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来源多元,直接来自中原的不占多数。
【投票】网友如何看待客家起源?1、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14 (77.78%)
2、(略)
3、客家来源多元,以中原、江淮、赣中北等地区的汉族移民为主,融合闽粤赣地区土著而形成。 3 (16.67%)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redirect&tid=62579&goto=lastpost#lastpost
假如把黄河中下游地区视为中原的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以及临近的河北等省。
黄河中下游地区
根据我看过的资料综合分析,客家先民直接来自中原的不占多数。很多南迁的与客家有关的移民都是经历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江西、安徽等省)才最终在梅-河-汀-赣定居下来的。所以说,客家来源多元,以中原、长江+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省份湖北,淮河流域安徽、江苏)、赣中北(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等地区的汉族移民为主才是与事实相符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
谢重光《客家形成发展史纲》,认为客家直接源头是以江淮地区为多数。
王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认为客家直接来源以赣中北居多数,客家话和赣语共同起源于早期赣语(或原始赣语)。
台湾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海陆丰等地区)为最多,广东的大部分客家人又是直接或间接由汀州迁徙而来,少数来自赣南和“北方”(梅-河-汀-赣以北地区)。但我们不能说大部分的台湾客家人“祖籍汀州”,只能说他们“直接来源于广东”或“祖籍广东”。
不管是从汀州到梅州,还是从梅州到台湾、四川、广西,迁出地和迁入地现在都属于客家地区,可以说这些都只是客家民系形成之后的扩散而已。
论述客家民系直接来源地,有谢重光的“江淮地区”,有王东的“赣中北”。
但是,不论是“中原”,还是“江淮”、“赣中北”,很难说其中一个能超过另外两个的总和,也就是说不论是“以中原为主”还是“以江淮为主”,或是“以赣中北为主”来论述客家民系的主要来源都不是正确的答案。
1、中原>江淮+赣中北
2、江淮>中原+赣中北
3、赣中北>中原+江淮
如果按移民人口来排序,可能由近到远的排序会接近事实。赣中北>江淮>中原。
如果把这三者联合起来,赣中北+江淮+中原,这就是客家民系的主要来源。
投票中的选项“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肯定与事实不符。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9-24 20:48 编辑 ]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梅州(嘉应州)客家人迁徙到四川重庆,一般会经过湖南省,但是那只不过是路过,没有梅州移民的后代说“祖籍湖南”,而是“祖籍梅州”。他们也不会把汀州视作祖籍。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动乱,造成黄河流域的移民迁徙到长江流域有几百年之久,这就不是路过了,而是定居。
定居几百年后又因社会动乱再次迁徙,这一次迁徙到了闽粤赣交界地区,即今天的客家地区。如今的客家人,怎么会不认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老家,而称“直接来源于中原”呢?
直接来源于中原的当然也有,但其他人就不能跟着他们说“祖籍中原”。
就好比广西客家人,祖籍梅州(嘉应州)、汀州、赣州都有,不能说“都是来自梅州”。明明是祖籍汀州的,就不能说是“祖籍梅州”。祖籍梅州的,也没必要说是“祖籍汀州”。
客家迁徙路线示意图(部分)
客家迁徙路线示意图全图(简图)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9-22 15:28 编辑 ] 祖籍的定义应该是有时间性的。我历代祖先居住地(不是迁移路经地)包括:赣南几个地方,闽西几个地方,粤东几个地方,涵盖全部的所谓客家形成地、聚居地。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两广客家人的族谱都是如此,我对这些地方都怀有同样的感情。 客家来自多元,我个人是比较赞同这种看法。 我只关心客家人现在生活的好坏
回复 5# 猛男中 的帖子
关心自己的腰包鼓不鼓才是最实际吧?只关心“客家人现在生活的好坏”是不用上网的。上文化论坛腰包是鼓不起来的,要上经济、创业类型的网站才有可能。
回复 6# hd136302 的帖子
顶贴:victory:你看了几姓人的族谱
我不知道你看了几家姓氏的族谱?黄姓,来自湖北《江夏》,张罗许古,《南阳》陈钟殷武赖田,河南《颖川》。李马。来自陕西。何姓来自山东,温姓山西。我知道是就那么多。[ 本帖最后由 耕田老 于 2008-10-14 10:50 编辑 ] 《吉安》丁仁祥 李梦星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8年6月
元至元26年(1289年),吉安有人口户数44.4万户,到明万历16年(1588年),人口户数下降到10.31万户。清顺治元年(1644年)平均每户只有1.83口人,而元时每户有5口人。庐陵移民输出的方向:一是往东南即闽、粤一带,因种种原因,他们不停地迁徙,甚至走向了海外,居住一般不过八代,有的在穷乡僻壤还不得不返迁,这类人员被称为客家。二是往西南方向即湖广省(现湖南、湖北,加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当时民间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一说,在吉安流行的则是“庐陵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吉安》丁仁祥 李梦星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8年6月
元至元26年(1289年),吉安有人口户数44.4万户,到明万历16年(1588年),人口户数下降到10.31万户。清顺治元年(1644年)平均每户只有1.83口人,而元时每户有5口人。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redirect&tid=62721&goto=lastpost#lastpost
==================================================================================
好资料!
再问一次:
多少人被殺,有多少逃生的移民? 从前面《客家迁徙路线示意图(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吉安及其周边赣语区向客家地区赣州、汀州迁徙路线。当时的吉安等赣语区就是客家直接源头之一。
丁仁祥 李梦星著《吉安》提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人都是祖籍吉安,他们的祖先基本上是元代或明代初期(或直接或间接)迁徙到湖南、四川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是讲湘语的湘人,陈毅是讲西南官话的,虽然他们祖先都是来自赣语区,但他们不再是讲赣语的赣人。
迁入客家地区的移民后代,也同样不再是讲赣语的赣人,而是讲客家话的客家人。
赣语形成比客家话早,最晚不晚于北宋。赣语区在唐代安史之乱(755-762年)、五代时期(907-979年)、两宋之际(1127年前后)都曾经接纳大量北方移民。
客家人的一部分直接来源地是赣语区,祖先是讲赣语的。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各姓家族也不例外,祖先都曾经是讲赣语的。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8-10-28 13:21 编辑 ]
回复 10# namlow 的帖子
《吉安》一书没有提到多少人被杀,多少人逃生。我们是中原迁来的客家
余族姓氏出颛顼之苗裔因封邾邑而始赐姓朱氏则朱之为姓有自来矣然朱姓而郡称沛国为其发源南京出於徐州沛县故以沛国名之夫沛国虽为朱姓之通称而予之祖号移居及贤书仕宦应名序其名实是以溯厥所始出在沛县则有沛公自沛以来则有明公自明公移楚则有穆公自楚及吴则有惠公在闽而立其基者惟松公与熹公开其始焉自徽移闽则又有文公也文公三子在公字敬之历官工部侍郎建安侯在公生镒公官亦侍郎镒公生浚明翰林出出身皇宫教授配驸马浚明生友樟经任浙江衢州府西安县令友樟生炳公任宁化县知县炳公生勋公十九岁中举任儒学教谕勋公生锡公二十九岁中进士官云南布政锡公生海公官拜尚书海公生二子长梓公京贡选授教谕次杞公国学选授县左堂杞公移居于汀州府上杭县杞公生暄公暄公生玑至岭外南雄开基焉余等搜辑本支纂成谱乘授其字定其派便观览于咸后裔今而后虽时移地易南北悬殊而按谱以稽森然雁序譬诸黄河九曲固同源星宿也若夫缵承先业克绍前徽端有冀于后人云[ 本帖最后由 感情甸 于 2008-11-24 21:19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