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还我母语运动”15周年(2003年12月28日)
纪念“还我母语运动”15周年黄纯彬
15年前的今日即1988年12月28日,由海峡彼岸的客家乡亲举行了一次震惊台湾乃至客家世界的万人行“还我母语运动”。
“还我母语运动”是由台湾“客家权益促进会”和“客家风云杂志社”(今《客家》杂志)联合举办的全岛客家乡亲的游行请愿运动,也是台湾客家乡亲第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地为客家母语权益所进行的抗争。运动的口号是:“还我客家话,尊重客家人!”“和平奋斗救客家!”“拼!拼!拼!团结打拼出头天。”
运动的目的也有三个:一是要求立即每日播放客家话电视新闻及渔业气象;二是要求广播电视对方言的限制条款修正为保障条款;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语言政策。整个运动过程不温不火,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台湾客家乡亲为争取话语生存权益的迫切梦想与愿望。
自这次运动之后,还相继举行了多次客家运动,后来以一首称得上是客家人族歌的《客家本色》更加激励着台湾客家乡亲为客家母语的传承而努力打拼,前前后后已经整整15年了。
经过了15年全岛客家乡亲艰苦的奋斗,客家人在台湾开始现身了,曾一直处于“弱势族群”的客家人正在努力地摆脱弱势。他们正在为客家语言文化的传承演泽着一首“风雨飘摇同船渡”的壮美赞歌。
现在,台湾客家声音开始变得越来越响亮。客家话出现在各个公共领域,并已成为官方语言;客家研究机构、社团组织林立;客家流行音乐开始迈入主流乐坛;客家大型活动连续不断……并且在中央也有了客家人复兴客家话的政治机构——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在客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客家得到了更多的权益:先后成立了三所客家学院(中央大学、交通大学、联合大学各一所);于2003年7月1日又开播了世界上唯一一家客家电视台;紧接着客家广播联播网又正式运行……更加让人感到欢喜的是行政院制定了“挑战2008年新客家运动的计划”;客委会也推出了“用20年复兴客家话的计划”。客委会主委同台湾领导人都表示:“要把台湾建设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
这些都是台湾客家乡亲主动争取客家权益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可以确定台湾客家美好的未来,客家语言文化将在台湾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推广。无疑,“世界客家文化中心”也将落户于台湾这块宝岛上。
今日,是台湾客家“还我母语运动”15周年纪念日,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衷心地祝福台湾客家乡亲好人一生平安,也希望台湾客家乡亲继续为客家母语文化的传承与客家的美好未来努力打拼,充当起客家世界主力军的角色。我们在感慨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现在我们距离复兴客家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以后的路可能会更加的难行,困难会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坚信凭台湾客家乡亲那种“硬颈精神”,一定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客家母语文化的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希望有一天,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能够和台湾客家乡亲一道为客家语言文化的传承团结一致,努力打拼,复兴客家语言文化,为21世纪的客家发声,实现世界客语的共荣!
再度感谢台湾客家乡亲为客家语言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欢庆这个值得世界客家人纪念的日子。此时我心中突然有一个奇想,我们客家人是否也应该选定一个日子为“客家母语节”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选择12月28日。末了,愿客家语言文化能够发扬光大,愿客家的声音传遍全世界!
2003年12月28日于湖南长沙马王堆
来源:台北《客家》杂志第174期
———————————————————————————————————————
http://www.97939.com/music/hakkasinger_xuziyan13.mp3
客家舞台(徐子雁)
词/曲:林展逸
企在舞台上
看看多年行过个路
几多个目汁
几多个心酸
讲也讲毋完
唱也唱毋忒
啊……有蔓人了解客家舞台个艰难
啊……有蔓人了解客家舞台个辛酸
为了文化个道路
涯会更加努力做下去
台湾客家运动网页(英文):http://www.taiwaninfo.org/info/sinorama/en/1998/199812/712094e1.html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6-12-12 18:12 编辑 ]
转帖:捍衛哈客
来源:http://cache.baidu.com/c?word=%C1%D9%3B%A7%DA%3B%A5%C0%BBy&url=http%3A//www%2Ehakka%2Egov%2Etw/htm/ihakka/island/ihakka%2Disland%5F5%2D3%2Ehtm&b=7&user=baidu
捍衛哈客
--------------------------------------------------------------------------------
他們現在呢?以後呢?
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此後的台灣走向一條不同的路徑,
而客家的也隨著台灣整體的命運而改變。\r
二十世紀的百年間,
客家的面貌與位置又是如何?
寧忘祖宗聲?客語的斷層危機
客家人為適應都市的新環境所以不斷移出原鄉,這些人移到外地去都不斷學習外地的強勢語言,在台北市這樣的大都會中主要是學習華語,其他地區則多是福佬話,所以漸漸將母語放在一旁。
為什麼客家人會讓母語這樣逐漸流失呢?有幾個原因,首先,很多客家人在出社會時,之所以會丟掉第一份工作,就是因為不會講福佬話。他們說應徵考試時筆試都能考得很好,但若想進入大同、長榮、奇美這類的大企業一定要會講福佬話,所以一到口試時就被刷下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慘痛經驗,所以覺得強勢的語言非學不可。至於華語方面,因為客家人很多從事軍公教行業,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原先是何省籍,進入職場後最常講的語言還是華語。
在一份中研院社會所的調查中,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剛來台灣時,軍公教人員多是外省籍,可是到一九九○年代時,台灣單一族群內軍公教人員比例最高的已是客家人了。客家人的語言危機也是來自這裡,表面上客家奉守耕讀的教訓,大家都有很高的學歷,但高學歷者對他的母語反是高失憶。因為台灣教育體系由小至大,完全只用華語而無客語。在這種情況下,同時又是台灣從事軍公教比例最高的一個族群,可以想見客家母語流失之嚴重。造成這種現象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任何有聲的傳播媒體,無論是電視、廣播,我們都聽不到客家話,電影當然也沒有,雖有以客家為題材的,但裡面的演員都不是說客語。
一九八七年創辦的《客家風雲》雜誌,凝結了客屬爭取母語權的願望。一九八八年,該雜誌社成員聯合各客家團體、客家工農運、政界人士,成立「客家權益促進會」,舉辦一場「還我母語」的萬人遊行,這可以說是標誌著客家人挽救母語的決心,開放廣電客語節目是第一項訴求。第二項是雙語教育,語言平等政策。第三項則是修改廣電法中限制方言之條款,改為保障方言。
這場運動促使媒體在第二年開始開放客語節目,達成第一項訴求。其中播出最久的是台視的鄉親鄉情節目,那是個結合了客語歌唱、客家鄉鎮介紹,客語諺語或故事的節目。一九九○年三台開始播放客語新聞。繼電視開放播出客語節目後,客家人開始爭取客語節目的廣播,但奇怪的是,電視很快就可以允許播出,廣播節目的開放過程卻是艱辛而漫長。目前唯一全天候純播放客語的廣播電台──寶島客家電台的成立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起先和TNT「寶島新聲」合作,製播客語帶狀節目。一九九四年電台規模初具,孰料器材剛架設好新聞局就來抄台,電台人士只好苦心復台,不久新聞局又來查抄。如此反覆折衝好幾次,最後終獲准於一九九六年,成立合法的「寶島客家電台」。
這之後,其他開闢客語節目時段的電台倒是不少,如市政府台北電台,中廣電台等,尤其中廣,客家節目由最初僅有幾個節目發展到現今,還成立了一個客家頻道。其他如中央電台等客語節目也越來越多。不過純客語的寶島客家電台,在正式成為合法電台後,卻面臨了許多內部人事、經費的問題,常有許多紛爭,可見客家人想經營一個屬於自己的電台很不容易。
三台之外的有線電視台也有些嘗試播放客語節目的,如慈濟大愛台等。新成立的無線電視台民視和公視,對客家為主題、或以客語配音的節目都十分重視。客家人也想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有線電視台,像桃園平鎮於一九九六年成立了「中原客家電視台」,但經營到後來,缺乏能力製播多樣化的節目,大部份的時段都在放山歌,看不到其他內容,更有甚者,為求頻道生存,許多時段都被直銷業者購買,用非客語推銷其產品。在衝破禁止客語播放的藩籬後,如何在商業競爭下長久生存,並維護節目品質,實是所有客家媒體之共同課題。
還我母語運動的第二項訴求,是雙語教育,語言平等政策。一九八八年以來,民進黨執政縣市即開始推行母語教育。宜蘭和屏東是最早試辦母語教學的縣份。中央的教育部一直延宕到一九九四年,才委託清大語言所舉辦首次客家語言研討會,以作為推動客語教學之依據。直到二○○○年,客家地區及都會的各級中小學,仍尚未落實全面性的客語教學,僅止於點狀的推動。這是還我母語運動中,至今唯一未竟的目標,卻也最難達成。
這是因為客語教學有許多問題,如沒有教材,如何教音標等。光是音標的教學就有許多爭議,教育部頒訂的注音符號第二式?國語推行委員會的通用拼音?還是長老教會當年留下來的羅馬拼音?甚至是中國大陸使用的漢語拼音都有人支持,也有些支持自創音標。除了音標之外還有漢字文字化的問題,如某個字客家話要怎麼寫?方言中許多有音無字的字又該怎麼辦?找出正字?另外造字?或是乾脆就用音標拼音?都有不同的爭議。所以教材編寫就有很多問題。
教材內容也是如此,如果教都市小孩客家話,但教材中全是傳統農村的題材,其實與他們的生活並不相關;若不教傳統的內容,許多現代的名詞又該如何說?如微波爐、手機,這些原本都沒有客家話,如何在教材上處理傳統和現代的題材,傳統如何不與現實脫節,現代如何不會拋棄傳統,或避免教些根本不屬於客家文化的東西,都是很困難的問題。
至於教材編寫的進度,實際的狀況是中央的進度落後於地方政府的進度,國民黨執政縣市的進度又落後於民進黨執政縣市的進度。民進黨執政縣市推行母語教育速度較快,如屏東縣是很早開始母語教學的縣市,一九九二年起,除客語外,福佬、魯凱、排灣族的母語都已納入教學,且有示範重點學校,再藉由重點學校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學校去。繼之一九九三年台北縣也興辦客語教學,反而是客屬較多的桃竹苗較屏東慢,一九九四年新竹開始編輯一套海陸客語為主的教材,桃園和苗栗則又在此之後。最後才是台北市,一九九八年起,他們結合寶島客家電台的一些人才,在若干學校進行客語教學。至於台中地區則不是由政府帶頭推行,反是由東勢地區幾個客屬鄉鎮的熱心的國中小學老師編寫教材,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帶學生朗讀客家詩文。宜蘭縣也很早就開始進行母語運動,但在推行客語方面卻遭到一些阻礙。宜蘭選了六個學校推行,如三星鄉等地客家人的比例已經比宜蘭其他地方多,但客語推行卻不是很順利。可能因為客屬居住地較分散,大家的配合度及反應都不是很理想。
還有排課的問題,一般客語教學被認為是較不重要的課程,都被排在週六或聯課活動的時間,當成是社團活動或班會般的課程安排,再加上也不是升學考試的科目,所以相當不被重視。師資也是一個問題,並不是會講客語就能做客語教學,因此很多母語教學發展到最後就變成老師敷衍上級,學生不認真學,家長也不鼓勵的課程,所以母語教學一直到現在收效都不大。
台北市幼稚園現在也開始推行福佬話教學,但這整個計畫是將客家人、原住民等語言排除在外的,所以客家人的母語教育資源還是差強勢族群很多。
一九八八年至今十多年來有許多人為客語保存運動努力,實際進行的不僅是教材,還包括字典、辭典,口傳文學。像六堆劉添珍做的是常用客話字典,苗栗中原週刊社做了一本中原客話辭典,後來苗栗地區楊政男、徐清明、龔萬灶等幾位老師又共同編了相當大的一部四縣客話的字典,頭份方面也編了一本,都收了很多字彙。雲林地區也有人在整理詔安客話,雖然還沒有達到編成字典的目標。已過世的彭秋武先生也曾編了一本東勢客家話字典,東勢地區的年輕人張凱揮也編了一本線上的電子有聲字典。這個字典有趣的是,只要在網上按下各個字彙,它就會播放該字的客語發音讓你聽,並解釋這個字彙的意義。因為張凱揮本身是東勢人,所以他先做的是東勢客語,之後才進行四縣及海陸客語。往後只要是對客語有興趣的人,不論國內外,只要上這個網站就可以知道客家話的字音。新竹地區也有楊鏡汀校長做的海陸同音詞彙字典。
此外,製作教材的人部分與整理口傳故事的人重疊。過去因為文字資料缺乏,許多故事、歌謠、諺語、謎語等的流傳都是以耆老口傳的方式在進行,整理口傳故事就是希望留下一次紀錄,且是純客語的文字紀錄。過去很多即便是客家題材的小說、電影,都並未使用客家話,最多就是用一點客語點綴而已,距離能用客家話聽、說、讀、寫的目標其實還是太遠。
即便有這麼多人在努力,但還是有相當多不足之處,失傳危機仍然存在。語言為一種文化載體,我們現在吸收外來資訊的文字媒介不是英、日語,就是華語,一個小孩子單學這三種就夠頭痛了,不會再願意多學一種,最多就是再學代表本土意識的「台語」,客家話和原住民語都是被青少年放棄的語言,大家覺得學了沒有用,跟不上時代,學了也沒什麼好處。
綜合以上種種,外界沒有支持的力量,青少年沒有學習的意願,大社會的環境也用不到這種語言,客家年輕同儕間也不說客語,所以這個客語斷層是很危險的。
近年來「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這樣的諺語在客家人之間廣為流傳。這個諺語好像表示客家人對祖宗的語言非常重視,但其實它代表的是客家人對祖宗語言失落的恐懼,客家人這麼容易地就拋棄了他們的母語,幾百萬人就這樣看著年輕一輩忘了他們的母語;這個諺語其實代表的是他們對母語失落的一種焦急的心態。如果語言斷掉了,就會出現前面我們一再強調的福佬客現象,幾代之後他們再也不覺得自己是客家人,完全不認同客家文化。例如台中以南,彰雲嘉南這一片廣大的區域中都有一些先前像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但語言失去後,他的族群認同一兩代後也完全失去了。所以一旦客語消失,台灣的客家人大概也就消失了。因此語言危機對客家人而言已十分急迫,而這竟然是客家人為了適應當代,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来源:
http://cache.baidu.com/c?word=%C1%D9%3B%A7%DA%3B%A5%C0%BBy&url=http%3A//www%2Ehakka%2Egov%2Etw/htm/ihakka/island/ihakka%2Disland%5F5%2D3%2Ehtm&b=7&user=baidu
RE:纪念“还我母语运动”之15周年(12月28日)
在这个全球英文化,全国普通话化的语言潮流中,要延续我们的母语客家话,台湾的“还我母语”运动经验值得我们思考。我觉得基本经验是:族群自觉,政治吁求,客家人现身发声,媒体,教学跟进。 母语资源值得我们保护。要使我们客家话也成为一种时尚! 我辈人员一定要考虑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母语“在国内” 我顶一个,确实值得称赞,但是也不要太抬举台湾。台湾政府对客家文化是有点贡献。大家看见的,但是只能说一滴滴良心发现,其实很多东西,有它不可以告人的地方, 台灣政府對客家文化的考量,選票重於「良心」。
阿扁也是客家人
阿扁在选举时说过:“我来自福建诏安的客家庄,虽然我只会讲几句简单的客家 话,但我一直不敢忘本!”客家乡亲大都投了他一票,阿扁当选后确实为客家乡亲做了一些事(不管是否出于真心),我们大陆却没有这种官员为我们争取权益,哎————:cry: 看了那些人,我想哭.对于我们的母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香港有客家人一百多万以上,如果又能够像台湾客家人那样搞一次“还我母语”运动,那成立香港客家电视台也不是那么难的。 Posted by 巴人 at 2004-5-2 22:15香港有客家人一百多万以上,如果又能够像台湾客家人那样搞一次“还我母语”运动,那成立香港客家电视台也不是那么难的。
国内呢????? 不管國民黨還是民進黨, 他們在台灣都不得不重視客家選票, 也許選票就是一個關鍵點.
當香港也能採用直接普遍不記名選舉特首及議員時, 香港的客家情形也許將獲得大幅的改善. Posted by 浪迹天涯 at 2004-5-2 22:57
国内呢?????
国内是很难办到的,中央政府就不准地方的电视台用方言来播讲的,而且涯地客家人在广东省也没办法同广府人争方言电视台的,除非能够建立自己的客家省,那建立客家电视台的机率可能就会大一些。:D 有客家省的话
客家电台就肯定有了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4-5-2 23:26
不管國民黨還是民進黨, 他們在台灣都不得不重視客家選票, 也許選票就是一個關鍵點.
當香港也能採用直接普遍不記名選舉特首及議員時, 香港的客家情形也許將獲得大幅的改善.
不可能的事情,客家作为选票争夺因素出现的前提,必须是客家人有强烈的文化、语言危机感,才能最终促使政客以挽救客家为名拉取选票,但在香港,我们看不到客家人有任何危机感,甚至看不到客家人有强烈的客家认同。客家认同其实是与乡土紧密联系的,一旦离开乡间,来到都市,或者该地域城市化程度太高,地域认同超越了一切认同,客家认同的流失就变得不可避免了,如台湾客家认同最强烈的地方多为客家庄,广东客家认同薄弱的客家地区多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惠州、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