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西客家音乐人和一个喜欢客家音乐的梅州年轻人的对话
年轻人:我觉得台湾象林生祥、交工乐队和陈永淘的专辑非常非常好!有思想有深度。音乐人:对!
年轻人:难得的是他们能坚持自己的个性。
音乐人:目前大陆还没有这样的客家歌思维。
年轻人:是的
音乐人:尤其梅州的所谓专业团体的人。
年轻人:梅州让我很失望。
音乐人:包括本次去新加坡,也还是徐秋菊山歌皇后和汉乐拿得出手,没有其他新的东西。
年轻人:梅州还困在过去的思维里,毫无创新和突破,太保守了,都是些陈旧的东西。据说杨一的下一专辑是客语专辑,非常期待,看看能否给陈腐的梅州一记闷棒!!!!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我觉得我的音乐意识恐怕还高于那些所谓的专业团体的人。
音乐人:交工樂團对涯影响好大。
年轻人:涯最喜欢交工乐队和生祥哥,还有阿淘哥。
音乐人:苦于大陆没有这样的土壤啊。
年轻人:是的,缺少土壤是最基本的原因。
年轻人:缺少土壤也缺少群众根基,我指的是普通大众这些听众。我觉得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老一辈固守着传统山歌,新一代听客家新音乐还没有形成气候和规模,随著时间的推移,我想,新音乐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而且也是文化内涵越来越浓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会更多。
音乐人:赣州的采茶怎么也听不出客家味道,偶尔用几句客家话对白就算客家的?唱腔明明是官话,在新加坡看他们演出:唱歌时是官话(赣州市区的西南官话),等到对白时就有一两句客家话,演员也没几个讲客家话,赣南采茶戏还被称为是国家非物质遗产了呢。
年轻人:赣南客家山歌还是非常动人的!像《十送红军》、《斑鸠调》、《打只山歌过横排》,我觉得比梅州的五句板好多了。
音乐人:对,这些是客家的好东西。
年轻人:没错,是精华!
音乐人:五句板的音乐太呆板了。
年轻人:是的,因此,我不喜欢。
音乐人:歌词上也没有什么文学水准
年轻人:我看老一辈在听五句板,他们并不是当音乐在听,而是在听故事说唱,完全不是一回事。
音乐人:在没有信息的时代里适合叔婆伯母听罢了。
年轻人:过个二三十年,老一辈不在了,五句板便没有了市场,这些陈腐的东西就该进博物馆了。
音乐人:用点来作素材还是可以的。
年轻人:对
[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08-7-19 08:37 编辑 ] 网友"南进宫"发表不同的看法:
楼主所发的两人对话有失偏颇。我觉得那位“广西客家音乐人”对梅州客家音乐现状并未全面了解,如此评论欠妥。就如同我对广西客家音乐了解不够一样,我肯定不敢随便乱讲。那位“喜欢客家音乐的梅州年轻人”对梅州客家音乐也了解不够。所谓“客家音乐”范畴很广,不要以为梅州只有“五句板”,其实各个客家地区都有各自的客家山歌,几十年来通过改革发展,梅州已出现很多动听的客家歌曲,只是梅州在这方面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得不够。特别是他们不善于利用当今社会最有效的网络传媒工具,而我们主要是从网上去了解人家,或是在回到老家街头巷尾、公园所听到的一些山歌、五句板等。就五句板题材而言,已发展成好多悦耳动听的山歌音乐,其中“月光光”就是根据五句板改编的,“徐秋菊演唱专辑”里大部分是近20年来梅州客家音乐人创作的作品。这些客家音乐广受欢迎。
深圳客家乐团2007年在深圳举办一场《古韵新声客家情》专场演出(实况录像已上传本堂),其中绝大部分节目就是从梅州创作出来的作品,其中有些节目已被今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选中。所以我觉得:1、大家都要多点了解;2、梅州的专业团体应该多点宣传、推广,才有利于弘扬客家文化。
本人的肤浅意见,仅供探讨。得罪之处请谅。 客家堂伟华的回贴:
对话中提到的杨一是韶关北漂的客家人,是一个流浪歌手。
同样是客家人,杨一与林生祥的民谣音乐风格迥异,却同样迷人。
杨一的详细资料请参考以下的帖子:
http://www.cnhakka.com/bbs/read-htm-tid-33310.html 黄有异老师的回贴:
杂谈,我们不谈音乐
长衫马掛没有人穿了,阿婆从前穿的从右边扣扣子的那种大襟也不会再有人穿了,阿公们穿的那种裤头有四尺宽用一个鸡肠带绑着一个大铜钱做裤带的那种裤子(可惜我对这裤子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了,有谁能知道吗?)也不会有人穿的了。就连山区里靠近县城和乡镇的少数民族都不愿意穿她们自己的美丽服饰了,年轻人都会听着MP3唱着流行歌曲在街上或田边时尚时尚。对这种现象有很多有识之士大呼要保护传统,保留传统。另有一部份人则说要跟上时代。
跟上时代,就要改革,时代不会适应我们,时代可以改革我们,我们必需接受改革才能适应时代,跟上时代。
保留传统,如何保留?我曾经对中国民歌电视台采访的编导人员说。那些人自己住着高楼大厅,出入坐着小车,喝着可乐牛奶,坐在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里,叫人家生活在原始的状态中来保留传统,有这样的道理吗?!
没有把长衫马掛这些老式服装改造成现代时装的本事,它就不可能成为流行服装,就不可能流行,就只好让这些老把式放进博物馆,伤心惋惜只能是某些特定人群的感情问题。
也有一些旧时的产品受到国外人的欢迎和购买。比如:蓑衣,铜的水烟筒,原始的古老的民族服装等等。要清醒点,人家这是猎奇或作为文物收藏的,和大众的喜爱没有关系。老伯姓的实际生活中需要的不是时装展览会上模特穿的那种服装,也不是上面所说的那种四尺裤头的不是这个时代的老衣服,要穿什么?要穿这个时代的衣服。服饰、建筑、用具............一切都会在时代的潮流中改变着,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往往走在改革的前面。
修理钢笔的职业消失了。修电脑的职业红火了。修鞋的人还能找到饭吃。手表厂倒了,我们买手表倒便宜了,修手表的人日子不好过了,干脆乱哄乱诈。电信和移动是垄断行业,没有竞争者,价钱没商量,比资本主义国家贵多了,多贵你都得给,除非人们拒绝进入这个时代的生活。卖成衣的店和摊子多了,做裁缝的个体生产者就少了。社会发展了,科技水平提高了,骗子技巧跟着提高了。电视台要有收入,就得放广告,电视的广告多了,摇控器的使用率就高了,不信你去看看,那商店里摆出来数量最多的就是摇控器了。如果没有这个摇控器,我们就会被广告商气死!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摇控器__________选择需要的和淘汰不喜欢的,这是制造产品的人首先要考虑到的。 网友"楚南"认为大陆客家音乐要走台湾客家音乐的路,他推荐大家在线听台湾客家音乐:
http://chunan2008.blog.soh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