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8-11-1 21:59:46

明后期张琏的起义对客家社会的影响

我一直对我们自己祖先在嘉靖年间从梅县迁往北部山区不甚理解,今日看帖子,了解到明朝嘉靖时在大埔-饶平一带一场声势不小的农民起义,导致当地社会动荡,觉得我们祖先迁徙不是偶然,应该在那个时期还有不少旁例。
史学界对此讨论不多,但因为这场起义主要在客家地区发生,对当地的客家社会应该有不小的影响,请大家来讨论。

----------------------------------
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之一"飞龙人主"张琏(梁启超着)
会员 飞龙人主 发帖于 中国历史 2007-04-04    评论1条 浏览231IP
《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张琏 (梁启超着)




 张琏生于明朝嘉靖十五年。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张琏“聚众倡乱”。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称帝、至1563年失败,历时共5载。关于他的事迹,史书上是这样记述的:张琏饶平乌石村人,性狡黠,初为库吏,盗官银,杀人亡命,投窖贼郑八为乱。阴刻石曰:“飞龙传国之宝”。投诸池,伪与众渔得以出,众视之大惊以为帝王符也。于是大埔贼箫晚、罗袍、杨舜,程乡贼林朝曦、张公佑、赖赐、白兔、李东津等相与歃血推琏为长。知县林丛槐往抚之,为所拘。五月琏自称飞龙人主改元造历,开科置官,封罗袍等为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梁启超先生在《三佛齐国王张琏》中说:王广东饶平人,本剧盗。明嘉靖末作乱蹂躏广东、江西、福建三省,势极猖獗,合三省会剿,调兵二十万,凡三年乃平之。官军报捷,谓已获巨魁就戮。万历五年,有商人寓旧港者,问其王,则琏之。盖败后潜逸。倡以力据此国云。旧港即三佛齐(即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带)。




  这是说张琏在中国搞革命不成,便跑到印度尼西亚去搞“世界革命”了。梁夫子的这个说法,又给张琏的故事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饶洋的古迹寺庙最出名的是飞龙庙。飞龙庙是祭祀“飞龙人主”张琏。张琏,明朝人,号石琚,谥英烈,是很传奇的“客家皇帝”,曾建立“飞龙国”。




张琏生于饶平县上饶乌石村下仓,出身贫寒,为人行侠好义,曾为饶邑库吏。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朝廷腐败税赋苛刻,张琏投奔木棉寨为副寨主,起先过着劫富济贫的日子,后来因为粤北贪官当道,勾结倭寇,鱼肉乡民,故其愤而下山,揭杆而起。与大埔郑八、萧晚组织“白扇会”起义。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张琏率义军千余,攻打湖雷后从县南退走。张琏善战多谋,郑八死后,被推为义军首领,势力日益壮大,并与程乡(今梅县)的林朝曦、大埔的萧晚、罗袍、杨舜,小靖的张公佑、赖赐,白兔李东津等各部联合,聚众10万人,歃血为盟,被拥为统帅。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五月,张琏在今饶平和平和交界柏嵩关称帝,改元“造历”,号“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开科署官,封罗袍等为王。在乌石埔筑皇城为大本营,在张巷田建“朱城黄屋”为宫殿,其周围依山筑小寨数百环列,并在饶平、平和和大埔等3县毗邻山丘一带开荒,垦植薯粮,以充军饷。自是附者益众,各据营寨,势成犄角。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十一月,飞龙军部将萧雪峰进攻龙岩,失败被知县汤相督兵杀死。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飞龙军分兵三路出击闽、粤、赣和浙等4省。令林朝曦带兵3万人,攻打今大埔、梅县、兴宁、龙川、和平等地;又以萧晚、罗袍为首带兵3万人,直捣福建今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后转战于江西的瑞金、宁都、兴国、万安、太和等地;张琏则亲率义军3万人于五月攻占平和县城后,六月陷云霄城,趁势打漳州镇海卫。八月破南靖,十二月夺取龙岩。以后又再陷南靖,图永定、连城,绝官军饷道,乘胜取长乐、兴宁以及宁都、瑞金、泰和,直攻浙江的龙泉县。先后陷城数十处。三路义军先后陷城数十,飞龙军由十万人扩展至二十万人,威震闽粤赣三省。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二月,提督两广侍郎张臬奏请调狼兵十万,冯皋谟与福建、江西官军会同镇压。六月,明朝又遣都督刘显、参将俞大猷率官兵20万分6哨围剿。七月,时宗宪兼制江西,知琏远出,檄大猷急击。大猷谓:“宜以潜师捣其巢,攻其必救,奈何以数万众从一夫浪走哉?”乃疾引万五千人登柏嵩岭,偷袭大寨,将寨中无辜百姓杀了个鸡犬不留。张琏果然还救,俞大猷狡诈,以逸待劳在山下伏击,张琏遂为俞大败,斩首1200余级。俞大猷又用间诱琏出战,并执贼魁萧雪峰,义军三万余人被俘,张琏、林朝曦、罗袍等遂退走。林朝曦者,独约黄积山大举。官军攻斩积山,朝曦遁,后亦为徐甫宰所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罗袍率五千余众由箭竹隘(今隘岗上)入县,攻城时适逢大雨,永定河水涨,无法渡河,后撤走。张琏各部在俞大猷追剿下,一个个失败,最后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张琏虽然结束了在中国做皇帝美梦,以后他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终于为三佛齐国王,也算完成皇帝美梦。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琏潜逸入海,夺据三佛齐,自为国王。”《明史.三佛齐》亦有记载:“久居三佛齐有数千家闽粤人,可能是张琏部属的后代。”梁启超先生在其《饮水宝文集》中称他是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之一。梁所著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中:粤籍有七人、闽籍有一人,而粤籍中潮籍有两人,一是有雄才大略,复兴暹岁月。王其国的清氏郑昭,一为明代饶平乌石村人张琏。据日本人藤田丰八博士考查,三佛齐岛、旧港等地出现很古碑,上镌记“飞龙”年号。经鉴定是张琏当时的国号。今三佛齐客家人讲饶平客家话的,应是明朝期间随同张琏去的。




今九峰镇有俞大猷擒张琏石刻,平和县旧县城九峰原名河头大洋陂,自古属“弦歌地”,西郊笔山,又名塔山,塔山上半山亭右侧50米处有一摩崖石刻,高5米、宽3米,叙明俞大猷擒张琏事迹:“明嘉靖肆拾壹年壬戍孟夏拾捌日,漳南道佥事金浙、都督俞大猷,都师谢敕帅师由此进征饶平,逆贼张琏等首从俱就擒戳,次日尽班师。”碑刻保存完好,碑文上的“逆贼”二字称呼虽然令人厌恶,但也是统治者对人民抗议永远的称呼,无须计较,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84f9c93690c66c0111c43f4672890904b708ed50ed1735a325a7bb3eb66351073959e2b2d46f85e5c9dac61342a417df6ddc89f4da9b8992b2c8b2337671bf24205d36ef58d197b&p=9a7ed416d9c61cb510bd9b7f0a48&user=baidu

三方村 发表于 2008-11-1 22:33:45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8-11-1 21:59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一直对我们自己祖先在嘉靖年间从梅县迁往北部山区不甚理解,今日看帖子,了解到明朝嘉靖时在大埔-饶平一带一场声势不小的农民起义,导致当地社会动荡,觉得我们祖先迁徙不是偶然,应该在那个时期还有不少旁例。
史 ...
百侯系涯个外家,今下肖杨两家成为绝对个大姓唔滴同“飞龙国”个段传奇有某关系!

长恨歌 发表于 2008-11-24 12:38:47

好乱的历史

hky781103 发表于 2008-11-26 19:12:09

您好,严教授

你所讨论的那段历史,在那里可以看的到

namlow 发表于 2008-11-26 19:59:42

回复 4# hky781103 的帖子

可看======>[原创] 飞龙国地势图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923
http://lh3.ggpht.com/_TKmJ6Gi998I/SQkV7RC4HgI/AAAAAAAADno/-I2SYiKsijs/s576/%E9%A3%9E%E9%BE%99%E5%9B%BD%E5%9C%B0%E5%8A%BF%E5%9B%BE.jpg
http://lh6.ggpht.com/_TKmJ6Gi998I/SQmMP7ORhOI/AAAAAAAADoI/y_oZv_dtv_8/s576/%E9%A3%9E%E9%BE%99%E5%9B%BD%E5%91%A8%E5%9B%B4%E7%8E%AF%E5%A2%83.JPG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11-26 20:01 编辑 ]

hky781103 发表于 2008-11-26 21:36:09

回复 5# namlow 的帖子

谢谢 老兄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12-9 23:43:03

明朝广东农民起义在江西泰和战事

   江西泰和县志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广东程乡(梅县)起义军首领梁宁从兴国、万安进入泰和,打死巡检刘茂,县令杨应东被困,江西副使汪一中从吉安来援;闰五月,广东饶平起义首领张连入泰和,杀汪一中与官兵三百人。明嘉靖四十年八月,起义军从兴国进入泰和,与吉安指挥佥事王应鹏战于石坑,王战死。四十一年十月,朝庭从闽赣调兵二十万兵力围攻,参将俞大猷设伏,起义军首领梁宁被害,悬首泰和县城。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12-10 13:48:47

广东兴宁明朝社会动乱情况

广东兴宁县志载: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三十日晨,饶平陈村、郑吕养等流寇窜犯本县打坪、蛇塘等地,捉人勒赎,同日晚于黄岭背扎营,次日离去。嘉靖四十三年,贼寇叶舟楼等劫略各乡,占据民田,毁庐舍,滥杀村民。隆庆三年(1568),邑人李松峰造反,总兵俞大猷设计招抚;黄恒等造反,次年经官府诱迫而受招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后期张琏的起义对客家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