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8-9-22 08:51:21

客說客話:客語「拼」音

  教育部9月17日宣佈,由於「通用拼音」無法跟國際接軌,決定將「通用拼音」政策改為「漢語拼音」,原本中小學客語教學使用的通用拼音,將改為客委會建議的「台灣客家語拼音系統」,學生得改學新的拼音。

  對於中文譯音及客語教學政策在「改朝換代」後,如此快速變動,許多人大感錯愕不解,政院及教育部未經專業討論,直接推翻原本採用通用拼音的政策,凸顯出執政者獨斷決策的訊息。根據教育部調查顯示,台灣中文譯音政策自民國91年推動採用通用拼音以來,目前有65%的中央單位及縣市政府配合,僅有少數縣市級單位未予採用。

  實際上,原先教育部公佈我國華語通用拼音,在執行上採取務實包容的作法。教學拼音方面,採取兩大華語拼音並存;地名拼音方面,尊重地方政府自主權,目前過半數的地方政府採取台灣拼音地名路牌,高速公路、鐵路、公園等採用台灣拼音,藍綠雙方各有空間達成平衡。

  現在再度以「政治」手段瓦解好不容易達成的平衡,難免有分裂台灣社會共識的疑慮。部份中小學老師與學者質疑,政府要把使用多年的譯音大費周章地全部改用漢語拼音,學生又要重新學習新系統,儼然是意識形態領政。

  面對如此重大的改變,受害最大的莫過於客家族群。7年來原本爭議較少的客家語言拼音方式,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率先通過採用「通用拼音」,一連串母語教學師資培訓、教材編寫、語文競賽等都以通用拼音為之,希望透過教學方案來承傳客家語言。

  如今政黨輪替,中文譯音及母語拼音系統也得更換,變來變去的結果,加添少數族群母語教學的障礙,更浪費甚多學校教學成果!

  平心而論,語言的拼音是提供一種易學、好用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或使用人、讀者)容易應用或辨識而已。以我本身的客語文學著作為例,就能發現歷年來跟隨政策變動的痕跡,我的4本詩集先後分別使用了國際音標、ㄅㄆㄇ注音符號、台語音標(TLPA)、通用拼音來注解客語,如此「拼」音,真是蔚為世界奇觀,更讓身為作者的筆者莫可奈何,深感挫折。

  如今教育部已經宣佈,決定將「通用拼音」政策改為「漢語拼音」,一個月內將中文譯音使用原則送交行政院,最快時間內將全面修改路名、地名、國道標誌等,而我這位「客語作家」看情況也要識時務,放棄「通用拼音」改用漢語拼音,趕快跟國際接軌,以免錯失時機。至於全台眾多機關行號,考量可能牽涉到各項營運契約修改或其它不便之處,只能誠心希望這是最後最後的一次!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2008-09-22╱台灣立報╱第11版╱原民╱■黃子堯

hd136302 发表于 2008-9-22 13:05:58

“通用拼音”跟“汉语拼音”有何不同?谁能举例说明一下。

天天樂 发表于 2008-9-22 23:59:22

台灣“通用拼音”跟台灣“汉语拼音”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
台灣“通用拼音”----ptk & zi/ci/si
台灣“汉语拼音”----bdg & ji/qi/xi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8-9-23 12:42:45

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在拼写方式差异

  汉语拼音的 q、x、zh 为通用拼音的 ci、si、jh 。(所以通用拼音不用 x 和 q )
  在汉语拼音中代表空韵的 i ,在通用拼音中使用 ih 。所以汉语拼音的 zhi、chi、shi、ri、zi、ci、si ,在通用拼音中即改拼为 jhih、chih、shih、rih、zih、cih、sih 。
  汉语拼音的 en、eng ,在通用拼音中,於以下情形拼法有所差异:
  连韵 eng 接于韵母 f- 、w-(风、翁)拼音时之後,改拼成 ong 。
  wen(文)改拼成 wun 。
  yu 及以其开头的结合音,接于韵母 ji- 、ci- 、si- 之後,仍使用 yu 衔接韵母,完全不使用 ü(在汉语拼音中音同“玉”),但韵母皆需将 i 去除。例如 jyu(居)、syue(雪)、cyuan(全)
  韵母 ji- 、ci- 、si- 与连韵 yong 结合时,去除韵母的 i ,但保留连韵的 y 。例如汉语拼音的 yong(永)和 jiong(窘),在通用拼音中即拼为 yong(永)和 jyong(窘)。
  原本缩写的 iu(“六”的尾音)和 ui(“灰”的尾音)回归为 iou 和 uei 。(过去实际上不常如此拼写,不过目前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已统一规范。)
http://baike.baidu.com/view/859381.htm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8-9-23 12:48:57

台湾国语连韵 eng 接于韵母 f- 、w-(风、翁)拼音时之後,改拼成 ong

其实,这几个音本来应该读ong
大家去看陆游《示儿》一诗,
翁读weng简直成了笑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說客話: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