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qifeng 发表于 2008-7-10 08:35:30

仁化县周田镇大围村: 井水甘甜 人长寿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7/10/content_252736.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07-1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钟 葵

大围村南面高山聚集,是该村的“来龙”。 钟 葵摄

大围村的井水清澈甘甜。 江家和摄

大围村的祠堂坐南向北。 关华国摄

  在古代,大围村某户人家有人考试中举,便在大门外立一对石柱,用来立杆升旗。北门外的几对石柱,就是科举时代该村人才辈出的见证。饶芳东 摄
  本月6日,中国的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继去年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中国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再次获得世界的认可。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风水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因为无论是开平碉楼还是福建土楼,都深深地刻上了风水的烙印。

  永定振城楼按“八卦图”布局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其自成体系的建筑组群有圆形、方形、弧形、椭圆形等,适应聚族而居和防御的要求,在选址和建筑布局上吸收易学和堪舆学的理念,多数依山就势而建,布局精致巧妙,周围环境优美。如永定县的振城楼,就是完全按照“后天八卦图”进行布局建造的,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墙分隔,隔墙中设有拱门,关门时各建筑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连通,浑然一体。

  在广东,类似福建土楼的山区民居也有不少,大多分布在粤东和粤北等地区,仁化县周田镇的客家大围村就是其中一组颇有特色的大型山地建筑群。

  坐落在灵溪河上游河畔的大围村,又名翰亨村,开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道光年间,因社会动乱,为防匪贼,村民齐心协力在村外围修建围墙,公元1765年,周长为625米的围墙建成,围墙大部分用花岗岩石垒砌,高7米厚1米,坚实牢固,围墙每隔3米有枪眼和探望口,整个大围设有东门、南门、北门三个大门,北门为中门,三个门的门孔高3米、墙高7米,都是用21块麻石垒成。“3”、“7”和“21”的数字代表村中黄氏祖先峭山公有官、吴、郑三妻,三妻各生7子,共21个儿子。

  客家大围村外形像艘船

  由于围墙呈椭圆形,从高处俯视大围村,其外形就像一艘大船停靠在灵溪河岸边,围外两条弯曲的小路好像两条拴着大船的缆绳。

  大围村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周围群山耸翠,溪水环绕。附近有丹霞山和灵溪河山水森林公园、中国飞索第一漂等旅游景点。据村民反映,该村的选址、布局、坐向等都有堪舆学的依据,因选址正确,布局合理,该村一直以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并且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山清人贵山明人达山顺人孝

  经实地测量发现,该村整体是坐南向北,为“午山来龙,丁山癸向”的格局。水从“辰方”(东南方)和“未方”(西南方)来,在“亥方”(西北方)交汇,前面“明堂”开阔,左右两方“青龙砂”和“白虎砂”自然天成,侍立两边。环视大围村四周的山脉,可发现这里的山脉起伏连绵,山形或雄壮、或秀丽,有“龙虎抱卫,主客相迎”之势,无倾尖破损之弊。堪舆学认为,山的好坏,影响到人的形体、才能和道德品质。山清人贵,山明人达,山顺人孝,山厚人肥,山止人聚。山破人悲,山缩人低,山暗人迷,山走人离,山瘦人饥。这种“山人相应”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大围村人丁兴旺和人才辈出与周围的山脉环境确有某种“内在”联系。

  目前大围村有180多户人家,共1300人左右,人虽不多但长寿者多。近百年来该村110岁以上的长者就有几位,90岁至100岁的就有30多位,80岁以上的有50多位。在村里我们看到,老人们大部分行动自如,耳聪目明,生活不需要儿孙们照料。为什么大围村的人这么长寿呢?与地理环境有关吗?

  答案是确定的。大围村内的双巴井、杜屋井、细井子、大菜园井四口井,就是村民健康长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几百年来,大围村的村民都是喝这些泉水长大的。而当初大围村的开村祖之所以决定将村址选在这里,正是看中了这里终年不竭的泉水。

  泉水味甘色莹气香利长寿

  古代堪舆学著作《博山篇·论水》指出:“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另一本堪舆学著作明确指出:“凡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夏凉冬暖者为嘉泉,主富贵长寿”。

  大围村不仅外环境十分优美,走进村内,里面的布局也井然有序。村内最大的祠堂占据中心位置,祠堂周围民宅排列整齐,村中主要干道连接三个大门,在围墙脚设有数条排水沟通往围外,村民称这些水沟为“七穿八漏”。另外,村内所有的路几乎都是石板或鹅卵石路面,即使是下大雨,村中也不会积水,路面十分光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仁化县周田镇大围村: 井水甘甜 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