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泰斗身已远 风范长留康乐园
院士林尚安在国际高分子领域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日期:版次:版名:[广州读本 讣闻]稿源:[南方都市报]
林尚安与妻子的结婚照。
逝者·林尚安
1924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岭南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称中科院院士)。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大化学系主任,中大高分子研究所所长等职。2009年3月1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林尚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配位聚合学科带头人和创建人之一,在与脑淋巴瘤斗争一年多后,于3月17日悄悄走了,享年85岁。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委托各部门打来电话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唁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均致电并表示将敬送花圈。
林尚安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本月28日(星期六)15时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炮火声中学化学
林尚安出生于福建永定县享誉全球的客家土楼———振成楼,其父林蔼民是香港颇有名气的资深报人,曾主持《循环日报》等报刊。林尚安天资聪颖,五岁入学堂。
早在中学时代,林尚安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1942年报考了厦门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化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教授和蔡启瑞教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学校不时遭到日军战机轰炸,学生们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下仍然发奋求学。林尚安后来回忆,这段时期对他一生学术影响至深,在学术领域中坚忍、刻苦的习惯是在那时打下了基础。
1950年林尚安获岭南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在当时学科“专业化”浪潮中,林尚安与中大老师共同筹建起当时国内首批高分子专业。“文革”结束后,他领头建立了我国高等院校首批科研机构———高分子科学研究所。30多年来,他的研究工作丰富了烯烃配位聚合理论,为中国高分子学科在国际上竞争最激烈的这一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也推动了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治学严谨“逼”哭学生
“夹着尾巴做人”、“诚诚实实做科研,不造假数据”,林尚安这些话影响了不少学生,学生回忆起他最常说的就是“严谨”、“低调”。这位在1993年就拿到院士头衔的老人,却极少出现在媒体视野里。
林尚安一生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每一名学生对他修改论文的严谨无不刻骨铭心。学生刘丹回忆,做论文开题时,林先生一遍遍修改,指出不足———从实验数据到文字表述、标点符号都要细细订正,后来自己数了一遍,光一个开题报告,版本达到9份之多!
这种严谨到有些苛刻的态度曾让学生不理解,有女学生甚至为此偷偷哭过,但最终还是修改后上交。
与晚年林尚安相处时间较多的博士生、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祝方明回忆,对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他极少当面评价,却心如明镜,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签了我的名就要负责任”。
夫妻情深传为佳话
学术上的严谨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刻板。黑皮鞋,灰裤子,白上衣,手提一个用来装文献的灰色布袋子,这是林尚安一贯的穿着。而很少人知道,这位老先生最常光顾的却是地摊,他常风趣地对学生说,“我花几十元买的衣服,和你们花上千元买的,穿起来也差不多。”
林尚安与夫人杨燕生都是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关于他与妻子的情缘是众口相传的一段佳话。他们1947年一起从厦门大学考入岭南大学读研究生,1950年结成伉俪,50多年来在康乐园相濡以沫。2002年杨燕生患老年痴呆症,生活起居都由林尚安照顾,甚至出外疗养,林老先生也不愿舍下病中的妻子,而是带着一同前往。
住院期间,林尚安多次化疗,心中却挂念家中的妻子,家里人体谅他的心情,把杨燕生特意接到医院,让两人一起吃个饭。虽然此时妻子因老年痴呆症已无知觉,但林老先生却已心满意足,此情此景令在场人深为感动。
“父母一辈子都是低调做人,不事渲染,父亲曾说过,一辈子教书育人,踏踏实实生活,此生无憾无悔。”小女儿林佩元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