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历史地图集
赣州府、南安府、宁都州
汀州府
嘉应州、潮州府
惠州府
韶州府、南雄州
——资料:《中国历史地图集》部分,时间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9-25 21:17 编辑 ] 以上为清代(1820年),以下为明代(1582年)。
赣州府 南安府
汀州府
潮州府
惠州府
韶州府 南雄府
——资料:《中国历史地图集》部分,时间为明万历十年(1582)。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9-26 14:04 编辑 ] 台湾“四县腔”的“四县”就是嘉应州的兴宁、五华、蕉岭、平远。
丰顺、大埔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还隶属潮州府。
海陆丰属于惠州府。 和现在差不多~ 《中国历史地图集》,时间:元至顺元年(1330)
江西行省赣州路 南安路
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汀州路
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潮州路 梅州
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惠洲路 循州
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韶州路 南雄路 英德州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10-1 13:31 编辑 ] 元 至顺元年(1330),
今汀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汀州路
今赣州:江西行省??道宣慰司赣州路、南安路
今梅州、河源、惠州、韶关、英德: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潮州路、梅州、惠洲路、循州、韶州路、南雄路、英德州 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些客家地区政区最稳定的是汀州。除了元代是汀州路,其余都是汀州或汀州府。只可惜现在被分割至龙岩和三明两市。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汀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汀州升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称汀州府。 南宋嘉定元年(1208)
江南西路赣州 南安军
福建路汀州
广南东路潮州 梅州 惠州 循州
广南东路韶州 南雄州 英德府 很好的地图.:victory: :victory: 北宋政和元年(1111)
北宋与南宋的政区差不多,主要差别在于一些名称的变更,北宋虔州,南宋改赣州。北宋英州,南宋升为英德府。梅州的名称从北宋开始经南宋、元不变,明代撤州建制并入潮州府,清代时又分出改名为嘉应州。
江南西路虔州 南安军
福建路汀州
广南东路潮州 梅州 循州 惠州
广南东路韶州 南雄州 英州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10-1 13:25 编辑 ]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客家地区历史政区图
唐:618~907年,741年为唐中期,开元时期有“开元盛世”之称,国强民富。
江南西道虔州
江南东道汀州
岭南道潮州 循州
岭南道韶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客家民系尚未形成,这时候的政区也很简单,在江西为虔州,在福建为汀州,在广东分别为潮州、循州、韶州三大州。
赣州: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属江南西道,江南西道大体上为今天的江西省、湖南省、安徽南部。唐、北宋,均名虔州,到了南宋才改名为赣州,政区至明清一直分分合合,但总的面积基本上与现在的赣州市相同。
汀州(闽西客家地区):唐属江南东道,江南东道大体上为今天的上海市、浙江、江苏南部、福建。这时期的汀州在历史上的政区范围最广,包括今天的三明市市区、永安市、龙岩市市区、漳平市,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州治在今长汀县。到了北宋属于福建路,这时候的汀州政区也缩小到只有客家八县,一直维系到明清时期。这也说明在古代,稳定的政区对方言的形成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梅州、河源、惠州、韶关: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同隶属于岭南道,分属潮州(梅州市一部分)、循州(梅州一部分、河源市全部、惠州市全部、韶关市新丰县)、韶州(除了新丰县属循州,其余与今天的韶关市大体相同)三大州。岭南道范围很广,大体上包括了今天的广东省、广西、海南省、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区。
到了北宋,韶州分为韶州、南雄州,至明清政区格局基本未变。这样的分立,对南雄方言的独立发展与延续创造了条件。现在的韶关市,又由清代的韶州府和南雄州合并到了同一个政区内。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闽粤赣客家基本住地所处的历史省级政区分别为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岭南道。
江南西道
江南东道
岭南道 北宋政和元年(1111)闽粤赣三省历史政区图:
与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大体上对应的历史政区分别是:福建路、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其中福建路所辖范围跟今天福建省差不多,江南省缺东北部分(北宋属江南东路),广东省缺粤西部分(北宋属广南西路)。 南宋嘉定元年(1208)的政区和上图北宋政和元年(1111)政区基本上没有变化。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