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48:24

庆祝广东紫金花朝戏剧团建团50周年!

                        新声唱尽沧桑事   好戏长盛播九州

                              ———庆祝紫金花朝戏剧团建团50周年

                                                温竞清

      紫金花朝戏剧团建团于1958年间。花朝戏,是清末以前在广东省客家地区紫金县民间祭神时唢呐锣鼓喧天、吟哦祭词、载歌载舞、祈驱邪镇妖、消灾求福中的小调发展创新形成的。戏中的道白、唱词是客家方言、台词多是客家地区流行的歇后语、双关词等,幽默诙谐;唱词以四句或七句式民歌山歌为主;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调抒情流畅,旋律优美;表演形式丰富多姿、载歌载舞。花朝戏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独具特色。之后伴随着共和国的历程壮大发展,尤其是在唱腔设计和剧目内容上,不断创新,以爱情、家庭、伦理道德、惩恶扬善、向往美好生活为主要题材,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流动演出地域广,其中有紫金、五华、兴宁、龙川、河源、和平、惠东、惠阳、海丰、陆丰、揭西、深圳宝安龙岗观兰、东莞清溪等县市的客家地区。1963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广东时曾在广州观看花朝戏并接见演职人员,199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1988年中国戏曲家协会主席曹禺为花朝戏题书“山沟里的山茶花”,花朝戏剧团曾先后八次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和艺术节调演,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1997年赴香港演出,1999年紫金县荣获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于2006年荣获广东省农村小戏调演一等奖,于2007年荣获全国戏剧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奖。花朝戏,于2006年5月经国家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金县政府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庆祝花朝戏剧团建团50周年为契机,展示花朝戏保护成果,进一步唤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与支持,做大做强花朝戏,打造紫金特色文化品牌,提升紫金文化品位,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推进紫金文化大县建设 。于2008年10月24至26日在紫金县城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活动内容有:庆祝大会、文艺晚会、传统优秀剧展演、花朝戏发展史展览、艺人交流座谈会、花朝戏艺术研讨会、花朝戏剧团发展论坛、宣布成立“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基金会”,公布捐款芳名及金额、表彰传承花朝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值此,竞清即兴,喜得古风,不计平仄,以抒情怀。

                                                                其一

                                    文苑奇葩花朝悠
                                    谨严艺术力追求
                                    幽默诙谐昌正义
                                    丰富多姿抒风流
                                    惩恶扬善传厚德
                                    旋律优美颂春秋
                                    新声唱尽沧桑事
                                    好戏长盛播九州

                                                               其二

                                    艺苑花朝韵有神
                                    山茶怒放尽争春
                                    盛世再创文明史
                                    莽莽神州育新人

                                                                其三

                                    神州壮丽百花香
                                    花朝戏韵正飞扬
                                    戏友开腔意共鸣
                                    和谐文明更荣光

                                                               其四

                                    艺苑春秋艳阳天
                                    花朝戏韵竞秀妍
                                    爱艺因缘开心事
                                    神州花舞谱新篇

                                                               其五

                                    文苑花朝一奇葩
                                    客家风情山茶花
                                    一曲花朝韵人俏
                                    八旬老翁喜舞夸

                                                               其六

                                    和谐欢歌天地意
                                    文唱武打风雅佳
                                    艺术生命真善美
                                    戏曲繁荣耀中华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8-10-18 20:37 编辑 ]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48:56

http://www.sfjw.com/UploadFile/2008-10/2008101617184715462.jpg

                                    文苑奇葩花朝悠
                                    谨严艺术力追求
                                    幽默诙谐昌正义
                                    丰富多姿抒风流
                                    惩恶扬善传厚德
                                    旋律优美颂春秋
                                    新声唱尽沧桑事
                                    好戏长盛播九州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49:37

http://www.sfjw.com/UploadFile/2008-10/2008101617191235891.jpg

                                    和谐欢歌天地意
                                    文唱武打风雅佳
                                    艺术生命真善美
                                    戏曲繁荣耀中华




欢乐花朝
作词温竞清
编曲

壮丽中华百花开,
山茶花开情满怀,
花朝人今又相聚这舞台,
我的歌声你的欢笑,大家一齐跳起花朝来,
载歌载舞那是我们共同的风采。
年年岁岁真情常在,
花朝戏韵优美精采,
花朝一唱心花开,
唱到吉祥幸福来,
花朝声声聚乡亲(来)又聚人才,
花朝声声赞风情(呀)人和谐,
花朝声声结友爱,
花朝越唱越欢快。
啊!花朝戏优美壮哉!
心愿如花朵朵开,
幸福如风阵阵来,
爱艺有缘真情怀,
诚心呵护新姿态新歌来,
新歌新戏传天外,
喜事好运滚滚来,
欢乐花朝带着春天走来,
春天带着新希望朝前迈,
花朝繁荣和谐欢歌传天外。

注:为庆祝紫金花朝戏剧团成立50周年抒怀放歌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8-10-18 07:40 编辑 ]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0:02

http://www.sfjw.com/UploadFile/2008-10/2008101617193458732.jpg


                                    文苑花朝一奇葩
                                    客家风情山茶花
                                    一曲花朝韵人俏
                                    八旬老翁喜舞夸




我爱你,花朝戏


作词温竞清
编曲


紫金花朝戏哟,
华夏梨园一奇葩。
曲调抒情、旋律优美、丰富多姿,
载歌载舞风雅佳。
客家的花朝戏哟,一朵山茶花,
八旬老翁喜舞夸,喜舞夸。
文唱武打、惩恶扬善、尚荣知耻,
歌唱我们与时俱进的国家。
花朝戏啊山茶花,
唱一首花朝,欢心映朝霞,
我们的和谐家园美如画。
优美的歌儿唱出我们真情的表达,
国强民富和平统一大中华,
要为建设和谐社会献年华。
花朝戏啊山茶花,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出出新歌颂中华。
啊!我们永远爱你,呵护你(呀)山茶花。
客家风情的花朝戏哟,
繁荣昌盛耀中华,
繁荣昌盛耀中华。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8-10-18 13:47 编辑 ]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0:29

http://www.sfjw.com/UploadFile/2008-10/2008101617195535864.jpg


                                    艺苑春秋艳阳天
                                    花朝戏韵竞秀妍
                                    爱艺因缘开心事
                                    神州花舞谱新篇


    山茶清香花朝韵扬
作词温竞清
编曲

山茶花啊清真馨,
开在山里明净净,
如同彩霞如锦云,
清香万里多淳情。
山茶花啊花朝戏,
欢歌妙舞花朝情,
八旬老翁舞美伦,
客家风情韵清新。
传承发展酬宏愿,
共同呵护展鹏程,
艺术生命真善美,
岁月如歌万物春。
花朝戏啊情深深,
我们爱你乐唱吟,
幸福祥和春常在,
情满花朝有知音。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8-10-18 07:46 编辑 ]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0:54

http://www.sfjw.com/UploadFile/2008-10/2008101617201640906.jpg


                                    神州壮丽百花香
                                    花朝戏韵正飞扬
                                    戏友开腔意共鸣
                                    和谐文明更荣光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1:21

http://www.sfjw.com/UploadFile/2008-10/2008101617203948504.jpg


                                    艺苑花朝韵有神
                                    山茶怒放尽争春
                                    盛世再创文明史
                                    莽莽神州育新人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2:48

http://img1.qq.com/news/pics/4145/4145634.jpg


http://image2.sina.com.cn/dy/o/2004-08-08/1091910599_mIaOHu.jpg

http://bbs.gdzijin.com/thread-41530-1-1.html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985&extra=page%3D1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3:29

                珍视文化遗产造福子孙后代

                                                                                     温竞清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天坛、周口店遗址、九寨沟、庐山、黄山、武当山、丽江古城……同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民俗、传统医疗、手工技艺、美术、杂技与竞技、曲艺、戏剧、舞蹈、音乐、民间文学……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各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瑰宝。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负面冲击的猛烈。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稀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面临急速消失。这一关键时刻,我们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对文化的命运是敏感和负责任的。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及时地将六月份第二个周末确定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与身份。今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也是第一文化遗产日,宣传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话响彻大江南北,振奋人心,由此,我们这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华夏民族,要一年一度地纪念祖先留下的文明遗产了。对文化遗产的关爱,直接体现了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高度。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前一历史阶段的文明视做遗产而加倍珍惜。因此,珍视文化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日正是这一高度确立的。它既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具体的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外,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各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因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通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提高全民族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所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重要职责,要加强领导,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保护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时下,文化一词,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的嘴里被叫得十分响亮,当代人的文化呼唤和渴求好象格外强烈,火烧火燎地要文化。然而,在另一方面是秋风扫落叶似地破坏文化、祸害文化。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些传统项目,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将会失传或消失。因此,文化遗产之保护、珍惜,关键在于人要文化之心。从现在起从政府到民间要开展大规模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并以文化遗产保护法、全方位的普查,审定编制国家、省、市县文化遗产。切实地珍视文化遗产,亲身地感受传统魅力,以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拥有并享用着这一取之不尽的巨大文化财富。

      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名录中,就有广东紫金花朝戏,这是紫金人民的骄傲。花朝戏山茶花,当年周总理曾爱她,今天温总理呵护她,梨园花朝同颂世,和谐欢歌尽争春。笔者也为之即兴口占得句,以抒情怀。艺苑花朝韵有神,山茶怒放尽争春,盛世再创文明史,莽莽神州育新人。神州壮丽百花香,花朝戏韵正飞扬,戏友开腔意共鸣,和谐文明更荣光。艺苑春秋艳阳天,花朝戏韵竞秀妍,爱艺因缘开心事,神州花舞谱新篇。梨园花朝一奇葩,客家风情山茶花,一曲花朝韵人俏,八旬老翁喜舞夸,和谐欢歌天地意,文唱武打风雅佳,艺术生命真善美,戏曲繁荣耀中华。

      中国文化遗产日,只有一天,所以“文化遗产日”不能热闹一下就算了,不能成为文化遗产继承保护的“口力劳动”日,而是要心动、要动心,要真正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发自肺腑而又诚心践行的自觉的所作所为。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血脉,文化遗产是今后发展的资本。笔者认为,要保护文化遗产,守护住精神家园,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如何传承与发展是关键,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仅靠急切和热烈是不够的。在新的时期里,更好地亲近、关爱、保护、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使命。因此,保护文化遗产要走进学校,从青少年抓起,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意识就是人心。做文化人,铸文化魂,每个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这才是“文化遗产日”的真正意义。

      说到这里,笔者在前不久,就紫金花朝戏事业的发展,在部分学校、企业、社区民众中作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不容乐观。花朝戏是在100多年前,由客家民间神朝小调发展形成的,之后伴随着共和国的历程壮大发展,产生了许多传统优秀节目,深受人民的喜爱,并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周恩来总理曾在广州观看花朝戏并接见演职人员。如今一代又一代花朝艺人遍天下,正是花朝戏韵伴我走天涯,在深圳还成立了“深港花朝联谊会”,戏友们,你相思、我相思,每年吉日来相聚,齐唱一曲花朝心欢喜。该联谊会18年来,一直在关心和支持花朝戏事业,为推动花朝戏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太可贵了。近10多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有关部门对花朝戏文献资料、传统剧目、曲调的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许多艺人老了,在新的形势下,人才培育难,留住人才更难,一个地方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上。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县也是如此,花朝戏就是紫金原创的精品文化,应以此促进群众文化的基层文化建设。所以,如何传承与发展花朝戏事业,是值得当代人思考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非人传承不可。为此,笔者直言,全社会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花朝戏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一是要开办一所“紫金花朝戏剧学校”,中专建制,省内统一招生,诚聘花朝戏老艺人和戏剧团现有骨干为老师,专业培育花朝戏表演、作曲、器乐演奏等人才。学生毕业后可流向戏剧团和全县各学校任音乐教师,以及推荐到各镇文化站工作。二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自主创新,科学管理,激活市场,拓展市场。上下一心,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演职员生活待遇。三是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花朝戏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编制,使生旦净末丑多角色的动作、曲调的规范和统一,看五千年物色分明。四是要进一步加大花朝戏宣传力度,政府投资,编印花朝戏剧目曲谱、光碟,使更多的民众爱花朝、跳花舞、唱花朝,力求花朝戏与学校青少年互动,将花朝戏艺术与青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联系在一起,唱响学校、企业、社区。并定期举办花朝戏节目汇演,在电视里开设“跟我学唱花朝戏”栏目。使之花朝戏剧繁荣,曲曲竞歌和谐盛世;客家艺苑活跃,人人争颂艳阳春天。五是要进一步做好花朝戏推介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推介花朝戏为荣,从机关、企业做起,领导干部带头,把花朝戏宣传光碟作为礼品赠送友人商人。六是要在全县上下形成尊重花朝戏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政府设立花朝戏事业贡献奖、山茶花奖。笔者坚信,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方面,紫金人决不会缺席和示弱的。同时,也希望在近年内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节目,上北京、进央视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演出。

      保护文化遗产,为古为今为未来。说真的,文化遗产日是一个人为的主题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如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加入,把文化遗产日做为提升全社会文明高度的一天,我们每个公民都是这一天的主人,都有责任为这一天尽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守护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当代中国将会更加灿烂辉煌,更加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2006年6月10日 写于深圳紫竹斋灯下

交流地址:wenjingqing@sohu.com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4:19

剧目概况        花朝戏剧目大抵可分传统戏、新编现代戏和改编移植剧目三部份。
      传统剧目有上百个,大都取材爱情生活和民间传说,反映劳动人民要求婚姻自主和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代表剧目有《秋丽采花》、《卖杂货》、《三官进房》、《过渡》等。剧本由艺人口授相传,曲白浅显易懂,普遍运用俚语、歇后语和双关语。
       新中国成立后,紫金县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业余编剧队伍,他们为花朝戏创作了一批新剧目,这些新剧目中尤以现代戏成绩斐然,如《苏丹》、《紫云英》、《红石岭》、《铁公鸡新传》、《送菜》、《巧遇回头店》等均被选拔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或艺术节演出,为花朝戏表现现代生活积累了经验。
      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演出需要,花朝戏还从全国各剧种改编移植了近百个剧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刘三姐》、《冰娘惨史》、《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告亲夫》、《花烛泪》、《梅仙》、《风流才子》等。大量新剧目的引进,不仅大大丰富了花朝戏的上演剧目,还对花朝戏各个艺术门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4:58

剧目选例《秋丽采花》
      花朝戏传统剧目,取材于近代生活。秋丽与德哥同在林府为奴,两人暗中相爱,苦于无钱赎身。一日,德哥来帮秋丽淋花,共诉为奴苦,互表爱慕情,并以花为媒,订下终身,决计逃走。此时,林家少爷林虎来到花园欲调戏秋丽,秋丽以让林虎饮“甘露”为计,让他长跪水塘边,喝尽脏水,跌入塘中,秋丽和德哥双双逃离林府。此剧以旦脚表演为主,围绕观花、采花、淋花、扑蝶等细节,有各种歌舞动作,是花朝戏早期演出剧目,出自叶春林的定长春班。新中国成立后,由紫金县花朝戏艺术研究小组演出,剧本整理罗力华、钟声,钟甲先饰秋丽,叶秋先饰德哥,叶锦星饰林虎。
《过 渡》
      花朝戏传统剧目。财主李均甫去省城办货,途经一渡口,眼看前无桥,后无店,正在焦急之时,忽见江中有一船家在垂钓,便央求船家泊岸摆渡。待到上得船来,发现蓑衣斗笠下竟是美貌女子闲香,于是便寻找机会,百般挑弄,并答应娶她为妾。闲香假意应允,银钱到手后,设计骗得李均甫途中上岸后逃之夭夭。李均甫回来见渡船踪影已无,问明原委,原来那是一只贼船,李均甫色迷心窍,落得人财两空。此剧双关语、歇后语比比皆是,摆渡过程中的各种歌舞生动优美,是花朝戏前期演出剧目,紫华春等不少戏班都有演出。

《卖杂货》花朝戏传统剧目。商人子弟董亚兴家道中落,沦为货郎后仍到处拈花惹草。一日卖杂货来到杏花村,见一女子灵巧出众,又生邪念,为讨女子欢心,他将货物一送再送,最后把一担杂货全部送光。当发现面前的女子正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发妻贤英时,他良心受责,发誓痛改前非。贤英见其有悔改之意,在母亲劝说下,夫妻重归于好。此剧出自叶木养的紫华春班,1961年由紫金县花朝戏剧团重新搬上舞台,剧本由叶维杨根据叶木养、黄阿亮述录整理,导演黄运华,编曲诗木,陈业兴饰董阿兴,严银香饰贤英,王莲英饰珠妹,陈淑君饰贤英妈。此剧情节生动,语言风趣,最能体现花朝戏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的艺术特色,是该剧种保留剧目之一,先后饰演董阿兴的还有张锦滔、钟石金、许潭清、陈国忠、池永泉等;饰演贤英的还有熊小燕、梁惠玲、黎春花、陈子梅、黄丽华等。该剧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苏丹》花朝戏新编现代戏,取材于紫金县革命烈士苏丹英雄事迹。1959年由熊展模、简若权、青飞据叶维扬、李长波、钟斗祥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1963年由叶维扬重新编写。1948年冬,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东江游击队某部指导员苏丹奉命化妆进入碧河乡,组织群众保丁护粮,秘密开展武装斗争。苏丹在猎户黄奎伯的帮助下巧设“南山伏虎阵”,智取敌人枪支弹药,一举捣毁当地反动头子黄金福的老巢,解放碧河乡。数月后,黄金福勾结南逃过境的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苏丹不幸被捕。狱中苏丹经受了敌人各种威胁利诱,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此剧1959年首演,1963年参加广东省支援农业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导演黄运华,编曲熊展模,舞美设计曾学。邓观云饰苏丹,严银香饰杨桂嫂,黄金田饰刘刚,陈淑君饰黄辛姑,陈雀光饰黄奎伯,黎茂良饰黄金福。此剧为花朝戏表现现代生活取得了经验,并扩大了花朝戏的影响,先后饰演苏丹的还有陈惠玲、邓秋云。剧本于1964年由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收入1982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广东戏曲选》。《紫云英》
         花朝戏新编现代戏。共青团支部书记江红英带领的科学实验小组,坚持科学种田,大种绿肥紫云英,此举遭到大队长陈亚稳和红英父亲江发的刁难反对。围绕种植紫云英,双方展开一场科学与愚昧,先进与保守的斗争。编剧叶维扬、李长波、钟声,导演黄运华,编曲熊展模,舞美设计聂瑛。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邓观云饰江红英,黎茂良饰陈亚稳,陈业兴饰江发。1965年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红石岭》花朝戏新编现代戏。为了改变红石岭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恶劣自然环境,支部书记杨铁英冲破重重阻力,争来引水工程上马,不料中途隧洞遭遇塌方,人心动摇,大队长洪山甩手不干,困难面前,杨铁英用大寨精神重新团结群众,凝聚力量,终于把清清的河水引进红石岭。编剧简若权,导演王守一,编曲罗贻遐、温国群、陈运环等。由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邓秋云、张惠莹饰杨铁英,钟石金饰洪山,陈雀光饰坚伯。此剧1972年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大年夜》
      花朝戏新编现代小戏。生产队长阿根为了抢救集体受伤的小牛,耽误了过年买年货不算,还拿家里的鸭蛋、红糖去和药喂牛,为此,妻子凤兰与他闹翻了脸。待弄明白,夫妻争持不下的一筐鸭蛋原来是五保户老人张大婶所送时,凤兰羞愧难当,夫妻和好,并留下张大婶一起过除夕。简若权编剧,刘恩芳导演,温国群编曲,聂瑛舞美设计,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钟石金饰阿根,江素清饰凤兰,廖梅娣饰张大婶。此剧1973年参加惠阳地区文艺汇演。

《牛郎织女》花朝戏新编神话故事剧。相传织女不甘天庭寂寞,私自下凡寻找牛郎,经老牛撮合,两人结为夫妻,生下一男一女,过着男耕女织美满日子。两年后,王母娘娘将织女捉回天庭,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触断双角,助牛郎腾空追赶织女,眼看夫妻近在咫尺,王母投下玉簪化作滚滚天河,将他们隔开。牛郎织女夜夜隔河呼喊,悲声感动了喜鹊,于是,每年七月七日夜,它们便从四面云集而来,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剧本由简若权根据民间传说并参考评剧本编写,陈业兴导演,廖法传、张伟尧等编曲,艺术指导张雪峰,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傅忠饰牛郎,赖小梅饰织女,1979年参加惠阳地区文艺汇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朝戏古装戏剧目。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城求学,途中邂逅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当即结下“兄弟”之盟。三载同窗,感情日深,祝英台暗暗爱上了梁山伯,然而几番暗示,梁山伯却象个呆头鹅,全然不知。回家路上,祝英台借口以九妹相许,表露心曲,梁山伯欣然应允。当从师母处得知九妹就是祝英台时,梁山伯如梦初醒,急急赶赴祝家探访,岂料此时祝父已把祝英台许配马家公子马文才,梁山伯如雷击顶,从此一病不起,命赴黄泉。祝英台出嫁途中执意到梁山伯墓前哭坟,哭到伤心处,突然狂风大作,坟头开裂,祝英台跳进坟穴。转眼雨过天晴,梁祝化作彩蝶,双双飞舞,实践了他们“生不同床死同穴”的誓盟。由钟石金据越剧本整理并导演,温国群编曲,紫金县文艺宣传队演出。陈育昌、张锦滔饰梁山伯,熊小燕、陈子梅饰祝英台。是花朝戏保留剧目,后由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铁公鸡新传》花朝戏新编现代戏。山村里,人们把能工巧匠张木佳戏称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改革开放后,张木佳靠辛勤劳动先富裕起来,为洗刷往日不佳的名声,他决定带头修桥做好事。然而,要改变几十年形成的“铁公鸡”秉性并不容易,在修桥过程中常出现思想反复,闹出许多笑话,在乡亲们善意的笑闹声中,他终于开拓了眼界,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丘金贝、王日青编剧,刘恩芳导演,罗贻遐等编曲,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钟石金饰张木佳,许潭清饰陈金箩,张秀英饰张惠容。1984年参加广东省首届艺术节演出。
《风流才子》花朝戏古装戏剧目。秋香妩媚一笑,惹得江南才子唐伯虎魂不守舍,为追秋香,他不惜卖身为奴进入华府,岂料好事多磨,华府里偏偏冒出个昔日青梅竹马的表妹冯玉兰,华府老爷华鸿山又处处设防,再加上弱智儿华聪纠缠不清,因而闹出阵阵风波。正当有情人苦无良策脱身之时,好友祝枝山妙计相助,演出了一场热闹非常,妙趣横生的喜剧——唐伯虎点秋香。本剧由钟斗祥、张向阳策划,简若权整理,钟石金导演,罗贻遐编曲,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出。黄丽华饰唐伯虎,陈桂英饰秋香,张惠珍饰冯玉兰。2005年参加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演出。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5:25

唱腔音乐



花朝戏唱腔主要由神朝腔和民间小调构成,用客家方言演唱。早期演出因旦角由男性扮演,故用假嗓,后来逐渐吸收了女演员,男女均用本嗓。常用一个曲调反复或几个曲调连接使用,以曲调联缀为主要表现形式,后期也作过以板式变化来发展新曲调的尝试。

唱腔编创



传统花朝戏唱腔主要是采用按曲词串套原有曲调的方法。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渐由专业作曲者,对全剧的唱腔音乐进行总体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新的作曲技法,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创腔方法。
    改编传统曲调。根据内容需要,对传统曲调进行扩展或压缩的改造,成为既保留基本原貌,又有变化出新的唱腔,如根据[望情郎]改编的《苏丹》唱段“塘中红莲根连根”,根据[送货调]改编的《卖杂货》唱段“菱花宝镜闪闪光”等。这类改编的唱腔基本格式不变,但部份旋律走向和落音有所变化,从而,既解决了男女分腔,又避免了一支曲调简单重复使用的单调感。
    集数支曲调,用旋律色彩对比和节奏变化等手段组成新曲。这类唱腔的词格、腔格均有较大变化,如《红云岗》中英嫂的唱段“山脚下阴沉沉烟雾弥漫”,全曲近四十句唱词,感情跌宕幅度大,间中还有大量做工表演,这个唱段是集[望情郎]、[十盏茶]、[怨苍天]等曲调,并融入山东民歌[沂蒙小调]编创而成的。全曲层次分明,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形象地刻划了英嫂在抢救伤员中,从发现、包扎、找水,到最后用自己的奶水抢救伤员的复杂心理过程。
    尝试创作板式变化体新腔。为了改变传统曲调节拍、节奏形式简单的状态,更有利于曲词和人物感情的发挥,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作曲者尝试根据人物情绪变化,编创多种板式组合的新腔。这类唱腔具有层次多、容量大、戏剧性强的特点,主要用于大型戏的重点唱段。如《告亲夫》颜秋蓉唱的“你且把慧眼睁开”,就用了散板、慢板、原板、快板、紧打慢唱等不同板式,来表现颜秋蓉被夫加害,伸诉无门那种凄苦绝望的心境。它的速度、节奏大体是按照慢、中、快、慢和散、整、散的规律来安排设计的,加上传统五声音阶的打破,音程大跳的恰当运用,有效地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和戏曲韵味。由于这类唱腔还处于尝试阶段,故记谱时一般只标速度,而不记板式。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5:43

乐队与伴奏


    花朝戏的乐队,旧称文武场,又称场面,文场司管弦,武场司锣鼓。早期演出时,文武场位置在台中靠后的“拜师台”两侧,文场坐左,武场坐右。武场分上、下手,上手司鼓、板,下手掌锣、钹;文场主奏乐器是唢呐,由头手师傅吹奏,其他乐手操二胡、椰胡、三弦、胡笛等。乐队由五六人组成,除鼓板与唢呐设专人外,其它乐器由乐手或演员兼操。常见伴奏形式为锣鼓过门,丝弦伴唱,唢呐包腔,场面人员还要兼唱帮腔。
    新中国成立以后,花朝戏从乡村草台进入城市舞台,文武场也有了很大变化。乐队位置已移至台侧边幕内或台前乐池中,伴奏乐器增加了高胡、板胡、杨琴、琵琶、笛子、笙、单簧管、大提琴、阮;打击乐器在原有的高边锣、马锣、单打、铙、钹、木鱼、堂鼓等基础上,增加了班鼓、拍板、低音鼓、大锣、吊钹、碰铃等。由高胡代替唢呐作主弦乐器,高边锣作主锣,乐队由班鼓指挥。为适应现代戏演出需要,曾引进京锣作为武打场面的专用锣,并用上了小提琴、长笛、小号、圆号、电声乐器等西洋乐器,乐队人数增至二十多人,主要唱段使用配器方法伴奏。不过,这些尝试大部份未能坚持下去,多回到高胡、二胡、杨琴三大件为主的民族乐队建制,人数通常在十人左右。
    花朝戏的伴奏音乐分器乐曲和锣鼓点两类。
    器乐曲牌中有吹打乐和丝竹乐,主要来自民间吹奏乐,也有从别的剧种吸收过来的。旧时花朝戏艺人大都兼营吹鼓手职业,这部份曲调很自然地被他们搬用到花朝戏演出中来作为间奏和行弦之用,个别乐曲还被配上唱词作唱腔使用。常用吹打乐曲牌有[大开门]、[排子调]、[金鼓]、[大和番]、[长行]、[拉马]等,用唢呐和锣鼓演奏,用于“闹台”和剧中升堂、迎宾、送客、庆典等场面。丝竹曲牌有[大钦对]、[留情郎]、[卷珠帘]、[王大娘]、[蚌子调]、[八音]等,用丝弦、竹笛,有时也加上唢呐演奏,多用来配合表演、衬托场景气氛、过场间奏。在现代戏演出中,有的还由作曲者专门创作剧目的主题音乐和人物形象音乐,用来贯串全剧,达到增强时代感,更好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
    锣鼓点主要来自神朝和春牛、纸马、花船等民间歌舞。常用锣鼓点有[闹台]、[咬槌]、[重槌]、[快板头]、[碎锣]、[慢中急]、[慢相思]等,此外,也使用从粤剧、广东汉剧、京剧等剧种移植过来的许多锣鼓点,使花朝戏武场锣鼓的表现力得到加强。
    传统伴奏特色乐器:
    唢呐   老艺人称笛,吹管乐器。有大、小两种,分别长约40厘米、30厘米,七孔,笛管用硬木雕制,以芦哨发音。
    胡笛   又称沉筒,吹管乐器。小竹管制成,长约35厘米,七孔,以簧哨发音。
    高边锣   打击乐器。用响铜制作,锣面直径约55厘米,锣边高约8厘米,以杉木节作槌,敲击不同部位可发出不同音响效果。
    单打   打击乐器。用响铜制作,直径约15厘米,以杉木节敲击,声音清脆,穿透力极强,常与高边锣同时使用。


表演概述

    传统花朝戏的脚色行当有生、旦、丑,丑角白鼻梁描“半”字图案。服饰简朴,以衫裙、衫裤、背心褂为主,腰扎彩带或围裙。扇子、手帕、凉帽等是常用的道具。表演动作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上山、涉水、纺线、绣花、撑船、摆渡等,均从日常劳作模仿提炼而来,朴实优美,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花朝戏还得到流行本地的民间艺术滋养,从春牛、纸马、花船等民间歌舞中吸收融化了大量舞蹈动作,从而形成了表演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轻松活泼,载歌载舞。丑行的扇花、旦行的手帕花生动优美,砻勾脚、穿心手别具一格。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清除了迷信、色情的表演,净化了舞台,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得到继承发扬。导演制度的建立是一大进步,从此,剧目生产中各个艺术门类有了一个中心,使剧本主题思想的开拓,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美术、音乐伴奏衬托等都有明显提高。随着剧目题材的扩大,表演内容的丰富,脚色行当有了比较细致的分工,逐步出现了穷生、书生、老生、青衣、花旦、小旦、文丑、杂丑等行当的雏形,演员平时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有了自己的主攻方向。此外,还不断从别的大戏剧种吸收学习新技艺、新程式,特别是象水袖功、架子功的引进运用,是花朝戏表演艺术的一次飞跃,使剧种舞台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温竞清 发表于 2008-10-17 19:56:41

特色表演技巧
    http://www.huachaoxi.com/uploadpic/200866162427890.jpg
    [扇花]花朝戏扇子表演技巧,生、旦、丑均用,尤以丑脚的扇花多彩多姿。常用的有抖扇、搓扇、按扇、波浪扇、抛扇、吊扇等,动作幅度较大,可以上下左右自由舞动。旦脚的扇花轻巧优美,动作幅度较小,昔有“上不过眉,下不过膝”的规矩。扇花舞动的轨迹有圆形、弧形、波浪形、“8”字形、“龙卷柱”等。
http://www.huachaoxi.com/uploadpic/200866163951962.jpg   [手帕花]花朝戏旦行经常使用的一种表演技巧,即手执罗帕舞出的各种花式,艺人有“学会甩手帕,会耍两手花”的说法。常用花式有正手圆帕花、反手圆帕花、“8”字帕花、翻浪帕花、甩帕、滚巾等,其中以滚巾难度较大,它是以手指顶帕,利用腕力使手帕急速旋转后往上抛,然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接住,侧身下蹲,滚动的手帕有如一把旋转的花伞。
    http://www.huachaoxi.com/uploadpic/200866163133860.jpg
    [砻勾脚、穿心手]从神朝巫公、巫婆的表演演变而成的动作。砻勾脚是以砻勾状的勾脚构成的步法,通常作为出水、入水演员转身起步动作,主要步法有斜身起步、转身叉步、转身跪步等。穿心手是云手过程中左手或右手在胸前由下往上穿而构成的手法,常用的有并指穿心手、剑指穿心手、兰花指穿心手等。通常情况下,砻勾脚和穿心手互相配合,同时动作。




传统戏表演选例
[卖杂货]
    唱、做并重,丑脚和旦脚的对手戏。董亚兴浪迹江湖十几年,剦鸡、补锅、耍蛇、卖药,行行都做过,然而,“百般业艺百般难”,最后只得挑起杂货担,走村串户卖杂货。
    幕啟,随着一声悠长的“卖——杂——货”引出肩挑货郎担的董亚兴,在轻快诙谐的音乐伴奏下,表演上山、下坡、蹚水、过桥等各种舞蹈动作。他沿途叫卖,处处碰壁,正在为运气不佳而怄气时,忽见一农家女子贤英长得端庄灵秀,一下子便把路上所受的奚落抛到九霄云外,变着法子去讨贤英的欢心。贤英认出眼前的货郎正是她离散多年的丈夫,怨恨交加,但又不想一下挑明。一方奉承讨好,殷勤送货;另一方强压怒火,曲意承欢,于是,引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重头戏“送货”。
    这是一段由丑与旦表演的歌舞。董亚兴左手托杂货,右手打圆扇花,边唱边舞,小步向前,贤英侧身后退配合;贤英接过杂货也边唱边舞,左手拿杂货,右手舞正手“8”字帕花,小步向前,董亚兴矮步后退配合。两人一进一退,一高一矮,董亚兴不计老本,一送再送;贤英将计就计,照数全收,这样来回了五个回合,董亚兴把一担杂货都送光了。正当董亚兴得意忘形的时候,贤英接过货郎鼓,随着唱腔的落音猛击董亚兴的头,还捏着他的耳朵连转数圈,顺势将他重重摔到台角。至此,董亚兴轻佻滑稽的性格,贤英恨铁不成钢的心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新中国成立以后,紫金花朝戏剧团陈业兴饰演的董亚兴形象影响较大,他的表演朴实、谐趣,曲白皆有韵味,在董亚兴这一形象的塑造上注意把握分寸,即表现他轻佻、油嘴滑舌的同时,不忘其身上多少还保留着某些劳动人民的气质,演来分寸得体,恰到好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笑而不可憎的丑角形象。
演出习俗
过去,花朝戏的演出活动除了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民间传统节日进行外,更多的是为神诞醮会助庆演出,如在关圣诞、大地爷诞、观音诞、五谷爷诞,以及各地庙宇供奉的大小神明诞日,民间都少不了要请来戏班热闹一番。场地设在祠堂、庙宇前空地,用竹木搭起临时露天舞台,舞台后方设神位,中书“三教圣贤宗师神位”,两侧分书“祖本宗师”、“全传口教”,帷幕上方绣有戏班名称。
    闹台锣鼓敲过一通之后,一旦一丑分由舞台两侧登场,在唢呐锣鼓伴奏下双双起舞(也有多人共舞),唱告禀辞,先是面对神位双手合十参拜,再向观众稽首鞠躬致意,戏班把这套表演叫做“拜师台”。其目的是求神保佑演出平安,并对父老乡亲光临表示谢意,客观上亦可以起到安定观众情绪,预示戏文即将开台的作用。过去,花朝戏艺人亦是神朝艺人,花朝戏演出同做神朝是联系在一起的,惯例是先做神朝,后演花朝,花朝戏往往都是在深夜演出,所以有“上夜神朝下夜戏”之说。后来,戏班专为集镇观众演出逐渐增多,这类演出也有不做神朝的,但演出之前“请神”,结束时“酬神”的习俗不变。新中国成立以后,上述旧俗已改变,花朝戏扬弃了附加成份,彻底分离出来独立演出。

linqifeng 发表于 2008-10-18 12:14:29

热烈祝贺!

有机会好好欣赏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庆祝广东紫金花朝戏剧团建团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