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相元山水画欣赏
人物介绍:温相元,1946年生,江西上犹县人,中泰艺术家联合会会员、江西省美协理事、赣州市美协名誉主席、赣南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西书画院特聘画家。
1990年参与主笔创作的百米国画《赣水苍茫闽山碧》在京展出,得到蔡若虹、古元、王琦、刘勃舒等名家指导和好评。其中部分画面在《美术》杂志、《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
作品《长征第一山》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黄洋界》入选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朱砂冲》入选全国政协成立55周年书画展,并编入大型画册。
2000年春,应台湾中央大学邀请,参加举办《海峡两岸客家书画展》。
2008年春,应邀参加由中国美协和泰中艺术家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中泰当代美术展》。
2008年夏,应邀参加《三亚,赣州中国画展》。
长期从事山水画创作,千余件作品发表在全国各报刊(含展出)2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数千件作品,有的由政府作为礼品送出国外;有的为国家馆堂、政府办公大楼、宾馆、酒楼布置。大量山水画作品散落民间。已出版多本个人画集。
我的路
温相元即使把所有描摹山水的辞藻都撷来,也不足以形容我家乡那一座座瑰丽的大山,这就是我多年来进行国画创作的感受。1946年,我就是在那片长满了原始森林的大山里出生的。从娘胎出来,母亲就一直用一条客家人特有的山布带背着我在大山的怀抱里劳作。第一次睁开眼,最先进入我眼眸的便是那一座座粗犷的大山的雄姿;最早储入我思想库的财富,是母亲娓娓道来的那些有关大山的神话。
"大山是有生命的。"我开始学爬树时便感觉到了大山的这个奥秘,我认定它们是一条条从天而降的苍龙,它们呼吸的是暮霭晨曦,它们呐喊时,那声音就像千万只车轮在天空中互相冲撞……我最早的艺术创作欲望就是向人们倾诉我对大山的认识。
少年时期,我腰里总揣着一支金黄色的牧笛,无论是在进山放牧的日子里,还是在上山砍柴的艰苦劳作中,我最大的欢乐就是用牧笛与我所钟爱的大山对歌。我的笛声是高亢的,我的血液从笛管流出来,我用它来滋润和我的童年一样寂寞困苦的大山。
1966年,我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当了乡村教师。除了牧笛,我开始学习用彩墨与我所挚爱的大山相恋。经过几年涂鸦,居然有作品被送进了庄严的展厅,当时的狂喜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
然而,当1970年我调进县文化馆成了一名美术辅导员时,才发现我对山的认识是如此的肤浅。于是我背起画夹,苦行僧似的徒步去了黄山、泰山、庐山、九华山、峨眉山……当我耗费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面对着一座比一座妖娆的大山放声高歌时,我顿然醒悟:人应该与大自然同韵。作为一名山水画家,我应该将我的生命融进崇山峻岭中去,天人合一,让人们在我的绘画里,读出我的人格,窥见我的灵魂。带着这种觉悟,我创作了《秋山横云》、《山高水长》、《黄山云》、《漓江雾》等一系列作品,它们在展出之后,或被一些博物院收藏,或被政府选为礼品,赠送给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的贵宾。
1986年,我被调进赣南画院前夕,江西省美协在南昌为我举办了"温相元山水画展",当时一些艺术评论家们说:"这位从洪荒峻岭中走出来的画家,竟有着如此惊人的激昂和豪迈,粗犷与恢弘……他不是什么大师的亲传弟子,他也不想做某某流派的传人。他就是他,他的画野气十足,就像他本人一样……"我想,他们没有说错,我就是我,我没有进过什么学院的大门,我本来就是大山的儿子,粗犷的大山,永远是我的图腾。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如此喧闹、嘈杂,众多非艺术的因子在诱惑着不甘清贫的艺术家。除此之外,还有社会"遗传"给画家本身的那些灾难性的心理:自私、自卑、骄傲、懦弱、懵懂、躁动,还有名利、物欲……它们像千万支利箭,随时都能将你射倒。上帝是没有的,没有人能代替自己思考,如何保持一个艺术家的良知,我必须自己思考自己的路。
一个真正的画家,不可能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没有自己的哲理思考。对绘画艺术的思考,实际上就是画家对自己人生的思考,绘画是画家生命的一种形式。一个画家如果没有他的创作个性,没有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果从他的画里看不到国家本人的品格,他也算是画家吗?祖国的山山水水,我要怎样才能在绘下你的雄奇峻逸的同时,将我的操守和意志融进你坚挺高洁的骨骼里呢?这就是我现在和将来要走的路。
画中极品,人间仙境。 美,很美!学习了! 不错!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先生画面的颜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