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谚说解:田螺稳死壳
田螺稳死壳语意:比喻一个人死守同一地方,没有出息。多用于劝诫年轻人要敢于闯荡四方,图谋发展。
又作“田螺稳死窟”。
田螺,一种软体动物。其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是客家人非常钟爱的一种美食。客家地区食用田螺的历史也很早,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宋朝。当时著名学者邓德明(于都籍)所著《南康记》,有这么一段记述:“有一少女,采螺为业,夜宿于江边亭间,群螺啖其肉,后遂称此亭为螺亭。”
田螺的肉身分为螺头、螺足、螺囊三部分,体外有一个硬壳。每遇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肉身收缩在螺壳里。
田螺喜阴,喜凉。“太阳下山,田螺摆摊。”当太阳猛烈时,它就躲在泥洞里睡大觉,待太阳西斜、阳光黯淡,田螺就从螺窟里爬出来。有的觅食,有的乘凉,这是捡田螺的最好时机。干旱季节,田螺一直将软体部完全缩入壳内,借以减少水分蒸发。冬季则钻入泥土中,不食不动,呈冬眠状态。直到春暖花开时,才将头、足伸出壳外,爬行觅食。由此可见,田螺一生中大半以上的时间都躲在壳内,并且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同一个螺窟里。
田野上常常见到一些田螺只有一个空壳,而无肉身,正是由于田螺一直“稳”在壳里、窟里不动,才被饿死或被旱死的。
客家又有“死田螺——毋晓过丘”一说,讲的是做人呆板,做事死板,丝毫不知道变通。 有一句与田螺有关谚语:
食肉不如养肉,拈田螺唔当睡目。
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1-10 16:04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句与田螺有关谚语:
食肉不如养肉,拈田螺唔当睡目。
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很生动。我要把这一句收集了。 我觉得应该写成“田螺揾死壳”比较准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