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手术台上战疲劳——医生从业故事(四)
(都市在线,倒头条)手术台上战疲劳(主)——医生从业故事(四)
本报记者彭芳
凌晨抢救(小标)
“基本上每个月就会碰到一两例‘无名氏’。”从医17年,主刀12年的市某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光绿告诉记者,这个科,总在晚上来病人,而且会收到找不到家属的病人。
2007年10月21日凌晨3时左右,几名群众将一名神志不清的四川民工送到人民医院急诊。该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压,此时自发脑出血,必须马上手术,但他没有亲属在场。没有亲属的病人做手术,必须由科主任签字。虽然王光绿是副主任,但这个科并没有设主任,一直由王光绿主持全面工作。
正在睡梦中的王光绿接到电话,马上赶到病人身边,发现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有呕吐症状。王医师马上组织抢救,麻醉、消毒……一系列术前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王医师开始给病人进行“血肿清除手术”。过了两个小时左右,手术成功完成。但是,医生还不能离开,必须一直守着病人,等麻醉科医生帮病人恢复呼吸才能离开。从手术室出来,王光绿马上写医嘱、写记录,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开会等。这天,王医师直到中午11时,才吃上“早餐”。
几天后,病人清醒了,医生们才知道他出来打工多年,在北海没有亲人,四川也没什么亲人愿意管他。这名四川民工直到次年4月份才痊愈出院,但他欠医院的2万多元费用成为该院的一笔坏账。
“医生工作多辛苦都无所谓,但家属不理解就很委屈。”王光绿告诉记者,接到“无名氏”工作就比较难做。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从人道主义来说,不能见死不救。而代亲属签字做手术了,日后家属找到了,手术成功,家属自然高兴;但万一手术失败,家属又责怪医生了。
医护一年(小标)
2005年夏天的一天下午,王光绿正在值班。一名30多岁的中年男子被车撞倒,被人送到医院救治。
“如果不马上进行手术他就会死。”王光绿告诉记者,当时这位病人病情很紧急,一时又找不到家属,他一签字,马上就对病人进行了“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手术做完之后,此人一直昏迷。
医护人员一直照顾着他。时间过了一年多,还是没有办法联系到他的家属。这一年多来,这位病人看似清醒但又没有完全清醒,护士喂东西给他吃,他会开口吃,不喜欢的就吐口水表示拒绝,但一直不会说话。医护人员要给他治疗,又要照顾他的饮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医院只好在媒体上登寻人启事。
10多天后,病人的姐姐和妻子终于前来“认领”。一见到妻子,这位中年男子就在病床上号啕大哭起来,情绪非常激动。原来,他是广西人,先前在广东打工,并在广东结婚安了家。之后又来北海打工,在北海的朋友看到寻人启事,才联系到病人在广东的家属前来认亲。
不厌其烦(小标)
去年12月8日晚,王光绿做了一台相对比较麻烦的手术。其实,对于主刀多年的王医师来说,这个手术难度并不大,但要给一位病人的左右两边头部施行手术,而脑部血管比较丰富,如果不小心,会引起脑里大出血,所以比较麻烦。
这天晚上,王光绿正在值班,8时左右,一位63岁的老人家出车祸被送来救治。当时病人处于浅昏迷状态,经过做CT检查发现并无大碍。但病人清醒后又昏迷了,晚上11时左右,病情恶化。经CT复查,发现其伤处血肿量增加,系多处迟发性血肿,必须马上进行“右聂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和“左额聂开颅血肿清除减压”两个手术。
由于一个人的头部两边同时进行手术,面积较大,而且病人年纪比较大,出血会比较多,手术风险也就比较大。但要救人,必须做手术。家属顾虑重重,一时难于抉择。王光绿给病人家属做思想工作,足足做了半个小时,家属终于同意给病人做手术。
进了手术室,王光绿和同事开始对病人施行手术。由于病人头部右边有骨折,除了清除血肿,还要进行整复。右边做好手术,缝好后,就要对左边进行手术了。由于之前一个手术已经将床单等弄脏,必须另换床单、手套等全部手术设备,重新消毒。而这些都只能由医生来进行,不能由护士来做,因为护士只负责递手术刀等工具,必须保证医疗器械干净、无菌,所以她们是不能碰这些有污染的东西的。一切更换停当,医生又开始小心地给病人更换体位。慢慢地将病人的头转向,让左边向上,开始做“左额聂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
次日早上7时,手术终于成功完成!病人成功渡过危险期,家属非常满意。一夜没合眼的王光绿写好记录,和下一班医生交了班,又去给病人查房了。
“手术做完了,医生才可以疲乏。”王光绿告诉记者,主刀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手术中,医生根本不知道饿、不知道困、不知道累。
(《北海日报》)
[ 本帖最后由 雨后梧桐 于 2009-2-19 23:32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