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 发表于 2008-9-10 01:08:15

曾五岳的土楼感言

曾五岳的土楼感言
福建(漳州)土楼“申遗”成功后的感言
曾五岳
  又是一年早稻熟,奥年荔枝别样红。祥云刚飘过,喜讯越洋来,福建(漳州)土楼“申遗”成功,为“福建土楼的发祥地”漳州送来了一张世界级的烫金名片,也圆了我多年期盼漳州土楼走向世界的“粉丝梦”。
一、土楼情结
  我这一辈子,说来多少带点传奇色彩。16岁参加闽中地下党组织。1949年元旦,与陈述、洪涛、雷峰、雷雄等12人夜奔南靖树海虎伯寮,迎来了多少枪林弹雨和宦海风波,到任漳州市文化局文物科长时已53岁了。自知年追夕阳,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不多,说句实在话,的确不愿老待在办公室里当一名不作为的“九品小官混”而虚度光阴。于是,向自己嘴巴抠钱买书,到市方志办去啃古籍,又紧紧拥抱闽山漳水去追寻历史风烟遗迹,几乎跑遍了漳州的山山水水和村村寨寨,一心一意要揭开“漳州学”的神秘面纱,不圆圆赤子梦,决不善罢甘休。
  “天道酬勤”。23年来,我先后发现了距今25万年前的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我国东南数省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开了福建旧石器文化研究的先河;发现了漳州岩画30多处,从史前艺术角度证明了漳州是南岛语族的发祥地;同时不辞劳苦地多次到闽西南、粤东看土楼达500多座,做出“福建土楼之根在漳州”的科学结论;还用“全息考古”的方法论证漳州是清初天地会的发祥地(源头在东山),世界洪门的故乡。
  现在土楼“世遗”首张大名片已拿到手了,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得来不易。而我仅仅是这个艰难过程中一名小小的楼海拾贝者,一个混迹江湖的蹩脚唢呐手。之所以能在土楼“申遗”的龙舟竞赛中当一名敲边鼓的小卒,是因为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1932年4月10日,我生于以单元式土楼著称的平和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从孩提时候起总共受过70年土楼文化的熏陶。
  第二,自1949年元旦起,随闽南支队在南靖、永定边区打游击,后又任奎洋工团(辖奎洋、长教、梅江三乡)副主任、梅江乡工团主任,对南靖、永定土楼状况耳熟能详。
  第三,1986年我到全市各县搞文物普查,看惯了漳州土楼的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第四,1992年9月离休后,我那颗土楼情结继续在发酵,多次自费到华安、龙海、南靖、平和看土楼。一次骑自行车盘山越岭到龙海市程溪、东园看楼寻芳,时遇烈日当空,大汗淋漓,胸闷气短,心儿狂跳,几乎魂断九龙岭。
二、探楼苦旅
  我是学海的弄潮儿,又是时代的幸运儿。也许是天下最牛的追楼族,又是“不谐流俗”的犟老头。我是客家人的后裔,但我始终认为福建土楼不是客家人所创造的,把二宜楼等福佬土楼统统读成“客家土楼”,未免有治史粗疏之嫌;福建土楼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是从漳州古寨、城堡、堂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那公元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福建绝对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形式的土楼;永定是我的祖居地,但它绝对不是创造福建土楼的正宗圣地;我爱汉族民系,但我更爱真理。早在1989年8月,我在台北《汉声》总22期发表的文章中,就做出“漳州圆寨甲天下”、“明代中国的抗倭战争,则是漳州圆寨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的论断。1997年初,我在《福建史志·漳州新方志研究文集》上,更毫不含糊地肯定“漳州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确有黄文豪《咏土楼》赋、万历《漳州府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林偕春《兵防总论》等历史文献和现存13座明代土楼为证。2004年6月16日,厦门晚报名记、漳州才女刘丽英女士请我去同安灌口坑内村前山社考察回形土楼,将我多年研究福建土楼起源的成果:“福建圆土楼起于九龙江中下游”披露报端,后黄如飞、林瑞虹先生又把我认定“福建土楼是先民抗倭产物”的观点登载在福建日报上。海内外报刊竞相登载,被历史云烟湮没了450年的福建土楼起源事实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而2006年1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拙著《漳州土楼揭秘》,更对福建土楼作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论述。
  23年漫漫探楼路,饱含着多少辛酸、痛苦、迷惘和无奈,可谓名副其实的寻楼苦旅。但我坚信执著追求是楼山论剑的必由之路,决不轻言放弃,原因就在于:
  第一、定准人生价值的坐标,淡泊名利,不问荣辱,只求奉献。我一生从不徘徊在那橄榄树下,只牢记我的根在神州。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兄弟不断磨合的整体,早已没有纯粹的汉族,中华民族便是我惟一的母亲。在祖国大爱无疆的怀抱里,人人都要有一点奉献心。我不想做一根贪心的野藤,傍大树蹿上树冠去争夺阳光雨露,也不想做迎风摇摆的墙头草,为蝇头小利而丧失做人的尊严。我只想做一棵自甘寂寞、枝叶粗拙的昙花,静悄悄地在朦胧夜色中或冷月斜照下幽幽地开花。那怕花开花谢一刹那,却信守一年一度开花的诺言。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深度和韧度。
  第二,锲而不舍,亲密接触。七十年土楼文化熏陶,一万里驱车与云水行脚,五百幢土楼闻香辨色,三千夜苦思冥想,使我成为一个粗知楼道且前瞻性较强的“品楼师”。1986年10月,当我初见华安二宜楼时,它还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我看到它天生丽质,气度不凡,综合价值全面,便对把一生贡献给华安文博事业的华安博物馆长林焘先生(已故)说:“华安要走向世界,一靠二宜楼(土楼),二靠仙字潭(岩画)。”从此,我先后瞻仰和摸索二宜楼的外秀内慧达20多次,每次都有新收获,自侃为“二宜楼之恋”。我发表在北京国家文物局主管、文物报社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的拙文《宜山宜水二宜楼》,就是几十年浸淫楼艺、苦恋二宜楼的结果。二宜楼是“福建土楼之王”、“神州圆土楼第一”的桂冠也是我敬奉的,现已得到众多中外人士的认可。
  第三、笑迎四海客,奉敬真诚茶。我非科班出身,人微言轻,不足当漳州土楼的大腕推销员,只能放软身段挑担牵马紧跟唐僧上西天去取经。1987年头,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从天而降,提出要带114位师生到南靖书洋乡实习测绘土楼需要赞助善款的要求时,尽管我文物科没有专拨经费,穷得连一部照相机也买不起,却也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下来。一诺千金。我马上跑去找市建委副主任蔡恩成先生(已故)“叩头”,求助1000元,再请南靖文化局出2000元(后从市文化经费补偿),让我把这些十里洋场的学苑精英“拦(路秉杰语,意思是不让他们转到别地)”了下来。结果发现那奇中之奇的“田螺坑五朵大鲜花土楼群”和中国十大景观村落之一的塔下村,学生们主动画了塔下临溪两岸土楼与堂屋高低错落、美丽迷人的10米立面图。临别时我去书洋看他们,他们问我有什么要求,我只求他们争取在《解放日报》或《文汇报》登条新闻。即继黄汉民1981年亲访怀远楼、和贵楼、长源楼并发表论文,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茂木计一郎教授一行采访并大力宣传之后的再报导。结果,1987年7月19日上海《文汇报》以《土楼座座犹如城堡,与周围环境浑为一体,福建土楼堪称民居建筑瑰宝》为题在头版重要位置对南靖土楼加以推介。很快就惊动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一位姓朱的导演,有意拍科教片,他赶到福州找省建委要人带路,建委请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黄汉民先生陪同。机缘巧凑,黄汉民副院长来文物科找我,我一见如故,见来者吐谈如流,才华横溢,和蔼谦和,气质不凡,料定准是“楼林高手”、“护花天使”,便拍胸膛说:“我带你去看的都是靓楼!”从此两人不断联袂看楼论道,切磋楼艺,披肝沥胆,真诚相助,迅速从“江湖陌客”结为“楼道密友”,遂被台北“汉声三剑客”(黄永松、庄展鹏、郭育诚)称为“两位研究中国土楼的先驱健将”。是将非将是健非健无所谓,但认识汉民兄的确是三生有幸,亦师亦友,“铁杆哥儿们一对”,才是纯洁友谊的核心价值。1989年8月《汉声·福建圆楼专辑》发表了我的拙文《漳州圆寨甲天下》,引起了北京《建筑师》一室副主任王其钧博士的注意,1991年8月12日,他光临寒舍,我马上带他到华安看上坪古楼文化村,他认为一个小山村有6座明清纪年土楼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回京后写篇《山寨藏古楼,明宅蕴奇幻》的大作发表在当年《建筑师》总43期上。1995年3月,他又从江西赣州连夜坐23小时汽车来漳州找我撰写《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丛书》百卷中之三卷:《二宜楼》、《赵家堡》和《东山关帝庙》(详见拙著《漳州史海钩沉》)。正是由于如此这般地一环紧扣一环,一链接着一链,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土楼文化研究方面的“蝴蝶效应”,往往是一点充满善心诚意之小蕾就可以渐渐绽放出一朵美丽的大鲜花,结成累累让人始料不及的硕果。
  第四、实事求是,严守史德,力求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把它来作为判断历史结论的惟一标准。秉承司马迁“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古训,不虚美,不遮丑,不曲笔,不吹嘘,决不为一己之私利和狭隘的地方利益去做土楼版的“正龙假虎”(指陕西镇坪“华南虎照”事件)。由于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一切认识都是相对的,所以“神人打鼓也会错”。而“知错必改是为勇。”只有及时纠错才能提升公信力,作假只能蒙人一时,诚信方能生命长久、绿树长青。别人拼命把土楼历史往唐宋元及明初推,我却把华安上坪齐云楼的始建年代从洪武四年(1371年)更正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其实,认丑不丑,骗人最丑,我心怀坦荡,有勇认错,反而得到市方志办郑美华、李云章、陈荣翰三位副编审的肯定:“学风严谨。”自始至终,我坚决认定齐云楼是福建土楼中具有明确纪年的始建年代最早的圆楼,我给它起名为“楼姆”,姆者老奶奶也,从而证明华安是中国圆土楼的发祥地,谁也争不了。
四、建言界定
  纵观人类建筑发展史,西方民居建筑文化传统是断裂的,而中国民居建筑文化传统却是连续的。“前堂后寝”的四合院模式主宰着汉族民居风貌达三千多年。福建土楼是从唐五代宋元形成的山寨、城堡演变而来的,但宋元明初山寨是动乱时期平民的避难场所和农民起义军抗元的军事堡垒,决不是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种聚族而居的大型民居形态。古代的山寨古楼也有人称为楼寨,但严格说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方才出现的漳浦石榴一德楼,才是福建土楼有准确起始年代记载的老爷爷,是福建方土楼的“祖楼”。相隔42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华安上坪椭圆形齐云楼方才发生了革命性的突变,从而开创了人类建筑史上圆形系列民居建筑工程的新纪元。圆楼,只有圆楼,方才是福建土楼的灵魂和代表作。中国土楼学家黄汉民先生经过潜心精研,曾经判定圆楼比方楼具有八大优点:一、没有角房间;二、分配平等;三、内院空间大;四、节省建材;五、构件尺寸统一;六、屋顶施工简便;七、对风阻力较小;八、抗震力强。可谓一语破的,令人信服(见1989年8月30日台北《联合报》载黄汉民《走进圆楼的世界》)。
  福建土楼的独一性和神奇性,决定了对“福建土楼”的含义要有精确的界定:
  “一圆”:圆土楼是对中国传统民居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挑战,它把建筑规划、施工技能、安全需要、绿色生态、重生观念、伦理道德、儒道学说、风水理论、和谐文明等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为方。毋庸讳言,方楼是五凤楼和闽南堂屋拐向圆楼世界的过渡模式,带有明显的四合院“胎印”,是闽南堂屋的扩大和加高。神奇虽然不如圆楼,但也十分般配,对比性强烈,是绿叶,是伴娘,是众星拱月,是漳生一对龙凤胎。诚所谓“圆圆方方,纲举目张,中心突出,主次分明,美轮美奂,天外有天,天圆地方,世界奇观。”
  “二大”:只有既高又大,既牢又固,方才能在动乱时期保障人的生命,体现以民为本、最为人性化的绿色民居建筑的最大特点与功能。
  “三围”:必须把统一的外围墙作为福建土楼识别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院”:要有一个向心性强烈的公共内院。
  “五支”:要外围土墙与木作梁架共同承重。
  “六文”: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舒”:要实用、舒适、安全、节能。
  “八美”:真善美总是人类的理想境界。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个框架规定总比模糊不清好。当然凡事要适人适时适所,分寸可灵活拿捏。至于三横二直的五凤楼和“三间起”、“五间起”的闽南堂屋,因带有四合院的影响太明显,我认为不应列入“福建土楼”范围内,以免鱼龙混杂,概念不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你也瑰我也宝,“著土则瑰,遇夯则宝”,那么中国到处都有的夯土民居建筑不就都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东方奇葩”,中国不也就成为泱泱的“土楼大国”。这样一来,准会冲淡和矮化了真正神奇瑰宝福建圆楼,岂不令人扼腕长叹!
五、多几期待
  漳州文化是中华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其独特的内涵。这个独特的内涵便构成了五光十色、瑰丽离奇的“漳州学”。在漳州距今25万年的悠悠岁月中,至少有三大名片:1、福建土楼发祥地;2、世界洪门文化发祥地、三、南岛语族文化发祥地。漳州土楼“申遗”成功,只是翻开“漳州学”这部天下奇书的第一页,精彩的内容还在后头哩。我们不要把它看作终点,而要看作新起点。现已查明,福建土楼分单元式、内通廊式和综合式(也称二宜楼式)三大类,其他弧形楼、三角楼、马蹄楼、五角楼、裙楼等等仅是其变异模式,可另立册。如今平和是单元式土楼的王国;南靖是内通廊式土楼的王国,华安是综合式土楼的王国,三足鼎立,互为犄角;和谐共存,各竞风流;是非优劣任人评说,不过其他县区也有靓楼点点,都要摸清家底,抢救在先,保护在后,力求有科学永续之路,而无破坏与毁灭之虞。果真如此,上善如水,厚德载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明堂 发表于 2008-9-10 01:16:10

曾五岳的土楼文化情结



http://www.zznews.cn/   2008-8-26 8:15:17   来源:闽南日报





  7月底,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8集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走遍中国·漳州》,掀起一场漳州文化热。76岁的漳州著名文史专家曾五岳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土楼的根在漳州,它是土夯的传奇和凝固的历史,是美在岁月里的沉淀。”

  沉甸甸的土楼情结

  曾五岳的老家在平和老县城九峰镇。在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城外,矗立着几十座方、圆形土楼,与闽南主流民居“透天厝”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小时候的曾五岳走亲戚,吃在土楼,睡在土楼,玩在土楼,那热闹喜庆的情景一直留在心底,土楼撼人心魄的原始生命魅力牵扯了他的一生。

  1985年,曾五岳任漳州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那时他53岁了。曾五岳深感人生苦短,尽管自己是灰书生、丑小鸭,何曾有“鸿爪”?但起码也要把自己的小脚丫、丑鸭爪印在雪泥上,否则岂不是枉来人间一趟。于是,曾五岳决定埋首学问,重点放在漳州地方史研究,开始他的土楼文化探秘之旅。

  从1986年开始,曾五岳经常下乡,足迹遍及漳州、闽西、粤东的300多幢土楼,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

  1987年12月的一天,福建建筑界权威黄汉民先生来漳州找曾五岳,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此,他们从探究华安二宜楼开始,谈楼论道,互相启发。两人在《福建圆楼成因考》论文中,首次提出“福建圆楼的根在漳州”,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得全国建筑师年会论文一等奖。台湾《汉声》杂志称他们两位是调查研究福建土楼的“先驱健将”。

  在漫长的求索考察中,曾五岳与黄汉民、王其钧、林焘、傅子远、曾春英等学者为伴,走进乱花迷人眼、闪烁如群星的土楼世界,探究福建土楼文化之谜。

  土楼的根在漳州

  曾五岳先生是上世纪最早明确提出土楼起源时间的研究者。他认为,土楼的根在漳州。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毗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这不仅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也可以从至今留存在九龙江中下游的天宝、上坪、仙都等地的明嘉靖至清初的土寨圆楼得到实证。

  曾五岳认为,土楼之所以首先出现在九龙江中下游,源于民众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倭患而采取的自卫措施。这可从黄文豪写作《咏土楼》的时间得到印证。黄文豪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次年登进士第,而倭寇恰恰是在其登进士第当年开始对漳州进行大规模骚扰,黄文豪可谓土楼诞生的历史见证人。

  曾五岳先生认为,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的沿海地区,由于清初实行“迁界”,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土楼多已不再。但在九龙江中游、曾属龙溪县的今华安县和与龙溪、海澄毗邻的漳浦、云霄等沿海地区,尚保存大量土楼。

  在九龙江中游的华安县上坪村,保存有“万历三楼”: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升平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日新楼,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其中,齐云楼保存最为完好,它也是我国纪年最早的圆楼。而永定土楼的兴起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相差200多年。

  曾五岳对土楼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在他那本装帧精美、广受好评的《漳州史海钩沉》一书中,他写道:“远眺流星雨,我可不许愿;惯看春花秋月,我可遗忘;品赏葡萄美酒,我可齿不留香;但我对生土圆楼却永远牢记。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沉甸甸的圆楼情结。”       ⊙简清枝

明堂 发表于 2008-9-10 01:17:19

原来曾五岳 就是那个说土楼是闽南人产物的 老头啊。

363711 发表于 2010-3-9 19:45:36

原帖由 明堂 于 2008-9-10 01:1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曾五岳 就是那个说土楼是闽南人产物的 老头啊。
土楼确实起源于闽南沿海,最早用于防倭寇
后来在闽南人和闽南客家人相互械斗中融合诞生并升华成今日的土楼
曾五岳是客家后裔,只是说了实话
不像永定那些伪专家把什么都揽到客家身上,不符合历史真相

寒梢居 发表于 2010-3-11 21:57:37

路过,看了一下!

明堂 发表于 2010-3-13 09:50:00

原帖由 363711 于 2010-3-9 19:4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土楼确实起源于闽南沿海,最早用于防倭寇
后来在闽南人和闽南客家人相互械斗中融合诞生并升华成今日的土楼
曾五岳是客家后裔,只是说了实话
不像永定那些伪专家把什么都揽到客家身上,不符合历史真相


今年春节期间,明堂因两年前一篇《厦门没文化》旧作,在厦门引发不小的讨论,也成为许多厦门人唾骂的对象,

没想到您竟然能挖掘到这里来申屈,真是佩服阁下。


我最怕搞文化的人,是韩国人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cba030100i1f5.html

[ 本帖最后由 明堂 于 2010-3-13 09:52 编辑 ]

363711 发表于 2010-3-22 22:28:27

原帖由 明堂 于 2010-3-13 09:50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年春节期间,明堂因两年前一篇《厦门没文化》旧作,在厦门引发不小的讨论,也成为许多厦门人唾骂的对象,

没想到您竟然能挖掘到这里来申屈,真是佩服阁下。


我最怕搞文化的人,是韩国人种:
http:/ ...
明堂兄
张氏有个百忍堂
很有名,百忍成金啊
原来那篇《闽南厦门没文化》是您撰写的啊,我看过,很赞同您的观点。
厦门在抢夺闽南文化的代表,纯属强盗文化
我是闽南客家
来自九峰,和曾五岳同房宗亲
我是客家话(闽南客家话)不会说了,只会听了,也就是福佬客了,但是我们要还原历史的真面目
土楼确实源于闽南沿海抗倭,后来在闽南人和客家人相互斗争中升华改造成今日模样
为什么土楼只局限在永定,而且只有永定南部和平和南靖交界的地方呢/
两个族群抗争融合的产物

363711 发表于 2010-3-22 22:33:42

闽南客家,区域属于闽南,族群属于客家
很多已经福佬化了
漳州那么大,只有秀篆,霞葛,大溪,九峰和书洋才是客家。
客家在这个神奇的国度被排斥是正常的,汀州也在龙岩福佬人控制了
诏安在闽南人控制下
饶平平和也是,但是饶平和平和解放前的旧县城都是属于客家,三饶和九峰。

曾建中 发表于 2011-5-12 22:43:05

客家文化的发扬不是靠抢、靠占,土楼的起源在九龙江口,不见得!斗胆请教曾五岳老先生,你是客家人,土楼以前是否是叫“寨仔”。客家先民在宋元就有结“寨”起义,试问比之明朝可早?土楼一旦没有人居住,几十年就荒废坍塌,你没有见九峰下坑废土楼吗?客家的迁徙和官府的剿灭,荒废的土楼有何其多?你不妨考证一番。见笑、见笑!

小肥客 发表于 2012-12-10 22:37:40

汀州也在龙岩福佬人控制了。。。。
你去龙岩市说下这句话,会被人笑死。
你以为龙岩市区在新罗区,汀州就被福佬人控制了啊?
中国的首都在北京,那岂不是中国都被北京人控制了?

明堂 发表于 2012-12-29 21:44:46

我去年在龙岩工作了一年,对龙岩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五岳的土楼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