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桢先生最新进展----民初发行的实照明信片三张
徐绍桢先生最新进展----民初发行的实照明信片三张罗先生:
最近,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08年4月春拍上获得了一些中山先生和先祖徐绍桢的信息。一套有关中山先生和徐绍桢的民初发行的实照明信片三张以2400多元的价格成拍。有关明信片的内容我已经下载。特发给你。可否补加在你的博文上。
祝
一切顺利!
徐学谦
~~~~~~~~~~~~~~~~~~~~~~~~~~~~~~~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7141526249.jpg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在张园留影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7141542981.jpg
孙中山在神户高等女校演讲「大亚洲主义」,旁边的是戴季陶。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714161283.jpg
徐绍桢先生
~~~~~~~~~~~~~~~~~~~~~~~~~~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7141625440.jpg
原照片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7141642732.jpg
原照片
~~~~~~~~~~~~~~~~~~~~~~~~~~~~~~~~~~
我原本是想跟一篇孙中山给徐绍桢先生的信一起发的,考虑到这也可以构成一个专题,孙中山给徐绍桢先生的信也就下一次再发了。
杨度致徐绍桢函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918021887.jpg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918036543.jpg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918055857.jpg
【资料内容】本件档案系杨度关于六国银公司事徐绍桢函。藏于上海档案馆。
杨度何许人也?
【人物简介】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9191801455.jpg
杨度(1875—1931),湖南湘潭人。1902年赴日留学,参与创办《游学译编》,1903年入日本法政大学。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交往甚笃。1904年为留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编辑《湖南学生》杂志。1906年在日本创办《中国新报》月刊,曾为清廷出洋的大臣起草报告,后被保奏任宪政编查馆提调。1907年10月回国,曾任清帝讲习,后为袁世凯随身策士。1915年撰《君宪救国论》为袁世凯复辟造势。同年任筹安会理事长,策划恢复帝制。1916年袁死后遭通缉。后思想转变,1917年通电反对张勋复辟,次年被北京政府特赦。1922年跟随孙中山奔走南北。君主立宪失败后,他的政治主张逐渐转向民主共和。十一年(1922年),陈炯明叛乱,他受孙中山委托,作为中山特使,通过夏寿田游说曹锟(夏寿田此时是曹的秘书),制止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政治危机。孙说:“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指东京时言)。192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孙中山特电告全党,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
此后杨度在山东张宗昌那里策应过北伐,张宗昌对杨度也言听计从,只有杨度曾为新闻记者林白水求情时,张宗昌才答应(可惜晚了一点)。他开始和一些共产党员交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时通过孙中山认识了李大钊。十六年(1927年)在北京设法营救李大钊、成舍我。十七年(1928年),寓居上海,佯以卖字画为生,为杜月笙门下“清客”,为共产党提供过不少情报。加入中国互济会,捐助过一笔不菲的经费。杨度的最后的一篇文章是为杜月笙写的《杜氏家祠记》。杨度认为杜月笙是侠而儒的人物:“予初闻杜君名,意为其人必武健壮烈,意气甚盛;及与之交,则谦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人向往之,其德量使然也”。
十八年(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杨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与周单线联系。周离开上海后,由夏衍同他单线联系。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杨度晚年根据孙中山的建议,准备撰写的《中国通史》,做了许多准备,并写好了大纲,然岁不与人未完成。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葬上海外国公墓。伍豪、潘汉年前往吊唁。杨度病中自题挽联:
他的党员身份鲜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来病危时才公之于世。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说,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他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后来王就此事发表了《难忘的记忆》(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