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136302 发表于 2008-8-20 23:08:40

茂名最大的客家围屋濒临坍塌

2008-08-20 16:02:23 茂名日报网络版

  这座清代典型的方形客家古民居位于沙琅镇月朗口村,已有200多年历史

  北京奥运前夕,我们专程赴电白县沙琅镇农村探访。这里有一座濒临坍塌的茂名最大的客家古民居。

  沙琅是茂名市为数不多的纯客家镇之一。茂名的客家人据考是源自明末清初时期客家移民史上的第五次南迁。以沙琅镇为中心,周围方圆数十里语言均以当地人俗称的厓话为主,这同属于客家方言语系。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货真价实的客家民居。

  典型的清代方形客家围屋

  这是一片颇具特色的建筑群,它位于沙琅镇月朗口村。这座民居的建筑样式具有客家传统民居的典型特点,属于方形客家围屋。

  朗山庄是茂名地区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占地面积约2835平方米,格局为“三踏六笔塔九拖廊”,即前后三进(三排)、左右六塔(六排)、共有九条廊道。是类似中原汉族府第风格的殿堂式民居建筑。它采用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主次对称,外型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主要特点是屋内厅堂多,天井多。大宅内共有房间85间,据说当年在最兴旺的时候,屋内共住有吴姓家族的200余人。

  当你走进朗山庄的大门,你会发现,从这里可以在屋内任意穿行到任何一间房间。这就是早期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聚族围居,外紧内松。换句话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开放。

  在客家民居的建筑中,天井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中厅建有大天井外,按照居住的需要,还建有若干个小天井,以满足采光和排水的需要。

  这座客家大宅,中间主屋三进为大厅,厅宽为5.7×7米;墙体为磨平砖砌就,桁木为30厘米直径的大杉木。

  当你看到这些精美的木雕和隐约可以看到模糊的壁画,也许还能想象当年这所客家大宅鼎盛时的辉煌。地面是用方砖铺就的,由于时代久远,方砖的表层已经开始脱落,变得凹凸不平了。

  月朗口村的村民绝大部分都姓吴,据说都是由原居朗山庄的客家人繁衍而来的,最终形成了这个吴姓的自然村。

  这座大宅为清嘉庆年间所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大部分房屋仍完好。

  朗山庄门前一左一右保存着清代的两组旗杆石。每组旗杆石均为前后两块,用青麻石打造,露出的基座高约120厘米,厚约10厘米,侧圆顶平形若葫芦,两块对称,相距约50厘米。

  每块旗杆石上下各开一个圆形小孔。两个小孔用来穿一条木制横杆,横杆中间可以绑扎一根旗杆,旗杆上可挂一面旗。

  电白县诗社琅江分社副社长李朝香告诉我们,这个家族当年分别有人考中文武举人,为了光宗耀祖,留芳百世,而树立起这一对旗杆石。

  据老人们说,在郎山庄的东西两侧原来还建有两座碉楼,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了。

  据旧《电白县志》记载,明清时电白“室无华栋”。当地过去的房屋布局多为“三间过”,左、右为住房,中间为厅。二进式的前厅,后厅为客厅,中间有一小天井,左右为厢房,作厨房和放杂物用,此种格局的为多数。富家则有大天井、大厢房的二进式或三进式的深宅大院。个别富裕户也有“四檐齐”式的走马楼。而朗山庄的布局规模远远超越其时当地任何富豪的房屋,方圆百里无以相匹。采访中我们见到村中阿婆背着一个小孩,村民说,这个小孩在吴氏家族的排辈为十八世。

  朗山庄神奇的传说

  何以吴姓客家人当年有如此财力建如此大屋?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74岁的吴氏长老吴锡仲告诉我们:“朗山庄大约200多年了,我知道的就整修过两次,最多时有200多人在这里住,现在大家基本都做(建房)出外面了。这间祖屋是11世的太公所建,建了九年,加上整理(装修),刚好十年。以前不是做什么官,是拾到银,拾到九重缸银。12世我们出了武举人,门前的旗杆石就是纪念。原来有个龙虎碑,那地方人家也是姓吴的,一次有好事,请齐所有太公去饮酒。其他人都去齐了,只有我太公去到半途,看到一只母鸡带着鸡仔又出又入、又出又入,觉得奇怪,就不去了。结果就发现那地方埋着银,就带着工人去起出银子,抬了一夜,把那九重缸银子都抬回来……”

  古老的客家农事歌谣

  这里的老人还唱着古老的客家农事歌谣:

  点兵歌

  正月点兵去领工,衫无一件鞋无一双;

  二月点兵着下秧,谷芽米饭泡鸡汤;

  三月点兵着插田,雨水纷纷淋得好可怜;

  四月点兵番薯汤,食了一场又一场;

  五月点兵灰水粽,食了一双无糖送;

  六月点兵着割禾,水推谷来转骂个老板婆;

  七月点兵鸭麻丸,猪肉两斤鸭两盘;

  八月点兵月团圆,盼与家人早团圆;

  九月点兵芥菜包,食了一篓又一篓;

  十月点兵着割禾,水推禾杆埋怨个老板婆;

  十一月点兵犁霜冻,犁到脚头黄又肿;

  十二月点兵松又松,没过多久就散工。

  电白县诗社琅江分社副社长李朝香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演唱了一首新编的客家山歌,客家音韵优美动听:

  歌唱月朗口古村事

  沙琅月朗口村乡遗产文化永流芳

  古屋画栋龙凤阁精工技巧甚高强

  石柱方圆有独特精雕细刻石门框

  至今已有二百载吴氏世家代代传

  忠孝仁爱标青史礼义廉耻永传扬

  勤耕勤读传祖德科学发展奔小康

  男女老少生活好美满幸福万年长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客家人,祖先源自中原,又称为河洛郎。所谓“客家”特指在西晋末年、唐宋末年间,因战乱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现居两广、福建、江西等省区的移民。他们祖上是北方人。那些当地的土著便把他们叫做“客家”,所谓“客家”,大概就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吧,他们的特有的语言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叫做了客家话。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传统民居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则是客家传统民居突出的共同特点。

  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最多曾住80户,600多人;

  深圳坪山大万世居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为保护这一客家古文化遗迹,这座客家古民居逾百万元的修缮费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

  建于1904年的“南华又庐”,共有118间房,是梅州地区最大的客家民居,由于精心保护,2002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围屋正濒临坍塌

  村里的老人说,如今,时代不同了,他们吴氏一家也已基本搬离了这座古老的大屋,在村中另择地方分别建起了独门独式的现代楼房,告别了过去,过起了现代的新的生活。但古老的祖屋朗山庄他们仍保存着、维持着,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要拆房分地。前些年这里还曾经用作村里的文化室。

  登上一家吴氏后人的三层楼顶,我们看到,由于基本没有人继续居住和维修,沧桑风雨的侵袭之中,朗山庄已有一部分房屋损毁,甚至坍塌。这座200岁高龄、比梅州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华又庐”足足年长一倍的客家古民居,正面临终老的命运。吴氏后人和当地一些热心人士多年来四出奔走,希望能将这一象征当地客家文化和家族荣耀的古老建筑保存下来。这座茂名最大的客家古民居到底是否有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则有待专家的考证评估……(编辑:郑彦丹)

来源:南方网http://news.southcn.com/dishi/ly/content/2008-08/20/content_4553180.htm

madduck 发表于 2008-8-24 16:06:34

回复 1# hd136302 的帖子

让你抢先转了。坐坐沙发也不错!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2849780.jpg
朗山庄全景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2911843.jpg
朗山庄大门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2951596.jpg
清代旗杆石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3030608.jpg
中庭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3102534.jpg
雕梁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5503601.jpg
大屋顶部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5559655.jpg
地砖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5803953.jpg
小天井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05950826.jpg
村民唱起古老的客家农事歌谣《点兵歌》。她背着的这个小孩在吴氏家族的排辈为十八世。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10635199.jpg
何以吴姓客家人当年有如此财力建如此大屋?原来是他们的祖公拾到九大缸银。
http://mm111.net/uploadfile/movie/uploadfile/200808/20080819110758987.jpg
由于基本没有人继续居住和维修,沧桑风雨的侵袭之中,朗山庄已有一部分房屋损毁,甚至坍塌。这座200岁高龄、比梅州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华又庐”足足年长一倍的客家古民居,正面临终老的命运。

[ 本帖最后由 madduck 于 2008-8-24 16:11 编辑 ]

yuanxianmin 发表于 2008-8-25 21:41:56

朗山庄年久失修,实在可惜!

点兵歌(古老的客家农事歌谣)颇有浓郁的客家民俗味道。

沙怀曼 发表于 2008-10-12 17:52:00

是人为的结果吗.

三方村 发表于 2008-10-13 03:02:05

严重关注:'(

广东兴宁陈文东 发表于 2008-10-15 18:46:00

我们的围龙屋和这个老屋的内部形式都是一样的,走到里面的感觉跟我们的围龙屋一模一样.

钟其润 发表于 2010-1-20 11:16:12

强烈支持保护!严重抗议政府失职!

anson2812 发表于 2010-1-20 12:21:37

是沙琅那里吧?对那里情况不了解。不过告诉你们,我们传统的瓦屋多是这样子的,中间天井,两边是伙房,正对门是大厅,分前厅后厅,四角是“捐”子。另外,还有只有一个厅的,进了门就是天井。由于我没去去过讲其他方言的旧式瓦屋,不清楚其他方言的人的旧式瓦屋如何。我只知道旧式瓦屋中天井是必不可少的。早期建的平房或楼房也有些有天井,不过后来建的全部一样了,没了特色。

[ 本帖最后由 anson2812 于 2010-1-20 12:24 编辑 ]

skc 发表于 2010-1-21 19:08:32

做田野调查,发觉很多大家族发迹都是检到金银珠宝等故事,说那些原来都是海盗土匪的贼赃,贼人可能早已命送黄泉,留下财宝给人拿去。

竹海聽聲 发表于 2010-1-21 21:15:07

回复 9# skc 的帖子

我也聽過類似的,我一個大學老師,祖籍興寧,他祖先在英德撿破爛,誰知道有個破落子弟居然把黃金當黃銅賣給他祖先了,于是在英德建了個很大的圍屋,他的說法是比始興的隘子滿堂大圍還大。

祖屋破落,是子孫不孝啊,一個祖屋最大的意義,通常不在其建筑意義、文化意義,而在其家族意義

JGSR 发表于 2010-1-21 22:49:22

谁来救救年迈的客家围屋 人大代表提出6点建议加以保护

2010/01/21 14:05:10 来源:南方网 
http://www.oeeee.com/a/20100121/837209.html

惠州两会之热点点击

●建议:关于抢救和保护惠阳区客家围屋的议案

●建议人:曾克勤等30多名人大代表

●案由:客家围屋具有很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惠阳区大多保护完好。但部分围屋遭到破坏,亟待保护。

典型大塘世居几成一座“空城”

大塘世居客家围屋位于惠阳区新圩镇新丰村塘口村民小组,大塘世居客家围屋是曾姓民居。据曾家族谱记载,大塘世居客家围屋建成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客家围屋,有200多间房子,清代已居住400多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居住人数逾600人。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生活在大塘世居客家围屋的曾姓村民陆续搬离围屋,大塘世居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早几年还租给外地人居住,但近10余年来由于房屋破烂不堪,连外地人也不敢在此住了。近年来,风雨侵蚀,大塘世居客家围屋内部分房屋已经倒塌,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部分瓦面全部倾覆,围屋内蛇鼠出没,污水横流,瓦砾满地,杂草丛生,历尽170多年风雨的大塘世居,如今大部分是危房,如不进行及时保护,古老的围屋很可能在三两年内倒塌殆尽,成为一片废墟。

现状仅存的围屋塌损严重

客家围屋是古老的客家民系世代繁衍生存的居所,是客家人对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独特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惠阳区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目前尚有100多座客家围屋,如,较为典型的代表有:镇隆镇的崇林世居、秋长的会龙楼和碧滟楼、良井镇霞角村的客家围屋及新圩镇的大塘世居等客家围屋。

然而,在仅存的客家围屋中,有许多由于经历了百年沧桑、风吹雨打、雷击火焚、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塌损严重,瓦砾满地,杂草丛生。抢救和保护客家围屋已刻不容缓。

尴尬缺钱 维修成泡影

部分村民曾提出客人出钱修缮自己的房子,但围屋均是一墙连两户,户户相连,只有部分人修根本不起作用,邻居不修照样株连别户。据悉,村干部曾经提议动员所有人出钱修,但由于一些残疾人户或孤儿寡母、孤寡老人、疾病缠身的贫困户又无法出钱,因而此动议也无法落实。

代表建议

争取更多围屋成文保单位

如何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做好抢救和保护客家围屋工作?在本次的“两会”上,曾克勤等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如下6点建议:

(一)由市、区人大、政府等部门牵头,成立保护客家围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士对惠阳区现有的客家围屋进行调查,造册登记,分轻重缓急,用10年时间分期分批进行维修保护。

(二)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广东省古村落”,争取有更多的客家围屋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由市、区财政每年拨出客家围屋抢救与保护专项资金,对有悠久历史并有一定社会地位及知名度但目前已濒临倒塌急需抢救维修的客家围屋(例如大塘世居)进行抢救性维修。

(四)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和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以及有识之士为客家围屋抢救与保护捐款捐物。

(五)加大围屋的保护力度。对确定为保护单位的围屋予以公布,竖立标志说明,制定保护措施。

(六)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在对它的旅游产品属性科学定位后,进行必要的包装、宣传、推介,然后再利用经营利润进一步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hillv2 发表于 2014-10-5 17:03:49

看来有必要以后修缮一下老祖屋

skc 发表于 2015-10-15 18:34:06

今天要用30年前的方法修缮不可能。相同的转瓦灰都难找,工匠更难找。找到了,费用会高得很。看所有受保护老房,真懂过去老房的人,都看出修了跟老的都很不同。光是新簇白油漆,把砖缝填平,懂的真笑出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茂名最大的客家围屋濒临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