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社时评:引领客家族群流向核心
引言:在网络世界里,客家人社区(www.hakkaonline.com)一直都是众多客家网站的老大,是网络世界中最有危机感和责任感的客家网友聚落。然自从2005年开始,客家人社区就开始走下坡路,闹了几次出走风波后,用凋敝来形容这里,毫不为过。为什么?为什么当我们喊出客家要发声之后,却选择了沉默,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问题,却找不到答案,犹如猎枪在手,却无猎物可击,终日只打纸老虎练靶子,自是无趣。那么,究竟是根本没有猎物,还是我们没找着。今天,我又想老调重弹。为客社的中兴,更为客家文化的前路,为千万计客家同胞未来的生存交上我作为一名客社老网友久思的答案。身处地球村,客家人已经无法再特立独行了,恰恰相反,善迁的客家人是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而早已散居各地的客家人是人心思定,客观上推动着本地化,三四代人下来,已经完全可以适应。而在客家人社区,一直存在一种思想,要回归客家大一统,阻止客家人本地化,而要让各地客家人再度融合,回归大一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逆客观规律而动的。诚然,加强各地的交流并非不对,只是这远非我们今天的主要方面,恰恰相反,我认为比这个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使我们各地的客家群体在当地更好的生存下去,应该大力倡导客家人的本地化,无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多少代人,都应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并且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流向核心,让更多的客家人在当地的核心层汇集。当各行业各领域大多数核心及其附近聚集的客家人达到足够的量时,客家文化就可以反客为主。这里,涉及一个核心论(自己发明的)的问题,如同一片原始星云,起初不过是及其稀薄的气体,而后不断碰撞,由引力而逐渐趋向于若干个质量大的部分,而质量的增加又使得这部分物质的引力增加……最后凝聚形成现在的各个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直至现在,卫星之于行星,行星之于恒星,恒星之于银河,仍然是不同大小视野内的边缘与核心的关系。今天山区之于沿海、内地之于沿海、梅州之于广州、中国之于美国都是这样的一个边缘和核心的关系。愈接近核心,则质量越大,制衡力越强,地球永远不能成为恒星,而人类社会的核心却并非一成不变,历史上人类活动中心的变迁已经告诉我们这点。我们客家人之所以成为都市隐身人,那是因为我们都处在社会的边缘,我们的“质量”太小,又没有相互呼应,所以才无处发声。要一个人流向核心,那很容易办到,但让整个群体整体趋向核心,却并非易事。要使客家之声成为各多元文化地区中的强音,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不断拓展视野,因时而动,因势而动,改变观念,修正文化传统的惯性因素,通过改变教育来改变我们的少年,增强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加流向核心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在各领域各行业的核心区域汇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各个客家地区遇到的共同问题,人材的过度外流,让客家地区出现了人材断层,使人们看不到未来,城市化进程荒芜了客家山乡,贫富悬殊加剧了更多的客家人向边缘流动而离核心越来越远。三十年来,客家山区中的精英逐个流走,并愈演愈烈,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到了乡村无少年的地步,若为生存之故,这本无可厚非。然出走之客家人却至今未能在新的领域脱颖而出连续大量进入核心;而抛弃的家乡唯存老幼,何来建设,空洞乡村后出之辈能力更差,更难在外面生存,更容易被逐于边缘,至此,恶性循环之势成矣。这也就是客家政治人物众多,而客家族群越发不振的原因;也是客家人重视教育,而教育文化事业却每况愈下的原因。而今天工业化进程已经大刀阔斧向粤东、粤北、粤西广大山区进军,若无任何觉醒,在许多地方,脆弱、老化的客家文化生态必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而被连根拔起,而当地的客家人们,没能反应得过来就被就地边缘化了,眼睁睁看着外来人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盘上主导着城市化的进程,而自己依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当外出务工数十载的人们返乡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现家乡已经不再熟悉,而自己已成异乡人时,你会作何感想?
2008年,是一轮世界范围内的大震荡的开始,每一种力量都将自觉不自觉的重新自我定位,然后重新找到一个力量平衡点稳定下来。客家族群会在这新的一轮震荡中何去何从?是在震荡中走近核心,还是继续边缘化,这些问题看似无形无影,难以察觉且无关痛痒,却是触目惊心,迫在眉睫且与现实的每个人休戚相关。是自保自身还是提携同进;是被动同化还是主动凝聚;是继续边缘还是流向核心,期待同音。
萧月华
2008.12.28 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人认为保护客家文化与发展客家经济务必同时进行。这个原因跟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同步进行的理由是一样的。先开发再搞环境保护是不正确的路子。同样,保护客家文化与发展客家经济要同步进行,免得走弯路,一是可节省资金,二是可争取时间,三是可相补相助。
智者如盲,求仁不得
同学午夜码字上传,不是记录自己的日间经历,也不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点滴,而是选择”客家发展”这样一个艰涩的话题,足见你对客家的热诚。其实同学实在不必过份担忧,因为近现代以来,客家一直都是以自我放弃的姿态前行的,少有主动弘传者。而客家特征竟没有消亡,虽说其原因大半是得益于地理优势(客家多处身山区,受外界影响比较小),另一方面也说明天道存善,生灭有时。
智者如盲,求仁不得。客家的现状,客家的思想者有责任的。
政治是与民生、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不然请君看看今日社会所出现的问题,有哪一样是与制度无关的呢?你想当然的认为客家人只剩下猪的理想,为吃饱饭懒得思考,实在是误读。当然,你这是受了赤旗主义的的影响。几十年来,赤旗主义者出于现实统治的需要,开动一切宣传说教的机器,将政治与民生经济割裂开来,真是荒唐。
我得说几十年来利用低福利,实现高增长的路子走到了尽头;几十年来实行的权贵资本主义使得特权横行,分配不公,贪污腐败集团化,民众赤贫化。辛苦工作,得到微薄的报酬,吃喝玩乐的,都是老爷。每天都有人丧失土地,丧失房子。按世行与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此时的中国有4亿贫困人口。这就是最好的政治制度,所造就的不幸经济?这就是政治与民生无关?
客家话题的沉寂,不是因为观点多杂不同,而是因为大家心下都明白客家发展的症结所在,但受制于国体,受制于必要的支持。三天一喊,五日一呼,根本不能改变限制发展客家的外部环境,所以沉默。
求客家的大一统,并非是阻止客家人本地化,相反有识之士们都认为客家人要深耕本地,建设富足家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此时所说的大一统,实是求客家人团结。唯有团结,才能在不利于我的环境中形成发展的合力。
客家长期边缘化,但这个过程并非是自我的,主动的,相反是被动、被迫的。从客家民系的形成到近代,客家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了不受排挤与歧视,被迫靠近核心,归化核心,殚心竭力,讴歌汉民族的共同文化而牺牲自己民系的特性。客家中强有力的人物,不敢为客家发声,起不到鼓励客家后生的作用。即便是权力皆为我客家人所掌握,不改变以客家为卑的观念,终究是枉然。
唯有鼓励客家族群中的每一个人,努力上进,必系客家,为国出力,让客家人成为文明的人群,让客家地成为富足之域,让中国成为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之邦。不但让客家人,而且让客家于外的国人都有“客家及客家文化于中国不可或缺,须得尊重发扬”的想法,那么客家才能经久立于不败之地。
[ 本帖最后由 更灰的蓝 于 2009-1-8 08:29 编辑 ] 真是各有各精彩,信心和勇气缺一不可.客家振兴之路,我们有责,必护其一路前行. 能得到更灰的蓝兄回复,深感荣幸。
事实上,我们的观点有不少是契合的,比如客家话题的沉寂、大一统问题和边缘化,这些问题上我们的认识并没有多少分歧。
很奇怪的一点,我并未说过客家问题和体制无关,更没有客家人只剩下猪这样的想法。不过既然你既然说到体制问题,我们也不得不打打擦边球了。
专制是眼前最大的障碍,我们并非看不到,而将一切都归咎于专制而对统治阶级过于愤愤然,才是枉然的。因为这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传统文化惯性作用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层次决定的,我们不必为客观的大势枉费过多的愤怒,怒则伤肝,还是淡定前行吧。
中国在一百年前结束了帝制,却没有结束专制,而是在两千多年的专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继续走了一百年甚至还加强了。而中国在1840年后的一百多年间,一直以反侵略和内战为主题,而社会并没有多少发展,大众并没有真正的民主觉醒,所以这期间民主的力量是脆弱的、盲目的。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可以“引蛇出洞”把大陆的民主力量来了个大兜底,弗论文化大革命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出现、纠集。八十年代的风波不过是第一场较量,仍然以失败告终。而后来的二十年,经济的迅速发展掩盖了许多社会矛盾,但大众已经渐次觉醒,争取权益,2008的大风暴,开始让各种矛盾凸现,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让利于民,虽然有限,却是进步了。
我相信一点,社会进步会逼迫统治者放下越来越多的既得利益,这个过程就是民主化的进程。我不希望法国式的革命,这样的流血太多,代价太沉重;也希望统治者能识时务,让利于民,勿学大清假宪政、勿学蒋公假民主,总之别放不下手中的利益,否则下一个与国俱灭的就会是自己;当然,更不要学“嘴角一颗痣”式的专制极权,酿成大跃进3000万人死亡和文化大革命这样惨绝人寰的人祸。等待社会发展到专制制度百弊齐现,等待大众无法再忍受为止,通过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来逐步完成。
终于说完了,也许是在重复着许多大家都知道的废话,但终于一吐为快。回到我们的客家问题来吧。之所以说要扎根当地,我主要是针对于客家人云集的大城市、有客家人分布但趋于弱势的地区来说的。引领客家人流向核心,从政治领域到科教文卫领域到经济金融领域,从思想层到管理层到技术层,都要有越来越多的客家人,而且层次越高,越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提高本地客家人的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这个问题不解决,客家走向弱势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好,则不但扭转身处弱势的被动局面,而且客观上实实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提升民主化的制衡之力,诚如更灰的蓝兄所言“不但让客家人,而且让客家于外的国人都有“客家及客家文化于中国不可或缺,须得尊重发扬”的想法”。呵呵,说了半天,又说回一块去了。 嗯,以下是明代刘基《郁离子》中“楚人养狙”篇,与君共勉: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舆?”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舆?”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舆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呵呵,你有两篇类似的文章,一篇是删减版,一篇是完整版,我的回复是对你的完整版而言的。
早已麻木了,哪里还能有愤愤然呢?
其实无论是流血还是渐进式变革,代价是差不多的。流血,则牺牲当下一代人;而所谓的渐进,根本就是当权者的权宜之计,用以继续哄骗和折磨几代人,其实质是不变的。那个矮子说“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要保持自己集团的专权,永远不要改变才好。
许多人都说要寻找一个万全之策,其实是缺少足够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大家都一样。所以只能无奈期望既得利益者回心转意,但这事实上是“与虎谋皮”,没有实现的可能。
再说回客家,其实每一个族群都存在人才与外界的交流的问题,客家的情况跟其他族群比起来并没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人外出,有人留在本地,勤恳耕耘。外出人口的数量,首先取决于本地提供工作岗位的多寡和薪酬待遇,其次才是就业观念及其他的因素。
客家的人才不是全部流失在外,相反40%-60%的人学成后回到了本地。这些你可以去查一下每年政府公布的就业数据。这些人努力工作,通过才干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有自己的影响。但是这些人并不为客家出力,也就是我所说的“从客家民系的形成到近代,客家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了不受排挤与歧视,被迫靠近核心,归化核心,殚心竭力,讴歌汉民族的文化共性而牺牲自己民系的特性。客家中强有力的人物,不敢为客家发声,起不到鼓励客家后生的作用。即便是权力皆为我客家人所掌握,不改变以客家为卑的观念,终究是枉然。”
归根结底不是客家人无能,不能进入核心,实是客家人自己的族群意识淡薄,无心弘扬自己的文化而已。 凑一下热闹 凡是过于"革命"的立场和言行,自然不能真正获取人心,不能得到大众真实的普遍认同.按实际情况,中国的改革注定要渐进式进行,客家人能否在现有的民系觉醒基础上大胆前行,在中国改革再出发时期,,改革路上争先锋成主流,我想是一个机会, 更灰的蓝兄是否太过悲观了。
如果我们简单的把通过暴力夺权称为革命,把通过非暴力手段平衡权利称为改革。我认为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流血,看似牺牲一代人换来光明,但在大多数时候,往往是进入了下一个轮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没有多大进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少,但有谁能改变封建专制?
改革与革命不同,他既不是血腥的暴力,也不是无力的巴望。是一种较量一种制衡,中国开启经济改革如同给黑暗的房间打开了一线门缝,阳光在刹那间射入房间,虽然黑暗的势力试图遮掩,却再也无法阻挡人们对光明的向往。经济改革使中国的工薪阶层骤然壮大,这是一个新的力量的崛起,而且将成为制衡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当他们的利益受损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争取权益,如果当局不愿妥协退步,那么制造出来的社会动荡,会对统治更加不利,两弊相衡取其轻,妥协、舍利几乎是唯一的出路。故所经济改革势必引发社会改革,唤起民众的觉醒,而社会改革成熟之日,则是政治改革议事之时。到那时,虎虽强而人更众,与虎谋皮,亦未尝不可啊。
破栅毁柙,相携入林的思想并不可取,也不现实,那是不平等社会出现之前的采食社会。取了道家避世之道,老子当年身处之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迟缓,看不到前景而消极避世,情有可原;而君身处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若还以此道处之,则令人感到惋惜了。
客家族群的前途,族群中不乏勇者和仁者,目前来说最缺乏思想者,能够把外环境和内环境相联系起来,指出一条有效的共生途径。大家茫然不知所措,纵有勇气与决心,却不知如何出力,只好各自奔命。
客家文化的精髓,在于对环境的适应,在于强大的生存能力;而在这人与环境的适应间,客家人的生存能力亦成就了客家人之名。今日梅州,若非客家人数百年的深耕,恐怕还是一片荆棘丛林之地,何来今日之面貌?那一座座的客家围龙屋,那一垄垄的客家梯田,还有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客家后裔精英,都是客家人强大的生存文化的结晶。只是,客家人适应了在封闭而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耕读传家的生活,仅靠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和为数不多的一些商人维持着与外界的交流,大多数的客家人对外界一无所知。
世易时移,传统的惯性仍然支配着许多客家人的观念,以封闭之心态面对开放之社会,观念陈旧、视野狭窄,我认为这是导致客家族群整体生存能力下降的最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在地理上处于边缘的客家地区,被动的等待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到来,而当地的客家人则被动的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理念。如此生存状态,安能再续客家强音?
换句话说,重振客家,必须改变观念,拓展视野,探索新的适应现代的生存之道。整体性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来实施。改变现在的学校教育体系,建立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系,改变舍本求末的应试教育是正道。这是地理劣势让我们没有良好的社会教育的环境,但也可以用学校教育优势来弥补,然而人材的流失使得原本的教育优势也成了劣势。
我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判断客家人材是否流失提出几个依据:一、无论做什么,要看培养出来的人生存状态如何;无论在哪里,要看人材对乡土的回报程度如何。你说人材只回来百分之五十上下还不叫流失啊?特别是最顶端的人材,相信回来的比例会低得多。你的意思是本地提供的岗位少,薪资待遇低造成了流失,可你还应该知道,现在的农村土地荒芜,教师奇缺,大部分工作不能说没人做,却没有什么压力和竞争。如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保证人材的永续?
不过这些也不能完全怪客家人自己,政治外因起的作用太大了。不说别的,自解放以来,我们家族的土地先被分给佃农,后被收归集体;我们围龙屋后面的风水地被镇政府占去做大楼;我们家族的学校被改为公办学校;我们在广州的纺织厂被收归国有;更可恨的是还煽风点火,搞得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六亲不认,家族的凝聚力一下化为散沙。一改革开放,各自奔忙,相隔三死代的人都已经不相识了。共生文化的永续在这里就遭受了巨大的考验,地理上的劣势本来就很明显,又断了共生之道,客家衰微也是情理之中,不能完全怪精英的无情啊。 破栅毁柙,相携入林的思想并不可取,也不现实,那是不平等社会出现之前的采食社会。取了道家避世之道,老子当年身处之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迟缓,看不到前景而消极避世,情有可原;而君身处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若还以此道处之,则令人感到惋惜了。
~~~~~~~~~~~~~~~~~~~~~~~~~~~~~~~~~~~~~~~~~~~~~~~~~~~~~~~~~~~
我往南君向北,这么好的文章,你却会错意了,真可惜!
刘基的意思非常明确,那狙公利用残酷的刑罚使得众狙畏惧,不敢有违狙公的规矩。众狙不但自我养活,而且被迫日复一日地将从林子中采集到的果实上交狙公。狙公亦赖此为生。
有一日众狙受小狙之语而觉悟,原来林中的果木不是狙公所种,众狙不必依附于狙公就可以生存。所以才破栅毁柙,回归自由,不再受狙公辖制。狙公因为得不到众狙的果实而饿死。
所以刘基说,那些无道之人利用法术奴役民众,就好像是狙公一样。在民众没有觉醒前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而一旦民众觉醒,他的法术手段就没有了,失效了。
你看当今的宣传,本末倒置,到处是宣传民众对他们的谢恩之声。他们以为是他们在养活民众,而不是民众的税收,浸透血汗的民脂民膏养肥了他们。
我将此文与君分享,原来让你明白改制必然有时,大家要有信心,不要消极而失希望,你却说什么老子。
你也不要和我说什么改革了,因为我越来越信胡适之所说的,这个ZD的邪恶本质,注定了它无法被改良。
世人皆以为老子甘柔守弱,消极避世,哪知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明镜一般的眼光智慧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大勇。 有关客家的说法,你前面的观点我还能勉强赞同,但你后来的说明与我原先想的,慢慢走远了。
你非要我画人画出骨,非得要我把大家心里都明白却不想说的话说出来。
好吧,说吧!
你所谓的客家中的智者勇者,同时也是奸滑者,欺世盗名者,如丘、叶等辈。什么为国保台,什么“大事不糊涂”,都是假的,何曾真正为家国?
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是事实,而且还融入到环境中去了,成了非客家人。香港,东南亚的例子还少吗?
心态封闭则未必,君不见南洋、西洋,都有客家人足迹吗?可惜只为发财,闷声不响,人家都不知道你是客家人啦!
回馈乡土是对的,可是客家自己人不这样想,且把栋梁之才,用作茅房之顶。你不觉得浪费了吗?
真正的真正问题,实是客家人自己的族群意识淡薄,无心弘扬自己的文化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更灰的蓝 于 2009-1-12 14:00 编辑 ]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对这篇寓言理解错了,真不好意思
只是有小小不明白,为何说这个ZD的本质邪恶,注定无法改良,却又说改制有时,要有信心,不要失望云云
对于老子,我这里也许真用错地方了,可是我对老子的尊敬绝对多过对孔子的尊敬,外话,打住了
对于12楼的帖子,我真不知道如何回复,我只是希望不要把我的东西割裂来看。
我们的讨论已经过多的牵涉民主政治和哲学问题。本来就有很多分歧的,在这里过多讨论已无必要。
本不想再回帖的了,实在忍不住,再说多一句,如果客家文化与客家人的生存环境不相适应,改则兴,守则灭。我是不会为坚持而坚持的。
[ 本帖最后由 萧月华 于 2009-1-20 09:46 编辑 ] 原帖由 萧月华 于 2009-1-20 09:0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对这篇寓言理解错了,真不好意思
只是有小小不明白,为何说这个ZD的本质邪恶,注定无法改良,却又说改制有时,要有信心,不要失望云云
对于老子,我这里也许真用错地方了,可是我对老子的尊 ...
"改良"与"改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客家会努力 加强客家子弟的客家情教育是迫切需要的,客家才能更加发扬光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