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元宵节民俗:石上割鸡 新泉烧炮
第一章正月:欢天喜地第三节正月半—客家狂欢节
歌舞花灯会
石上割鸡
关于宁都县石上镇石上村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本书第一章第二节《正月初二》展示赣南客家“烧添丁炮”习俗时,已有所介绍。作为石上村人独特的岁时民俗,“割鸡”的历史内涵十分丰富。该习俗的形成和延续是强烈的宗族延续观念、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1)
与“割鸡”本身的独特性一样,石上村人把杀鸡称作“割鸡”。其民俗意义首先表现在割鸡祭祀的多重性以及祭祀场面的超级隆重程度,然而最具魅力的却是割鸡活动的狂欢色彩。
图1-97宁都县石上村添丁人家高举着大公鸡在汉帝庙外面排队等候“割鸡”
在石上村,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讲述出“割鸡”的来历。相传汉唐时期,石上就开始有人居住,村中有个叫李长贵的大户人家,娶妻数年却一直没有生育过。盼儿心切的李长贵妻,有一天梦见自己在村南的河边看见一座汉帝庙,跪下叩拜后就怀孕生儿子了。妻子把梦境告诉丈夫后,李长贵激动地说,诚如梦中所言,那我就去那儿建一座汉帝庙,年年虔诚朝拜。当年果然应验了这个梦,李长贵生了儿子,石上村也建起了汉帝庙。不仅这两夫妻,连全村的人都认为有灵验,纷纷拿着香烛,抱着大公鸡去庙里朝拜。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李长贵的儿子后来又生了三胎,每胎都是双胞儿子。这位兴奋极至的老财主,又毕恭毕敬地在汉帝庙周围栽种了六棵樟树。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见存留有三棵百年老樟树,每一棵都郁郁葱葱。李长贵还在庙旁建了一坐人行长木桥,取名“代渡桥”,以方便石上村所在的梅江东西两岸人民前来朝拜。
图1-98独一无二的石上“担灯”出发巡游(上图)与石上“割鸡”环村大巡游(下图)
石上“割鸡”的对象是头年生了孩子的人家,过去只有添了男丁的才参加,现在则生男生女同等对待。“割鸡”活动从正月十三“唱半班”开始就拉开了序幕,到了正月十四日,凡是添丁人家均忙碌不停,恭贺添丁的亲友陆续到来,不仅送来一盘盘、一挂挂、一串串数十万响的“添丁炮”,更有外家请来的唢呐队、锣鼓队带来的红火与喜庆。
年年数十户以上添丁人家,全部“割鸡”仪式不可能都在正月十五这天完成,于是抓阄来决定“割鸡”的先后顺序。抓阄结果,日子有正月十四的,有正月十五的,时间有上午的,有下午的,一家一家地来,一家一家地等,一家一家地“割鸡”,虽然人潮涌动,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正月十四的石上村到处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整个村子处于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正月十五元宵日,还盛行石上最富特色的灯彩表演。“马灯”队上场了,“马灯”由五匹象征皇宫御马的骏马装扮而成,用竹蔑扎制马架,有马头、马身和马尾,舞马灯者就套在马灯的中间位置“驾驭”。红、花、黄、白、黑五种花色的“马”奔驰而出时,任何人都不得阻挡,寓示着石上人的马到成功之意。接着是“龙灯”队上场,披红扎彩的龙灯表演着摆动、打滚、摇尾等动作,还有龙盘玉柱、龙抢玉珠、龙摆龙门等独有套路。再就是“担灯”队出场,生了儿子的人家要做一排安放六盏大灯(象征六个双胞胎儿子)的担灯,旁边还有两个孩童提着两盏小灯(象征着有儿女双全),一路鸣鞭放炮、吹打奏乐,游村、游家、进祠堂。
正月十五下午四点过后,是石上村惊天动地的一段时光。石上村的六家祠堂上堆满了用竹篙串起的爆竹,与土铳鸣响的同一时刻,六家祠堂的爆竹如千帆竟发同时点燃。点爆竹的人、看热闹的人,在振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在弥漫不散浓郁的硝烟中,在欢天喜地的鼓乐声中,尽情地释放着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豪迈,渲泄着火红年代火红日子的喜悦。数以千串,甚至数以万串计数的鞭炮,要燃放半个多小时,爆竹声中地上散落着一片厚厚的爆竹红,人们的头发身上也沾满了星星点点的爆竹红。在祠堂鸣完鞭炮后,红光满面、红屑满身的石上人,“龙灯”领队、“扛灯”成串、“马灯”压阵地又吹响嘹亮的唢呐,敲打起锣鼓,鸣放着鞭炮开始环村巡游,直至元宵夜幕降临,石上村火树银花,吉庆有余,狂欢有余。
新泉烧炮
与赣南宁都县石上镇石上村客家“割鸡”习俗相类似的,数闽西连城县新泉镇客家正月十五的“烧炮”。
图1-99新泉烧炮民俗图片:挂鞭炮团、点炮、燃炮(上图),锣鼓、十番队列与龙凤旗开道出游(中图左),四抬“三太祖师”菩萨轿走家串户送福祉、保平安(中图右),出游队伍与“烧炮”拜菩萨情景(下图)(以上图片主要采自“天天摄影论坛”作者:龙之吻)
新泉镇四邻有东南、西、北三个村,建制始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时为“表正里”。历史上曾为兵家必争之地,元至正四十三年(公元1305年),新泉筑城以御元军,名为“汤背砦”。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设巡检司于此。
正月十四日,家家户户筹备着“烧炮”活动,将购置一万至十万响的鞭炮,以一块门板作铺垫,将鞭炮密集圈围成倒三角旗形状的鞭炮团,悬挂在自家屋前的空坪上。相传,从前新泉有一张姓的商人,从外地带回三尊铜塑的观音、邓光、伏虎菩萨,尊为“三太祖师”。一开始,三尊铜塑供奉在西村坪头山祠庙中,菩萨相当灵验,有求必应,保一方平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越来越旺,燃放的鞭炮也越来越多。于是便每年轮流在各村各房族祠庙里供奉,且定每年正月十五日为“三太祖师”出游日。又为了节省燃放鞭炮的时间,将一串接一串燃放爆竹的迎接形式改成了“烧炮”,并沿袭至今。
每年正月十五日凌晨一时许,新泉村民便开始准备抬着“三太祖师”菩萨轿,高举狮、豹、龙、凤旗帜,锣鼓、十番队列,自北、西至东南村游行一日。新泉的“烧炮”独有且讲究,每年的“第一炮”都定在正月十五清晨6时30分准时点响。“第一炮”燃放之后,“三太祖师”方可正式出游。每到家户门前,村民就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到“三太祖师”临门,便点火烧掉。“烧炮”不同于放炮,火苗触及引信,片刻之后,便有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刹时,火光冲天,蘑菇云升起,硝烟弥漫。据说唯有如此这般,方能大吉大利。每到一户门前,户主都会备好贡品、烧香点烛、燃放烟花鞭炮相迎;待旗状主炮燃响后,巡游的队伍方可续行。如此一行一顿,整个巡游过程共需十余个小时。
傍晚,游行队伍到东南村老街,数百村民户主,早已恭候在入案祠庙两旁,列队成阵,人人手中抓着一只大公鸡,面前摆上盛有少许清水的三只碗,点燃香烛。待游行队列到面前,立即割鸡血入碗,祷告神祉庇佑,接着马上倒扣碗中鸡血,以示虔诚。“三太祖师”出游路上,血流成河。“三太祖师”返庙后,村民们将鸡带到滚沸的新泉温泉边拔毛清肠,温泉边数百人杀鸡场面蔚为奇观。
“烧炮”过后,家家户户开始上菜下酒,宴请亲朋,一年一度的闹元宵活动到此宣告结束。
[ 本帖最后由 yuanxianmin 于 2008-8-18 11:35 编辑 ] 这里也有一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9a559d0100aepe.html 昌哥,新浪博客中的小米就是yuanxianmi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