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谚说解:狗踏碓
狗踏碓
语意:形容做事情马虎了事,毫无章法。
“月光光,树头背;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田鸡食饭脚懒懒,老虎上山拗苦樵。”“月光光,得人爱;狐狸烧火猫炒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猴哥送饭用背背,田鸡婆婆抢老妹。”(梅州客家童谣《月光光》)
“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正月去,二月归,挑担萝夹等嫂归,归来花缸无滴水。鹅揩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烫疤喙。”(广西贺州客家童谣《小郎读书》)
“月光光,照岭背,公鸡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马骝(猴子)送饭用背背,一送送到老岭背;捡到一只花老妹,着涯共其针针嘴(亲嘴)。”“月光光,岭子背;鹅揩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送饭送到岭子背。捡到一个花老妹,搭佢(和他)亲个嘴。”(广西博白客家童谣《月光光》)
“鹅揩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亲家来,姐姐到,天生的星宿摘毋到。糯米粉,白砂糖,做得佢们(他们)尝一尝,毋话涯们(我们)冇排场。”(闽西客家童谣《鹅揩水》)
“哑哑(丫丫,指婴儿)睡,睡哩来摘菜。摘一皮(片),留一皮,留来天光后日嫁满姨(小姨妈)。满姨嫁到禾埕(禾场)背,鸡公砻谷狗踏碓。”(台湾客家童谣《哑哑睡》)
与客家人渊源十分深厚的畲族同胞,相传他们的祖先是盘瓠(俗称“狗头王”)之故,因而特别忌讳人们说“狗踏碓”(碓的形状似狗)。各地客家童谣却广泛流传着“鸡公砻谷狗踏碓”一类的句子,不仅想象力丰富,充满童话色彩,而且富有砻谷、踏碓、烧火、炒菜等现实生活场景,语言非常生动有趣。
碓,用木头、石头制作而成的捣米器具,通过脚踏或水力驱动,使碓勾(也称作碓锤)一起一落,将石臼中的米粮舂成粉状。
无论水力驱动还是脚踏驱动,客家人的碓坊、碓寮一般都建在围屋外面的路边、溪流旁。主人出去舂米粮时,狗也都兴冲冲跟着一起前往。主人忙碌着放米粮、踏碓、刮碓勾、扫粉时,好动的狗也学着主人干活的样子,在碓上、碓下、碓左、碓右跳来跳去,甚至和主人一起踏碓,宛如一个小帮手似的。由于狗毕竟不是人类,无法把踏碓舂米粮一类的活,干得有板有眼。对于主人来说,狗的“帮手”虽然了脱了干活的枯燥,增添了一些劳动趣味,却越帮越乱。如果纯粹让狗独自踏碓去,到头来势必七零八乱,一团糟糕。
因此,客家人便将马虎了事、不讲章法比喻为“狗踏碓”。
“狗踏碓”一语,除了客家人至今仍使用以外,历史上曾经在明代丐帮中有一种乐器表演形式也称作“狗踏碓”。“艺叫花”(专门以卖艺作为乞讨形式的乞丐)一边唱曲,一边由经过特别训练的狗踩着特制的小钹,作为伴奏。这种击节伴奏的形式,当时俗称“狗踏碓”。
尽管现实生活中人们反复劝诫做事情不能“狗踏碓”,但在客家儿童的心目中,“鸡公砻谷狗踏碓”仍作为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景,不断被吟哦,不断被传唱。
[ 本帖最后由 yuanxianmin 于 2009-1-10 18:09 编辑 ] 客家版的 动物童话故事。 “。。。。鹅揩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烫疤喙。”(广西贺州客家童谣《小郎读书》)----我们梅县也有这童谣。 踏碓,我在五六岁时踏过几次,之后就没做过了,现在连碓及礁房都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