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SR 发表于 2008-10-17 11:54:30

不变的客家人

在西安,在黄河集团,居住着一群客家人。

  50多年前,他们响应政府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广东梅州市来到这里,成为黄河厂各条生产战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他们坚忍不拔、团结奋进,激励着自己也鼓舞着周围的人。他们的后代离开客家聚居地,随他们从南方迁居西北,但子孙从父辈的人生经历中懂得,他们是不变的客家人。

  侯京武是11岁时被父亲从梅州接到西安的。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如今,是黄河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在讲述父辈是如何从南方沿海来到祖国西部时,言语中透露出几分自豪:“客家人很注重子女的教育。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梅州的教育水平很高,所以很多工厂到梅州来成批地招工。”于是,刚高中毕业的侯京武的父亲随400多名梅州老乡成为了一名西安工人。

  在侯京武的记忆中,父亲平时很少说话,“表达能力不行”,出人意料的是,父亲后来竟然当了一名技校老师,“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这或许正是客家人刻苦精神使然。侯京武回忆,只要是工作需要,不管自身条件或客观条件如何困难,父亲总是能迎难而上把工作做好。据他了解,当初来到黄河厂的400多名客家人因为善于学习、敢于钻研,大多成了技术骨干,在各个生产线上,勤劳的客家人都能成为主力。

  正是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幼年时期起,侯京武就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过。刚来西安时,操着满口客家话的侯京武听不懂同学老师说话,同学更是没法和他交流,整整一个学期,他在班里几乎是个“哑巴”。“在梅州上小学时,我还是班长呢。”一股强烈的上进心使这个梅州优秀少年迫使自己在西安同样要做到出色,开口说,不怕笑话,侯京武最终跨过了这道语言障碍。在成长的岁月里,侯京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求上进,“小学当班长,下放时当排长、队长,荣誉取得过不少。”

  虽然远离家乡,侯京武一家至今仍保留着客家的传统生活习惯。酿豆腐是梅州客家的一道传统名菜,侯京武很拿手,“在饮食上,我们完全保留客家传统。”有假期的时候,侯京武会带着孩子回梅州老家,讲究的也是客家人传统的省亲观念。

  让侯京武感到有些无可奈何的是,女儿对自己客家人身份的生疏,“生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毕竟她从小生在西安长在西安,所以也不能强迫她认同客家。”迁居外地的客家后代如何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民系文化?侯京武认为,即将在西安召开的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它能有力传播客家文化,为全球客家人提供一个沟通亲情交流思想的平台。”

  ——迁居西安的客家人速写

  客家同源

  恳亲联谊
-----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09-5-14 17:21:33

依靠世客会来加强认同,哪里是长久之道

勇往直前 发表于 2009-5-14 20:39:24

用各种渠道增强客家认同,是客家人团结的体现!

古氏千品 发表于 2011-2-11 02:35:51

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客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变的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