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香林与广东地方文献
罗香林与广东地方文献作者:66WEN收集整理 来源:www.66wen.com 更新时间:2006年11月07日
摘 要 著名史学家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努力完善广东地方文献公藏的建设,并对广东近代史料、广东客家文献和兴宁地方文献资料等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整理。这些与他作为广东人和作为史学家的双重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罗香林 地方文献广东
中图分类号 G2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5)O5一OllO—04
罗香林(1905—1978年),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他大半生工作生活在岭南,早年即以华南民族为研究对象,其一生大量研究工作都与广东地方文献密不可分。梳理罗香林有关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的工作,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化品格和治学特点。由于迄今尚未见有这方面的专论发表,本文不揣浅陋,试就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所作的贡献作些探讨。
一、建设广东地方文献公藏
1936年秋至1938年秋,罗香林担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罗香林十分重视广东地方文献的征集和保存。他认为,广东“先贤先烈之遗迹遗著,皆邦国人文思想之所寄,民族精神之所关,若不急谋搜集珍守,必为风雨所侵,虫蚁所蛀,再更百数十年,必遂湮灭残缺,征无可求,考无可据矣,兹岂不可惧耶!”因此,“凡属本省先贤先烈,以及乡邦俊彦,墨客骚人,以至方外闺阁,苟有著述,或书画墨迹,及其他遗物,以及行状影片之什,无论多寡,及已锓板与否,皆拟搜集,珍藏纪念。” 在罗香林的宣传倡议下,广东各界人士尤其是各地的收藏家纷纷将有关广东本省的著述寄赠中山图书馆,使该馆地方文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他筹建广东文献陈列室,并组织编制《广东书目》。罗香林非常重视对广东地方文献史料的整理,他计划组织编撰《广东艺文备征目》和《广东金石叙目》。前者的内容,是将广东先贤先烈的遗著,无论存佚,全部加以叙录,那些已在阮元《广东通志·艺文志》及广东各府州县志书中出现的,或曾被各藏书家的书目叙及的,则逐类进行考订,其原书尚存者,则调取校勘,先前的叙录有误或不足的,则正之补之;那些未经前人叙录的,则据现存资料慎加叙录,其见于各氏家谱或传状墓碑者,亦严加校考,按实叙录。罗香林认为,此书编成后,一方面可以成为省内外人士搜罗广东著述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般学人研究目录学的参考。后者的内容,是将广东省会及各县清代以前所有各种金石碑刻、题名砖瓦等概加叙录,其见于各书记录者,分别考索,误者正之,不足者补之;其新近出土,或旧存而未经前人叙录的,则依拓本或实物入录。这样,一方面可藉以保存本省史料,另一方面可为省内外搜罗广东金石拓本以作史迹考订的人士提供参考。遗憾的是,这项编印计划因抗战的迫近未能够最终完成。
抗战结束后不久,罗香林担任了当时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粤港地区代表, 组织调查广东抗战时期文献文物损失情况。他还积极支持创办广东文献馆,并成为该馆9位理事之一。广东文献馆成立于1946年9月, 其宗旨是:运用科学方法,配合时代精神,以征集保存、整理研究广东文献,促进发扬乡邦文化。到 1948年初, 该馆已征集到广东著述1600多种,5万多册,其中包括广东最早的通志—— 明嘉靖戴琛《广东通志》。1947年1月, 广东省文献委员会成立,罗香林任副主任委员,一度代理主任委员,兼任文献委员会编纂组组长。他先后主持召开文献委员会的3次会议,计划重修广东通志,整理广雅书版,刊印《广东文献通讯》,刊行《广东文物》专集,并计划广泛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包括:“本省沿革有关之府厅州县各种旧志书及各项地图,本省有关之诗文著述及金石拓片,本省流传之礼典乐器,本省之各地方民俗歌谣,本省及地方之古迹名胜照片,本省重要及特殊方物之照片,本省公私机关团体发行之刊物,本省私人著述或译述,本省乡贤名宦之遗迹遗像传记行述碑志,本省人民私家谱牒等。” 广东各主要文献机构利用当时教育部分配给广东的文献复原费进行分工:广东文献馆重点搜购广东先贤资料和革命史料;广州市中山图书馆重点搜购广州史料;广东省立图书馆则重点搜购广东地方志及广东学术典籍。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罗香林与一批有责任心的文化人为广东地方文献公藏的建设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整理广东地方文献资料
还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罗香林就已立志终身研究华南民族问题,因此他非常注意挖掘和整理广东历史文化资料。加几岁时他曾计划编著《广东志书考》,欲将广东通志及广东各府州县志无论存佚,“概为考其编纂沿革、修撰经过、内容编制、史源得失、诸家叙录及其他有关事项,博综条贯,以为专书。其有原志尚存者,则为注明庋藏入地,以为研究广东人文演进、地方异宜之参考。” 由于人事拘牵,这个计划未能完成,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任职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期问将该馆所藏方志编成了《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方志目录》一书。罗香林一生利用广东地方文献资料作了大量专门研究,涉及民族史、古代史、近代史、港澳史、华侨史等许多方面。他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对广东地方文献资料进行过一些专门的整理介绍。
1.整理广东近代史料。
1932年,罗香林受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委派,在广东作人类学调查,乘便留心搜罗广东各地方的史料文献。他偶然得到稿本《刘永福历史草》,内容记叙黑旗将军刘永福抗法御日和征剿南服的经过,是刘永福晚年口述、由其家庭教师黄海安笔录的,约10 万字,无章节,未及整理。罗香林认为这是有关黑旗军宝贵的原始资料,于是进行整理标点,将原文叙录未尽或与他书异同错综、足资印证者,略予考订,附案其问,并撰写导论,于1936年将此稿本公开出版。该书日后成为史学家研究刘永福和黑旗军的重要参引资料。
20世纪30年代初,罗香林搜集到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民众抗英的一些原始资料:清道光年间的抄本《时事文件》和稿本原件《东平总社签捐簿》,对之进行整理,并增以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藏的旧抄本《广东夷务事宜》中的《粤义民文告》等,合辑为《鸦片战争粤东义民抗英史料叙录》在《社会科学丛刊》发表。其后,他还将旧抄本《时事文件》中其他一些资料——鸦片战争时期弹讽当时官吏的诗歌及说部拟目整理成《鸦片战争粤人说部与诗史》,发表在《书林》杂志。罗香林藏有抄本《天地会文件》一册,与当时已出版的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及萧一山《现代秘密社会史料》中的有关内容相似,但文字及篇幅略有不同,他将之标点,辑录为《天地会文件》在《广州学报》发表。罗香林将这些珍稀少见的资料及时整理发表出来,一方面是为有关的专业研究提供更多史料,另一方面,也为号召海内外收藏者继续公开补充相关史料。
论文罗香林与广东地方文献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罗香林还非常重视整理广东近代学者的遗著。晚年他任教香港大学,感念港大中文系创办者、首届系主任赖际熙的贡献,多方搜集赖氏遗文,辑录成《荔坨文存》出版。
2.整理广东客家文献资料。
罗香林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收集客家歌谣,至1925年冬,已收录广东梅县、兴宁、五华、平远和蕉岭一带的歌谣200多篇。其后,他以通信的方式向各地客家朋友进一步征集客家歌谣。1926年秋,刚刚进入清华学习的罗香林着手编辑广东客家歌谣集,并以客家歌谣研究会的名义撰写《征集客家歌谣启事》,广泛征集客家歌谣及其他客家平民作品。该歌谣集1928年编就,1936年出版,书名《粤东之风》,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客家歌谣的背景、价值、分类和考订等问题;第二部分为500余篇歌谣。罗香林收集选择广东客家歌谣的标准是:要富有文学意味;能代表一种特殊风俗或生活的;能代表平民的心理的;能表现儿童的真性的。他认为,“歌谣除了艺术上的贡献以外,尚有代表民间风俗习惯和语言转变的价值,而且还可以为教育家增进教育效能的工具。” 朱自清先生评价说, 罗香林的广东客家歌谣集是当时众多客家歌谣集中最完备的。
罗香林辑录《粤东之风》后,即有意研究客家历史文化。1930年冬,在顾颉刚等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他拟订《编辑客家史料丛刊计划书》,并在广东各地报章上刊载征求客家史料的启事,最早是在汕头的《汕报》上。启事谓:客家史料之编纂,当以客家各氏谱乘所载其上世迁徙源流与族裔之分布为主要部分,故冀各地客属贤达,将其所藏其族新旧谱乘惠寄研究,其有编卷繁多,不便全寄者,则乞摘要惠寄,惟摘抄时,须将该谱之修撰年代与主修人名,及所摘页数卷数等代为注明,等等。不久,即有梅县、兴宁、和平、平远、五华等地十几人将所藏或所修族谱或族谱摘要寄赠罗香林。1932年春,他在广东北江东江一带调查客家文化,所到之处皆设法索阅当地客家族谱,就地摘抄,得阅始兴、南雄、惠阳等地客家族谱十多种。以这些客家谱乘资料为基础,罗香林写成《客家研究导论》,于1933年出版,该书奠定了中国客家学研究的基础。其后,罗香林任职各地,仍然继续搜集与客家有关的资料。抗战之前,他获读花县《洪氏宗谱》,据此写成《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家世考》一文,发表在《广州学报》上。1940年代罗香林借阅到大埔、紫金、乐昌、兴宁、五华等地的一些族谱,这期间,他根据有关族谱资料对孙中山的家世源流进行了研究。
1949年以后,罗香林移居香港,继续向在港的客家人士询访谱乘,又借获摘抄了一批族谱资料。1965年,罗香林将自己保存下来的客家谱乘资料整理出版,书名为《客家史料汇篇》。至此,罗香林搜集客家谱乘已30余年,成为公认的客家学研究的权威。
3.整理兴宁地方文献。
罗香林对家乡怀有很深的感情,认为:“兴宁处粤之东隅,去闽赣殊近,其素习兼具粤赣闽之长,明耻尚义,隆礼守法。而贤能之士,每孕育其间。” 从20世纪 30年代起他开始留意搜集、介绍兴宁学人的著述,曾在《书林》杂志上连载《四库别藏叙录》,主要介绍明代兴宁人的诗文集。40年代后期,罗香林与一批兴宁籍学者、文人发起筹印《兴宁耆旧丛书》,由他主持其事,计划第一集刊印书稿20余种,因政局动荡,未果。1958年,罗香林在香港与几位兴宁籍实业家发起辑印《兴宁先贤丛书》,由他拟定辑录略例,经过近20年的搜访、甄选、整理、校勘,该丛书第一集L0册先后辑印完成,共收入明、清和民国时期L4位兴宁学者的25种著作,内容涉及经解与小学、史乘与考据、诸子与方技、诗文与批评等。罗香林辑印《兴宁先贤丛书》的目的,正如他在此书跋中所说,“自昔国人辑印其郡或其邑先代丛书,俱以其有裨学术教化与地方文献也。而兴宁先贤丛书之辑印,则并有发扬先贤志业微意。”他还曾计划编辑《兴宁文征》,专门收录那些有价值却未能成帙的单篇文章,未果。
罗香林非常重视兴宁志书的搜集整理,认为志书对一邑文物之升降与社会之荣枯,关系至密。他在各地图书馆、书坊和诸家目录中先后搜集或传抄到《正德兴宁县志》4卷、《崇祯兴宁县志》6卷、《咸丰兴宁县志》l2卷、《兴宁图志考》1卷、《兴宁山志》2卷等。他曾根据这些资料写成《兴宁旧志考》和《兴宁明清县志考》两篇文章。1971年,应台北学生书局之约,罗香林将上述5种兴宁志乘交付影印,并为之作序,书名《兴宁明清县志》,为精装2册。罗香林始终以护持乡邦文献为己任,晚年还将自己所藏兴宁人的诗集,撷其精英,或有原集已佚而曾见别书征引者,则为转录,辑成《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于1973年出版。诗选收录了上自北宋下迄民国共25位兴宁诗人的作品,并附作者小传,或以诗传人,或以人存诗。该书被认为是兴宁诗家之大成,精华之所在。
三、对广东地方文献的责任
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缘于他作为广东人与作为史学家的双重责任。
作为广东人,罗香林非常热爱乡邦文化。他曾写道,“窃我粤东,..灵秀所钟,人文独盛,其间潜心学问,锐意述作,兢民族之光誉,为不朽之大业者,代不乏人,而俗重气节,士矜义烈,每值国家多故,辄大声疾呼,不避艰虞,以图挽救,..”。他不同意那种谓广东是文化落后的地方、学术界的沙漠的说法,多次撰文和演讲,介绍广东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他认为广东学术思想,从汉代以后,愈演愈广,愈进愈深。具体说来,两汉至隋朝,为接受中原学术的时期;唐至宋元,为冶合内外思想而自为风向的时期;明代至清季,为岭学系统成立的时期;清末至当前,为科学发扬的时期。他认为广东学术的特性与前途可以概括为:“转移风气,有开必先,实大声宏,与国同寿”,呼吁人们应将广东的学术文化发扬光大,而不可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广东地理在给予广东学术思想以优越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困难,“气候上湿热时间较长,使学术研究者较易疲倦,而文物资料亦较难保藏”。罗香林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人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搜救保护整理地方文献的重任。罗香林十分敬重客家先辈黄遵宪,他一直珍藏着黄遵宪写给兴宁学者胡晓岑的一封亲笔信,黄遵宪信中写道:“记阁下所作《扮榆碎事序》有云吾粤人也,搜辑文献,叙述风土,不敢以让人。弟年来亦怀此志。”这话也道出了罗香林的心声。
作为史学家,罗香林深知文献资料的重要。他青年时代受业于梁启超、陈寅恪、朱希祖、顾颉刚等史学大家,受到系统而严格的史学训练,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他后来自号乙堂,正是由于四库中乙部为史部的缘故。历史学的功夫很大程度上在于搜集、考订和综合文献资料。罗香林晚年回忆恩师陈寅恪时说:“陈师对历史研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而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流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籍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的,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 。。陈寅恪这种治史态度对罗香林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寅恪曾告诉罗香林,族谱里有很多的材料,可为做历史研究的取证,给他以很大的启发。他后来返乡搜集地方文献,就得到了陈寅恪的大力支持。罗香林一生持“遍地皆学问,无处不文章” 的信条,处处留心资料。每至一地,不是搜求地方史乘就是考订遗石古迹。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粤北作华南人种调查时,“工作余暇,每蹀躞书肆,搜求遗佚,遇地方人士熟悉当地掌故者,复就之咨询。凡地方志乘,家谱族牒,传状墓铭,签词符录,歌谣唱本,私家薄抄,金石碑刻,与前贤著作,皆分别搜讨,不敢或荒。虽短于时、绌于费,未能广购,而朋辈及当地人士所赠与者,不无可观”。应该说,这是罗香林搜罗广东地方文献颇典型的写照。罗香林整理文献也很迅捷,若获得新的珍贵文献,即使遇到时局动荡,缺乏勾稽参考的图书,他也会斟酌再三,将资料整理出来,“继念世事日亟,文物易摧,若不先将新获资料,速为理董成编,则再更离乱,必益难搜讨”可以说,罗香林在收集整理广东地方文献方面,真正做了史家的“勤而有常性,敏而有眼光”。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征求本省先贤先烈遗著遗物启事.书林,1937.
2、广东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广东文献通讯(第一号),1948.
3、罗香林.广东研究资料叙录史地篇序.书林,1937.
4、罗香林.粤东之风.上海:上海北新书局,1936.
5、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篇.台湾南天书局,1992.
[ 本帖最后由 greatpro 于 2009-1-24 18:00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