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写真:观义民爷祭典 品客家文化盛宴
中新社台北十月十二日电 题:观“义民爷”祭典 品客家文化盛宴中新社记者 杨旭 耿军
十月十一、十二日,台北国父纪念馆北侧原松山烟厂旧址的场地上热闹非凡,台北客家人的狂欢节——二00八台北客家义民嘉年华活动,成为这个周末的亮点。
本次活动以“义民爷”祭典为主轴,附设优质客庄博览会、客家文化展、客家十八般才艺决赛等项目,就像一场客家文化的盛宴,引得民众把足球场大小的场地围得里外几层。马英九、吴伯雄、郝龙斌等显赫人物的捧场,又使活动的“规格”比往年高出一大截。
“义民爷”祭典在台湾由来已久,缘于清廷治台二百多年期间,乱事不断,客家子弟组成“义民团”平乱有功,特颁圣旨表扬,为尊仰牺牲的义民们,各地建庙祭祀,并供奉称其为“义民爷”。
十一日上午,台北各地的九座知名“义民庙”的“义民爷”牌位,已隆重迎奉至活动主场地的祭典台上,台前摆放着巨大的“神猪”,神案上摆放着水果、鸡鸭等各色供品。
十二日上午“义民爷”祭典前奏是“挑担奉饭”,即民众挑着各色供品前来上供,喻当年“义民团”平乱时客家民众“支援前线”的情景。
“挑担奉饭”颇为壮观,七十个客家团体排成长达七公里的队伍,在台北街头“绕街”后进入主场地,客家人挑着担子,内装寿桃、水果、粉丝等五化八门的供品,依次从“义民爷”牌位前通过,历时近一个半小时才过完,其中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岁的娃娃。
十一时,祭典在号角阵阵,鼓乐齐鸣中开始,马英九、吴伯雄、郝龙斌等七位主祭官在“义民爷”牌位前鞠躬、上香、献果、献花、献酒,司仪恭唱祝文,客家亲子擂鼓班吟赞颂诗,台北万芳中学学生献唱“义民爷魂”曲,最后全场合唱“客家本色”曲,祭典礼成。
其实,在祭典前,很多仪节颇有特色,如“神猪”赛,即各客庄选取活猪作供品的比赛,以重量大者获胜。今年,台北桃园县同乡会、新竹县同乡会、苗栗县同乡会的“神猪”分获特等和一、二等奖,“神猪”重量都在三百公斤以上。一位萧姓乡亲告诉记者,“神猪”饲养时间长达二三年,后期主要吃鸡蛋、米饭、麦片粥等“高级食物”以增重。记者在现场看到,“神猪”的肉已被挖空,一张硕大的猪皮连同头、耳制成一个圆形造型,高高悬起,前边置台,供奉着水果等,如“神”一般。
优质客庄博览会展区设有六十多个摊位,展示客家人勤劳打拼的丰硕成果,有客家小吃,如“菜头饭”、“艾草饭”、“客家碗糕”;有老字号食品,如“梅菜干”、“萝卜干”、“客家擂茶”、“芋仔饼”;也有依客家口味生产的酱油、酒;还有难得看见的手工桐油纸伞、手工陶瓷,无不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和不懈的追求。
客家文化展示区摆放着关于客家文化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内容涉及客家语言、社会文学、历史地理、客家产业、客家音乐等。一位父亲正用客家话教儿子读《客家童谣与唐诗》中第九课:“月光华华,细妹煮茶,阿哥兜凳,人客食茶……”
旁边,几位客家姑娘正在推介客家游,有“悠悠客庄走透透九日游”,有“客勤客俭之旅一日游”,有“泡汤采果随客行一日游”等,邀客人到客家实地领略客家建筑风格、民风民俗、品茶泡温泉。
记者离开时,客家十八般才艺决赛还在进行当中,客家戏曲、客家山歌、客家八音、客家童谣各展风采,丝竹声声,锣鼓铿锵,韵味绵长。
http://www.jrj.com 2008年10月13日 00:00 中国新闻网
台北举办2008年客家嘉年华弘扬客家文化
记者12日从台北市政府发言人室获悉,“2008年台北客家嘉年华”10月11日至12日在台北举行,全台9座义民庙神祗会师台北、千人挑担奉饭、全场大合唱《客家本色》等展示客家民俗的大型活动,以及客家美食、特色商品展销,吸引了上万人潮参加。嘉年华活动首先由迎神队伍热闹绕境展开,来自台湾各地的9座义民庙的神祗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会师主会场。而后,各项客家传统表演活动陆续登场,包括客家娶亲、南庄战鼓队表演等,同时还举办了客家美食及创意产品展览,展销油纸伞、陶艺品、米粉、柿干等。12日上午,台北市长郝龙斌带领上千名的客家乡亲与岛内各族群人士,分别担起寿桃、面线、米粉等物品,缓缓步行在台北街道上,以独特的“担饭”仪式体验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随后,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客家籍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人参与。
郝龙斌表示,义民祭在台北已经举办21年了,未来将把义民祭与义民嘉年华的活动变成台北市每年固定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希望通过这种大型活动的方式,让大家都能了解到客家文化之美,以及刻苦耐劳、忠义的客家精神,同时也推动客家原乡产业的行销。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被认为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台湾地区的客家人在清朝或更早时由粤东、闽西一带移民而来,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和南部的六堆地区(包括屏东县的内埔、万峦等乡镇和高雄县美浓、六龟等乡镇),约占台湾地区2300万人口总数的12%。“义民祭”是台湾客家人的年度盛事、重要祭奠仪式,旨在纪念清乾隆年间一批为除暴安良、保乡自卫而牺牲生命的客家先人。(记者陈斌华 赵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