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边还有,擂茶钵就是!“八”正写为“钵”!就是没上釉的陶器!
上面是上釉的陶钵,以下是没上釉的陶钵!
我们这正月里“捞生”,“捞鱼生”,同时大家一起说吉祥话,“捞得风生水起、捞得满盘满钵”,就是这个钵吧,好大的满盘满钵呀! 九层塔```河婆人喊`金骨犯` 原帖由 昌黎先生 于 2009-3-9 21:51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九层塔```河婆人喊`金骨犯`
着,“金不换”,那个大钵是你寨制造的. 原帖由 迫击炮 于 2009-3-9 14:08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面是上釉的陶钵,以下是没上釉的陶钵!
18179
样子差不多 上面的钵没有纹路的·擂茶钵都是有纹路的· 你们发上来的钵其实不对,煮擂茶的钵里面还要有一丝一丝的缝,总之我不会形容啦,这样用擂茶棍擂时那些花生米才会碎成末呀
回复 23# 子龙 的帖子
那位乡亲是说:“饭煲钵”的“钵”字不知怎样写,不是指“擂茶钵”的。擂茶钵较大、深,钵旁圆周、钵底直竖细小条纹用“”擂茶棍“一擂互相磨擦把地豆、油麻等磨成糊状,泡开水便是擂茶了。 上图我家乡揭西良田称为"金骨贩",和茄煮很合味。我在深圳、东莞住时移植过去,当地人都喜欢。煮茶可用,也可用"毕池、香酥"等植物。我家阳台有种。另:良田也叫"饭缽",我读中学时还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白开水揭西、豐顺就叫滚水,五华、紫金人才讲沸水。 煮茶吃,米骨茶,饭茶,铺米茶 做世就懒动·食饭就拉大碗公·············过夜茶恶过蛇 九层塔 在揭西 叫金不换
河婆「客家擂茶」
煮擂茶是家人的饮食习惯,品尝擂茶时,茶桌上荡溢出一片诱人的清香,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二口深饮,神气仙人,通体舒畅。城镇乡村,家家户户都沿袭着煮擂茶的习惯,用擂茶款待客人是家乡客家人盛情的标志。
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擂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复杂。先把花生、芝麻、茶叶、金不换或者苦辣芯,放在擂钵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冲上开水,然后在砂锅里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米、鱿鱼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饭(或者爆米花)。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开胃口,饶有风味。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
揭西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能就是指何婆。陆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所说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揭西擂茶有其美妙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士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因用擂钵,而称“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次曰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