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qxlgc 发表于 2008-8-13 17:47:23

客家新音乐文化产品未能得到振兴的原因分析

黄有异老师最近写了一个叫〈寻绿珠〉的客家话音乐剧,但担心找不到人来表演。

见:http://www.kjwhsky.net/bbs/viewthread.php?tid=28082&extra=&page=1



我就此发表看法:

期待着黄老师把《寻绿珠》写成客家的“喧叙调”,写好了总有人能唱的,先从博白练起,再看看赣南采茶歌舞剧团,梅州山歌剧团,或者广东民族音乐乐团等处有人唱么?


当然,我知道黄老师要写出这东西来不是没这个能力,精力上黄老师舍了老命鏖战个把月也能挺得过去,问题确实是:写出来了谁识货?谁来唱?若有人能组织担纲表演团队,黄老师就会有兴头写了。


客家内部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去创新是件可悲的事情。文化从来就是当下人创造出来才有生命力的,而不是炒旧饭就能永远保留下去的。


自我从04年与黄老师在网上认识以来,他热心于客家话歌曲的创作,几年下来,他花了不少精力,写就了20几首客家话好作品,但迄今为止,大面积传唱他写的好作品的局面尚未形成,我都替他有点寒心了,他却劝我说:“不计生前事,总有识货人。尽自己努力去做,也不枉今世身为客家人。”

客家话歌曲未能广为传唱的原由可能有很多,我能想到的有如下几点:
1。很多客家人对客家认同无所谓,也没有承担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责任感,他们认为唱唱普通话歌曲甚至广府话闽南话歌曲也是蛮好的。

2。大陆地区还没有客家文化经营大鳄,或者是虽然有,但又各自为阵,或者是觉得无赢利的可能性。

3。客家地区及客家音乐表演团队及人员各有各的打算,各人认为自己搞的一套东西比别人的好,没有整合大客家音乐文化的想法,也没有这样的组织机构。

4。缺乏把客家新音乐与客家知名企业家牵线搭桥的人或者组织。往往只把客家当牌子举举,而不是真正把它与振兴和做大客家音乐文化的角度着手去运作。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8-8-13 20:53:42

最近国家开始重视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中国传统。

最好跟这个大方向结合起来,渗透到小学-中学的文艺教育中去,这样才有生命力。

世界客家恳亲会,要把这个创新文化联系起来,而非简单的联谊。

hjqxlgc 发表于 2008-8-14 07:20:11

严教授的建议很好。

    客属恳亲会一定要把最近几年大陆客家音乐人创作的新音乐拿得去表演,广西博白已经在这样做了,他们选好了黄老师和我合作的《秋思》和他个人创作的《淡水河斗歌》将拿去西安世客会上表演(这里姑且不争论西安适合不适合开世客会,北方省份既然想拿客家当牌打也就让他们拿吧,起码能让北方人知道中国有个叫客家的了不起的汉族民系,不会还傻乎乎地问:“你们客家是什么样的少数民族”)。

    我希望有更多的传唱新客家歌曲的行动。曾辉彬最近在忙着把他这几年唱的客家话新歌曲制作成DVD上市,好让KTV里也能有人唱这些歌,我是全力支持的。

   问题是,其实客籍音乐人还有很多(黄老师有个贴曾经专门提到这些客籍音乐家),他们没几个人热心参与进来搞客家新音乐,搞出来也没多少客籍音乐人来演唱(多半是他们不知道,上次赣南歌舞剧团的团长龙红女士跟黄老师他们一起去新加坡演出,听到了《秋思》等黄老师的客家新歌曲,甚是喜欢,一路上把黄老师的MP3从新加坡听到广州,听到没电才罢休,说以后也希望能唱这些歌,可见她以前是不知道,要是知道还是喜欢的。赣州这边的人对客家文化的新动向确实常常是后知后觉,广东的也好不到哪去),演唱了又没多少人来传唱,而且我知道并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没能让大众接触到这些歌,这些歌只在网络里流传。

   比如说去年,如果不是我回老家度假,带头把这么好的客家新歌曲教唱起来,赣江源广场上的那些人还在那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唱普通话歌,而今年他们是十分喜欢我们的客家新歌曲了,石城歌唱协会的头头还特地跟我联系向黄老师要了这些歌曲的伴奏。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象我这样做。现在每个县甚至乡镇都有群众纳凉歌曲活动,还有很多老年人在社区里搞歌唱组织,以及有些客家旅游景点和宾馆广场等处,还有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要让我们大陆客家新歌曲唱到这些地方去,有了群众基础,便有传唱和流传的可能。大家一起动手吧!

[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08-8-14 07:51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新音乐文化产品未能得到振兴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