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SR 发表于 2009-2-5 07:43:05

万载傩舞

傩,是古代的一种迎神宴会驱鬼捉鬼的风俗,傩舞,是在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它源远流长,早在《论语乡党》中就有记载,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万载傩舞,又称跳魈和搬案。由24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执兵器,面具的设计极富民族传统色彩。艺人匠心独运,每个面具各具特色,有的目圆口阔,有的眉清目秀,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滑稽可笑,脸谱的颜色也不同,分红、绿、黑、白四种。
万载傩舞的舞蹈动作简单古朴,跳时曲折呼唤行进,但每一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符合“方、圆、扁、仄”的规律,同时,边舞边要打出各式各样的手势,俗称“拗诀”,以表示打鬼驱邪。由于这些特点,形成了万载傩舞中悠闲、庄重、轻盈、洒脱的独特风格。
万载傩舞共有17个节目,按出场次序为: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鲍三娘与花关索、杨帅、小鬼钻圈、判官捉小鬼、上下关比武、沙和尚、城隍传旨、土地、小鬼爬单杆、小鬼爬双杆、雷公、团将等,其中除先锋为文傩处,其余都是武傩。武傩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开山”,它的状态是头长双角,怒目圆睁,口长獠牙,左手握凿,右手执斧,时而用斧劈山,时而用凿开路,动静结合,妙趣无穷。
万载傩舞,盛行于明代初年,以客家地区的潭埠镇、株潭镇为最,在潭埠镇的沙江桥,还保存着专门供奉傩神的傩庙,傩庙分上下两个厅,上厅较小,供奉傩神,下厅较大,为演练傩舞的地方。
万载傩舞,蜚声海外,国际傩学研究专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田仲一成先生对万载傩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将万载傩舞编入长篇巨著《中国巫系演剧研究》,因而也成为万载一道亮丽的文化旅游景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载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