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客家山歌手廖小荣《现代松口山歌声》专辑线上欣赏
..
知名客家山歌手廖小荣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forum/month_0809/20080928_WBbB5nadQU-3331.wma
知名客家山歌手廖小荣《现代松口山歌声》专辑线上欣赏
介绍:知名客家山歌手廖小荣《现代松口山歌声》专辑,系刘鸣钟根据松口山歌素材所编个曲。
研究松口山歌曲调的作曲家——刘鸣钟(梁德新)
在梅州市音乐界,刘鸣钟的名字为人熟悉。他是全国高等音乐教育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协会会员、梅县书法家协会会员、嘉声乐团艺术总监、嘉应学院音乐系讲师。他从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后再到研究生班进修,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作曲教授沙汉昆、合唱指挥马华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二胡比赛二等奖。他完成学业后服务于梅州山区。
为了编著好《客家松口山歌》这本书,我们入选了刘鸣钟创作的山歌教材《现代松口山歌说唱和独唱专辑》影碟中的有关资料和他的学术论文《客家松口山歌的腔板及创作手法的推陈出新》。笔者问他是怎样迷上二胡演奏,继而走上创作客家山歌音乐道路的?他说:“这得从我的童年谈起”。
刘鸣钟出生在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的一个偏僻的山村。童年时期,他家乡有一群爱好音乐的阿伯、阿叔、阿哥和阿姐们。每当明静的夜晚,这些喜欢音乐的“下里巴人”都会聚集在屋前的禾坪或相约在小溪边,合奏广东汉调音乐《过江龙》、《磨豆腐》、《采茶调》及优美抒情的《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在他们的周围还坐着一群善于欣赏音乐的人们,刘鸣钟是个常到的听众之一。他的父亲是一个教师,也非常喜欢音乐。有时他操着一把二胡或小提琴,在自我陶醉地拉唱。刘鸣钟也乘父亲不在时偷偷地拉起他的二胡,模仿着父亲的演奏姿态······父亲发现他喜欢音乐,便手把手教他拉二胡,练习简单的歌曲。练了一年后,他也可以跟着家乡的“下里巴人”合奏,那时他才10岁,村里的人对他能拉二胡都很好奇,常叫他在大队的文艺汇演中独奏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后,他也能跟随阿叔、阿哥们参加村里的文艺演出活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操琴,又得名师指点,技艺日见长进。
“功不负人”。 19岁那年,他考上梅县地区戏剧学校音乐班板胡专业。1977年毕业后分配到平远山歌剧团任琴师。1982年,他凭着一首自已作曲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客家欢歌》及功底扎实的板胡演奏技巧,考上了湖北省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师从李坚雄教授,专修二胡。毕业后,他回到梅县地区民间艺术团工作,次年担任了副团长,而后又随民间艺术团合并入市山歌剧团。1988年,他调入嘉应大学任音乐教师。1991年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班进修。
刘鸣钟是一个有多年音乐实践的演奏家。他根植在客家山歌这块土壤里,迷于那美妙婉转悠扬的山歌旋律,探索追求山歌音乐的“灵魂”,开辟了客家音乐的新天地。他经常跟着演员学唱原腔山歌,下乡采风,还专程拜访松口山歌大师饶金星,学唱松口山歌,了解创作山歌的情景,探索山歌的创作方法,经他多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客家山歌的各种腔板。他收集积累很多山歌素材,创作了一批新的客家山歌独唱曲和器乐曲。他根据客家山歌及台湾山歌、小调素材改编、配器并领奏的《农家乐》、《相思情》、《思乡曲》、《猜调》、《恋歌》、《卖杂货》、《离别》等器乐合奏曲,及同他辑词、编曲配器的《新编客家情歌》、《生死情》等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选用,并被嘉应音像出版社、大平洋音像公司、夏里巴音像出版社录制成音带向海内外发行,倾倒了不少客家山歌听众。
客家山歌是民族音乐精华的一部分。二十多年来,刘鸣钟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致力于被喻为客家文化的奇葩的梅县松口山歌的研究。如他创作的二胡与乐队随想曲《离别》,系采用客家五句板、松口山歌素材写成,乐曲表现了旧时客家人因生活所迫出走南洋时的悲怨心情及思乡之情。二胡曲《客家恋歌》,也是采用松口山歌为素材编创而成。创作器乐合奏《归乡曲》是以松口山歌和五句板为基础展开乐思,采用乐曲结构自由的随想曲形式,在乐队丰满厚重的协奏下, 二胡如泣如诉地表现客家华侨出走南洋,盼望归家的情思。《现代松口山歌》说唱和独唱专辑是山歌教材,可供初学唱山歌的人学习,受到山歌爱好者的欢迎,在音像市场很畅销。1999年10月,他邀请出席在梅州市召开“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他撰写的《客家松口山歌的腔板及创作手法的推陈出新》论文在这次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关注。这也是他对松口山歌的继承和发展作出的贡献。
刘鸣钟在客家音乐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查阅了他的个人资料,可谓硕果累累。近年他还受到多家公司的邀请,为客家山歌电视剧《三拜花堂》、《玉堂春落难遇夫》、《新娘潭》作曲。他创作的客家山歌独唱曲、器乐作品多次获奖,《嘉应大学之歌》获全国世纪之声银奖、《家乡喜讯》获广东省文化厅三等奖。2002年8月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书记冯光钰先生还专门在《中国音乐周报》上评论报道刘呜钟创作的器乐作品《客家山歌器乐化的魅力》得到音乐界的肯定和好评。他还发表了多篇音乐及客家学论文,编入《我爱音乐》丛书和《跨世纪战略研究》等丛书。他的事迹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在《梅州日报》、《中国音乐周报》、《南方日报》等刊物刊载。个人事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杰大典》和《中国优秀教育家大典》。他是梅州著名的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笔者还向刘呜钟先生谈及今后发展方向。他在高校工作了二十多年,为社会培养了二千多个音乐爱好者。最近他还创办了“鸣钟艺术中心”,目的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材,培训青少年在音乐艺术上的发展,重在培训民族器乐,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专业。为振兴民族音乐而努力,为社会做出一点有益的事,这是他夙愿。
本文入选《客家松口山歌》书中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8-9-28 22:33 编辑 ]
访“客家山歌金嗓妹”廖小荣
作者:梁德新 曹维生梅州市山歌剧团演员廖小荣是山歌剧中“歌仙刘三妹”的扮演者。她唱的山歌经常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广东电视台到梅州拍摄客家山歌风情片,特意指名要她来主唱片中的主题歌和领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曾前来釆访她。她还多次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邀请,把她那圆润甜美的声音,带到泰国、法国留尼旺、毛里求斯、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客家乡亲们被她演唱的音色圆润、纯情、甜美,并具有浓厚的客家风味的山歌而折服,便送了一个非常贴切的美誉绐她——“客家山歌金嗓妹”。
1962年,廖小荣出生在被誊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松口小黄村。她从年幼时便与客家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歌仙刘三妹”的故事,她十分喜爱听山歌、唱山歌,在爱好文艺的妈妈廖秀英之“家学渊源”的熏陶下,她又学会了唱汉剧。由于她聪明好学,其歌艺日臻精进,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在松口山歌打擂台时登台献艺。她在松南中学读初、高中时均是班里的文娱委员。1979年,她投考了地区戏曲学校演员班,被正式录取。她带着家乡父老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跨进了戏曲学校。四年的艰苦训练,为其从艺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她经常请教她的老师——著名的山歌王张振坤老师和熊利梅老师。通过他们的培养,她在学校里排过好些山歌剧。第四年毕业时,巡回演出《哑女告状》,她在剧中担任赛珠这个角色。还有山歌剧《彩虹》中,她亦担任主角,以及<《爱情浪花》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毕业那年,她还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独唱了松口山歌,获得老前辈们的好评,也迈开了她演唱客家山歌的第一步。1983年,她毕业分配到梅县地区民间艺术团工作,后来剧团合并,转入梅州市山歌剧团从艺。
廖小荣的社会活动非常多,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她的艺术和舞台。她无论是在舞台的表演,还是在国内外的出访中献歌,廖小荣都非常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投入自己每一份的情感来唱好客家人最喜爱的山歌。她说:“山歌是一座看不见的连心桥,我愿在这座桥梁上和海内外的亲人畅叙友情、亲情。”事实证明,客家山歌将远隔千山万水的游子心,与故乡拉得更近、更近。廖小荣的歌声打动了千万海外乡亲的心。他们说听到乡音,就好像听到家乡的召唤。许多回乡的侨胞,回到梅州就打电话找廖小荣,要听她的山歌。
1988年春节,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来梅州举行演唱会。梅州市山歌剧团也出了一些节目,剧团举荐廖小荣去唱客家情歌,同台演出了五场,都受到父老乡亲的称赞。
1989年12月,世界客属联谊大会暨广东梅州客家联谊会成立庆典在梅州举行,梅州市山歌剧团专场演出山歌剧《刘三妹》,剧团领导选定廖小荣主演“刘三妹”。此剧的内容是选取古代松口聪明漂亮的歌仙刘三妹用山歌驳倒众秀才的民间故事,她精湛的演技和成功的演出博得海内外乡亲的好评,迎来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990年,梅州市山歌剧团应毛里求斯华人、华侨的邀请,到毛里求斯和法国留尼旺去演唱山歌。当地有一位华人妇女听了廖小荣的山歌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她四十多年未回梅县家乡了。她当时握着廖小荣的手说:“家乡的女孩真好,唱得不错,山歌也是唱到我们心里去了。听到山歌格外亲切,就好像回到家乡一样,我一定要回家乡看看,看看家乡的变化。”
1994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客家山歌剧《啼笑冤家》,廖小荣亦担任了剧中角色甜甜的主唱,荣获了梅州市政府颁发的“配唱配角奖”。广东电视台拍摄的客家山歌电视剧《虹桥情》,她亦担任剧中角色的配唱和主唱。
1995年10月29日至12月17日,以张振坤先生为团长的梅州市山歌剧团一行5人,应邀到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张振坤、廖小荣、梁春花、吴丽霞、郑钢坚这五位梅州客家山歌演唱家,在台湾的台北、台南、台中、高雄等地巡回演出,廖小荣以其精湛的歌声唱出原汁原味的松口山歌,博得观众们满堂喝彩。这年的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侯珊特前来采访廖小荣,撰写了一篇《客家金嗓妹》的通讯报导,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客家频道中播出以后,又刊载在《梅州侨乡月报》上。
客家乡亲们为了让廖小荣甜美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五洲四海,让更多的海内外乡亲欣赏家乡的山歌,以牵动思乡之情,广东客家音像出版社、嘉应音像出版社、夏里巴录音带厂等为廖小荣单独或与人合作录制了《现代松口山歌声》、《生死情》等十多盒录音带,其中《月是故乡明》是廖小荣与广东山歌研究会会长、广东乐团著名演员梅县白宫人曾新芳女士合作录制。她与人合作灌制的山歌剧《生死情》,是根据我们梅州市阴那山灵光寺门前一生一死的两棵千年古柏,也就是“生死树”的故事改编的,是个非常感人的客家爱情故事。在这盒录音带中,廖小荣主唱女主角李秀娇。她对我们说:“这是我所灌制的录音带中最满意的角色。”如今,廖小荣的个人录音带在音像市场上甚为畅销。
廖小荣不但在舞台上努力追求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而且还在舞台下虚心请教民间艺人,不断地吸取新的营养,使演唱艺术精益求精。为此,她的演唱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功不负人,她在艺术生涯中成绩显著,获取了很多奖状和荣誉,其本人也被吸收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现在廖小荣仍在艺坛中继续耕耘,虽然她已人到中年,但还经常登台演出,常为剧中人物作配唱、伴唱,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她说: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华,我是松口妹,更应该为客家山歌的发展,松口山歌发展和继承作出贡献。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梅州,了解松口。
发表于:《梅县侨声》2002年第1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