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书法情结
傅翔
谈起书法,我想这算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情结了。人一生中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结,有的可能过重,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行动起来,而且梦想成真,于是成了缘份,如写作;有的则可能过轻,现在想来也不可能付诸行动,因此成了遗憾,如音乐、绘画。只有这书法,总是若即若离地随着我,因为写字成了习惯,而且刚好又写了一手漂亮的硬笔字。
小时候,总有人夸我写的字好看,于是也就格外认真地写字,包括小学每天中午都要上的书法课,我总是格外有兴趣。这也许算是书法情结的萌芽。后来,到了中学,这种书法课被取消了,书法便成了个人的兴趣。在那个极度崇拜考分的年代里,没有人会关注你身上的艺术天赋,因此,我自认为有的音乐和绘画才能也一直得不到舒展。然而,还是有一件事深深地打中了我,那是一次全校的书画展览,竟然有同学展出了一幅柳体书法作品,在我当时看来,那幅作品比柳公权的字还要好看许多。我清楚地记得作品的内容写的就是那首“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唐诗,而且用的就是那个沾上墨就会外溢的我见都没见过的宣纸。从那个时刻开始,我才糊里糊涂地知道了什么叫书法,什么叫距离,我猛然感到了自卑。
到了大学,学的是中文,书法是必修课,刚好就是那个出了名的朱以撒做老师。据说,他还是因为写了一手好字才当上这个大学老师的。第一堂课一上,我们才知道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书法的功底,顶多知道如何握笔而已。就像英语老师说我们原来都是“音盲”一样,我们英语的听力真是一片空白。想起来,都怪那个可恨的小学中学教育啊!只知道死读书,考得高分就行,而对体育与艺术极端漠视。在如今想来,我们真是被摧残的一代,所有的天赋都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啊!
于是,我们便恶补了一下书法,在宿舍里练开了。有的同学原来的基础便不错,因此成了我们的榜样。可我还是受了限制,因为没有钱买纸和墨,而且时间也不够用,因为有太多的文学名著也需要补课,特别是面对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我直感时间过得太快。书法在心思杂乱的大学时光还是没有练出来,甚至没有根本上的提高,因为课程还是太少了。所以一到考试,许多人的作品还是没法过关,只好找人代笔了。
真正到了练字的日子是我出来工作以后,在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便会买来笔墨和宣纸,煞有介事地做做样子,练是练不了几天的,只图一时的快意与附庸风雅。特别是到了年关,因为要写自家的春联,在父亲的劝责中只好也硬着头皮苦练一阵。按父亲的说法,一个大学生连对联都不会写还叫什么大学生,更何况还可以光耀门楣,顺便也可以省几个钱。那时的老家,还没有印刷的对联卖,只有几个卖对联的,现场写些方方正正不俗不雅的字卖钱。当然,价钱也就不会像如今印刷的对联一样便宜,因此父亲是有打算的。因为与其每到年关去求人写对联,不如自家有人写好得多,至少少了一份心事,至于写得好坏,也就并不那么重要了。父亲是这样想的,也这样说了,这倒正好给了我一个台阶下。既然好坏不要紧,那我就试试吧,于是便有了写对联的开始。
写春联对于我肯定是至关重要的转折,因为它说到底是一种展示,轻率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免不了在年关到来之际还得苦练一下书法,以此报答乡亲们对我的赏识。因为春联上的字越来越拿得出手了,于是便有邻舍讨要。这样过了好些年,只到我调离了家乡,后来又加上印刷的春联大行其道,我便心甘情愿地“失业”了。
来到省城工作对我的艺术修养自是一大促进,因为接触的书画家多了起来,而且水准也非同一般。我的眼力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纠正了许多以往的错误认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若不是身边有这样的高手,很多艺术的成见真是会害人的。至此,我才明白,以往在乡下之所以把许多都当做宝贝,那是因为见得少的缘故。见多识广真是有好处的,我想,这便是眼光。和越来越多的书画家成了朋友,也随着书画收藏的日渐丰富,我头脑里书法的样子也慢慢清晰起来。
这样的时候,我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书法的练习。我知道我只是一个作家,书法也不是我的梦想,但我想,既然有了这个爱好,而且一直也没有办法割舍,那在这个有了书房的日子里,我自当拿起可爱的毛笔,在闲暇时愉快地写写字,享受那笔墨的乐趣。
2008、7、17 福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