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1:04

上海客家会长丘峰揭露西安世客会糟糕办会的系列文章

   

(转载者按)
丘峰“西安,客家人伤心地”争议

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丘峰从西安参加“第2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回沪后,写了《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和《西安,你遗失了什么》两文,在《上海客家人》网站发表几天,便有许多读者点击,不少读者从丘峰文章中及其他渠道了解西安“客家恳亲大会”情况,纷纷来电表示,对于西安对待世界客家人盛会的态度表示不理解。有读者说,西安这次“恳亲大会”是有较大的商业操作成份,既缺乏客家人的亲情,又缺乏实质性的收获,是一场乱哄哄的“会议表演”;有读者说,大会构思乏味,指挥无序,与会者怨声载道,是一场最不值得的“恳亲大会”;有读者惋惜地说,客家人花钱买气受,投诉无门,令人遗憾;也有人说,西安作为国际性的大城市,把世界客家人的严肃的会议搞得七零八碎,乱糟糟,既让许多客家人伤心,也没让西安城市形象增加光彩,何苦呢?有读者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西安应该有自知之明,值得反思;还有读者劝说丘峰不要再写了,再写下去实在有损客家人的形象,家丑不可外扬嘛,客家人是爱面子的。

丘峰表示,客家人就是太爱面子,结果常常吃哑巴亏。古训要改变,家丑要外扬,只有这样,以后才能减少“家丑”。这次西安的“恳亲大会”开得实在令人失望。希望今后广东河源和广西北海的“恳亲大会”不要走样变味,不能好高骛远,要还原“恳亲”目的,要使世界客家人有更多的亲情味,而不要异化。丘峰还表示,他将再写《西安纪事》把一些亲自感受到的说出来,他不怕别人说什么,只怕自己不说什么。

丘峰是作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原系上海市政协常委,出版过数百万字的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出版过十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

                                                     丘峰

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毕竟,西安是这次“世客会”的东道主,而且,西安的客家人也是很热情好客的,说西安是客家人的伤心地,他们心里肯定不好受。或者,我这样说会伤害他们。因为,他们毕竟还要在那里生活!但我不能不说,因为说出来比不说要好;因为,许多与会的客家人心中也有说不出的滋味!

或许,说西安是“世客会”的伤心地更准确些。因为,客家人视为神圣的“第2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在中国著名的大城市西安召开!而西安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用文雅一点的话语来说是四个字“不敢恭维”,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是“花钱买炮仗给别人放”,用客观的话来说是“花钱买气受”。当然,如果用“饭没有吃饱,气倒吃饱了”的话来评价也不为过。

还有,在开幕式那天晚上,竟然有100多人没有吃上饭,而且在宴会结束后,当有关负责人获知情况,找会务组人员谈时,他们反而诘问:“你当时为什么不说!”那盛气凌人的态度令人无法接受!而我,作为上海客家代表团团长、主席团成员,竟然在西安市曲江宾馆的告别宴会上,也遭到大会有关人员的“逐客令”!

昨天(10月20日),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陕西宾馆时,天气有些阴晦,天空是灰蒙蒙的,我的心情也是灰暗的。我想,我在这陕西著名的五星级国宾馆住过五天,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应该拍张照留念,于是回头拍下几张照片。说真的,宾馆环境是美的,你看那湖边的垂柳,婀娜多姿,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







陕西宾馆里美丽的垂柳




可是,当我想到这次恳亲大会留下终生难忘的阴影时,我不由暗暗地说:别了,西安!

在离开之前,有位西安的朋友问我,对这次大会印象如何。

我知道,他是用充满期待的目光等待我回答。

我不能让他失望,但又不愿违背良心说出违心话。于是,我借用鲁迅当年的话:“今天天气,哈哈哈!”

在我回上海途中,听到老乡说的诸多不如意的事,心情更是不快。回到上海后,接到许多外地乡贤的电话,几乎都在“声讨”西安。我不由怔住了,原来在西安,有这么多的客家人受到冷遇。我真不敢想象,在中国的西部重镇,竟然还不如南部山城如福建的龙岩、江西的赣州文明!

一位北京的乡贤跟我谈他的感受时说,西安跟北京、上海比较,简直落后20年(这里指的不是科研和经济)!

曾记得,在1996年新加坡召开“世客会”时,西安市派了一位副秘书长跟随陕西代表团来参加会议。我当时是上海客家代表团团长,也参加在主席团会议。当会议要表决下届主办单位时,竞争非常激烈,马来西亚、加拿大、台湾、龙岩、包括陕西等地,都极力争取,在相持不下时,姚美良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龙岩、马来西亚都入选,一年一届,其余的以后再争取。我记得,当时西安的副秘书长据理力争,说西安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能力举办“世客会”等等,最终还是没有争取到。那时我对他们是很敬佩的,我觉得他们虽败犹荣。

十多年后,他们如愿以償地举办“世客会”,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用“怨声载道”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美丽的陕西宾馆,恳亲大会的“主会场”




我注意到“恳亲大会”的“恳亲”二字。但在西安,我们感受不到亲情,而感受到的是冷漠,是无情。当然,也感受到了“金钱”的力量。同时,也使我对“无奈”二字加深了理解,因为我们是“异乡的异客”――虽然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因为,世界各地有3000多客家人聚会,并不孤独!

实际上,西安没有开“世客会”能力,你就不要硬撑,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更不要弄得许多世界各地客家人带着遗憾离开,你何必让客家人花上几千元、千里迢迢只来看一场“大唐戏”呢?

我听到一位乡友说的冷笑话:客家人说上届在四川的“恳亲大会”是国内开得最糟的一次,而这次四川人可乐了,因为他有了西安这位朋友作陪,而且他们“更上一层楼”呢!

听了这笑话,我真不知该说什么了!

不过,我还是说一点感受吧:这次我们到了不应该开“世客会”的地方开“世客会”;我们不应该到错误的地点开这么一个错误的、缺乏亲情的“恳亲大会”! 

呜乎!           


2008年10月21日21:10写于上海徐家汇寓中

http://www.hakka21.com/Html/qfzl/10454635.html

[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08-11-13 19:52 编辑 ]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1:32

    西安,你遗失了什么?

                                                       丘峰

当我写下这文字的时候,心里真是惴惴不安,这倒不是害怕什么,因为像我们这些人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黑云压城的岁月的人,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我唯一感到不安的是我们西安的老乡,那些老实淳朴的客家人,我担心他们会像我们一样伤心,因为他们是这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主人,我这样不依不挠、不厌其烦地写下去,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毕竟他们也是西安的主人,而且他们为大会做了许多工作,他们也有许多无奈与感慨,我明白。

朋友说,你刚写《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而今又要写下去,何苦呢?人家是一方“諸侯”,你是一介草民,何必为这些事费心,你还是搞你的文学吧。

朋友说,你写稿又没稿费,何必伤神。再说,你这是要挨骂的。我说,以前为稻粮谋,现在不必了,再说挨骂比不挨骂好呢。

为了让今后的举办单位能较好地了解“恳亲大会”是“恳亲”,不是“啃(?!)”,我还是再写点感受吧,只好对西安的乡亲们说声“对不起”了。

这次西安举办“恳亲大会”,实在是选择上的错误。这里既有主办者自我估价过高的问题,也有主办者对大会重视程度或者说是对世界客家人的看法问题。可以说,他们缺乏举办这么大型会议的能力;主办者观念落后,缺乏指挥控制全局的能力。

尽管西安是中国西部大城市,但他们举办大会的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落后国内其他城市,甚至还不如福建龙岩、广东梅州和江西赣州。例如,他们开幕式的场地选择到古城墙下,无疑是有深意的,但主办者没有想到,到会的有三千多人,那里只能容纳部份来宾,许多客人便被安排去看仿唐乐舞。要知道,历届“恳亲大会”重头戏是开幕式,当来宾无法看到盛大的开幕式(其实,西安的开幕式跟“盛大”二字沾不上边),心里会有什么想法?难道偌大的西安找不到容纳三千来宾的会场或体育场?连南方小山城龙岩、梅州、赣州都能做到的事,怎么在大城市西安就办不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同样是大城市,同样是客家人的根――郑州,他们举办“恳亲大会”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好的。他们热情、盛情、真情,他们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客家人付出,各国的客家乡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令人难忘。大家觉得回到了家,真正客家人的家!这次在西安,我看到不少人对河南客家联谊会会长林雪梅表示敬意,我也再三感谢她们。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郭洛君、林坚等等的名字,还记得王文超市长的真情接待,他们真诚的笑容令人永远难忘………







作者丘峰在下榻的陕西宾馆10号楼前




再说主席团会议。按以往常规,主办当局的市长应该先向大家表示欢迎,然后汇报大会筹备情况,让大家了解会议进程,但我们没有看到西安市领导讲话,或许是太忙了,或许是认为没有必要吧,让人遗憾。按理,在主席团会议时,各个代表团团长应该安排好位置,但我看到梅州市副市长陈卫平竟然没有位置,香港两个知名人士林光如、余鹏春在会场上也没找到位置,澳门代表团的黄铨昌团长竟然连门都没有进,他说没有人通知他。

还有,就是当有些社团的领导入住之后,按以往规矩,主办当局有关负责人或社团负责人应当来表示慰问,表示东道主的礼仪。然而,我们从来到走,没有任何人与我们联络过。我们在出行、住宿等方面都遇到不可理喻的困难,哪里找得到主办者的影子?浙江代表团团长张明辉一行在15日晚到西安后,竟然没有安排住宿(此前他们按要求已经发过传真);北京的负责人也有过这方面的“待遇”,甚至在离开时,主办方竟然食言不派车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打电话给侨办负责人请求派车,结果车子送到离车站两站路时,便叫大家下车,不肯再开了。在凄风苦雨中,这些老人只好提着行李再找路过的公交车………西安接待方面人情之淡薄,实在令人吃惊。

最让人不理解的是,在会议安排上,许多“节目”的出席者都规定“部份来宾”,结果许多“部份”来宾都被排队在会场之外。这些“部份”的到来,仿佛就是千里迢迢花钱送炮仗给西安放!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交750元会费,还要花上几千元路费宿费、花上几天时间,为的是“陪太子读书”,看人家放炮仗!







陕西宾馆一角




难怪,在18日晚的举办告别宴会时,我们陕西宾馆10号楼原来专用的28、29号车被取消了,改乘21号车,结果乘车的只有几个人,许多都提前走人了!

西安,你心安理得吗?

本来,“恳亲大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开成高规格会议,例如,在国外,一般都是总统或副职接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开会时,他们都是最高级别的领导人出席。在国内,每次都由中央统战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出席,例如,在龙岩,由王兆国、罗豪才、张克辉出席,在赣州、河南则由刘延东、罗豪才出席,四川由罗豪才、陈玉杰出席,但是到了西安,一改过去的做法,没有中央有关领导人出席,我不知道主办方是否有苦衷,还是有意“创新”?

我可以说,这次会议创历届客家人大会之最:最缺乏的是人文关怀,遗失了客家人的真情、热情、乡情和亲情!也许,还遗失了自知之明,因为,连自己有没有能力举办这么大型的会议都不知道!

西安,你不认为需要反思一下吗?

我以为,西安是最不适合客家人聚会的地方!

      2008年10月22日15:36于上海寓中

      2008年10月24日修改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2:54

   西安制造:“中国候补委员”



“哈罗!丘先生,”我正埋头看“看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主席团名单”有人走过来向我打招呼。我抬头一看,是一位熟悉的侨领。

那人笑嘻嘻问:“喂,教授,‘中国候补委员’是什么官?”

我怔了一下,看到旁边的人窃笑。

侨领不再笑嘻嘻了,露出严肃的神情,目光注视着我,期待我回答。

旁边的人还是窃笑,有点调侃的味道。

我疑惑了,反问:“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侨领从我的资料袋里,取出蓝色封面的《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陕西省暨西安市招待会座次安排》小册子,翻开第一页指着主桌的嘉宾名单, 第一位是“董中原,中国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二位是“林明月,中国候补委员、中国台联(北京)副会长”。

侨领指着名单说:“我没开玩笑吧?”

我的目光停留在赫然印着的“中国候补委员”上,不由怔住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8年10月16日下午二时,在西安陕西宾馆北礼堂会议厅,主席团会议上。

我无言以对,只觉得脸上发烫,感到有些羞愧,或者说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虽然这不是我干的,但毕竟发生在有着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西安,而且是世界客家人的盛会上!

我简直不敢相信!

再看看封面:铜版纸,天蓝色,左上角印有圆圆的深黄色会标,下面署名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 西安市接待办公室制”,日期是2008年10月16日,而且是放在大会代表的资料袋里的,是官方印制的,是政府行为,显然不会假冒。

我心里确实像俗话说的“倒翻了的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都有。

作为客家人,我感到脸红。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脸红。

在中国,何来“中国候补委员”?

“中国候补委员”?从文字上看,显然不是国内的事情,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是联合国的“中国候补委员”?不对!

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国,这在《联合国宪章》中明明白白写着的。况且,联合国也没有“候补委员”之称谓。

本人孤陋寡闻,或许世上真有“宇宙国”呢,中国或许是“宇宙国”的“候补委员”吧?

但转念一想,不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组成的,地球只不过是行星中的一颗,要加入“宇宙国”也只能以地球名义加入,还轮不着中国呢。。。

西安有无比先进的“神七”和汽车制造业,怎么会制造出这样不怎么先进的“中国候补委员”来呢?

对于侨领的提问,我又只好打太极拳了。我再次决定采用鲁迅的做法:“今天天气,哈哈哈”!

2008年10月30日晨6:28于上海寓中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4:00

西安搞笑:上海团长“张普珠”?


到了陕西宾馆,报到好后,我拿过代表团的名单,在上海客家商会团长后面写着:“张普珠”。

我以为我老糊涂了,或者是老眼昏花了,上海客家商会代表团团长明明是张晋珠,何来“张普珠”?

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

我有点生气了,连忙问秘书冯凯:“是不是你搞错了?”

冯凯是上海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几年前上海客家知识分子联谊会需要专职秘书,我们便找他商量,他欣然应允,便委屈到本会工作。他知道,我对工作是非常顶真的,不敢怠慢,更不敢粗枝大叶。我常对他说,细节决定成败,做事不得马虎。

冯凯看了名单着急说:“我是发传真给西安的,名单是打印的,你和张军秘书长都看过,可以跟西安主办方核对的。没错。”

我确实审核过名单,张军也看过,况且,我们跟张晋珠很熟,决不会另外找个“张普珠”来做团长。

张晋珠何许人也,广东兴宁人氏,是上海客家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兼上海客家商会副会长。他们夫妻俩十年前赤手空拳到沪打天下,如今已经成为上海富安脚手架公司老板。

张晋珠向来为人大度,在联谊会经济困难,他大方出手,捐过几次款。使我难忘的是,几年前,本会理事会讨论上海是否申办“世客会”时,他极力赞同,并且当场表示,他先拿出30万元来作为筹备之用,如果申办不成,这笔费用就算捐给联谊会的。那时,我没有要他的钱,因为我做事向来稳重,不轻意要别人的钱,何况上海有关领导是否同意还是未知数,我们不能要。我知道,对于这次西安名单“张普珠”的错误,他肯定不会责怪冯凯的。

不过,在这严肃的大会里,出现这样的错误,最少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我们住在五星级的陕西宾馆,张晋珠到我房间来访。

张晋珠其实也看到了“张普珠”大名。

看到眼前的张晋珠,想着“张普珠”,我觉得有点滑稽。心想,西安人真会搞笑,不觉笑了起来。

我调侃他:“张普珠团长,您好!”

他苦笑。

我继续说:“恭喜你,晋级了。‘晋’字头上加两点,‘八’字耶,‘八’与‘发’同音,发大财哩。”我说,这是财运。

他笑笑,也说:“接你金言。”

我又说:“‘普’字在佛教里教义里有‘普渡众生’之意,你做好事善事,就是普渡众生,就是好运。”

“张普珠”对我的阐释显然满意,再次接受了我的“金言”。

在座众人皆大笑。

幸好,我丘峰的大名没有被写成“邱锋”,如果他们像对“张普珠”一样粗心,硬给我的姓加上一只耳朵,那么,我会操起“锋利”的刀,坚决彻底把我的第三只耳朵割掉!

这时,冯凯说:“丘老师,你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你看,在《主席团名单》里,林明月还被写成‘中国候补委员呢’,主办方这样马虎,也可能决定这次‘世客会’的不佳命运呢。”

确实是这样。任何事情一定要把它“当一回事”来做,不能漫不经心,更不能马马虎虎,否则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跟无心,精心跟粗心是有天壤之别的。

好在主办者生活在今天,如果在以往,如果你敢粗心把毛泽东写成“毛泽西”,刘少奇写成“刘老奇”,周恩来写成“周恩去”,邓小平写成“邓大平”。。。哈,你试试看:吃牢饭去!

对于西安“张普珠”这样的“小环节”,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搞笑:一笑了之吧。

“张普珠”团长,你说呢?

又及:

刚写完这篇文章,冯凯发来一份《西安日报》上的文章,题为《世客会铸就精彩的西安记忆》,文章说:“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世客会”,指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环节”。

很好,很好!

连“中国候补委员”的“大环节”都出现了,“张普珠”团长的“小环节”的出现算什么鸟事!

啊哈!

2008年10月30日8:53于上海寓中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5:45

西安,且听黄有异的《伤心曲》



晨起,打开《上海客家人》网站,重读《丘峰<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引争议》后,赫然出现一位叫HJQXLGC的作曲家的留言,写出一位知名作曲家黄有异的诗,没有篇名,我以为可叫《世客会·西安谣》或《世客会·伤心曲》,还是暂且叫《伤心曲》吧,因为HJXLGC同乡把黄有异老师的诗写在留言上,是呼应我的《伤心地》一文的,所以还是叫《伤心曲》更显作者初衷。兹录如下:

摇摇摇,

摇到外婆桥。

不闻乡音耳边响,

秦腔故土如新交,

故乡异曲已混淆。

遥遥万里归祖地,

不见表哥与表嫂。

千年不见也热情,

只要舍得掏腰包,

外婆拿我头来摇。

黄有异老师真的把西安“世客会”写绝了。你看,“遥遥万里归祖地,不见表哥与表嫂”,缺乏的是亲情;“千年不见也热情,只要舍得掏腰包”,多的是铜钱味,令人伤心。

客家人的感慨,客家人的叹息,客家人的无奈,客家人的心曲,尽在无言与无奈之中!

黄老师亲自参加了世客会,可以看出他的内心的期望与失望,尽在一曲“伤心”中!

伤心的客家人何止黄有异、HJQXLGC呢?

近日,北京的曾平、余清华夫妇、印尼梅州会馆的李世镰先生与加拿大的张其勇先生,还有许多乡友与我通了电话,有的还把外地电视台的采访录像转给我(被访者对西安的“世客会”大摇其头,连说这次世客会是历届最差的),对我写的《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西安,你遗失了什么》以及本网记者写的《丘峰<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引争议》等文章表示支持。

曾平、余清华夫妇对西安“世客会”颇有看法。他们对北京负责人何访拔被冷落感到不理解,对他们团中有的乡亲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感到难过,对在回程中受到的歧视愤愤不平。

印尼李世镰乡贤说,我的文章他看过了,写得好,说中了要害。他说,他看着文章都差点笑出来了,真是带泪的幽默!他说,他跟梅州会馆创会会长黄德新先生,在西安也遇到很不愉快的事情,本来是要对主办方杯葛的,不过,为了客家人的面子,还是顾全大局,没有计较。但是,当他们读到《西安日报》10月27日头版题为《世客会铸就西安精彩记忆》的文章后,觉得文章有些不符合事实,很有看法。在西安,他感觉到了金钱的力量。有的人捐了款,便能做些本来不应该做的事,不知主办方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竟然变成了别人的“子民”,人为闹出矛盾来,这很不好。

张其勇先生是加拿大多伦多客属联谊会的侨领。他说,他们一行于10月15日下午约2点多钟到西安,没有人接,好容易找到一位接待的小姐,开小巴把他们送到解放饭店,填表后拿到资料袋,却没有餐券。晚上10:30,他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给团长张子夫(张其勇是副团长),说没有人接待他们,明天怎样安排也不知道,他连主席团的牌子也没有,怎么参加会议?张子夫连忙打电话给筹委会负责人李世文,李世文打电话给王小姐,责问为何把张其勇等人安排到解放饭店等等,后来才派人把他们安排到止园饭店。报到领到资料袋,却发现有一人没有饭票,张其勇的纪念邮票册只有外壳,没有邮票等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弄得他通宵没睡,到早晨5点,他打电话问张子夫,他作为团长,今天怎么安排都不知道,乱糟糟的,西安怎么会这样!张其勇有点伤心地说,2006年,他参加台湾举办的“世客会”。在主席团表决那天,他跟西安市副市长邻坐。当时为了争办“世客会”,副市长在会上慷慨陈词,说西安如何如何好,张其勇当即表示支持。当西安申办成功后,张其勇第一个站起来跟副市长握手祝贺。这次到西安,连这位副市长的影子都没见着。张其勇先生感慨地说,他从1982年泰国的第六届 “世客会”开始,每年都参加,为的是乡情和亲情,没有想到西安是如此混乱,如此不近人情,真令人看不懂,叫人伤心。

这次西安“世客会”不要说华侨、华人看不懂,就是我们国内的许多人也看不懂。对照一下这次高规格待遇的河源代表团吧,他们享受的是特殊待遇。据《西安日报》报道,河源代表团的刘小华市长对大会“久久不能忘怀”,是因为主办方对他们“特别想得周到”,例如,他们突然改变行程,“相关负责人立即协调公安等部门,给全团紧急调配了两辆大巴车,还给每辆车安排了一位医生等等。”

人们真羡慕河源,主办方对他们关心得真是无微不至啊。可惜,我们的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却没这种待遇。本人是一介书生,更享受不到这种待遇――每辆车上都配一位医生,太妙了!

我突然想到,报到那天,有一位国外老人突然生病,现场肯定是没有医生的(这些华侨华人肯定没有河源这样的待遇),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叫到救护车救走;

大会期间,有的华侨、华人和国内来宾,交了750元会费,还拿不到餐券,或者拿到空壳的邮票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唉,咱们中国人!

唉,西安“世客会”!

我不由仰天长叹!

在《西安日报》报道上,我们还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好消息”,兹录如下:

10月15日凌晨2点,印尼代表团注册时,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有113位代表之前并没有在这家饭店备案,这也就意味着酒店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客房。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部份代表对没有立即入住流露出焦躁情绪。工作人员立即联系附近接待酒店,就近安排车辆、调配食宿。短短一个多小时后,113位客人顺利入住附近另一家星级酒店。

这则消息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那些印尼华侨华人怎么这样“马大哈”呢?113人耶,不是小孩“过家家”,千里迢迢从七洲洋飞到西安,怎么连一声招呼也不打,难怪弄得主办方手忙脚乱呢,真累坏了主办方的工作人员,真是的!好在主办方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才化险为夷,最后皆大欢喜,。

尽管我责怪印尼华侨,但我心里还是在嘀咕:这么多人到西安,难道主办方连一点信息都不知道?天啊!

话说回来,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譬如说河源,精通时势的人说,他们捐了款,金钱使得他们获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河源人捐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确确实实捐了款。不信,请看《2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乐捐芳名榜》,里面录有“广东省河源市客家联谊会”的大名!

难怪他们享受的是与众不同的、每辆大巴都配一位医生的待遇!

至于我,一位文人,手中没有权,袋袋没有钱。口中没官腔,说话没份量。难怪,没人理睬我不算,还差点吃不上告别晚宴!

作为呼应黄有异的《伤心曲》,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妙哉!

          2008年10月31日11:50于上海寓中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6:55

西安,是否要更加注意点国际形象

昨晚,接友人来电,说这次参加西安“第22届客属恳亲大会”的一百多名华侨华人回到梅州,他也正好从印尼回来,便前去拜访一些侨领,他跟许多侨领有较深的交情,谈话没有什么隔阂。

 他开头一句话就令我大为震惊,他说:“这次西安开会怎么这样糟?!”

 我顿时一怔,一时语塞,无以言对。

 他又愤愤不平说,许多华侨华人都说,这次西安开会者对客家大佬就毕恭毕敬,对一般客人就爱理不理,甚至连对有的港澳知名人士和海外侨领也不理不睬,对国内的人就更不要谈了,会议开得杂乱无章,乱糟糟的,简直不象话。他甚至说,曾经有某国代表团想提抗议,印尼侨领李世镰、黄德新等人也曾想杯葛,后来考虑到毕竟这里是客家祖先出发地之一,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及客家人的“和为贵”精神,才顾全大局,忍声吞气,息事宁人,勉强留下来。但是,还是有某代表团受到冷遇,提前走人了。

据说,鉴于出现种种令人遗憾的情况,陕西客家联谊会李世文会长考虑到各种影响,在会议结束后特地登门拜访印尼客属总会总主席叶联礼以及黄德新、李世镰等侨领,向他们致歉,还特地送几份礼品,表示慰问。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我认为这是“亡羊补牢”之举,还算有几分客家人的亲情。

我并不责怪陕西老乡,也理解李世文会长的无奈,他或许有难言的苦衷。其原因是众所周知的。

我认为,单是几个陕西老乡向侨领致歉还远远不够,因为主办方似乎还要对他们做些工作。要知道,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西安为的是亲情和乡情,为的寻找温暖。试想,这次大会有20个国家的客家代表团参加,西安开幕式晚宴就有100多人吃不上饭(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其中就有不少国外来宾,也有一些内地人;还有,在整个会议期间,许多“饭没吃饱,气却吃饱”了的客家人;还有,不少由于会务组漏发饭票却硬说已经发了,使不少人吃不上饭(有个代表团26个成员中就有5个人没有饭票而不给吃饭!),有的国外来宾为此而生气,有位妇女为此痛哭的;还有,由于有些服务人员素质的缘故,态度冷淡,甚至说话不雅,伤了客家人的心而使多少客家人抱怨!

还有,还有许多“还有”,如果我再“还有”下去。。。

西安,你开了“世客会”的先河,让客家人把遗憾带到国外去了!

李会长,你的“慰问”能消除怨气,能消除影响吗?

李会长,这全是你的错吗?!

当然,“慰问”比不慰问好。

或者,我这只是“阿Q式”的想法。

但是,李会长,你是无权无势之人,手上无权,袋袋无钱,你调动得了“千军万马”吗? 

所以,我理解你的好心,理解你作为客家人的真情。

然而,这次“前无古人”的“西安大会”负面影响已经出去了,问题是如何挽回影响(不过,从西安报纸的文章看,还挺自我陶醉呢)。

要知道,客家人是最爱自己的祖先的。客家人千百年来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在闽粤赣停住以后,由于战乱及灾荒等原因,又像吉普赛人一样向海外移民。他们离乡背井,历尽艰辛,最后才在国外扎根。凡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虽然人在异国他乡,但他们心系母国,情系家乡。他们有根深蒂固的“崇祖”观念,牢牢记住自己的母国,希冀有一天能报效母国。《隋唐演义》中秦琼离乡背井后,在诗中写道“纵然此处风光好,还有思乡一片心”,这两句诗对移居海外的客家人来说,是最真实的写照。所以,定居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从1971年起,便开始以“客属恳亲大会”的形式在世界各地聚会,为的是凝聚乡情、亲情。这次,客家人聚集西安,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凝结乡情、亲情!

可是,在西安,遗失了亲情,留下了遗憾,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客家人是爱面子的,为了不使当事人颜面无光(其实颜面无光的不是客家人!),恕不一一列举下文提及相关人的大名。

---一位印尼来宾,突然病倒,有人建议工作人员马上打电话向120报告,但未被采纳(其实,这是人人皆知的急救办法),结果他们向各方面辗转请示报告,过了大约30分钟才被救护车救走。人命关天的大事,时间就是生命,大会连这样的预案都没有,让人不解。

――一个马来西亚妇女,报到时交了750元会务费,领到一袋资料后回到住房。吃饭时要收饭票,结果她回去检查资料后,却没有发现饭票。其实是会务组漏发饭票(在此说明,我们住在陕西宾馆的上海代表团6人中也有一位漏发饭票,经交涉后补发),但主办方就是不认帐(一位在场的记者告诉我,他和他的同事也没有收到饭票,便与主办方交涉,要找经理,经理避而不见)。交了750元却吃不到饭,那位妇女伤心大哭。这时在旁的来宾人给她饭票,她坚决不要(客家人的骨气就在这里!)。客家人有句口头禅“设身处境为他人想想”,稍有素质的人都会想到,国外的人为了参加大会,花费成千上万元,花上许多时间(在国外,时间就是金钱!)云山阻隔、千里迢迢,前来参加大会,有谁会图这么一顿不那么好吃的饭而来行骗呢?怎么不用脑子想想?吃饭事小,名誉事大。客家人是非常看重名声的,而今给主办方这么“来一下”,这位妇女回去如何做人?(而且,更使人不解的是,有关人员态度冷淡,仿佛欠了他们什么债似的,令人感慨和遗憾)吃饭是人人必须的,人不能不吃饭。主办方在交给资料袋时,应当面把饭票当面交给来宾,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唉,在这方面东道主计算就不那么“精准”了!

――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总主席叶联礼先生,于2008年7月就写了“客属亲情联四海,印中友谊耀千秋”贺词给西安“恳亲大会筹委会”,并且通知对方,他们将率大队人马来参加。印尼惠潮嘉会馆会长黄阳生先生也表示参加并且早就通知主办方行程。到了西安,看到“参会代表名录”时,他们简直惊呆了,在印度尼西亚代表团里,第一位是“印尼客属总公会”,团长是吴能彬,接下第二位写“印尼(雅加达区)”,而不写“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团长是叶联礼;再接着只写“印尼泗水”,而不写“印尼泗水惠潮嘉会馆”,团长是黄阳生。这样,无形中就把“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和“印尼泗水惠潮嘉会馆”变成是吴能彬“印尼客属总公会”的下属单位,叶联礼总主席和黄阳生会长也变成吴能彬的下属。不知西安主办方出于何种考虑,作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幸而叶总主席和黄会长考虑顾全大局,才没发生更大的事情。另一件事也令人不可思议,叶联礼总主席是350人的团长,在大会主席团开会时,竟然没有安排位子!造成的影响是难于挽回的。

 ――印尼侨领黄德新先生,是印尼梅州会馆创会会长、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永远资深荣誉主席、印尼第2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代表团荣誉团长、广东梅州市荣誉市民。那天他去吃饭时,没带饭票。他胸前挂有大会代表证,还挂有“印尼客属总会名誉会长”的胸卡,但服务员就是坚决不给他进去,他大为生气。在以往开世客会时,只要凭胸前的代表证即可就餐。但主办方唯独在这“带饭票”方面做了精准设计,少一张票也不行,令人啧啧称奇!故事情节发展是,黄会长说,我进去吃完饭后再付钱,对方还是态度还是冷冰冰的。试想,一个国外名人,在国内也是有头有面的人物,谁会图这么一顿只够得上填饱肚皮的自助餐!故事发展真够精彩的,无巧不成书。开幕式晚上,电视台记者大概知道李世镰、黄德新在印尼的社会地位,前去采访。当记者采访李世镰先生时,他借故推辞;记者再采访黄德新先生,问他对这次会议的感想。黄德新先生毫不客气说,他参加过许多世界各地举办的“恳亲大会”,西安这次大会是最差的!当然,他说的并不是指吃饭这件事,而是还有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他是实话实说,毫不夸张。再当然,这位侨领黄德新的谈话内容自然不会播放的,――这是我的猜测,凭我对西安的了解,可以作这样的“大胆假设”。不信,你可以查查看。

――香港梅州联会会长林光如和副会长余鹏春是国内知名人士,林光如是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参加主席团会议时,竟然没有找到位子。。。

我不想再罗列了,再说下去会使人觉得我存心数落西安。其实,我对西安素怀敬意,那里有我们的祖先炎黄二帝,有兵马俑,有秦始皇陵,有大雁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神往。

但是,古代文化的光芒并不能完全照耀今天的西安,西安的文明要靠西安的人去创造。尤其是今天进入“地球村”时代,作为中国人,作为有着深厚古代文明的西安,人们有理由期待西安能够创造更加文明的环境。

末了,我要说一句:

西安,是否要更加注意点国际形象?





2008年10月27日8:50于上海徐家汇寓中

2008年10月28日6:20补充

2008年11月5日重读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47:45

西安模式”:世界上最差的“世客会”

丘峰

读到2008年10月27日《西安日报》题为《世客会铸就精彩西安记忆》的报道说:“在古城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还有不少创举”,这个“创举”大致有三点:一、“大会邀请到海内外客家乡贤3000多人,创下历届世客会邀请人数之最”;二、“大会安排了客家文艺专场晚会,浓浓乡音凝聚酽酽乡情,客家乡亲自排自演的歌舞表演将整个大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三、“大会还开历届世客会之先河,首次在一届大会上选出2010年和2011年两届大会的举办城市”……

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儿被《西安日报》堂而皇之归纳为“西安模式”。

好大的口气!

或许,主办方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表功的了,或许他们有意把不是创举的“创举”排列组合一下,使人真的以为他们创造了世客会的“西安模式”而名留青史。何必呢?

其实,主办方并不怎么在意办世客会,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把世客会搞得匆匆过场,杂乱无章,缺乏热情,缺乏亲情,甚至缺乏基本的友情。许多国内外客家人对此评价很差,这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非自在人心,无须掩饰,更不必自我美化,否则会有更多的人出来说话。有不少事情,我在前面《西安,客家人的伤心地》《西安,你遗失了什么》《西安创造:“中国候补委员”》《西安搞笑:上海团长“张普珠”》《西安,是否更加注意点国际形象》等文章中已作了披露,读者不妨去看看,就会明白事实真相。

今天,我跟浙江客家代表团团长张民辉先生通话,他愤愤不平说,西安太不把世客会当一回事了,太不把客家人当一回事了,西安市领导连告别宴会也不参加,实在太不应该了(这个情况我并不知道,因为当时我在另外的宾馆参加宴会,我作为主席团成员,根本没有人通知我去主场,这也是“创举”吧,因为连一个代表团的团长也没人通知到哪里去参加晚宴)!

为了澄清问题,本人特地把真实情况作说明:

一、所谓西安创世客会“人数之最”,是杜撰出来的。主办方说这次大会有3000多人参加。真实情况是只有2800人,这个数字是从主办方来宾名单中的一个一个团队算出来的。

真正创世客会人数之最是2006年10月28日在台北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1届恳亲大会”,有38个国家和地区15000多乡亲出席,这才是世客会人数之最。

此前,2000年在龙岩举办的“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有3500人参加;2003年在郑州召开的“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有3000多人参加;2004年11月18日在赣州召开的“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有3000多人参加;2005年10月“世界客第20届属恳亲大会”在成都举办,有3500多人参加。这些都比西安人数多,所以西安并不是创世客会人数之最。

二、西安所谓客家文艺专场晚会,认为是世客会之最,也言过其实。在龙岩、赣州等地,在最重要的开幕式上就举办客家文艺专场表演,而西安并不是在开幕式上举办,而是在另外场合举办的,只有部份来宾观看,何来创世客会之最?

三、至于在世客会上同时选择两个举办城市,也不是西安创举。早在1996年11月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客属第14届大会上,当时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争办世客会,在主席团会议上争持不下时,姚美良先生建议同时选择马来西亚和福省建龙岩于1999年和2000年举办世客会,那次才真正是“开历届世客会之先河”!当时西安还派一位市府副秘书长参与争办,结果败北,西安怎么忘记了?

以上的事实有据可查。请注意,作为新闻单位,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说真话才会有力量,否则只会见笑大方。

如果硬要说出“西安模式”“创举”的话,那么,我可以试着列举几件“西安创举”:

一、世客会本来是高级别的国际性会议,以往,在国外一般都是国家元首或总理出席开幕式或闭幕式。像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都是国家领导人出席,例如马来西亚的总理马哈蒂尔、新加坡的李显龙等都曾出席会议。

在国内,一般都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出席,例如,在龙岩、郑州、赣州、成都等会议,王兆国、罗豪才、张克辉、刘延东等都先后出席会议。而这次西安的世客会,不知是何种原因,主办方竟没有请到人们期待的中央领导出席。无形中西安降低了世客会的级别。无疑,这是国内最低级别的世客会。这算不算西安“创举”呢?总之,这是西安开创的较低级别“模式”,大概是无可争议的。

二、在西安开幕式上,人们没有听到一句客家话,没听到一首客家歌,只听到高声叫喊的秦腔。在客家人聚会的世客会开幕式上没有客家话与客家节目,这大概又是西安的“创举”。

说实话,许多客家人对此心里很不舒服。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是主办方对客家人的看法问题,是否尊重客家人的问题。

三、在 “入城仪式”后的开幕式,只有一千多人能够有幸参加,其余一千多人只好干瞪眼。这也是西安主办方的“创举”。

开幕式是世客会最精彩的部份,却有许多人无法参加,这种“创举”算什么?!

四、西安在接待方面创“世客会的最差”之“最”。这里举几件事,在10月15日凌晨2点,印尼有113位代表到达一家酒店,结果发现这家酒店并没有备案,也就是说,他们不应住这家酒店却被人接到这家酒店来了。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想,这总不至于是出租车司机干的吧!于是,工作人员用最快速度跟附近酒店联系,一个多小时后,印尼客人入住下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情况,113人是怎么接到这家酒店来的,为何这么多人会没有预先订房等等,都成疑问;还有好些代表团到达后没有安排住宿,甚至有的团长到达后也没有安排住宿(而他们事先都有传真给会务组)等等;还有是印尼代表团在短短三天里跟西安闹了六次不愉快的事情,虽然化解了,据说印尼熊德龙还向主办方致歉,据《西安日报》说,熊德龙还要写表扬信给西安呢,我真期待读熊德龙先生的表扬信呢(印尼侨领李士镰会长对我说,有些事情主办方说的不是事实)。人们要问:主办方仅仅跟一个国家代表团就发生这么多事情,为什么?跟其他代表团呢?为什么以往没有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这是不是主办方创造的世客会“之最”?

五、在世客会开幕式这天,竟然有100多人吃不上饭,后来只好吃工作人员的快餐,西安主办方又创造世客会之“最”了!

当然,像国家级的著名记者古进先生在回程的火车站排队时,被小偷偷走了三万元的照相机,所有资料也随之消失。这是不能怪西安方面的,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言归正传,所谓世客会“创举”的“西安模式”,其实没有丝毫“创举”可谈,也没有如他们所说的创“世客会”之最。那么,所谓“西安模式”只能是“苦恼人的笑”了――“一笑了之”吧。

当然,如果硬要说出一种“西安模式”来的话,那就是:“西安模式”是世界上开得最差的世客会“模式”。

它是“前无古人”的,但愿“后无来者”!



      2008年11月2日晚21:19于上海寓中            

      2008年11月5日晨修改于家中

      2008年11月10日晨5:53再读

http://www.hakka21.com/Html/qfzl/11357803.html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50:34

丘峰“西安,客家人伤心地”争议

[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08-11-14 02:54 编辑 ]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19:52:59

西安,让人郁闷的空气
(张军)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军是上海客家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这是他到西安参加世客会的感想,供参考。

      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于10月16—18日在我国久负盛名的六大古都之一西安市召开。我们组织了上海客家知识分子联谊会和上海客家商会两个代表团,廿多人参加。是本会参加恳亲大会团数、人数最多的一次。还有我们的主管上级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专门派出主任、国内处处长和科长三位领导随团出席,来对恳亲大会作一亲身感受、了解和考察。大家满怀期待由浦东国际机场飞抵西安咸阳。

       三天会议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遗憾比收获多。我作为客家人的一员,觉得有必要把心中的郁闷说出来,旨在诚挚祈望下一届恳亲大会(2010年由广东河源客家联谊会承办,再下一届2011年由广西北海市客家联谊会承办),以及以后的恳亲大会,越办越好,绝不要越办越糟!

       我用“郁闷”一词来抒发我的感慨,意涵有二。一是西安的空气让人郁闷,二是恳亲大会的氛围让人郁闷。

       先说西安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六、七年前,我也曾经来过西安,当时也有这种感觉。如今更加深了这种感觉。每天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尤其是早、晚那阴霾的天气,真是让人心中郁闷,就是难得有阳光的天气,能见度也很差。会议结束后,我们游览了西安大雁塔,登上最高的第七层,当时正下着小雨,四周虽然灰蒙蒙一片,但远眺前方,从那高大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仍然隐约可见。

       这次在西安打的,可说真是天大的奇缘。我们竟然在两天时间,不同地点遇到了同一位司机,大家都说太奇了!彼此聊得很开心。他告诉我,自他开车以来,这种奇遇以前曾有过一次,是东北老乡。这一次是你们上海的客人。谈起西安的空气,他说污染可严重啦,车子要是放在室外,第二天起来就是一层厚厚的灰尘。他是一位淳朴、诚实、厚道的西安小伙子。这里我愿为他做一次广告。他的名字叫安航军,手机号为:13279280196。初来乍到西安的朋友,要打的,不妨打他的手机,乘他的的士,你会有一种可靠、安全之感。

       现在来说西安恳亲大会的“氛围”让人郁闷

       遗憾之一是,觉得大会组织乱糟糟。先说大会接待住宿的安排,有的代表团到了,大会却没有住宿的安排。比如浙江杭州市客家代表团,15日晚上抵达,急得竟然向我们的团长丘峰打来手机,求助解决住宿问题。还有北京客家代表团中,一些有名望的代表,也没有事先安排好住宿,折腾到半夜,才勉强安排上宾馆,这实在是不应该!

       遗憾之二是,对大会开幕式的安排,我也不敢恭维。恳亲大会开幕式,历来是重头戏。但是,大会的组织者竟然没有让所有代表团的成员都参加开幕式。而是把一部分代表拉去观看所谓的仿唐乐舞表演。我们上海代表团被分在三处住宿,也有一部分代表没有参加开幕式。难道偌大的西安市就找不到一个能容纳3000多人的会场或体育场馆?!代表们自己花钱,千里迢迢来西安,难道就是来看什么仿唐乐舞表演?!还有听说,欢迎晚宴竟然有100多位代表没有吃上饭!这实在又是太不应该!

       遗憾之三是,对大会主席团会议,也真是令人费解。不但有不少代表团团长没有安排有名牌的座位,连一些省市派来的高级政府官员名字也不报。当即引发不满情绪。我不理解,难道大会组织者不懂得起码的礼仪和对人的尊重吗?给人的感觉是,似乎组织者们有一种傲气或有意怠慢宾客之嫌。说到此,不由得使我作一联想,作为古都的西安,久负盛名,其因之一是,西安曾是我国历史上十三个皇朝建都的地方。难道这种傲气、怠慢(轻蔑?)宾客之道,是以往那些权贵的霸气、傲气、优越感之基因的遗传?!

       我要声明,这是指的当然是大会组织者的一些人,不是指陕西广大客家人,也不是指西安的百姓。我相信西安的百姓就像我们奇遇的的士司机那样,是淳朴、诚实、厚道的;陕西的广大客家人,同全球客家人一样也是热情好客的。

       遗憾之四是,对这次恳亲大会整个氛围。对此,我也真是不敢恭维,它根本不可与梅州、龙岩、赣州、尤其是郑州承办的恳亲大会的氛围相比。这几个城市举办的恳亲大会,整个城市就像沉浸在盛大的节日之中,鲜艳的旗帜、欢迎标语、横幅随处可见。尤其是郑州,大家一致公认是承办得最好的一届恳亲大会。回想那时郑州恳亲大会开幕式的盛况,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容纳万人的体育场座无虚席。有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出席,河南省委、省府和郑州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出席,主持会议、致欢迎词。中央电视4台向全世界作现场直播,会场上空直升机在盘旋,多么气派啊!这一切令海内外客家人无不感动和敬佩!还有令人感动的是,郑州市市长王文超同志亲自设宴,专门招待出席大会的所有代表团团长。

       回到宾馆,河南、郑州的几乎所有媒体报纸一大叠,全部免费送到你的房间里。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彩色版面,而且还有好几个版面对大会作连续的专题报道。大会期间天天如此。

       河南恳亲大会,办得如此成功,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我想这是他们热情好客,真心实意,极端重视,倾全力实现申办承诺的思想为指导的结果。作为中原大地的河南,不愧是中华文化之源和客家人的祖根。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郑州恳亲大会光招商引资就有20多亿美圆,仅台湾客属总会一家就捐资3亿元人民币。

       对比此次西安恳亲大会,真是令人失望痛心。整个恳亲大会缺乏氛围,冷冷清清,给人印象是有点冷漠无情之感,更谈不上一个“亲”字!不见报纸、电视台有大篇幅的报导,打开电视机偶尔见陕西台有报导,也只是一条普通的新闻。据参加招商引资洽谈会的人说,也是冷冷清清,开幕式也首次见不到中央相关部门领导出席……。西安把恳亲大会办成这个样子,似乎跟他们当时申办之时的承诺有天壤之别。

       西安恳亲大会的组织者们,难道你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3 20:03:31

欢迎各位客家乡亲把这些文章发到能使西安那些领导可以看到的网站上去,让他们反省反省!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8-11-13 21:40:46

好好批判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期待日后改善,记住教训。

level 发表于 2008-11-13 22:21:09

河源一定要以此为戒!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8-11-13 22:58:43

当初一看到把客家联谊大会定在西安办的消息,我就觉得不可思议!那里有多少客家人啊?那里是什么文化区域啊?

hjqxlgc 发表于 2008-11-14 03:09:27

我也没有参加西安那乱糟糟的世客会,是我把黄老师的打油诗转贴到上海客家网站上的。我也不是作曲家,呵呵。特此更正下丘先生的说法。

希望大家继续把这些文章转贴到人气比较旺的天涯论坛或者西安政府网上去。

andrew 发表于 2008-11-14 11:57:59

前几天看客视;
介绍陕南的一个村落...叫"商洛"吧?!

客家方言岛.....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客家会长丘峰揭露西安世客会糟糕办会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