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梅岭大地涌春潮 实施“工业梅州”战略之发展篇
梅岭大地涌春潮 实施“工业梅州”战略之发展篇2003-12-28 15:46:41 梅州日报
南方网讯
编者按
走过即将载入史册的2003年,人们欣喜地看到梅州市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初见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全年可完成总产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13.5%;可实现税利19.5亿元,同比增长20.3%。工业增长速度一跃步入全省山区市中游。实践证明,梅州山区不仅能搞工业,而且一定能搞好工业,发展山区经济关键在于全力抓好工业。为进一步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推动“工业梅州”战略的实施,本报从今日起在头版重要位置连续发表两篇深度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工业热潮涌梅岭,喜看梅山满眼春
今年春天,梅岭大地响彻着动人的强音——工业梅州。它从梅州市最高决策者们的信念迅速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具体行动。运筹帷幄,群策群力,催人奋进。于是,梅州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工业发展形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8.67亿元,同比增长12.91%;实现税利总额18.67亿元,同比增长27.55%;完成出口产品产值12.10亿元,同比增长11.43%;完成销售产值95.15亿元,同比增长19.51%,产品销售率达96.43%.增长速度、企业效益创造了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尤其是增长速度从全省山区市下游地位一举进入中游。
像这样了不起的数字,再多也不枯燥。因为,这就是信心,就是沉甸甸的收获,就是希望。在实现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梅州工业建设开足马力,有望进入“快车道”。
一石激起千重浪
有道是,无工不富。无论何时何地,发展经济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实践证明,忽视了这一发展规律,搞经济建设可谓举步维艰。
在今春播种季节里,市委召开第四次党代会,唱响“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主旋律。明确以“开放梅州”为先导,“工业梅州”为重点,“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全面推动梅州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工业梅州”放在重点地位,符合山区实际,符合人民心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跫音,掷地有声。一石激起千重浪。
思路决定出路。工业梅州,一面旗帜,飘扬大地,热潮涌动。全市上下,步调一致,大显身手——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八大企业集团,致力打造十大知名品牌,建设六大区域特色工业基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尽管受非典干扰、遭洪灾肆虐,梅州工业仍迎难而上,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增长势头逐月加快;企业税利大幅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技改投入创新高,名牌战略见成效;国企改革全面推进,产权民营化步伐加快;支柱产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成为支撑。这五大亮点令人鼓舞,昭示着起步快,开局好,势头劲。
梅州,工业潮流史无前例;梅州,进入崭新发展时期。
扶强扶大唱主角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发展山区工业,需要因地制宜抓重点;兴起新的发展潮,需要发展壮大主力军。于是,电力、烟草、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唱响主旋律,烟厂、电厂、金雁、梅雁、塔牌、宝丽华、明珠、威华八大企业集团肩负着骨干作用。
这八大集团举足轻重,深受厚爱。
从生产车间到建设现场,员工们不时可看到刘日知、何正拔等市领导矫健的身影。市领导们与企业发展心心相印,所有企业一一走访,从一次到多次,行程表中总系着“企业”两字,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排忧解难,殚精竭虑。塔牌集团的员工们不会忘记6月24日这一天,市委书记刘日知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企业,将交通运输、电力运行、税收征管、名牌保护、资源保障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难题逐一解决,企业发展又一次轻装上阵。
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扶持梅州市大企业(集团)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为了起草这一扶持政策,市经贸局局长罗国辉带领他的伙伴们短时间内走访十多个相关部门,白天登门座谈,晚上仔细笔耕。为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们分工挂点联系,每月至少一次上门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八大集团的困难和问题。宝丽华集团的荷树园发电厂从向省申报至国家正式立项,仅花了几个月时间。效率之高令省长黄华华惊叹、赞赏。这里面,市经贸局同志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有一次,副局长杨恒乐上夜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下夜又赶赴广州,第二天一早还得打醒精神办事,为的是争分夺秒替企业操劳。年近岁末,局里有的同志盘点全年工作时,感慨万分:“这一年几乎没有休息过。工作量这么大,大家都在拼命干。”的确,“服务到位”说来容易做起来千头万绪,更何况肩上扛着“工业梅州”的历史重任。
这八大集团不负众望,奋力前行。
这是一组前所未有的数字:1—11月,八大集团共完成产值40.1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8.77亿元,实现税利13.6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0.3%、40.74%和70.34%,三项指标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7.1、4.9和18.1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撑。在这一骨干作用下,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2.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9.1亿元,实现税利15.8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6%、22.91%和31.6%。水泥产业全年有可能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
这一可喜成绩的取得,有一个得力的支撑点——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全市经贸系统在今年结转和新开工的38个重点项目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预计全年完成技改投资可超过10亿元,是历年来完成投资最多的年份。梅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改造、塔牌集团生产150万吨旋窑水泥和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梅雁不锈钢、梅雁铜箔、威华铜箔等项目已先后完工投产;明珠集团九大技改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梅县电厂5号机组、宝丽华公司资源综合利用2×135NW发电机组等项目开始动工……这批项目的建设投产,将在一批优势企业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推动梅州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显然,以优势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实现对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行业和领域的有效进入,做强做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是提升工业企业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民企活力充分涌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大潮中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民营经济成为主抓的重点之一。于是,民营企业从隐藏在国企、三资企业光环背后的“幕后英雄”,像一群巨人站到了梅岭山区经济建设“大舞台”的前面,民营企业家们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意气风发。当我们即将告别2003年的时候,可以欣喜地看到,梅州的民营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11月,全市新登记的个体工商户9034户、私营企业577家,私营企业增长91.7%。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31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4.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03%;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13.41亿元,同比增长8.7%,企业总产值198.68亿元,比增8.5%;招商引资计划新上、技改项目450个,计划总投资76.5亿元,已完成25.63亿元。
在梅州,有一个主管全市民营企业的温暖之家,那便是于今年4月份挂牌成立的市中小企业局。才10来个人,服务对象有6.4万多个个体工商户、2065家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近15万人。要当好这个家真不容易,在广泛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起草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他们为之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乡镇企业搞体制改革,难题说不尽,工作要挨门逐户地做,今年已转制106家,办得圆满,他们觉得再累也很值;协助企业跑项目争资金,常常是好事多磨,但不管路程多远难度多大,他们总是义务地尽力而为;以往搞职工素质培训发个通知等人上门求学,如今他们主动下基层进企业培训技术,深受好评……正是这种氛围促使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民营企业发展档次、科技含量也有了新的提升,民企活力充分涌流。
2003年,梅州工业开局良好,形势喜人。
2004年,梅州工业风华正茂,必将高奏乐章,有望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投资、市场需求和出口的增长将有力带动工业经济的增长。
——随着省委、省政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将有利于带动山区工业的发展。
——随着梅州市“四个梅州”战略的实施,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今年以来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完成,为加快工业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梅州市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梅龙高速、梅河高速、梅县电厂三期工程、宝丽华荷树园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动工兴建,将推动建材、煤炭、机电等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
——各县(市、区)和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外商投资的增加和集聚效应的逐步形成,将为工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梅州市工业将随着“工业梅州”战略的实施,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meizhou/shizheng/200312280394.htm
RE:【转帖】梅岭大地涌春潮 实施“工业梅州”战略之发展篇
梅州山区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游子关注家乡的发展,欣喜看到这一切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RE:【转帖】梅岭大地涌春潮 实施“工业梅州”战略之发展篇
梅州已经比珠三角的经济发达的地方落后很多了,在省内可以说是后无追兵了。真的应该要好好抓住机遇,好好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