出自己的聲音。客家人從中國大陆遷到台灣,在台灣落地生根,後來因為國民政府推行國語政策,使客語及客家文化面臨流失的危機,還我母語運動後,客家人才又終於發出聲音,客家意識也漸漸抬頭。
在「還我母語運動」即將屆滿20週年的前夕,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客家電視台專訪時表示,20年前的「還我母語運動」,不僅象徵客家人爭取自我權利與文化傳承,也是台灣走向多元文化發展的契機。
馬英九引用他的客語老師彭欽清看法表示,不論是「還我母語運動」或現正推動的《客家基本法》草案,基本精神都是爭取「平權」而非「特權」。
對於最近引發討論的《客家基本法》,馬英九指出,「客家基本法」有助台灣的族群融合與共同發展,但像民意代表的客籍比例,就不宜有固定配額,應由各政黨自行考量族群的多元發展,以避免齊頭式、機械式的平等。
另外,有關客家人口達10%的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設立客家專責單位,或客家人口達3分之1的鄉鎮市應列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馬英九認為有助維持客家的能見度。
明年行政院客委會預算增加33%,馬英九表示,這是他實現政見的具體行動,希望客委會善用這些預算,除辦理各項活動保持客家的能見度,更要思考如何讓客家深入家庭,例如設立「客語薪傳師」等。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黃子堯表示,20年走來,主流社會已經認同客家族群是「台灣人」的一部份,隨著對客家文化的日漸重視,客委會的成立,客家電視、客語教學以及客語認證的開辦,客語及客家文化的傳承,可以說是有長足的進步。
但黃子堯也表示,客家運動時至今日,主要戰場已經漸漸轉移,不在如同過去由下而上的草根出發,反而是漸漸轉移至公部門。他認為,公部門會因為改朝換代而無法延續政策的發展,而且如果完全依靠政治力,往往會流於政治掛帥,失去了以客家為主的觀點。
黃子堯以《客家基本法》為例表示,客家社團組織應該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目前客家族群現況看來,基本法方向應該以培育人才以及復興語言為目標,他認為客家族群在客家相關議題上,應該勇於發表意見,政策制定才不會隨著主政者的更替而搖擺不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