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龙族
(一):龙氏源流简述一、 姓氏源流
龙(Lóng 龍)姓是一个古老多源异流的姓氏,其说法繁多:
1.龙姓起源于“龙图腾”文化。远古时代,人们传说在溟海岛上有一种子有头有尾,有须有鳞,有四肢 ,能兴云作雨,能行空潜海,能耳听百里之声,目观千里之毫,且永岁不食的神异动物,远古大白皋氏时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物来崇拜,把龙作为本氏族的徽标。于是后人以龙氏为姓,《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白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2、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3、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
4、出自舜帝时的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后裔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在天水名望很高,故有“董父望出天水”之说。
5、出自帝尧后裔御龙氏。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史记.夏本记》载有,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6.龙姓是以官得姓。炎帝时,开始以龙纪官,称龙师。洪荒初起,文物未开,太昊伏羲氏,德合而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龙马负图,爰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而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制嫁娶,而重人伦,正姓氏以为氏族。当是时,共工为上相,柏重为下祠,帝河伯于上,诸臣分理于下。命朱襄飞龙氏遗书契,吴英潜士龙氏造甲历,大庭居龙氏治屋庐,浑沌 降龙氏驱民害,阴康士龙氏治田里,粟陆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命青龙氏为春官,赤龙氏任夏官,白龙氏任秋官,黑龙氏任冬官,黄龙氏任中官。以后他们的后裔便姓龙了。
7、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8、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9、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综上所述,说明龙姓确实是一个古老而多源异流的姓氏。但在我龙氏家谱中,绝大多数都记载为“因官纳言,帝王赐姓”。
二、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2007年公安部公布龙姓排第80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三、历史名人
龙子: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龙且:秦末名将,官拜先锋,后封大司马。
龙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龙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 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 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
龙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龙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
龙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 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龙近天: 字飞,生于(1135年),终于(1223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后升南雄路剌史,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政绩彪炳,为世所颂.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亲领南雄珠玑巷九十七家居民迁徙粤中.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1814-1858):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 《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2、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来鹤堂:出自宋代龙镯的故事。龙镯,字琢成,宋太祖建隆年间由乡举授邠州太守,其政绩受州人拥戴。一日有群鹤飞下,自早至晚不去,州人绘来鹤图以感恩德。龙镯后人遂以"来鹤"为堂名。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始祖龙近天。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二)龙姓字派收录
龙姓字派收录
一、钦公派系
1、湖南湘乡城南龙氏字派:
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①重庆大足高升龙先辉字舜吉公支字辈
(2005年经查证为湘乡城南龙氏富房下钺公分派入川分支,字派前三字原记为“文运绍”,订正为“宏荫昭”)
宏荫昭先德,天高伯日长,富贵定悠远,荣耀永名扬。
2、湖南邵东桐江两岸龙公桥、四川安岳县赤云乡油坪村、重庆大足县城南化龙等地大禄公支字派。
大梦源林仲,祖宗德志应。永兴国安邦,文明治世定,必久成泰运。
训行先孝友,师范奉廉东,学守光敦厚,时君代效忠。
3、川安岳县镇子、茶店子、龙家沟龙氏钦派字派。
福秀朝兴廷,乘泰世大猷,腾飞昌自升,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4、四川安岳县石鼓乡龙家沟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祖籍湖南省新化县大阳乡八都湖清坪,康熙35年龙正实入川,61世,先头字派已中断。)
川派:正登祥德自,方显祖荣宗,恩泽延世宇,光昌博大同。
义利从三民,颂扬序九功,弘宣珠泗教,上承尧天风。
5、四川安岳县石鼓木门寺沟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于康熙36年从湖南新宁县太平村入川,朝字派为60世)
朝汉孟甫元,君臣正大光,文明应福现,武仕纪经邦,祥云发天雨,毓秀永吉昌。
6、四川安岳县协和乡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祖籍湖南省新化县大阳乡九都茅坪,国字派为69世,轮回转宗记录世系)
国景渊元直,诗书凤朝池,仕有正升成,太茂德自芳。
其后裔迁贵州习水字派为:
招宣德自芳,国玉明正远,家声礼义昌,源江湖川黔。
畅游大洋洲,高攀栋梁权,荣庆登金榜,飞跃宇航天。
7、四川屏山县岩门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展成公〔64世〕宦游四川,住荣昌县,其长子元栋公迁居屏山县岩门。
立川派为:远绍联芳贻绪,汝宣锡泽修文,定国熙廷集秀,全才继起登云。
8、四川资阳丹山区裕通乡虎峰村龙氏钦派字派。
文仕思元泳,必立仁本伯,宏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为忠孝,敦厚振家声。
9、四川犍为县新民将军山大洪公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正,永安兴旺上春林,长发其祥天星顺,富贵全堂启玉庭。
10、四川犍为县龙氏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远会顺,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
11、四川叙州府宜宾县龙氏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成,永守儒林富贵进,道统圣时开雅化,经猷治国献升平。
12、四川井研县龙氏字派
明文章仕世大云,书香克绍振家声,忠贞信义仁廉礼,本性相传继述成。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佐贤君运会盛,国瑞家祥富寿增,龙仁由义听天命。
13、重庆大足三驱跳石河
国景天渊志,师星夙朝实,士有正升成,太茂勿奇诗,自芳显扬宗,烈重贤良家
14、四川安岳县新民、文化、思贤乡龙氏钦派字派。
(该字派从湖南新化县大阳乡九都瓦子屋场分支开始起用。)
辛志应奇必,福秀朝兴天,乘泰有世大猷,腾飞鸣昌自升,
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15.大足铁山的字派
宏荫昭宣德自芳,显扬宗烈仲贤良,家修奠猷升平世,勳业重传遗奕昌。
二、琮派字派
1、龙氏中州原派(河南辉县)30字
(中州即中原。今河南一带,龙氏在河南卫辉淇县产生的字派,达千年之久,仍原原本本使用,故称中原(州)原派。)
宗嗣兴道怀,欲令建表翁,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2、湖南绥宁东山、长铺、鹅公、竹山、文溪等地中州原派
宗望莹(熹)方仁,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幸祠兴道怀,
宪章开景运,立本正家邦。继述昭先德,克承永吉昌。
3、四川安岳石羊龙氏琮派
(奇字派于康熙46年从湖南绥宁县长铺乡杆子村游家湾入川)
宗望莹(熹)方仁,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宗子幸(盛)道怀,儒林建表(代)翁(琨),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延定顺远志,汉奇辅彦均。
4、四川安岳县、乐至县、富顺县龙氏琮派
(康熙年间志字派从湖南绥宁东山汕村乡四甲岩脚团和绥宁上里一团白土入川)
宗师胜道怀,宝鼎文人秀,再政通光明,奉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钟灵凭大造,举足上云程,禹顺三层沛,商霖四海盈。
5、重庆大足县龙水镇龙家大田
欲令建表翁,延定便远志,汉朝辅艳均。宗嗣幸道怀,再政通光明,宝殿文武秀。
6、重庆大足县北街龙氏琮派
幸彦崇道怀,欲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7、重庆大足县宝顶镇白杨坪龙氏琮派
幸彦崇道怀,儒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8、重庆大足县邮亭铺街村龙氏琮派
宗思盛道怀,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儒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辅艳均。
9、重庆大足县多宝乡街村龙氏琮派
汉奇辅艳均,幸彦崇道怀,举足建表翁,彦定便远志。
10、重庆大足县多宝乡园竹林龙氏琮派
宗嗣幸道怀,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儒令建表翁,颜定屏远志,汉奇辅艳均。
11、重庆大足县珠溪石龙氏琮派
汉奇辅艳均,圣彦崇道怀,宝天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12、重庆大足三驱镇街村龙氏琮派
朝廷文武秀,荣华富贵春。
13、贵州黔东地区翁怀公派
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
14、四川安岳县周礼千佛龙氏琮派
汉奇辅彦均,忠子信道怀,文武宝鼎秀,再政通光明,凤林建表翁,元定便远志。
15、四川安岳县龙台道林寺龙氏琮派
钟师崇道怀,宝定文武秀,载正通光明,应理喜天成。
钟灵凭大造,举足上荣成,宝鼎文武秀,载正通光明。
16、四川安岳县翻身乡八大五队龙氏琮派
钟师胜道怀,宝鼎文武秀,再正通光明,玉迟孚仁君。
17、四川安岳县白塔寺乡碑亭子龙家小沟、庙湾龙氏琮派
①房为:幸念崇道怀,朝廷文进秀,再政通光明,胜令建表翁,颜定才远志,汉奇铺艳均。
②房为:幸念崇道怀,朝廷文进秀,再政通光明,胜会之延茂,旦述伯大志,天海任龙游。
18、四川富顺县东湖镇龙氏琮派
幸彦兴道怀,儒林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辅艳均。
19、四川开江县长田乡孙家滩(中州原派分支)
(汉字派入川,为63世,前用中州原派的25字)
汉朝虎联君,成兴为友德,茂学庆捷言。
20、湖南武冈等地宗麻公支70字派(36-85世)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采 禹 宗 望 尊 方 仁 欲 令 存 祥 文 均 育 国 隽 赋 迥 超 伦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允 命 开 前 绪 威 廉 裕 后 昆 振 绳 承 世 德 运 会 际 明 良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冠 盖 辉 南 楚 勋 猷 重 豫 章
21、江西泰和大屋场,迁四川荣县三英公支(分居四川自贡、富顺、崇州、成都等地)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安 叔 士 廷 公 天 宗 嘉 起 延 鼎 祚 定 立 升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必 世 学 期 承 一 同 昌 祖 德 懋 章 允 能 徵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恒 需 履 泰 景 贤 仁 正 兆 兴
22、贵州黔西县谷里区龙锦贵支字派
芝德世文芳,光明振家邦,肇启发祥瑞,天朝永其昌。
贵生书学海,洪仁显兴扬,玉沛泽中华,先志定国章。
23、宗旺公系字派(贵州芷江县和湖南湘西)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宗 鳞 存 添 日 月 高 胜 步 隆 俸 春 秀 兴 尚 汉 其 伏 彦 均
景 部 发 应 友 朝 定 秀 大 倧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才 全 显 泰 运 国 家 庆 安 康 荣 华 昌 万 世 麟 瑞 兆 祯 祥
作 之 宜 向 九
24、湖南绥宁东山入川重庆大足古龙乡
仕大必有如,志昭先德运,会际明良冠,盖辉南楚熏,
猷重豫章敦,亲端化本合。序饬奕常继,述惟贤孝家。
25、湖广省郴州府兴宁县(经查正为今湖南省郴州资兴县)沉水乡迁重庆大足万古支)
善 朝 德 应 福, 思 时 兴 荣 显。 清 高 彦 富 贵,
文(本 )章(圣)光(贤) 耀 先, 孝 悌 承 忠 信 ,世 久 定 国 昌。
26、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和平乡迁重庆大足县雍溪支
成明国尚正,仕其怀先德。思能寿吉昌,忠厚贻谋远。慈孝家庆长,振声腾孟彩,永世发书香。
27、重庆大足县中敖镇三桥村龙氏琮派
(与湖南会同县岩壁同宗)
禹宗金兴钧,云松舜荣训,颜定便远志,汉朝伏彦均。
才潜显泰运,升平耀治安。荣华昌百代,灵瑞兆祯祥。
28、重庆大足县中敖镇新店村、东林村
再仁禹全道,文宗熙景颜,世瑞代光昌,乾朝腾兴凤,献书显志凌。
29、贵州江口县民和乡龙家湾
正胜国仕高,站正朝庭兴,文光昌学秀,景伦宪生平。
30、贵州铜仁市滑石乡豹子营
大运天开世永昌,光忠志盛尚文章,家修亭献君恩重,德正声明记受长。
31、贵州松桃县大兴镇
正秀仕天国,应启世文芳。
32、湖南凤凰县大田乡三拱桥
正国天兴胜,官清民自安。
33、湖南凤凰县都里乡
世代启秀,明通国正。
34、贵州印江县凯塘乡贵江村
仕(单)德金启茂显,承廷志应思,先泽仕守忠,正永光家国。
35、贵州印江县中坝乡
才活登天起文宏,仁义礼智信修崇。永言孝思存厚道,毓贤立学赞朝中。
36、贵州岑巩县注溪乡
再正朝光应,龙如承昌盛。大学之道,四海名扬。
37、四川乐至县保安乡五村龙家沟
(康熙40年从湖南靖州大由一里麦沙坪徙川)
甫院均道怀,宝天文人秀,再政通光明。
38、四川屏山县鸭池琮派
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江登云。
39、湖南麻阳、四川屏山、四川犍为大兴琮派
①荣甫、贵甫公系字派:
长廷祖宗宏绪,大启世代人文,钟毓贤良俊秀,上兆景星庆云。
②贤甫公字派:
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江登云。
40、湖南沅州麻阳县孝感乡曹家坪龙氏琮派
德明文成春光,长廷祖宗安绪,大启世代人文,
钟毓贤良俊秀,见之自章起世,大运天开永昌。
41、湖南麻阳县石龙溪龙氏琮派
时应文田逢廷,正有邦家祠绪,永承先志斯文,新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漠登云。
42、湖南麻阳县东门龙氏琮派
仲永廷朝邦时,大云昌首正文,祖宗传立统绪,
万垂古代之父,维汝金玉发秀,君恩志可凌云。
43、江西宁冈龙氏琮派(41世~69世)
四应月亨中伯,性贤定平节祥明,仁信义千金,耕读文章,笃志励行,富民兴帮。
44、江西宁冈龙市镇骆家坪龙氏琮派
①本为秉礼,进廷选朝。
②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乡贺治平。
45、四川安岳县元坝镇腊耳沟龙家高嘴、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龙家冲龙氏琮派
在正通光,胜德永昌,道元秀一,万世明芳。
新字派:
肇昆启先绪,慧贤宏福生。武略文才俊,黎庶显朝廷。
仁义礼智信,忠贞友廉兴。大同安社稷,丹书照乾坤。
46、四川安岳县护龙镇木厂沟龙家湾龙氏琮派
(约于康熙四十五、六年从湖南绥定府入川,落业于潼南县东北桥月山寺,后裔迁安岳县护龙镇木厂沟)
入川后字派只九个字:
启通光盛明,登玉兴正。
合族后字派:
建(表翁)代琨,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
47、四川安岳县双龙街乡文库村二社龙家嘴龙氏琮派
(于康熙46年左右从湖南麻阳县盈美乡大禾田迁蜀,落业于顶新乡龙家嘴。)
入川后有字派十个字:
朝太廷胜万年志,来兴光。
合族后字派:
琨,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
48、四川安岳县白塔寺乡铜鼓村王家场龙氏琮派
升其仓世朝天子,幸道通光永远兴。洪福登一文章贵,孝悌忠信义为尊。
49、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龙氏琮派
廷国正文云生龙,上启秀发登科榜。
50、湖南会同岩壁宗廷公一支新字派
大章思克孝,承吉庆长安,成清逢景日,贻世永敦翔。
51、湖南会同木臻桥宗廷公一支新字派
才潜显泰顺,振绳承先德,冠盖辉南楚,勋猷重豫章,运会际明良,兴仁端化本。
52、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宗朝公一支新字派
祖富荣贵子,家兴住汉阳,再应存儒德,杰英立纲常,文武安邦国,世代永远芳。
53、湖南湘潭、湘乡,贵州黔东地区翁漠公宗支
宏荫昭先德自芳,光前裕后绍明良,尧逢舜佐添庭佑,嗣传辉祖世其昌。
54、湖南邵阳县琮派
宏荫昭先学自芳,显祖荣宗兆明良,尧逢舜仕都俞士,嗣绍修武代其昌。
55、湖南沅江芷江大龙宗旺公支
作之宜向久,必世萃文光,家国多元士,以承自永昌。
56、贵州黔东地区翁霖公派
学金迈光昌永,汉贤成作战襄。
57、湖南城步县清溪乡十里树村
庆肖振风文承先,国正迈怀宪章全,祖德宗功流传远,长江万派总同源。
58、四川安岳岳源龙氏琮派
(于雍正3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沙田坝平冲桥入川,落业于简阳县禾丰场连三湾普教寺,后裔迁安岳)
本支江西、湖南原派十字派:
仕/利林德忠启,先上仁秀映。
入川后现行字派:
天一文明正,百/万世大吉昌,诗书安国泰,富贵永发祥。
59、贵州岑巩县大有乡龙氏琮派
胜主见表翁,朝廷文武多,再正通光明,信念纵道怀。
60、宗旺公又一支字派
朝廷文武秀,政令建昭明,承先开泰运,遗次振家声。
61、四川琮派100字(部分)
振绳培世德,绍述值明良,品以笃亲立,宗惟合予光,
兴慈匀祖惠,尚义兆适章,天赐中和秀,第呈孝友祥。
心安居自泰,志正履恒康,本富全支茂,源深沛泽长。
62、湖南绥宁上里乡运祯公支
汉奇辅彦均,忠子信道怀,文武宝鼎秀,
再正通光明,风林建表翁,元定便远志。
63、湖北麻城孝感乡轮祯轮祥公支
习乾治名荣,来玉朝纲廷,光昌邦泽远,世祖肇文明。
家声宏犹祚,永兴定国正,道德承继广,敦厚庆繁祥。
64、宗麻公系锦屏邦邨汉霄公下旧派
文正天朝,盛德光昭,耀先承祖,厉起贤豪。
四体堂新派从“先”字下起新派即:
守家敦厚泽,懋国树纪常,孝忠荣景远,赐福万世昌。
65、湖南耒阳紫云乡字派
九受庆文仁,思单子朝天,上大佳宗盛,国祯赐正元,
熙城钟泽杞,煦地锡深林,焕壁铭沾树,辉堦锦济荣,
炳坎钧江柱,烟培钦湘枰,炎圭锐泉材,烈坤锋波梁
三、瑊派字派(暂未收录)
四、瑀派字派(暂未收录)
五、琳派字派
1、湖南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琳派合族字派
(迁重庆大足、永川、荣昌,四川安岳、合江等地)
①老字派:祖泽裔芳远,甲第书生香,瑞献荣华庆,绍声古道彰。
②新字派: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
老字派“甲”与新字派“定”均为72世,有的用老字派,有的用新字派。
2、江西永新迁麻冲琳派风吉公支(57-81世)
上大人孔夫,文字锺懿庆,纯熙裕福谋,求忠多孝,子敦厚懋光猷。
3、江西宁冈琳派同治年间拟40字(67-81世)
祖泽裔芳远,甲地旧生香,瑞献荣华庆。
4、江西永新莲塘琳派万十三郎支(67-76世)
祖泽裔芳远,甲地书生香
5、湖南芷江琳派福禄公支(65-79世)
成灵克齐凤,德维馨益香,瑞书周孔室
6、广东粤中龙,堂号叫遗安堂,遗安堂字派:
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
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
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六、武陵龙氏其它字派
1、四川乐至县良安镇
(赵字派为江西吉安庐县圳上入湖南新宁县黄龙村,世字派于康熙36年入川)
赵文中一人,国大世腾荣,士应绍启本,德圣天恩行,明道光后永,贤良定安镇。
2、四川岳池县朝阳村
(登字派于康熙年间从湖南武陵县入川)
登正一二三,仕国理朝纲,宗志沛德远,荣华宝贵昌。
3、四川富顺县彭庙镇团坝村袁家湾王林
(添字派于雍正年间从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一都入川)
绍翔振应添,朝登大光明,万世雨云吉,兴从清太良,学成自重德,富贵永文章。
4、四川富顺县瓦市互助镇
仁义礼智信,锡祠树亨家,万寿连芳甲,庭修绍国华。
5、贵州毕节
启镇在云腾,廷士连文元,万支同一本,先后德维馨。
6、贵州毕节小坝壕沟
继先大应起,世腾元徙珍。尚发朝廷盛,明荣兴占春。
安思文泽亮,鸿孝开永英。仁义礼智信,魁克绍云卿。
7、贵州毕节大地沟
昌应观祖之,辉治兴启益,代又王唯齐,后发常俊集。
8、四川安岳县永清五大队
诗勇正生成,朝定量德自方。显可明珠照,家宗富吉昌,时和洲有诗。
9、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
定朝宇德景昌永以言,國正天心順,宏開學士林。詩書崇大道,義禮肇文明。
10、重庆南川县吴家坝干井塆后迁高岩
渊应朝在国,云学绍文光。先崇正大体,呈祥启后昌。
11、湖北宜都龙氏辈分序:
先德宪芳显,扬明盛世昌,宏文开圣化,厚道兆家祥,
祖公千年再,忠兴万载香,礼法传远代,善心助贤良,
福财前造定,廉科永终长。
12、重庆开县中兴场
海滕登文正,绍啟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挥耀锋,锦程清礼义,荣华志立宗。
光字派以后为族长90年所续。康熙年间由湖广清州填入四川的。
13、江苏连云港赣榆县
初蔩燾(dao)建立崇端意(立字下面加二个口)一守谷正大(sheng)
堂瀼(或澄)光夫以公定英(或仕)秉(或道)雲天仁世應
龍氏譜續派:
德國賢良,方直齊昌,孝友為政,文武经邦,家修廷獻,
業盛名彰,永錫爾極,長發其祥,子孫千億,蘭桂重香。
祖先龙世玘从江西南昌迁江苏赣榆.江西一世祖龙梅初,系湖南湘潭迁入江西。
14、四川安岳龙台镇花沟、吞口房子
(康熙3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中心大庙入川,入川前无世系记载)
习乾治名荣,来玉朝纲廷,光昌邦泽远,世祖肇文明。
家声宏犹祚,永兴定国正,道德承继广,敦厚庆繁祥。
15、四川合江县佛荫镇大田湾
(应字派清初从湖北麻城孝感乡德感坝乐家湾入川,现裔发合江县、泸县、叙永、贵州赤水、习水、台北等地)
应天现登玉,木定阳廷继,光大启昌明,孝友为家政。
16、重庆合川、四川岳池龙氏
合岳龙氏祖谱,字派是;
德艇启仲尚,才秉禹潜道。文宗希景颜,
大朝开美运,军胜云天光,心正万世昌
17、贵州省,思南县人,属武陵堂,字辈为:
才泉登天起,文宏秀在先,仁义礼智信,立学站朝中。
18、安徽之英山
春甲国贤良,鸿儒正学昌,传家宗有、道盛世庆多方。
19、四川南充龙氏
在正通光昌 胜秀应天长 兴家维有道 永世显其良 一本崇云启 虞廷照文邦 尔嗣承先绪 福寿定朝康
20、重庆市江北县龙氏字派
该支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蜀(今湖北省麻城市歧亭古镇)
一世祖先龙尚元,二世祖龙世觉 三世祖龙德修
老字派:尚凤腾世修 国文应朝廷 天锡成大用 永远耀光宗
新字派:玉生洪顺友 行正治元明 安邦定祖德 万代发吉祥
21、广西融水县水东江下龙尾龙氏
渊源荆楚,裔凿武陵.该支祖籍湖南直属靖卅东门外大巷口徐积里同仁户、运字丁人讳子登公也.因明万历十三年兵燹,偕二子龙道、龙达举室徏桂林、柳卅,在柳江河打鱼为生。后至融县(今融水县)水东江下龙尾安居落业。
字派诗:时意显云鳞 泽延光大德 明耀灿天文 锡福蕃昌运 嘉名景远勋
(三)部分龙氏宗支
第二节 大足县龙氏宗支
一、各支简介
1、重庆大足高升龙先辉字舜吉公支
本支1743年从湖广湘潭移风乡居义里伏龙堂(清代家谱记盐风乡朱宁里活龙庙华子堂)入川,清代家谱字辈前一句为“文运绍先德”,今订正从第60世起:
宏荫昭先德 天高伯日长 富贵定悠远 荣耀永名扬
2、重庆大足县城南、化龙、高升、三驱、回龙等地大禄公支字派
大梦源林仲,祖宗德志应。永兴国安邦,文明治世定,必久成泰运。训行先孝友,师范奉廉东,学守光敦厚,时君代效忠。
从邵东入川,有多支,分布大足各地及永川、铜梁,四川安岳等地。其中邦瓒公于康熙41年(1702)从湖南邵东县万安一都入川大足化龙沟。世系:上接 页46世定—●国 —●大禄—●梦焕—●源兴—●林简—●仲泽—●祖兴—●宗旻—●德清—●志绣—●应凤—●永升—●兴俭—●国浩—●安泽—●邦瓒(入川大足)。
邦杰公于康熙24年(1684)率子孙3代入川,插占于大足双溪桥。世系:上接上图59世兴俭—●国训—●安渊—●邦杰(入川大足)。邦贡后裔在大足高升白菊村、宝兴天星村,四川安岳琉璃冲等地。最快房支世系:接前图53世祖兴—●宗贵—●德海—●志纶—●应瑞—●永东—●兴后—●国辂—●安怀—●邦贡—●文勤—●明伸—●治违—●世泰—●定兴—●必富—●久远—●成明—●泰安—●运先—●训华—●行建—●先林
3、重庆大足三驱跳石河正典公支
老谱遗失,字派:国景天渊志,师星夙朝实,士有正升成,太茂勿奇诗,自芳显扬宗,烈重贤良家,修殿宪升平,世勋业垂传
4、大足铁山坪龙金氏支
老谱遗失,字派:宏荫昭宣德自芳,显扬宗烈仲贤良,家修奠猷升平世,勳业重传遗奕昌。
5、重庆大足县中敖镇新店村、东林村(湖南会同迁入)
再仁禹全道,文宗熙景颜,世瑞代光昌,乾朝腾兴凤,献书显志凌。
6、重庆大足县龙水镇龙家大田坎万顶公支(湖南绥宁迁入)
欲令建表翁,延定便远志,汉朝辅艳均。
宗嗣幸道怀,再政通光明,宝殿文武秀。
7、重庆大足县北街龙氏琮派(湖南绥宁迁入)
幸彦崇道怀,欲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8、重庆大足县宝顶镇白杨坪龙氏琮派(湖南绥宁迁入)
幸彦崇道怀,儒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9、重庆大足县邮亭铺街村龙氏琮派
宗思盛道怀,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儒令建表翁,
颜定便远志,汉奇辅艳均。
10、重庆大足县多宝乡街村龙氏琮派
汉奇辅艳均,幸彦崇道怀,举足建表翁,彦定便远志。
11、重庆大足县多宝乡园竹林龙氏琮派(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入)
宗嗣幸道怀,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儒令建表翁,
颜定屏远志,汉奇辅艳均。
12、重庆大足县珠溪石龙青山院汉富公支(湖南绥宁迁入)
汉奇辅艳均,圣彦崇道怀,宝天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13、重庆大足三驱镇街村龙氏琮派
朝廷文武秀,荣华富贵春。
14、重庆大足县中敖镇三桥村龙氏琮派
从湖南会同县岩壁迁入,字派:
禹宗金兴钧,云松舜荣训,颜定便远志,汉朝伏彦均。
才潜显泰运,升平耀治安。荣华昌百代,灵瑞兆祯祥。
15、重庆大足县雍溪支(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和平乡迁入)
成明国尚正,仕其怀先德,思能寿吉昌。忠厚贻谋远,慈孝家庆长。振声腾孟彩,永世发书香。
16、重庆大足古龙乡龙氏(湖南绥宁东山迁入)
仕大必有如,志昭先德运,会际明良冠,盖辉南楚熏,
猷重豫章敦,亲端化本合。序饬奕常继,述惟贤孝家。
世系:上接 页33世琮—●淳—●诚—●舜举—●采濂—●禹官—●宗麻—●望霖—●尊莹—●方阳—●仁琮—●欲腾—●令高—●建宝—●表辉—●文明—●均治—●育物—●国显—●霄晚—●赋奇—●迥骞—●超信—●伦泰—●允宾—●命禄—●开凯—●前文—●绪仕—●威寿—●廉骥、廉驹(入川大足)
17、大足中敖有仙公支(湖南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琳派合族字派迁重庆大足、永川、荣昌,四川安岳、合江等地,老字派“甲”与新字派“定”均为72世,有的用老字派,有的用新字派。)
①老字派:祖泽裔芳远,甲第书生香,瑞献荣华庆,绍声古道彰。
②新字派: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
18、重庆大足万古高清公支字派(湖广省郴州府兴宁县沉水乡迁入)
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
文章本(光)圣(耀)贤(先),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国昌。
19、大足珠溪街村(由荣昌吴家铺迁入)龙氏字派
如志昭先德,文章在集成
20、大足邮亭高家店子贤公支(原籍湖广永州迁荣昌)
子逊远继从,泰定必荣光,显臣以炳章,绍传于有勿,维见次开芳
21、大足邮亭八角庙泰玉公支(由永川万宝场迁入)
泰定必荣光,显臣以炳章
23、大足邮亭街村(永川万寿场支)
方远甲第安忠
24、大足元通村德位公支
德章有仕招,正明文怀高,富贵英前照,安帮定国朝
25、大足回龙齐公支
景表顺彦现,德道尚才秉,禹文全周齐,再正通光明,
汉朝辅艳均,伟华从贵怀。
26、大足回龙胜天村大有公支(湖广梧岗州太平廊西塘冲迁入)
祖宗月应仕,大必有儒志,昭先德文学,光天显成继。
明道高生远,富贵荣华遂,传贤家新耀,登科朝廷帝。
第三节 重庆市部分龙氏宗支
1、重庆南川县吴家坝干井塆后迁高岩
渊应朝在国,云学绍文光。先崇正大体,呈祥启后昌。
2、重庆开县中兴场
海滕登文正,绍啟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挥耀锋,锦程清礼义,荣华志立宗。
光字派以后为族长90年所续。康熙年间由湖广清州填入四川的。
3、重庆市江北县龙氏字派
该支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蜀(今湖北省麻城市歧亭古镇)
一世祖先龙尚元,二世祖龙世觉 三世祖龙德修
老字派:尚凤腾世修 国文应朝廷 天锡成大用 永远耀光宗
新字派:玉生洪顺友 行正治元明 安邦定祖德 万代发吉祥
4、重庆合川、四川岳池龙氏
合岳龙氏祖谱,字派:
德艇启仲尚,才秉禹潜道。文宗希景颜,
大朝开美运,军胜云天光,心正万世昌
5、重庆奉节龙氏
入川祖清朝时候从湖南广西一带迁来,现主要居住在重庆奉节县高治里甲平和新镇的龙家湾,字派:
承学自芳显云崇占太运礼法念吉之翰海愿其胜飞腾耀万池
6、重庆忠县龙氏字派
原天泽永,朝运正开。克绍宗德,明文大怀 。再帮选达 ,万国宽材。
一登庭先,连升凤来。光全荣跃,普寿宪台。
7. 重庆市壁山县正兴镇龙氏
湖广填四川时从广西迁来。经查该支属江西吉安通公之后14世伯淮公(迁广东)后裔,伯淮公生三子即正兴谱中的鳞、鲲、鯄三公。
8、重庆万州天城落凼乡黄坪郎家弯龙氏字辈
光济世玉国学成
9、南川太平场龙氏
先祖龙贵藩原住贵州省镇远府镇远县白崇寨,迁居四川省遂宁县水栗子村居住,兴字辈时迁居南川县太平场居住。字派为:
贵、应、启、通、光,盛、明、玉、兴、正
10、永川万寿琳派
入川始祖龙文都,字辈:
文明经济昌 祖泽裔芳远 甲第书生香 瑞献荣华庆 绍声古道
胤富醇发显 允和耀嗣祥 礼义维新兆 敬信克能长
民国三十四年,四川全省龙氏合族统一字辈经吾族前辈当时任四川高等法院院长龙灵字国桢,拟定新字辈分发各县以示统一。但有用之,也有不用之。新字辈是:
文明经济昌 祖泽裔芳远 定宪安中华 齐家丕达显
慎廉世德延 绍承名宗演 贤圣立先路 嗣哲咸思勉
智仁礼义和 守则犹克展 诚正修治平 学道业宏阐
孝友睦任勤 从善应果敢 熙乐臻大同 化成期早晚
世系:上接 页32世琳—●绶—●震—●咸—●纶—●济—●绂—●玙—●京—●闲省—●文卿—●仁夫—●奇—●珊—●应—●切—●衮—●台—●百三郎—●千五郎—●万十郎—●壬十六郎—●系爵—●永仙—●应槐—●思实—●宪文—●世虎—●良性—●登宇—●元庆—●腾榜—●文都
11、重庆潼南县红花乡、会光乡,四川蓬溪县蓬南镇、三凤镇,营山县,绵阳市等地龙氏
康熙四十六年,先祖登衑公之子正奇、正玉、正富、正和弟兄四家从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南阜里入川。在楚时字派:
登正一二三,仕国理朝刚,宗志沛德远,荣华富贵昌。
川二世启用字派:
一二三仕元,成明永开昌,忠义增文德,万世(年)发又长。
(四川省岳池县朝阳村龙氏字派与本支相同)
12、重庆潼南县宝龙镇老院子龙氏
康熙三十七年开基祖仲臣公从湖南靖州会同县入川,字派:
德廷启尚仲 才秉宇全道 文景希从彦 历代受官诰 祖宗宏思远 永乐福泽长 诲汝勤修学 国风善正新 尊贤多勇士 齐家治太平
13、重庆潼南县宝龙镇八角寨龙氏
康熙三十年开基祖龙正德从湖南靖州田充寨入川,字派:
再正通光 昌顺秀芳 承先德现 名世文章
道建大有 财景元良 立朝佐国 沛泽自长
14、重庆潼南县柏梓镇龙家垭口龙氏
康熙二十六年“道”字派先祖从湖广省沅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字派:天启光道 虞世修延 正有邦家 嗣绪永承
先志诗文 兴国培元 作秀多士 步汉登云
15、重庆合川区龙凤镇常青树龙氏
谱载(公元1330)伯高公54世,55世至61世无字派记载,62世学玉公与一顺、一祖、一汉、一芳弟兄五人入川,至68世启用现字派:
仕其怀先德 斯能定家邦 心知效长发
盛明由志昌 恩荣宣若贵 用训式万方
16、重庆合川区万古乡龙氏
从湖南靖州绥宁县入川,字派:
汉奇辅艳均 宗嗣盛道怀 保定文武秀 茂林见友开
17、重庆潼南县龙项乡龙氏字派
尚宪尧舜禹 汤文武光世 振兴祖 章 绍传忠学再 汝锡永家祥
18、重庆潼南县宝龙镇白果办事处三大六队斑竹湾龙氏字派
汉奇辅艳均 忠思盛道怀 保定文武秀 茂林见友开
19、重庆铜梁人太平镇龙氏
从湖北麻县孝感乡武陵集入川。入川两代辈分为:朝,一。后字辈:三成在尚正,士其怀先德,思伦定家帮,雍知浩全发,永远寿吉昌。
第四节 湖南部分龙氏宗支
第四节 湖南部分龙氏宗支1、【长沙河西龙氏】
西汉太守伯高公以钜鹿人官楚,遂家楚之武陵。二十四世暹公任道州学政,遂家道州。二十八世庚公唐末由道州任江西吉水,因择居永新。始迁祖得时公,讳本达,明洪武9年(1376)偕兄秀二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湘,秀二公落业湘阴县石洙;得时公落业长沙县河西赤岗冲,至七世分为策、旺、荣、伦四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37年(1698),嘉庆2年(1797)二修,咸丰8年(1858)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35年五修。老派:本为秉礼,进廷选朝。续派: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再续派:孝友传家,文章御世。新派: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2、【长沙龙氏】
始迁祖万一公,明洪武间由江西丰城县瓦子巷徙居长沙万寿乡栗山嘴,生福禄、福寿。福禄开桥口、象形、江边、墙背、石桥五支。福寿开上垅、松园及浏阳大桥一支。1912年八支合修族谱,1942年续修。至1948年,递传22代,人口6000人。长沙七支原派:福归志思永太兴,国安民正定乾坤,英贤蔚起文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浏阳大桥支原派:福必添潮思正丹,献兴应民尹泰馥,承绶世泽焕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新派:敦厚廉威著训词,皇廷祥瑞纪官师,荣登科甲知逢印,声震南邦在赋诗。
3、【浏阳枨冲龙氏】
始迁祖秋元公,明崇祯间自江西吉安迁浏西乌石垅,后分为二支,一居枨冲,一居邑南亭子岭。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1代。
4、【宁乡麟峰龙氏】
始迁祖定海公,字梓开,号翥溟,明嘉靖38年(1559)由湘乡迁宁乡四都河冲。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余人,多聚居于麟峰乡。民国初建家庙于本乡湖基塘。
5、【湘潭井华龙氏】
始迁祖跃湖公,字蔚起,号潭州,元至正2年(1342)偕弟跃海公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湘,海公落籍湘乡县南门,湖公徙居湘潭县井华龙家坊。清康熙36年(1697)始修族谱,乾隆27年(1762)续修,道光2年(1822)三修,咸丰9年(1859)四修,宣统3年(1911)五修,1934年六修。道光5年(1825)建宗祠于大屋湾。世派:(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鸿章名世,振起炳图,家声克继,泰运景开,良士欣际,盛泽永昌,显扬先绪。
6、【湘潭龙家冲龙氏】
始迁祖荣宗公,由茶陵迁居湘潭龙家冲,清光绪30年(1904)续修支谱。字派:荣胜奇缔近楚邦平宗泽明垂大启……。
7、【湘乡城南龙氏】
始祖通方公,号碧岩居士,宋时官大理寺评事,为零陵太守伯高之苗裔。宋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县木通榜塘。曾孙广东提举瑞公、中书瑄公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湘潭迁湘乡,居城南泰和坊太极道院傍,元末兵乱,族属散避,独瑞公十一世孙彦清守故土,派衍富、贵、禄、俊四房。清康熙12年(1673)创建宗祠,康熙39年(1700)始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3年(1808)、同治4年(1865)、1916年续修。字派:(自二十四派始)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康熙三十五年所撰字派:宏蔭昭先德自芳,顯揚宗烈重賢良,家修廷獻勷平治,勳濟當時奕礻冀 昌)
8、【湘乡大洋潭龙氏】
始祖述公,字伯高,官汉零陵太守,历代专祠崇祀名宦。迁湘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九评事。派祖永清公,支祖昭文公。世居湘乡潭台十都大洋潭。
9、【湘乡凹头龙氏】
始祖通方公,四世孙瑄之长子希胜兄弟五人由湘乡县南门第三坊迁居大育桥,复迁珍琏江。希胜公长子跃公于元至元4年(1338)又迁凹头,派衍团田、乌洲、大岩塘、龙家坊四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40年(1701),乾隆5年(1740)续修,嘉庆3年(1798)三修。班行:(自二十三世起)浤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维忠孝,敦厚振家声。
10、【双峰杏子铺龙氏】
一派祖通方公,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木通榜塘。四派祖瑞公,官广东提举,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自湘潭迁居湘乡城南泰和坊,为城南支祖;弟瑄公先居湘乡城南,再徙宣丰杏子铺,为宣丰支祖。元末兵乱,十五派祖远清公徙江西吉安永新。十七派祖沅公,字寿相,号本浚,明永乐7年(1409)生,宏治14年(1501)卒,由永新县横江顾村复迁故土,开乾、巽、坎三房。清康熙39年(1700)一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2年(1807)、光绪4年(1878)、1922年、2003年续修,六修时人口2433人。该族名人龙惠南,提督衔福州总兵。班派同湘乡城南龙氏。
11、【娄底万宝龙氏】
一世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评事,由茶陵迁湘潭,为城南始祖。四世瑞公,字双峰,官广东提举司提举,宋天圣元年(1023)由潭迁湘乡泰和坊,时逢战乱,人丁散失,惟十五世祖彦清公镇守故土,开湘乡龙门一派。至十九世添民公下应濂公,字思台,号溪亭,官祁州判,于明万历8年(1580)迁居磨子石新柏村,今属娄底市万宝镇。宗祠建于清光绪25年(1899)。字派同城南龙氏。
12、【醴陵城东、学背岭龙氏】
始迁祖响五公,明洪武4年(1371)迁此。族人分布于庙背冲、荆潭板三铺。至1948年,全族人口2500人。
13、【醴陵黄谷田龙氏】
始迁祖紫昇公,明洪武22年(1389)自攸县迁此。族人分布于黎家桥、大溪山、湘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14、【攸县梅城龙氏】
始祖庚公,其八世孙耀公,唐天祐间任茶陵令,子孙遂家茶陵褒书东山。至二十六世清公,字悦仲,明洪武2年(1369)由茶陵徙居攸县学门前,为攸县开基祖。长子仕信,生楚珍、楚琳、楚瑞;次子仕鼎,生楚瑛、楚琼、楚瑶,琼公徙云南,瑶公徙醴陵黄谷田,余皆居攸县。族谱始修于清顺治12年(1655),1999年九修。本族名人清龙锡光,户部广西司主事加四级;清龙湛霖,刑部右侍郎加四级;清龙汝霖,山西高平县知县;龙璋、龙绂瑞、龙伯坚等皆有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为琳房十九世孙。以清公为二世,自十三世(伯高公第64世)起字派:伯高兆祚,来自永新,世传理学,廷显良臣,泽承先正,光启后昆,忠信为本,谦和乃珍,星辉霞灿,柏茂松荣,家训同佩,吉庆长臻。
龙永图单支世系:上接 页36世陵—●祥—●桢—●光琳—●贝敬—●保—●镇—●政—●云庭—●询—●淮—●二郎—●子行—●哲卿—●叔建—●仁甫—●俊可—●清—●仕信—●楚琳—●绍荣—●显—●寿—●天祦—●尚海—●起洛—●英—●现年—●思弟—●朝元—●祖生—●睛点—●束礼—●自治—●永图
15、【茶陵龙氏】
始迁祖必荣公,唐天祐间自江西永新宦游至茶陵,后定居于此,后裔迁居严塘长江、舲舫大岳。
16、【茶陵龙氏】
始迁祖定甫公,元至正2年(1342)因兵祸自江西永新黄琪徙秩堂东首,后裔徙居湖口、马江、小田等地。从51世起用字派:
天庭云朝一,龙德孙光士,俊秀绍书香,
经纶敷盛治,厚慎振家声,文明启世瑞。
龙书金单支世系:上接页35世发—●宏—●昭德—●云从—●洵—●彦升—●嘉运—●士瑞—●节伟—●自荣—●全仁—●天汉—●兴隆—●国瑞—●志斌—●海—●天翔—●连裒—●暖云—●朝沔—●瞳—●夔—●德念—●孙惇—●光表—●宣猷—●大启—●秀能—●绍光—●书金—●洪山
17、【炎陵上馆龙氏】
始迁祖文通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8、【炎陵下馆龙氏】
始迁祖文建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9、【安仁东城龙氏】
伯高公二十四孙暹公,为道州学正,遂家道州。暹公四世孙庚公,为避安史之乱,迁居江西永新。庚公十八世孙昌旻,明初由永新授广西庆远府思恩县儒学,道经安仁,致仕遂家安仁东城,继住草塘洲,传三世派衍六房。清乾隆3年(1738)始修族谱,乾隆50年(1785)续修,道光5年(1825)三修,咸丰11年(1861)四修,光绪25年(1899)五修,1931年六修,2002年七修,时男丁2509人,女丁1947人。排行:子开绪乃定,景运渐光昌,诗礼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声炳蔚,霞印积芬芳,吉水渊源远,熊山厚泽长。
20、【耒阳紫云龙氏】
迁湘始祖九十五公,为伯高四十三世孙,南宋理宗开庆年间,因蒙古破临江,入瑞州,江西震惊,乃由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耒阳县城厢城牌小湾。至1948年,递传24代,有男丁4708人,女丁4622人,多聚居于紫云乡。宗祠建于清乾隆45年(1780)。排行:九受庆文仁,思单子朝天,上大佳宗盛,国祯赐正元,熙城钟泽杞,煦地锡深林,焕壁铭沾树,辉堦锦济荣,炳坎钧江柱,烟培钦湘枰,炎圭锐泉材,烈坤锋波梁。
21、【常宁望湘门龙氏】
始迁祖召保公,明初携九子自炎陵县调镇常宁总旗。第四子太四公镇守望湘门,子孙遂家于此。传至秀公,子四:世卿居大桥之龙家冲;世化居望湘门内,失传;世曜居车公庙;世相居步云桥之龙家园。
22、【邵阳官桥铺龙张氏】
该族原姓张,始祖表宣公明洪武2年(1369)随舅龙于田由江西吉安县迁湘,开基于本省邵阳县平六乡官桥铺。于田无子,以甥为子。表宣公之后复姓张氏,不忍忘其舅故,故称龙张氏。族人分布于本邑楛株山、排山屋、霞光岭及祁阳县之龙爪塘等处,宗祠在熊家湾。至1948年,已传23代,有男女丁口约5400人。清乾隆55年(1790)始修族谱。
23、【邵阳龙家冲龙氏】
始祖祖兴公,一名学兴,原籍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鹅掌坵圳上,因楚地兵焚扰攘,无人耕种,奉诏移楚耕耘,偕兄学良公迁湘。学良公于明成化间迁居祁阳县丝塘,桂林状元龙启瑞即其后裔。学兴公迁居邵阳县南乡下盘村张官冲(后称龙家冲),衍富、贵、爵三房。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5年(1845),光绪33年(1907)续修。光绪15年(1889)建宗祠于龙家冲。老派:(自二世起)文凤应起,国时万能,有为惟天显,永立中正衡。续派:光大世祚际,长发胜其祥,朝廷安太顺,乾坤诚克昌。
24、【邵东龙氏】
一世伯高公,三十五世耀公,唐昭宗天祐间自江西永新迁茶陵褒书东山。三十七世通方公,宋太宗淳化元年(960)徙湘潭榜塘,四十世福瑞公,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迁湘乡城南泰和坊。四十九世时滂公,第五子仲公,居安化石凳铺。五十八世祖兴公,明永乐间由邵邑神(城)滩渡迁邵东万安院塘,开旻、贵二房,旻居院塘,贵居上干。子孙繁衍于桐江两岸龙山桥附近。清康熙间,后裔有迁四川安岳者。四川旧班:大梦源林仲,祖宗德志应,永兴国安邦,文明治世定,必久成泰运。续班:训行先孝友,师范奉廉公,学守光敦厚,时清代效忠。
25、【武冈龙氏】
始祖宗麻公,越十五传而生国显、国侯二公。国显公,字泥封,讳裕光;国侯公,字荣封,皆元明之际人,徙居武冈县东西二乡,为武冈龙氏始祖。国显公后裔分居在西乡破塘、青龙、渠渡庙、龙门山、九涧塘、泻油寺、尧王寺、晏家岭、江边、竿子溪、东田寨、石筍一带。国侯公后裔居东乡沿滩河、丰田、高石山一带。族谱始修于清嘉庆20年(1815),光绪28年(1902)四修。
26、【绥宁龙氏】
始祖庚公,三世孙况公,生五子:钦、琮、瑊、瑀、琳。第二子琮裔七世孙采濂,字高儒,行三,应天府黄池县人,宋英宗时任会稽令,宋神宗时迁居河南汲县。子禹官随外祖居吉安府泰和县白下驿,元丰4年(1081)任南昌节置副使,既而南蛮作乱,调升湖南安抚招讨使,卒葬常德南门外。生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宗麻公,字元爵,南平侯,随父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平定长衡永宝岳常沅靖等地,不二年苗民感服,移营绥宁东山,寝疾乞休,遂家铁冲,为东山始祖。宗祠建于东山。清嘉庆11年(1806),钦、琮、瑊、瑀、琳五房合修族谱,宣统元年(1909)东山龙氏合修宗谱,该族今为苗族。派语: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幸嗣兴道怀,宪章开景运,立本正家邦,继述昭先德,统绪永炽昌,祥肇言官际,贤圣启书香,敦厚基鸿福,忠忱树纪纲,东山钟灵淑,普处益腾芳,高飞呈世瑞,麟凤庆锦长。妇派:闺正彝伦叙,坤维毓秀基,端庄金玉节,温惠凤鸾姿,稼棣赓贤淑,沼蘩展孝思,亲桑勤植美,主馈约精炜,警旦贻阃范,择邻式母仪,徽音昭令德,兰桂馥丹池。
27、【城步青苗龙氏】
为青衣苗著姓,分布于上木宜。
28、【岳阳龙氏】
始迁祖德九公。民国间双塘冲、游港、黄腾源、土城畈、蓝桥、分水坳、树山龙、眉山、柘山、麻塘、欧龙嘴、婆婆桥等支纂有族谱。
29、【华容南山新原岭龙氏】
始祖云祥公,元末率子七人自江西吉安徙湖北监利朱河。至德远公,明洪武24年(1391)迁居华容南山新原岭,另兄弟六人留监利。后人分居治湖、津湖潭、城关等地。派语: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30、【华容康公庙龙氏】
先世居益阳,清光绪28年(1902)福田、训贤二户,为谋生计,从益阳迁居华容康公庙(今护城五星村),后人分居护城、新化、新农、兴南等地。派语:通贞象福明,绍廉荣攀功,子仕文奇隆,腾廷朝应宗,日光希贤圣,家训尚寅恭,礼义承先泽,诗书迪后昆,良慈仁德化,忠孝起侯封,百世传敦厚,千秋一本同。
31、【湘阴天井山龙氏】
原籍江西省宜春县石港烟竹坑,始祖十一郎,子众多难尽考,惟秀二始迁丰城县,秀三始迁吉水县,秀六仍居原籍,明洪武间先后迁湘,立业湘阴,秀二居灯笼桥甑盖山;秀三居滂江熨斗山;秀六居道贯冲天井山,衍渊、溪、泊三房。清道光13年(1833)秀六公裔三房始刊族谱,光绪8年(1882)续修,清乾隆间建宗祠于道贯冲天井山。老派:秀生海派渊溪泊,志诞仁兮递兴确,兼有允正汝联承,自思相续道昭烁。续派:祖德恒培昌世泽,宗功佑启振家声,伯高敦厚传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32、【湘阴熨斗山龙氏】
始迁祖秀三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2年(1369)偕兄弟迁湘,秀三卜居湘阴盘江石熨斗山。1917年纂有族谱。
33、【湘阴高明乡龙家桥龙氏】
明洪武初年由江西丰城县徙湘阴县高明乡龙家桥,族人分布于燕塘下,听园、三塘湾。至1948年,共1552人。明嘉靖5年(1526)建祠。
34、【湘阴畎口龙氏】
始迁祖富公,明洪武中自益阳迁此。
35、【平江南江石浆龙氏】
始迁祖二仲公,明永乐8年(1410)自江西宁州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410人。
36、【常德龙氏】
始祖禹官公,次子朝宗,仍居常德花园,生子颜公。字派:祖父荣贵子,家兴往汉阳,再应存儒德,杰英立纲常,文武安邦国,世代永远芳。
37、【常德丹州龙氏】
一世祖仲云公,宋宁宗时由江西泰和县因避金乱迁湘,开基于桃源县尖山峪,后裔迁常德朗平乡丹州。至1948年,递传26代,男女丁口约万余。明天启间建宗祠于丹州。该支名人龙襄,万历举人。其弟龙膺,万历8年(1580)进士,刑部主事,太常寺卿。
38、【桃源高岩、新店驿、县城龙氏】
始祖仲云公,元明之际由泰和迁于桃源县东尖山峪,孙四:得荣迁武陵河洑,得华失传,得财迁桃源县南新店驿,得贵迁桃源县西南高岩。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分布于长冈头、尚志坪、古黑溪、龙家冲、县城、黄狮岩、沉溪、寺坪、高岩等处。宗祠一在新店驿,一在高岩。族谱创修于清乾隆41年(1776),道光2年(1822)、同治元年(1861)、光绪19年(1893)、1930年续修。
39、【桃源兴庵龙氏】
始祖仲云公,元末自泰和迁于常德,传至七世日达公再迁桃源县北莫林村兴庵。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硖州、大田、温泉、陬市等地。清道光10年(1830)与龙家嘴龙氏合建支祠于兴庵。族谱创修于乾隆11年(1746),道光2年(1822)、同治元年(1861)、1923年续修。
40、【桃源龙家嘴龙氏】
始迁祖至澄公。清道光10年(1830)与兴庵龙氏合建宗祠。
41、【石门新关龙氏】
原籍江西,明末迁湖北蒲圻,清初再迁澧州安福(临澧),转迁石门新关。族谱始修于清同治2年(1863)。
42、【石门南圻龙氏】
清康熙45年(1696)自泸溪迁此。
43、【永定龙氏】
始迁祖廷周公,吉水人,明洪武初官永定卫,遂著族于此。
44、【益阳龙氏】
宋评事通方公孙象乾、体乾,象乾归籍永新,生福玖、福珺,珺公落业滇省,玖公登宋宣和进士,绍兴时擢潭州太守,爱楚南俗美,遂由湘潭落业益阳衡龙桥五里牌。传至六世攀桂公,值元末兵燹,徙本邑车门塅,生四子:攻、敏、政、信。攻居合水桥之桥头坪,敏居风香塅之株树湾,政居三板桥,信居田家冲。清乾隆10年(1745)攻、敏、政、信四房合修族谱,之后攻、敏、政三房合修,至1931年凡六修。信公生四子:文贵迁安化,文荣迁茶陵,文华迁新化,唯长子文富世居益阳,派衍为奇瑛、奇璋、奇瑄三房,至2000年谱凡七修。派语:通贞象福明,绍联荣攀公,子仕(孟)文(兴)奇(廷)隆(凤),腾(潮)廷(再)朝(应)应(承)宗(余),日(德)光(大)希(昌)贤(家)圣(声),家(定)训(远)尚(长)寅恭,礼义承先泽,诗书迪后昆,良慈成德化,忠孝启侯封,百世传敦厚,千秋一本同。
世系:上接 页明哲—●绍—●联—●荣昌—●攀桂—●子信—●仕远—●文富—●奇璋—●隆泓—●腾翱—●廷玺
45、【益阳石燕村龙氏】
始迁祖得时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来此。
46、【新化茅坪龙氏】
以伯高公为一世祖,三十六世通方公,三十九世瑞公,至四十八世时霶公,字沛寰,宋元之际人,任泉州知府,定居湖南湘乡,子五:贵、道、兴、伯、仲。元末至元年间,因朝纲不振,兵戎四起,兄弟由湘乡同迁安化龙塘排门观塘后,贵居安化及平;道居安化丰乐;伯招赘入蔡;仲居安化石橙;兴徙宝庆新化太阳七都古塘村官渡桥茅坪,为新化始迁祖,其后人分布于太阳乡魁溪、茅坪高墈、洋溪及邵阳杉木江洋溪桥等地。族谱始修于清雍正8年(1730),1992年六修。班次:云腾开泰运,雨化兆昌期,盛达鸿功业,传家泽远垂,修齐绵统绪,群议续前规,翰彩辉如许,廉威振本支,昔贤师项秀,延祚重根基。
世系:上接 页时霶—●兴—●添应—●久忠—●禄—●文德—●兴洪—●朝良—●国贤—●时霁—●凤亮—(以下为字派用字)—●廷—●汝—●光—●元—●昭—●宣—●德—●自—●芳—●显(以下为班次用字从“云”起)
47、【新化白塘龙氏】
始迁祖兴许公,明正德12年(1517)从江西宜春县迁新化大同镇,继徙洋溪。
48、【资兴龙氏】
始祖辛公,元进士,原籍江西吉水县岭口,宦籍酃县,其子万公子三:明一、明二、明三。明二、明三回赣居吉水,明一于元末明初因避兵乱由酃县徙资兴北乡田庄坊,明一子二:善庆、善福,庆、福二公又各生五子,析居资兴各处。族谱始修不详,清雍正11年(1733)二修,道光2年(1822)三修,光绪8年(1882)四修,1948年五修。宗祠建于龙泉。
49、【宜章玉月冲龙氏】
明初自茶陵卫戍宜章玉月冲。
50、【汝城龙氏】
始迁祖作治公,明天启时自茶陵始居汝城大平墟,后卜居龙家。至1932年,已传26代,人口70余人。
51、【蓝山南平乡龙氏】
始迁祖元礼公,宋哲宗间由江西泰和县避乱迁此。至1931年,凡71户,男200人,女201人,共401人。
52、【蓝山凤感龙家坊龙氏】
始迁祖天修公,元至正间由江西泰和县迁此。至1931年,凡300户,男580人,女600人,共1180人。
53、【蓝山凤感小洞龙氏】
清同治间由临武县迁此。至1931年,凡5户,男19人,女18人,共37人。
54、【蓝山大慈龙泉头龙氏】
始迁祖明照公,由宁远迁此。至1931年,凡55户,男103人,女102人,共205人。
55、【蓝山南平八仙桥龙氏】
始迁祖子荣公,由江西迁此。至1931年,凡73户,男201人,女212人,共413人。
56、【芷江龙氏】
始祖宗旺公,宋初自江西泰和迁居贵州天柱、锦屏等地,后支族迁居于此。
57、【芷江龙氏】
始迁祖福禄公,明洪武5年(1372)自江西吉水随明代邓愈平蛮进剿辰澧蛮寨而留居芷江。
58、【新晃侗族龙氏】
始祖必胜。族人分布于贡溪碧林、黄雷绞壁、新寨朝阳、禾滩冬溪等地。
59、【麻阳龙氏】
祖居龙(隆)家堡,分脉而立。云辅迁居石龙溪;贤辅迁居曹家坪(豪侠坪)、杨柳坡;爱辅(女)嗣侄辈迁居龙家汛;贵辅迁凤凰蜡尔山。石龙溪、豪侠坪龙氏字派:德明自我之祥世有贵光长延祖宗宏绪大启四得仁文忠佑贤良俊秀上照景新庆云。续定字派:正有帮家嗣绪永承先志师文布四登方平远着秀。
麻阳龙氏 始祖智公,元武宗2年(1310)自江西永新县桥头上宦常德府武陵县,遂居武陵。云飞公于元至元年间自武陵迁沅州顺一里蒋家村。伯益公于明建文2年(1400)迁麻阳之石惹畈(后改名石垅溪),永乐10年(1412)移景家坪(隆家堡),永乐14年(1416)迁贵州思州府施溪司石门(今龙门),永乐19年(1421)迁居麻阳曾家村(今龙家湾)。荣甫、贤甫兄弟于永乐22年(1424)复迁石垅溪,贤甫编石惹里三甲,清康熙时改归四甲;荣甫居小溪,编石惹里四甲;贵甫居石垅溪董家岭瓦屋场,寻迁五司。字派:(六十六世后接)贤甫系(石垅溪):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士步汉登云。荣甫系(豪家坪):长延祖宗宏绪,大启世代人文,钟毓贤良俊秀,上兆景星庆云。
60、【溆浦香炉湾龙氏】
清初由湘乡迁此。
61、【溆浦大渭溪龙氏】
始迁祖兴为公,原籍沅陵,清初迁此。
62、【溆浦舒容溪龙氏】
其先世由岳州迁邵阳。明末志治公由邵阳迁此。
63、【溆浦葛家冲龙氏】
始迁祖献坤公,原籍沅陵,明时迁此。
64、【沅陵龙氏】
始祖采濂公,南京应天府人,北宋英宗时迁河南卫辉府汲县,生二子:长子禹官由汲县徙居江西泰和县;次子禹甸世居汲县。禹官子五: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或居绥宁,或归桃源,或迁会同。宗旺辗转越播而后定居沅陵大龙,四孙:存璋、存江、存凤、存锦,璋、凤留居沅陵,清光绪2年(1876)纂有族谱。
65、【芷江中心镇龙氏】
始祖洪兴公,字涵宁,谱称为永新始祖庚公五世孙琮公之裔,原籍江西丰城县桥东乡,元泰定间由乡举授云南杨林县令,至正间解组,落于沅州(州治在芷江县)郡城西五里黄朝冲。至1948年,递传24代,男女丁口6000余人,多分布于中心镇、忠武、忠明、文和、舞北等乡及四川南充、合川、武胜、金堂、贵州羊坪、湖北来凤等县。宗祠位于芷江县中心镇上河堤。
66、【会同清溪龙氏】
始祖禹官公,生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朝公衍常德派;灵公后裔不详;旺公衍沅州派;廷公于宋哲宗时任江夏县宣教郎,其时金人犯境,乃于宋徽宗时致仕道经会同而卜居清溪红花园,为会同龙氏始祖。廷公生二子:霦、霨。清光绪17年(1891)纂修族谱。
岩壁派语:大章思克孝,承吉庆常安,成清逢景日,贻世永登翔。大臻桥派语:才潜显泰运,家国庆安邦,英华昌百代。
67、【会同龙氏】
始迁祖顺天公,原籍江西,侨居河南,宋靖康年间擢任贵州学政,回梓经洪江为兵乱所阻,遂落籍会同。
68、【会同龙氏】
始迁祖禹淑公,元末自江西永新迁居会同。
69、【保靖野竹乡小溪村龙氏】
该族为苗族,自四川迁此。
70、【龙山龙氏】
该族为苗族,由贵州迁龙山,族人分布于桃子园、紫云山、二台坪。字辈:才全显泰运,陞平耀治安,英华昌百世,灵瑞兆祯祥。
71、湖南凤凰县大田乡三拱桥字派:
正国天兴胜,官清民自安。
72、湖南凤凰县都里乡字派
世代启秀,明通国正。
73、湖南沅州麻阳县孝感乡曹家坪龙氏琮派
德明文成春光,长廷祖宗安绪,大启世代人文,
钟毓贤良俊秀,见之自章起世,大运天开永昌。
74、湖南麻阳县石龙溪龙氏琮派字派
时应文田逢廷,正有邦家祠绪,永承先志斯文,新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漠登云。
75、湖南麻阳县东门龙氏琮派字派
仲永廷朝邦时,大云昌首正文,祖宗传立统绪,
万垂古代之父,维汝金玉发秀,君恩志可凌云。
76、湖南武冈等地宗麻公支70字派
采禹宗望尊 方仁欲令存 祥文均育国 隽赋迥超伦
允命开前绪 威廉裕后昆 振绳承世德 运会际明良
冠盖辉南楚 勋猷重豫章 敦亲端化本 合序饬奕常
继述惟贤孝 家声永克昌
77、宗旺公系字派(芷江县和湖南湘西)
宗鳞存添日 月(景)高(部)胜(发)步(应)隆(友)
俸(朝)春(定)秀兴(大)尚(倧) 汉其伏彦均
才(作)全(之)显(宜)泰(向)运(九) 国家庆安康
荣华昌万世 麟瑞兆祯祥
78、湖南会同岩壁宗廷公一支新字派
大章思克孝,承吉庆长安,成清逢景日,贻世永敦翔。
79、湖南会同木臻桥宗廷公一支新字派
才潜显泰顺,振绳承先德,冠盖辉南楚,勋猷重豫章,
运会际明良,兴仁端化本。
80、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宗朝公一支新字派
祖富荣贵子,家兴住汉阳,再应存儒德,杰英立纲常,
文武安邦国,世代永远芳。
81、湖南湘潭、湘乡,贵州黔东地区翁漠公宗支字派
宏荫昭先德自芳,光前裕后绍明良,
尧逢舜佐添庭佑,嗣传辉祖世其昌。
82、湖南邵阳县琮派字派
宏荫昭先学自芳,显祖荣宗兆明良,
尧逢舜仕都俞士,嗣绍修武代其昌。
83、湖南沅江芷江大龙宗旺公支字派
作之宜向久,必世萃文光,家国多元士,以承自永昌。
84、湖南城步县清溪乡十里树村字派
庆肖振风文承先,国正迈怀宪章全,
祖德宗功流传远,长江万派总同源。
85、湖南绥宁上里乡运祯公支字派
汉奇辅彦均,忠子信道怀,文武宝鼎秀,
再正通光明,风林建表翁,元定便远志。
86、湖南芷江琳派福禄公支字派
老字派:福敬(单)应道廷(单) 世春朝大启 (单)士秀永方长
续新字派:成灵克齐凤,德维馨益香,瑞书周孔室,绘作有虞堂
87、湖南常宁龙氏字派
洪宗启端仕,积学更加新
88、湖南永兴(安陵)龙氏
龙庚乃唐开元年间(713—741)科目制仕,官江西吉水丞,遂家江西庐陵。唐天宝年间(742—756),为避安史之乱,移居永新县顾村莲塘。八世孙曜,官居茶陵令,因家茶陵东山。传至龙伯俊,生三子,长文炯居本处,次子文炤,徙居郴州,三子文灼,乃永兴龙姓之祖基。文灼公生三子,长资远居茶陵本处,次资达、三资聪徙居永兴县。
永兴龙顺周单支世系:上接 页36世陵—●祥—●龙桢—●光琳—●五郎—●保—●镇—●政—●云庭—●询—●淮—●登二郎—●子行—●明卿—●辰叔—●定甫—●伯俊—●文灼—●资达—●朝一郎—●恩渥—●泽显—●敷浩—●大健—●业崇—●家喜—●声祉—●振郁—●来亨—●昆俸—●重積—●儒黉—●林嶐—●忠瑾—●孝贤—●承易—●先持—●绪湘—●诗建—●顺周。
89、湖南永州龙氏字辈
胤 相 贤 继 天 恩 克 绍 伊 寻 沅 索
90、湖南湘乡小车龙氏
述公49代孙时雨公为一脉支祖,班序从敦吟公(即伯高公62代)始:敦大开基成贻泽 后嗣忠孝绍心传
慎脩立品家声懋 百代衣冠庆衍全
91、湖南衡阳龙氏字派
青木平章盛,敦诗学礼佳
92、茶陵腰陂木冲钦派龙氏(字派从51世启用)
必正乾天国,龙斯起俊良;积盖纯仁义,好学耀家邦;
敦厚堂风美,诗书世泽绵;人文真鹊发,甲弟喜蝉联。
93、茶陵腰陂青山冲尧水塘钦派龙氏(字派从51世启用)
必正乾应国,龙斯起俊良;积善纯仁义,浩学耀家邦;
华发宗功大,鸿猷贵三湘。
94、茶陵高陇艻市园下芝水钦派龙氏(字派从51世启用)
高成龙振云 白源世士俊 盛德垂芳永 聿怀宗祖恩
传家唯孝友 治国树功勋
95、茶陵马江东冲钦派龙氏(字派从53世启用)
本朝应定国 启光荣期厚 立贤望亲高 世德作泽久
国运日昌明 家声喜常有 福禄来自勤 耕读永代守
96、茶陵花门楼、平水塘下垅钦派龙氏(字派从51世启用)
福有龙武袭 显泰森光士 俊秀绍书香 经纶敷盛治
家声敦厚基 文运启明试 绳振纳言官 恢宏先达志
97、茶陵学门前钦派龙氏(字派从65世启用)
盛朝多正士 望国尚文人 继述贤善良 家昌世锡荣
茶陵东山低车钦派龙氏(字派从55世启用)
谦绍虞廷芳 天上云大昌 应光祖之徽 自兴益永康
98、安仁益湘龙家湾钦派龙氏(字派从55世启用)
子益均荣福 时龙显应宗 英才名盛世 绍起德辉公
99、茶陵清水沉江钦派龙氏(字派从55世启用)
正廷甫才国 胜奇帝近楚 邦平宗泽远 大易传家谱
清道光时续修家谱,将“宗泽远”字下字派改变为:
宗泽远垂 大启新芳 道全德备 功显明扬
五典克叙 百世其昌 嘉谟是训 永振洪光
100、茶陵桃坑、坑口钦派龙氏(字派从55世启用已传至78世)
应福道海用 世正天文光 朝庭嘉俊彦 奉诏启贤良
德重乾坤大 学高仁义芳 传家惟孝友 本立自兴昌
(注:前70支由龙宗义族亲从湖南图书馆抄录,所记人口代次为老谱中记录)。
第五节 其它省、区部分龙氏宗支
第五节 其它省、区部分龙氏宗支一、四川省
1、四川安岳县赤云乡油坪村
1743年从湖南邵东县桐江村迁入,字派同重庆大足大禄公支。
2、四川安岳县镇子、茶店子、龙家沟龙氏钦派(湖南常德迁入)
福秀朝兴廷,乘泰世大猷,腾飞昌自升,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3、四川安岳县石鼓乡龙家沟龙氏钦派
祖籍湖南省新化县大阳乡八都湖清坪,康熙35年龙正实入川,61世,先头字派已中断。
川派:正登祥德自,方显祖荣宗,恩泽延世宇,光昌博大同。
义利从三民,颂扬序九功,弘宣珠泗教,上承尧天风。
4、四川安岳县石鼓木门寺沟、遂宁安居镇山青村龙家沟龙氏钦派
康熙36年朝科公与子汉富、汉贵从湖南新宁县太平村入川。
朝汉孟甫元,君臣正大光(文)明应福现,
武仕纪经邦,祥云发天雨,毓秀永吉昌。
5、四川安岳县协和乡龙氏钦派
祖籍湖南省新化县大阳乡九都茅坪,国字派为69世,轮回转宗记录世系
国景渊元直,诗书凤朝池,仕有正升成,太茂德自芳。
其后裔迁贵州习水字派为:
招宣德自芳,国玉明正远,家声礼义昌,源江湖川黔。
畅游大洋洲,高攀栋梁权,荣庆登金榜,飞跃宇航天。
6、四川屏山县岩门龙氏钦派
展成公〔64世〕宦游四川住荣昌县,其长子元栋公迁居屏山县岩门。
立川派为:远绍联芳贻绪,汝宣锡泽修文,
定国熙廷集秀,全才继起登云。
7、四川资阳丹山区裕通乡虎峰村龙氏钦派字派
文仕思元泳,必立仁本伯,宏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
相传为忠孝,敦厚振家声。
8、四川犍为县新民将军山大洪公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正,永安兴旺上春林,
长发其祥天星顺,富贵全堂启玉庭。
9、四川犍为县龙氏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远会顺,
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
10、四川叙州府宜宾县龙氏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成,永守儒林富贵进,
道统圣时开雅化,经猷治国献升平。
11、四川井研县龙氏字派
明文章仕世大云,书香克绍振家声,
忠贞信义仁廉礼,本性相传继述成。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佐贤君运会盛,
国瑞家祥富寿增,龙仁由义听天命。
12、四川安岳县新民、文化、思贤乡龙氏钦派字派
辛志应奇必,福秀朝兴天,乘泰有世大猷,腾飞鸣昌自升,
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该字派从湖南新化县大阳乡九都瓦子屋场分支开始起用。)
13、龙氏中州原派(河南辉县)30字
中州即中原。今河南一带,龙氏在河南卫辉淇县产生的字派,达千年之久,仍原原本本使用,故称中原(州)原派。
宗嗣兴道怀,欲令建表翁,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14、四川安岳石羊龙氏琮派
奇字派于康熙46年从湖南绥宁县长铺乡杆子村游家湾入川
宗望莹(熹)方仁,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宗子幸(盛)道怀,儒林建表(代)翁(琨),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延定顺远志,汉奇辅彦均。
15、四川安岳县、乐至县、富顺县龙氏琮派
康熙年间志字派从湖南绥宁东山汕村乡四甲岩脚团和绥宁上里一团白土入川
宗师胜道怀,宝鼎文人秀,再政通光明,奉令建表翁,
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钟灵凭大造,举足上云程,禹顺三层沛,商霖四海盈。
16、四川安岳县周礼千佛龙氏琮派
汉奇辅彦均,忠子信道怀,文武宝鼎秀,再政通光明,
凤林建表翁,元定便远志。
17、四川安岳县龙台道林寺龙氏琮派
钟师崇道怀,宝定文武秀,载正通光明,应理喜天成。
钟灵凭大造,举足上荣成,宝鼎文武秀,载正通光明。
18、四川安岳县翻身乡八大五队龙氏琮派
钟师胜道怀,宝鼎文武秀,再正通光明,玉迟孚仁君。
19、四川安岳县白塔寺乡碑亭子龙家小沟、庙湾龙氏琮派
①房为:幸念崇道怀,朝廷文进秀,再政通光明,胜令建表翁,颜定才远志,汉奇铺艳均。
②房为:幸念崇道怀,朝廷文进秀,再政通光明,胜会之延茂,旦述伯大志,天海任龙游。
20、四川安岳县元坝镇腊耳沟龙家高嘴、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龙家冲龙氏琮派
在正通光,胜德永昌,道元秀一,万世明芳。
新字派:肇昆启先绪,慧贤宏福生。武略文才俊,黎庶显朝廷。
仁义礼智信,忠贞友廉兴。大同安社稷,丹书照乾坤。
21、四川安岳县护龙镇木厂沟龙家湾龙氏琮派
约于康熙四十五、六年从湖南绥定府入川,落业于潼南县东北桥月山寺,后裔迁安岳县护龙镇木厂沟
入川后字派只九个字:启通光盛明,登玉兴正。
合族后字派:建(表翁)代琨,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
22、四川安岳县双龙街乡文库村二社龙家嘴龙氏琮派
康熙46年左右从湖南麻阳县盈美乡大禾田迁蜀落业顶新乡龙家嘴。
入川后有字派十个字:朝太廷胜万年志,来兴光。
合族后字派:琨,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
23、四川安岳县白塔寺乡铜鼓村王家场龙氏琮派
升其仓世朝天子,幸道通光永远兴。
洪福登一文章贵,孝悌忠信义为尊。
24、四川安岳岳源龙氏琮派
雍正3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沙田坝平冲桥入川,落业于简阳县禾丰场连三湾普教寺,后裔迁安岳。
本支江西、湖南原派十字派: 仕/利林德忠启,先上仁秀映。
入川后现行字派:天一文明正,百/万世大吉昌,
诗书安国泰,富贵永发祥。
25、四川乐至县保安乡五村龙家沟龙氏
康熙40年从湖南靖州大由一里麦沙坪徙川。字派:
甫院均道怀,宝天文人秀,再政通光明。
26、四川屏山县鸭池琮派
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江登云。
27、湖南麻阳迁四川屏山、四川犍为大兴琮派
①荣甫、贵甫公系字派:
长廷祖宗宏绪,大启世代人文,钟毓贤良俊秀,上兆景星庆云。
②贤甫公字派:
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江登云。
28、四川富顺县东湖镇龙氏琮派
幸彦兴道怀,儒林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颜定便远志,汉奇辅艳均。
29、四川中江县龙氏
入川祖辅学公,湖南长沙府靖州绥宁县丰乐里三甲地名长溪中团人氏,大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岁十一月吉旦迁移四川潼川府中江县中村清甫乡柏庙里地名断石桥,业建三星庙龙家沟。字派:
祖彦兴道怀,世德建功成,朝廷文武用,飞腾心光明,
国定天赐福,邦家永治平
29、四川开江县长田乡孙家滩(中州原派分支)
(汉字派入川,为63世,前用中州原派的25字)
汉朝虎联君,成兴为友德,茂学庆捷言。
30、江西泰和大屋场迁四川荣县三英公支(分居四川自贡、富顺、崇州、成都等地)
安叔士廷公 天宗嘉起延 鼎祚定立升 必世学期承
一同昌祖德 懋章允能徵 恒需履泰景 贤仁正兆兴
31、四川琮派100字(部分)
振绳培世德,绍述值明良,品以笃亲立,宗惟合予光,
兴慈匀祖惠,尚义兆适章,天赐中和秀,第呈孝友祥。
心安居自泰,志正履恒康,本富全支茂,源深沛泽长。
32、四川安岳县永清五大队
诗勇正生成,朝定量德自方。显可明珠照,家宗富吉昌,
时和洲有诗。
33、四川安岳龙台镇花沟、吞口房子
康熙3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中心大庙入川。字派
习乾治名荣,来玉朝纲廷,光昌邦泽远,世祖肇文明。
家声宏犹祚,永兴定国正,道德承继广,敦厚庆繁祥。
34、四川合江县佛荫镇大田湾
应字派清初从湖北麻城孝感乡德感坝乐家湾入川,现裔发合江县、泸县、叙永、贵州赤水、习水、台北等地。字派:
应天现登玉,木定阳廷继,光大启昌明,孝友为家政。
35、四川乐至县良安镇
赵字派为江西吉安庐县圳上入湖南新宁县黄龙村,世字派于康熙36年入川。字派:
赵文中一人,国大世腾荣,士应绍启本,德圣天恩行,
明道光后永,贤良定安镇。
36、四川岳池县朝阳村
登字派于康熙年间从湖南武陵县入川。
登正一二三,仕国理朝纲,宗志沛德远,荣华宝贵昌。
37、四川富顺县彭庙镇团坝村袁家湾龙氏
清雍正年间先祖添宠、添恩、添舜弟兄三人从湖广宝庆府邵阳县上一都忠祭庙王乌龟坝入川,原字派:
绍翔振兴添、朝登大光明、万世克昌志、永从有文章。
现用字派:绍翔振应添,朝登大光明,万世雨云吉,
兴从清太良,学成自重德,富贵永文章。
38、四川富顺县瓦市互助镇
仁义礼智信,锡祠树亨家,万寿连芳甲,庭修绍国华。
39、四川南充龙氏
在正通光昌 胜秀应天长 兴家维有道 永世显其良
一本崇云启 虞廷照文邦 尔嗣承先绪 福寿定朝康
40、四川省南充市南江乡一村花园龙氏
入川祖龙再南是湖南武陵县,字派:
再正宗颜定,胜秀启文明,世泽光昌永,大德达朝廷。
41、南充市高坪区龙氏
入川始祖龙政科,原籍贵州省天柱县,字派:
再政中原定 胜秀启文明 世泽光昌永 大德达朝廷。
42、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龙氏字派
圣朝子少秀乾开,元思延初顺虎才;
(\)明见(\)先世本,玉平县磊下寅来。
43、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另一支龙氏字派
汝文宪天显,世大永昌恒。
44、四川达州明月乡巫山寺枣子冲龙氏
三世祖登贵、登富兄弟二人在清乾隆22年(1757)从湖南武陵动身移民四川重庆府达州明月乡巫山寺枣子冲,字辈:
成名在盛朝,荣昌光祖德
45、四川岳池县九龙镇横山寺村龙氏字辈
井言宪天开滋美润
46、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龙氏字派
定朝宇德景昌永以言,国正天心顺,宏开学士林。
诗书崇大道,义礼肇文明。
47、四川省长宁县宁正乡龙氏
清康熙年间从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武岗州万安乡二都田心团太平王家沟入川落藉四川省长宁县宁正乡(现花滩镇)。字辈:
裕霄映时,太密庆恕,祖宗月应,仕大必友,
如志昭先德,文章再吉成,功绳方翼进,心一可生明……
48、四川雷波县龙氏字派
天霈鲁清纪 月明辅同与 家和启逢琼 辨金命财仑
文殿安邦应 见江玉喜元 志宪汝德厚 海大步瀛洲
国正光昌胜 士朝永泰宗 缉远荣华再 仲举世忠臣
清择维官宦 全汉都连纯 仁义礼智信 富贵道康宁
发达雄英顺 齐章显书平 祖尚功勋好 后代座宫庭
宇开乾坤广 贤良俊旭初 豫淮满堂福 界宽学炳候
49、四川达州龙氏
清朝湖广填四川时自江西吉安迁来,始祖在江西有9兄弟,随他迁来四川的还有其他4兄弟。始祖是龙相(或者是龙柯),字辈:
献必凤瑞起 世上德立清 永定荣华国。
50、屏山龙华龙氏字派
(老班行)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二次班行)清高彦富贵。
(新班行)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据龙云查正,本支属庄源龙氏,五代龙敏之后裔)
51、四川泸州纳溪区三江坝龙氏字辈
大运启朝腾 荣福成代兴 仕正德伦显 万寿永遐宁
52、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灵鹫镇龙家坪龙氏字派
在朝为兴天,大政国家安,有心入文学,世代作高官。
53、四川省眉山仁寿县龙氏
从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字派:
碧文世德 光昌远荣 崇泽孔长 卓霖君儒 为益明良。
54、四川武胜龙氏字辈排行
世有春新大,常云万福星。广正培德茂,永庆上忠仁。
义和光明远,历代英才均。文书子祥运,志廷余期伦。
入川祖龙常映,字千江,生于康熙辛亥年全月十五日子时,系湖广省衡州府衡阳县南乡政平里,龙家冲生长人氏。迁入四川东道重庆府定远县升平里六甲地名龙家冲茶湾其会之三溪铺,其后迁于本邑升平里一甲地名高岩坎上居住,距武胜县沿口镇四、五里,石佛寺河对面。
55、四川南充蓬安县海田乡8村1社龙氏
康熙41年从湖南祁阳县普乐乡十四都大冲桥鹅公大丘油榨棕迁来。(湖广老字派)发道仕大继天得
(新字派)登成上一国,永在廷朝北,万世定长久,光先沾有泽。
56、四川蓬溪县蓬南镇胜利陈家岑村三社深沟龙氏
“胤”字辈先祖从湖南保庆府万安县入川,字派:
肖胤仕大必 有如祖宗月 光前流芳远
石客生代昌 发国开天地 永愿建忠义
57、四川蓬溪县蓬南镇胜利江石坝、武胜县走马桥镇七星村龙氏
仕其怀先德 思能定家邦 新志教科发
尔明游石昌 恭西宜学贵 福禄万寿长
58、四川南充市嘉陵区金凤镇飞龙乡龙氏字派
玉满门飞天 忠世正有缘 永兴和光彩 再成至公前
59、四川武胜县高石乡(原三元乡)龙家染房龙氏
开基祖景万公,字派:延定潮汝德 景昌永以单 承宗光跃祖
继世大其先 太任交元吉 家祥应在天
60、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土门乡塘坝村龙氏
龙玉公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字派:文章先仕 大运天开 洪顺兴启 万代维仁 钟毓贤良 俊秀上照 景兴庆云
61、四川安岳县苟角镇大梨村龙氏字派
民异有天仕 一朝定忠良 国正顺清泰 真强永世昌
62、四川蓬溪县黄泥乡龙家沟龙氏
康熙三年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入川,原字派:
相起兴廷祖 再开世德纯 有时封太位 孝弟玉登云
1999年修改为:相起兴廷祖 再开世德纯 有春思禹政
俊南建彦军 星昱待冰玖 炳前癸叙亭 胜竽昭怡信 法治泉飞泯
二、贵州省
1、贵州黔西县谷里区龙锦贵支字派
芝德世文芳,光明振家邦,肇启发祥瑞,天朝永其昌。
贵生书学海,洪仁显兴扬,玉沛泽中华,先志定国章。
2、贵州江口县民和乡龙家湾龙氏字派
正胜国仕高,站正朝庭兴,文光昌学秀,景伦宪生平。
3、贵州铜仁市滑石乡豹子营龙氏字派
大运天开世永昌,光忠志盛尚文章,
家修亭献君恩重,德正声明记受长。
4、贵州松桃县大兴镇龙氏字派
正秀仕天国,应启世文芳。
5、贵州黔东地区翁怀公派字派
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
6、贵州印江县凯塘乡贵江村龙氏字派
仕(单)德金启茂显,承廷志应思,先泽仕守忠,正永光家国。
7、贵州印江县中坝乡龙氏字派
才活登天起文宏,仁义礼智信修崇。
永言孝思存厚道,毓贤立学赞朝中。
8、贵州岑巩县注溪乡龙氏字派
再正朝光应,龙如承昌盛。大学之道,四海名扬。
9、贵州黔东地区翁霖公派
学金迈光昌永,汉贤成作战襄。
10、贵州岑巩县大有乡龙氏琮派
胜主见表翁,朝廷文武多,再正通光明,信念纵道怀。
11、贵州毕节龙氏字派
启镇在云腾,廷士连文元,万支同一本,先后德维馨。
12、贵州毕节小坝壕沟龙氏字派
继先大应起,世腾元徙珍。尚发朝廷盛,明荣兴占春。
安思文泽亮,鸿孝开永英。仁义礼智信,魁克绍云卿。
13、贵州毕节大地沟龙氏字派
昌应观祖之,辉治兴启益,代又王唯齐,后发常俊集。
14、贵州省思南县武陵堂字辈
才泉登天起,文宏秀在先,仁义礼智信,立学站朝中。
15、贵州清镇龙氏
入黔始祖龙凤麟,字海宇,明朝万历时人,江南凤阳府所生人士。在朝佐君,因功职授世袭“太子少保荣禄大夫贵州挂印将军左都督”。为开化贵州苗域,受钦命统兵移民入黔,首任“镇西卫指挥使司总指挥”,从此落籍贵州;后裔子孙繁衍。祖传本族属:武陵郡;徵音堂。字派:
凤必燕云,川昌美廷,守中天道,大启元因。
永思茂德,敬念贻文,显立模范,盛学克成。
16、贵州仁怀龙氏
起籍湖南,清末经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在四川的老祖人名已无法考证,到贵州的世祖为龙应林、龙应贵,龙应林分支在遵义板桥,龙应贵分支在仁怀茅坝石关,排行是:
应启凤水天,仕绍廷金先,文明登光宪,永世镇朝岗
17、贵州金沙源村农庄村龙氏字派
起天浩必锡,惠应祖在世;朝方文明广,云腾大吉昌;
高登发强富,永远正家邦。
18、贵州独山龙氏
始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继迁湖广宝庆府武岗州九干塘猪市上,因年代久远,致谱遗弃,谨悉应斗,应合,应升三公在迁往贵州的途中渡越江口分袂,各奔东西,无信息交流,其字辈为:
宗登天玉国,中元锦秀华,家声世泽远,福寿万荣佳。
19、贵州纳雍县龙氏
祖籍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今樟树市)崇学乡淦水里洋湖团西村清潭堡十三都二图三甲龙家坊。谱书载“自始祖龙应升卜居此焉”。谱书在同治二年癸亥(公元1863)因匪乱遗失,故不完整,字辈记载如下:
仕 道 德 佳 升 继 永 昌
洪 明 正 远 起 焕 文 章
先 泽 镒 厚 成 芳 有 光
20、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龙氏
始祖炳伍公,明洪武二年时调北征南来到黔西南州晴隆县,字派是:毓秀定飞腾 传家源厚道 成宗桂芳兴 公碧角应禄 国现朝庭登 禹开绍仕美 荣昌启玉志。
21、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岑花村滚龙坡龙氏字派
克 维 世 学 、玉 润 金 合 、文 明 大 启
22、贵州龙氏(从四川邻水迁到贵州)字派
露清万鲜,经秀应在,有上大家,宗时朝天,
维德中正,发育仁贤,光昭利济,克建(俭)镇铨
23、宗麻公系锦屏邦邨汉霄公下旧派
文正天朝,盛德光昭,耀先承祖,厉起贤豪。
四体堂新派从“先”字下起新派即:
守家敦厚泽,懋国树纪常,孝忠荣景远,赐福万世昌。
24、宗旺公又一支字派
朝廷文武秀,政令建昭明,承先开泰运,遗次振家声。
三、江西省
1、江西宁冈龙氏琮派(41世~69世)
四应月亨中伯,性贤定平节祥明,仁信义千金,耕读文章,笃志励行,富民兴帮。
2、江西宁冈龙市镇骆家坪龙氏琮派
①本为秉礼,进廷选朝。
②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乡贺治平。
3、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龙氏琮派
廷国正文云生龙,上启秀发登科榜。
4、江西永新迁麻冲琳派风吉公支(57-81世)
上大人孔夫,文字锺懿庆,纯熙裕福谋,求忠多孝子,敦厚懋光猷。
5、江西宁冈琳派同治年间拟40字(67-81世)
祖泽裔芳远,甲地旧生香,瑞献荣华庆。
6、江西永新莲塘琳派万十三郎支(67-76世)
祖泽裔芳远,甲地书生香
7. 江西万载江塘龙氏
南北朝时龙才七公由山西吉州迁江西上高(亦为武陵龙氏),具体世系自唐会昌元年(841)初修族谱之前便已失考。本支字派(从46世起):
崇尚高贤仕,江城起瑞英;清时登显位,治化自昭明;
惠和敦厚远,同堂统腾飞
四、湖北省
1、湖北宜都龙氏字辈
先德宪芳显,扬明盛世昌,宏文开圣化,厚道兆家祥,
祖公千年再,忠兴万载香,礼法传远代,善心助贤良,
福财前造定,廉科永终长。
2、湖北监利龙氏
从江西吉安迁来,主要分布在湖北监利和交界的湖南岳阳。字派: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
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3、湖北龙氏字辈
应闲永敬昌 兴明振家帮。
4、湖北江陵两县街茶铺子龙氏字辈
祖、德、忠、后、长、时、继、风、云、慧
5、湖北利川市沙溪乡龙氏字派
在政通顺秀 永兴世德方——字辈为十字轮回
6、湖北建始龙氏
祖世居江西武陵郡,祖亦莫识其名,但闻兄弟有七人,一迁湖广汉阳菜店,一迁彝陵天台观,一迁巴东铜锣坪,一迁四川巫山坪陇,一迁梁山龙家冲,一迁忠州石宝寨。吾祖始迁湖北建始县下马台,一世龙纲至十二世之前无字派 ,至十三世字派始:
金水廷必玉 有德世克昌 忠孝传家远 敦厚衍庆长
盛代仁恩广 颐朝治道光 培植昭永久 万亿毓祯祥。
7、湖北嘉鱼县的龙氏字派
世德纲昌远 仁丛泽孔长
8、湖北施南府恩施县南乡市廓里
江西祖籍移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第九都石劳坝居住乃曰丕振家声亦称贯朽粟陈马嘶芳草地人醉杏花村,后徙湖北。字派:
宏荫昭宣学自芳,显扬宗列重贤良,
家修殿献让平治,勋泽天然万世昌
五、广东省
1、广东粤中龙遗安堂字派
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
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
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2、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龙氏
宗祠在沙田下埔,郡望系武陵堂,字辈:
鲁清万鲜念义应在 ,有上大佳宗时朝天,
为德中正发育仁贤 ,光昭利济克见真诠。
3、海丰北门武陵堂龙氏字辈
曰仁义礼智信、肇绩绵基宏国治 、培贤造哲振家规
六、江苏省
1、江苏连云港赣榆县龙氏
初蔩焘(dao)建立崇端意(立字下面加二个口)一守谷正大(sheng)
堂瀼(或澄)光夫以公定英(或仕)秉(或道)云天仁世应
龙氏谱续派:
德国贤良,方直齐昌,孝友为政,文武经邦,家修廷献,
业盛名彰,永锡尔极,长发其祥,子孙千亿,兰桂重香。
祖先龙世玘从江西南昌迁江苏赣榆,江西一世祖龙梅初,唐朝时从湖南湘潭迁入江西。
2、江苏省新沂市龙氏
本支从山东迁江苏,字辈:天凤玉兆嘉、祥元克永亭茂……。
七、安徽省
1、安徽英山龙氏字派
春甲国贤良,鸿儒正学昌,传家宗有道、盛世庆多方。
2、安徽桐城罗岭支武陵堂龙氏
祖居地:桐城县罗岭镇,元末从江西饶州波阳县瓦屑坝迁到桐城。
字派: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国,其道大光。
眷深赤显,功沛泽长。世绵代远,万众民香。
其中状元龙汝言为克字辈。
八、广西省
1、广西融水县水东江下龙尾龙氏
渊源荆楚,裔凿武陵。该支祖籍湖南直属靖卅东门外大巷口徐积里同仁户、运字丁人讳子登公也,因明万历十三年兵燹,偕二子龙道、龙达举室徏桂林、柳卅,在柳江河打鱼为生。后至融县(今融水县)水东江下龙尾安居落业。字派诗:
时意显云鳞 泽延光大德 明耀灿天文 锡福蕃昌运 嘉名景远勋。
2、广西平南龙氏
先祖凤锡公,自明孝宗弘治四年迁至浔州以东的大乌圩贺岭村定居,数经沧桑。其后裔散居西江中游浔州四处:平南的大安、六陈、大新、同和、马练,藤县的蒙江、太平、天平,桂平的石咀、木圭,武宣,象州等地。屹今已五百多年,至吾已繁衍十八代矣。字派:
凤国悦溶河,应尧必震源。廷济以林继,兆福启贞祥。
3、广西百色市武陵堂龙氏字辈
再正通胜秀继祖永光昌绍仕承忠德明经世大帮。
4、广西融水县东起东皇龙氏字派
宏道方昌大,恩荣祖泽深,功名贤事业,忠厚吉人心。
九、河南省
1、河南省项城市永丰乡毛集行政村金庄寨龙氏字派
占化启瑞 福寿永康 吉庆有余家本书香
十、辽宁省
1、辽宁沈阳龙光军支(从重庆市北碚区迁入)龙氏字派
万德尧兴远 光明世泽长天开闻学问国字定真祥
十一、云南省
1、 云南昭通龙氏
祖籍是南京籍,石门坎,白马街,柳树巷,字派:
天献德玉广,金淮振家邦。
十二、海南省
1、海南龙氏武陵郡来鹤堂字派(21世起):
武陵发其源 莆田仕籍登 官声著南粤 英杰垂继承
仁义宗孔孟 儒行法闵曾 乾坤参赞育 复见圣人兴
公珠崖总镇 韬略化民平 宋袭封三代 重振来鹤名
渡琼始祖龙海清原籍福建省莆田坎头村,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渡琼任宣慰使。龙海清任满立籍文昌市会文镇龙家村,至今已900多年,子孙发展繁衍到三十五世。其后代人才济济,文官武将,学者专家和富商层出不穷。
十三、山东省
1、据山东龙姓记载:“龙氏聚族而居,由宋迁入,相传为郡太守龙伯高子孙。”“后游祖子龙孝忠以拔贡应北京廷试入国学座监。”因此,龙姓繁衍生息,做官的也不少,山东龙姓与新田龙姓本承一脉,他们共奉宗堂为“八德堂”,即马援信中写到的十六字,归集为“八德”。因其伯高敦厚奉德,所以又叫“敦厚堂”。其辈份排行歌曰:
伯自嗣文麒惠信,应寿添福廷永政。
凤宪世天光,飞腾怀云达。启逢嘉献瑞,昌大振洪基。
敦厚声名远,修齐士品端。学优昭盛业,康济耀清班。
2、滕阳龙氏的字辈
在为嗣宗 世克尚同 应宜振兴 敦厚周慎 肇开允昌 钟淑毓秀
衍庆继长 云海腾起 华国文祥
(四)龙氏祠堂
1: 龙家祠中宪大夫牌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六年(1572年),曾任四川龙安知府的龙庆云(字际卿,号苔溪,皇土人)致仕后,建造了这座牌坊,以纪念其先祖,中宪大夫龙仁夫。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建。中宪大夫牌坊全系石料构筑,榫斗穿凿丝丝人扣。高16m,坊底座宽11.5m。坊座、石坊石质粗糙,石额质地细腻。造型庄重;气势恢弘。石额雕刻精美灵动,人物浮雕栩栩如生,镂刻图案疏密有致,中规中矩。中宪大夫牌坊造型奇特。底层不用石柱、石坊,而是石砌坊座。不仅有庄重稳健的视觉效果,而且结构坚实牢固。在大风中,顶层摇晃,但140多年来却安然无恙。令人赞叹古代工匠建筑艺术之高。
--------------------------------------
2:忠勤堂记
楹联云:在昔曾绵科甲第,
中兴复振傅师家。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楹联文化中,可谓是沧海一粟。虽不算名联佳对,但在中勤堂的家族文化史上的内涵,却桂馥兰馨的腾芳了七百余年的历史。横亘突出,成为一乡之冠,邑南之胜的千古绝唱。其历史原因,正是她对在在中这个名宦世家的古村,名宦伟士,永永相传,绵亘不绝的历史概括。因而七百余年来,正如诗人王安石诗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不同的是它从不易更地高挂在在中龙氏宗祠的马廊柱子上。即使在“文革”期,也不更换桃符。
在中龙氏宗祠,名忠勤堂,因基祖谥“忠勤公”。
忠勤公,讳升之,字子崇、号禹山(公元1162~1226年),谥“忠勤公”。翁出身儒林,宋嘉定三年(公元1207)始,先任潮洲监仓,转福州帅干,再升任淅漕赋魁。理宗年间(公元1205~1260年)曾著有《中兴政要帝学增释》200卷,授通直郎、史馆校勘等职。理宗未登位前,翁授学于理宗潛邸,登位后,念甘盘旧学之臣,特追赠太师,并赐谥号“忠勤公”,且诏命在学校立碑,在家乡立祠,以劳其勋。尽管如此赐封,然理宗认为褒崇先生,犹以为未足,后又下诏官其子孙。可子孙宁可清守祠墓,不愿做官,故在中又有“鸥隐”之名。
忠勤祠是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下诏建的,迄今已有七百八十余年的历史。祠高耸于在中村的中央,坐北朝南,屹立于仁慈山岩前岭下,可谓:门含仁慈山,户纳菩提水。中高周边低,居宅布于祠堂周围,像有一种后嗣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的欢愉。
祠长九丈,宽三丈五尺。由前、中、后三栋相连,相接之处,前有一个长六尺、宽四尺八寸的称为前天井;后有一个长五尺三寸、宽三尺六寸的人称后天井。祠前回廊下,洞开三扇双合大门,后栋的左右两侧各开一扇双合拱门。祠堂前低后高,由前堂、中堂层递而上后堂,堂内宽敞明亮,空气清爽。祠右侧拱门,通向六十平方米空畅的宗祠厨房,每逢村里的婚、丧、喜、庆之事,均在此厨房操办,堂内专为摆酒设宴。旧时,在开席前,还要击鼓撞钟,敬斋饭后,大家方可祝酒开宴。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古老习俗,一直绵延至今。祠前是一片近四百余平方米的开阔卵石古阶矶地,左边有一口与祠同时建造开凿的已有七百余年历史的古井。古井常年喷泉不息,泉水冬温夏凉,清甜爽口。长者说,古井口的石围直径二尺余,与忠勤祠堂内左边鼓架上的大鼓直径一样大,古井深为一丈一尺,与祠前门口江上的十一个石埠墩数相吻。在过去,若有人来寻根问祖,务必说出这两个祖传下来的奥密后,方可认。
祠正前方六丈五尺外,是理宗下诏与祠同时所建的“东宫太傅”坊,坊高一丈六尺,长二丈二尺,宽一丈一尺。坊上方,前镶“东宫太傅”,后镶“史馆名臣”,这是理宗御赐的两块匾额。后朝廷命官或显赫之士入坊来,理宗帝制曰:“文官坊前下轿,武官坊前下马”。诚然,一介布衣,就更不在话下。曾记得,在廿世纪五十年代初(即解放初期),村里党支书娶妻,由于女方送亲人的不知,导致新娘骑马入坊内,结果当场就群起十几个中老年妇女,冲上前去,连马带新娘,拉出坊外,将新娘拖下马来,激起了一场不小风波。大家喜气而来,不欢而散。然,此一“制曰”,至迄今2002年,还仍由忠勤祠的老成理事会,布告于坊前的墙壁上,以致昭告于天下。
坊身精雕细刻,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由于年久失修,坊身正处以濒临倾塌之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卅五世孙龙福才将军的胞兄秋朵公及卅五世孙信里公和卅六世孙南发公等人的主事下,上户募捐集资,曾重修一新,坊前两侧,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51~1862)各竖一双旗杆石。在“文革”中,地方上的个别不肖子号带领“妇女造反队”,以破“四旧”为名,将坊与旗杆石毁坏殆尽。
旗杆石再前六丈五尺处,是一口四亩余的椭圆形池塘(名大池大塘),波光粼粼,象面镜子。塘埂上曾围了围墙,且栽上了梨、桃、柚子等果树,常年葱翠嫩绿,四季挂果。老者说,由于“文革”期,坊和旗杆石被毁,那时古井里的水苦涩,大塘里常死鱼。1976年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古井和大塘的元气也就随之恢复了。忠勤堂的龙脉风水依然,太傅风范弗逊。
跨过大塘前小溪上的拱桥(1990年前,小溪曾设一步一个等距离的十一个石埠墩,供人过溪),一条全用卵石织成的古老阶矶路,傍大塘弧形围墙,蜿蜒延伸坊内,至祠前的青石古阶矶地。呈现的是一道具有民俗文化色彩的美丽的景观风景线。
忠勤祠,历经沧桑,七百八十余年,风风雨雨,芸芸众生,悠悠岁月,饱经风霜。元至正间(公元1335~1341年),十八世嗣孙见心公,惧祠久而废塌,买田百亩,以供蒸尝。后鸥隐门坊与门,被寇火所焚,只剩一框架,幸祠尚存。廿一世孙仲美公,殚精竭虑,改建油漆,焕然一新。于明永乐甲辰年(公元1404)冬倡修,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竣工。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由于派系核战争,一邻村龙姓人,在县城放火烧了永新龙氏总祠后,又把忠勤堂付之一炬。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族长焕章公,鸥田乡乡长太章公及联保主任省三公和玉朵公等人发起重建,族人出资出力,正先公做施工筑头,重建忠勤祠,竣工于民国廿三年(公元1934)秋。岁月匆匆,风雨剥蚀,至廿世纪九十年代,忠勤祠千疮百孔,破旧不堪。1999年冬,在祠老会的主持下,全村每户集资三十元,嗣孙同心协力,重把祠堂刷白一新,地面铺上水泥,把《在中龙氏宗祠》、《特赐忠勤祠》(理宗御赐匾)和《爼豆万年》等三块匾额,重漆得光亮生辉,分别高悬在马廊、中堂、后堂的正中央上方,其貌修茸一新。
古稀者说,1949年前,每年的十二月卅日和翌年的正月初一,本祠各户,要在祠内击鼓撞钟,烧香敬斋饭;大年初一日,集全村老少在祠堂内,团聚互贺新年,相互参拜。七月十五日,请道师吟经念佛,全村斯文人轮流站立在祭台前,读英灵谱(即记载先祖名字的谱牒)念读先祖的名字,请出他们的英灵,来享用;跪拜在祠堂神龛前、天井边、大门前及坊下的嗣孙,为他们统一焚香烧纸,追奠列祖列宗的英灵。九月初一到十五日,各户轮流当香首,在祠内挂功德,设神坛,请道师吟经念佛,全村人食素吃斋,共祭九皇神。冬至,在族长的主事下,集全村斯文、老成在祠内祠拜谒祖,摆酒祭祖,追念先祖,称谓“祭祠”。农闲时年轻的汉子,在祠内聚义立庄,操矛习盾,演练拳棍。1949年后,祠内设过会场,办过学堂,立过食堂。自古以来,祠堂一直是迎宾、聚会、休闲、娱乐的风云际会场所。
忠勤祠,几度兴废,几度盛衰。赖天恩祖德,在中自古代的名宦世家,到现在的将军、硕士、学士之乡;由寥寥的零星部落,到如今的人文璀璨的永新望族,也正如诗人黄谷山曰:“山因高而秀,人因士而名”的骄傲。为不辜我先祖的厚望,忠勤祠的嗣孙牢记“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祖训。且忠勤翁德泽于昆秀,奉荣于宗人的厚德。使之忠勤嗣孙瓜瓞绵绵,绵延其昌。昭昭后世欤,是为记。
---------------------------------------------------------------------------------------------------
龙家祠
龙家祠堂建筑颇具特色
3:云南昭通龙氏家祠
在云南昭通有一处地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氏家祠。
龙氏家祠位于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簸箕湾,占地3196.56平方米的祠堂。该祠堂建于1930-1933年,系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祠堂。祠堂坐南向北,由祠堂、宅院、碉楼组成。主体部分包括正殿、过厅、厢房、耳房、影壁等,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两个大天井,四角有四个漏角天井。如加上周围的空地部分,整体占地面积26.23亩。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对其抢修,在抢修过程中,尽可能还原原貌。
龙氏家祠是云南省近代祠堂和家宅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体现了同时代建筑的特点,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中西合璧又兼具地方民族特色,装饰精美,各种木雕、石雕和彩绘生动传神,技艺精湛,代表了当时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同时,祠堂承载着部分乃至全国近现代历史信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知名度。
据了解,祠堂经过综合开发后还可打造成云南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龙云在云南及全国的影响也使该祠堂具有较高的无形文化遗产价值。因此,对其称谓相对规范和固定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大有裨益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五)武陵龙氏始祖伯高公
武陵龙氏始祖伯高公
武陵龙氏始祖龙述,字伯高,祖藉河北巨鹿,扶风京兆人。生于西 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 都长。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为伏波将军马援推崇。建武(公元48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龙氏家谱因此称为敦厚堂或武陵堂。其后裔繁衍两千余年七十余世,现有200多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及海外,为龙姓最主要的一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