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发表于 2008-7-9 11:44:38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8-7-8 13:32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惜打的是“福建土楼”,,,客家二字,不怎么见报道,,,
不管怎样,还是值得庆贺的!

30000 发表于 2008-7-9 14:26:40

看过一本书,说土楼并非单纯客家特色,在闽南也有大量的圆楼(是否也叫土楼呢?)存在,其历史悠久不亚于永定的土楼。

而且广东江西也没有土楼吧,大埔饶平是接近福建的缘故,另类吧?

粤东主要是围龙屋,四角楼(地主屋)等。四角楼还是蛮结实的,毕竟是有钱人的建筑,而围龙屋大多数残败,不少都倒啦。

土楼毕竟大多数在福建或福建的边陲(可视为福建土楼的影响下建的),所以叫福建土楼也并无不妥。

hillv2 发表于 2008-7-9 18:51:55

假设土楼真的是客家特有...

可是如果从世界遗产所产生的附加价值来看,冠以一个省份的名称是最好不过的了..
从另外一个帖子可以看到,当地政府为了申遗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除了真的出于保护人类历史遗产的原因,当地政府肯定要从中获得回报,所以"福建土楼"就很正常了...

andrew 发表于 2008-7-9 19:03:59

提供參考:

節錄自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    P.101
作者:王其鈞(重慶建築工學院建築碩士;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編輯)


........................為此,筆者也進行了調查.............在廣東北部山區的始興縣也見到了許多接近圓樓的圍屋,都是客家人的民居.

如果說當地的地方誌上沒有久遠記載的話,那麼,隴東渭源縣的王韶堡等眾多現存土堡遺址,以及甘肅省的武山,隴西,甘谷等縣的縣志中關於古堡的記載,至少使我們相信,圓樓在古代的中原地區,的確存在過.

客家人帶入閩西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60&t22360.html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7-9 19:09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08-7-9 19:16:48

最古老土樓——馥馨樓

...圓樓在古代的中原地區,的確存在過...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601/2004/06/24/883@208243.htm
最古老土樓——馥馨樓
  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建於西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曆史,是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佔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層,墻身通體以生土夯成。馥馨樓沒有石基,這是沿襲了中原先祖的建築技術和建築形式,充分說明瞭永定土樓與黃河流域傳統民居的淵源關係。樓四週有四米寬的護樓壕溝,門前設有吊橋通行,其底墻生土摻拌有石灰、紅糖,堅固無比。
===================================================================
可不可能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9 19:23 编辑 ]

hky781103 发表于 2008-7-10 11:03:42

祝愿客家越来越好!!

祝愿客家越来越好!!

namlow 发表于 2008-7-11 10:40:39

回复 1# namlow 的帖子

http://www.fj.xinhuanet.com/zhkjw/2008-07/07/content_13744478.htm
海峡西岸2008台胞青年夏令营到龙岩市交流参观
2008-07-07 11:39:29   来源:闽西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海峡西岸2008台胞青年夏令营”昨日到龙岩市开展交流参观活动,夏令营的110多位台湾青年学生和大陆台胞学生共同参观了永定土楼。市政协副主席、市台联会长邱惠珍,省台联副会长叶露昆陪同交流参观活动。

    邱惠珍介绍说,今年夏令营以“魅力海西、台胞祖地”为主题,旨在通过夏令营活动,加深台胞青年对“共同家园”和台胞祖地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切身感受与了解。邱惠珍表示,本次夏令营将重点突出两岸青年的互动,夏令营的队员除了80多位来自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大学等校的学生、老师外,还有30多名大陆的台胞学生。夏令营的队员们参观了客家博物馆,欣赏客家民俗表演,一些队员还亲身参与客家婚嫁表演等民俗活动。

    据了解,此次夏令营是福建省台联连续第五年举办此类活动,活动得到台湾夏潮联谊会等民间团体的响应和支持,台胞青年报名亦十分踊跃。本次夏令营活动在我省南平、龙岩、厦门、泉州四地开展活动。(作者 阙国豪)

海底世界 发表于 2008-7-11 20:08:13

这是个好的开始,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土楼,了解客家文化,至少地方政府正积极努力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

namlow 发表于 2008-7-11 21:12:40

回复 10# namlow 的帖子

官方法文版:
http://portal.unesco.org/fr/ev.php-URL_ID=42986&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Le site des Tulou de Fujian en Chine, comprend 46 maisons de terre, construites entre le XIIème et le XXème siècle et disséminées sur plus de 120 km dans le sud-ouest de la province de Fujian, dans l’arrière-pays du détroit de Taiwan. Dressées au milieu de rizières, de champs de thé ou de tabac, les tulou sont des habitations en terre de plusieurs étages. Circulaires ou carrées, elles sont orientées vers l’intérieur et pouvaient abriter jusqu’à 800 personnes. Elles ont été construites dans un but défensif, autour d’une cour centrale avec très peu de fenêtres vers l’extérieur et une seule entrée. Servant d’habitation à tout
                                                      le clan,
les tulou fonctionnaient comme des entités villageoises et étaient aussi appelées &laquo; petits royaumes familiaux &raquo; ou &laquo; petites villes prospères &raquo;. Les tulou présentent des murs de boue fortifiés couverts par des toits de tuiles avec de larges avant-toits en surplomb. Les constructions les plus élaborées datent des 17ème et 18ème siècles. Les b&acirc;timents étaient divisés verticalement entre les familles qui disposaient chacune de deux ou trois pièces à chaque étage. Contrastant avec l’aspect sobre de l’extérieur, l’intérieur des tulou étaient con&ccedil;u pour le confort et souvent richement décoré. Ces édifices sont inscrits en tant qu’exemples de b&acirc;timents exceptionnels de par leur taille, leur tradition de construction et leur fonction, ils constituent un exemple unique de peuplement humain, basé sur une vie en communauté et des besoins défensifs tout en maintenant une relation harmonieuse avec leur environnement.

官方西班牙文版:
http://portal.unesco.org/es/ev.php-URL_ID=42986&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Tulou de Fujian (China). El sitio comprende 46 casas de tierra construidas entre los siglos XII y XX a lo largo de un eje de 120 km, en las tierras del interior del estrecho de Taiwán, al sudoeste de la provincia de Fujian. Edificadas en medio de arrozales y plantaciones de tabaco y té, estas casas de tierra de varias plantas, llamadas tulou, podían albergar hasta 800 personas. Su construcción, con fines defensivos, se hizo con arreglo a un trazado circular o cuadrado en torno a un patio central con una sola entrada y con muy pocos vanos en la fachada exterior. Servían de vivienda a la totalidad de los
                                       miembros de un mismo
y constituían pueblos enteros, que solían llamarse “peque&ntilde;os reinos familiares” o “peque&ntilde;as ciudades prósperas”. Son característicos sus altos muros de adobe rematados por tejados de grandes aleros. Las construcciones más elaboradas datan de los siglos XVII y XVIII. Las edificaciones se repartían verticalmente entre varias familias, que disponían cada una de dos o tres habitaciones por planta. El interior de cada tulou, a diferencia de su austera fachada, estaba dise&ntilde;ado para hacer confortable la vida de sus habitantes y con frecuencia poseía ricas ornamentaciones. Estos edificios se inscriben en la Lista del Patrimonio Mundial por la excepcionalidad de sus dimensiones, sus técnicas tradicionales de construcción y sus funciones. Constituyen un ejemplo único de asentamientos humanos basados en una vida comunitaria y una organización defensiva, en armonía con el medio ambiente circundante.
====================================================
法文le clan保持宗族语义
西班牙文miembros de un mismo= 相同成员.
那离客家更远了!

namlow 发表于 2008-7-12 11:58:48

官方图片网有误

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官方图片网有误.
见:

Inconsistency in title naming
发件人: LowNam (namlow@hotmail.com)
发送时间:2008年7月11日 14:23:56
收件人:bpi@unesco.org

Dear Sir/Madam,

I found some inconsistency on the naming of the titles of the following link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English link: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4289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the photos are entitled as China - Hakka Tulou, while in the French link:
http://portal.unesco.org/fr/ev.php-URL_ID=4289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the photos are entitled as Chine - Fujian Tulou; in the Spanish link:
http://portal.unesco.org/es/ev.php-URL_ID=4289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the photos are entitled as China - Fujian Tulou.
All the photos are named as Hakka Tulou. I suggest the term "Fujian Tulou" in the French and Spanish links change to "Hakka Tulou".

Sincerely,
Nam Low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12 12:02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08-7-13 12:32:43

回复 2# namlow 的帖子

由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资料
Description
Locations
Documents
Gallery
Serial ID Number↓ Name & Location    Coordinates    Area    Date Inscribed   
1113-001 Chuxi Tulou Cluster 初溪
N24 33 3 E116 54 1 Core zone: 14.72 Ha
Buffer zone: 271.2 Ha
0
1113-002 Hokgkeng Tulou Cluster 洪坑
N24 40 37 E116 58 22 Core zone: 29.87 Ha
Buffer zone: 72.4 Ha
0
1113-003 Gaobei Tulou Cluster 高北
N24 39 49 E117 00 13 Core zone: 9.44 Ha
Buffer zone: 138.5 Ha
0
1113-004 Yanxiang Lou 衍香楼
N24 36 33 E116 58 12 Core zone: 2.41 Ha
Buffer zone: 19.8 Ha
0
1113-005 Zhenfu Lou 振福楼
N24 38 6 E116 56 59 Core zone: 1.56 Ha
Buffer zone: 22.7 Ha
0
1113-006 Tianloukeng Tulou Cluster 田螺坑
N24 35 14 E117 03 19 Core zone: 8.85 Ha
Buffer zone: 67.8 Ha
0
1113-007 Hekeng Tulou Cluster 河坑
N24 39 3 E117 03 13 Core zone: 17.4 Ha
Buffer zone: 79.6 Ha
0
1113-008 Huaiyuan Lou 怀远楼
N24 40 28 E117 05 18 Core zone: 1.44 Ha
Buffer zone: 15.7 Ha
0
1113-009 Hegui Lou 和贵楼
N24 39 40 E117 05 15 Core zone: 1.75 Ha
Buffer zone: 37.3 Ha
0
1113-010 Dadi Tulou Cluster 大地
N25 1 23 E117 41 09 Core zone: 65.21 Ha
Buffer zone: 209.59 Ha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13 12:38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08-7-13 15:44:04

9个UNESCO土楼//群的位置:
20080713_2PMhttp://photo14.hexun.com/p/2008/0713/223738/b_28AD47915203A2BD4D5DAAFB3DE3A4C1.jpg
20080713-黎明http://photo14.hexun.com/p/2008/0713/223738/b_5A25FA0810D5B94CD6BAC92C48E658C8.jpg
20080713-黄昏http://photo14.hexun.com/p/2008/0713/223738/b_A29B9C3A41EFFD62916F63662A610EFD.jpg008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14 10:02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08-7-14 10:10:16

1113-010 Dadi Tulou Cluster 大地
N25 1 23 E117 41 09 Core zone: 65.21 Ha
Buffer zone: 209.59 Ha
===========================================
不在在这组里.
在82公里之外!
http://photo14.hexun.com/p/2008/0714/224106/b_8E33D94D73DD390BB305395B35C2332D.jpg
http://photo14.hexun.com/p/2008/0714/224106/b_BDFB066A71812F0C5FC179C7EA308869.jpg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7-14 18:55 编辑 ]

linqifeng 发表于 2008-7-15 07:58:30

福建土楼:族聚至今的“活”标本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7/15/content_256440.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07-15 来源: 广州日报

东方古城堡——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南溪土楼长城。土楼像从天而降的飞碟,又像拔地而起的蘑菇,有“东方古城堡”美誉。

永定土楼王——承启楼

永定土楼线路图
  在10日闭幕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被列入最新一批文化遗产

  7月2日至10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审议41个国家“申遗”的47个项目。北京时间7日晚,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通过了最新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福建土楼“申遗”工作启动。2000年4月,福建省政府正式确定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今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为期十年的 “申遗”路终于以成功画上圆满句号。

  恰逢土楼申遗成功之际,《东方古城堡——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一书出版。就福建土楼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报记者专访了本书的作者、土楼研究专家郭志坤。

  本专题采写和图片整理

  本报记者许珍

  土楼归来不看屋

  此次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而身为客家人的郭志坤认为,到过永定之后,会让人产生“土楼归来不看屋”的感叹。永定县现存土楼20000多座,南靖县则有15000多座,是土楼最集中的两个区域。永定的土楼样式,有人们所熟知的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八角形的、吊楼式的……总共有30多种。客家土楼和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的五大民居建筑。

  土楼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头和竹片。用生土为主要材料建起来的土楼,非常坚固。一来闽西一带生土黏性很强,作为建材干后很牢固;二来古代客家人在墙体中加入竹片和杉木,起到拉伸的作用;加上墙体非常厚,普遍达到一米左右,而且,下面厚,向上慢慢减薄,从而墙体重心下移,非常稳固;此外,房屋主体是土木建筑,采用穿斗的方法,更加稳固。一些有钱的人家,在墙体中还混合糖、蛋清、糯米等黏性物质,和黏土搅拌在一起做墙体,使整个墙体非常坚固。整个建筑又多采取圆形,有助于增强建筑的牢固性。

  能防御,可防火,冬暖夏凉

  土楼最大的特点是聚族而居,客家人从北方中原地区迁徙过来,在南迁的过程中,沿途吸收了各式建筑风格。土楼造型大、体积大,一般有三四层楼,一百多间房间,三四十户人家,大的土楼甚至有五六百个房间,能住800人左右。土楼的设计主要是出于防御的目的。郭志坤介绍说,客家人从北方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多是为了避难,沿途也多受害,当他们固定下来建筑房屋时就希望能有防御的作用。而且客家人南迁后,由于本地人占据了有利地形,他们往往居住在深山老林,匪盗较多,建土楼也是为了防御匪盗。他们以生土作材料,有防火的作用,木门上有水槽,进一步消除火患。为了达到防御的目的,一般土楼的一二层天衣无缝,不太开窗,直到三四层才有窗户,而且窗户是随着楼层增高而加大。往往三层的窗只是个小缝,顶层的窗最大,并设有眺望台,类似今天的阳台,兼有瞭望的性质。据郭志坤说,毛泽东也曾住过土楼,土楼在当年的游击战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座名为承启楼的土楼被称为圆楼王、土楼王,里面竟能住800多人。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许多遗址、古迹、皇宫相比,中国“福建土楼”的奇特之处,恰恰蕴含在一种平实的、平民的生活之中。和其他经典民居不同, “福建土楼”至今人丁兴旺,文化繁荣,相处和谐,是客家人族聚生活形态的“活”标本。“为什么那么久他们还喜欢住在土楼里,就是因为它的设计合理,住在里面很舒服。”郭志坤说。“住在土楼中,冬暖夏凉。“他解释说土楼墙体厚实,厚度达到一米,而如今的砖头只不过几寸厚而已,相比之下,土楼的绝缘、隔热、保暖性都很强。而且土质结构防潮防湿,有木炭的吸附和过滤功能,住在土楼中根本不需要都市人居室中空调的除湿功能。

  对话福建省文化文物局局长郑国珍:

  申遗成功是对全世界的承诺,和经济利益无关

  广州日报:申遗成功对于土楼的保护来说有什么意义?

  郑国珍:一个是荣誉感,一个是责任更重。申遗成功,就要兑现保护世界遗产的承诺,要用尽各种方法来为人类守护好这份遗产。

  广州日报:申遗成功后会不会得到一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费?

  郑国珍:没有。一分也没有。为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目前有180个国家缔结遗产保护公约。申遗成功后,就是要在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指导下使记载人类文化生活的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下来。这是一个民族、国家对全人类宣告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承诺,和经济收益无关。

  广州日报:那申遗成功对于推动福建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郑国珍:这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之所以要保护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冲击和影响,申遗就是要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将这些独一无二、特色鲜明的遗产保护下来,避免它消失后造成的遗憾。在保护遗产的过程中,尤其不能过分地进行旅游开发和旅游开发建设。

  名称               申遗成功时间

  云南丽江古城      1997年

  皖南古村落          2000年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年

  福建土楼            2008年

  中国36处世遗中的4处南方民居

  土楼的精神遗产:

  和谐的家园梦

  多少年来,土楼里的人们过着水一样平静而满足的日子。而就在几天前,这里突然到处一片欢呼雀跃,土楼,这个名字古朴而美丽,终于打动了世界,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力的“福建土楼”终于闯过了世界遗产大会最后的表决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土楼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是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代社会和谐的物证。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和风水建筑规划说,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体现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建筑智慧和人居理念。土楼的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互相可持续依存,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这里,建筑材料就地取自大自然,荒废时又回归大自然,是早期环保节能型生态建筑的经典。这种节约型和节能型的建筑与规划模式,面对现代化的进逼,对今人仍具有不可忽视的魅力和启示价值。

  土楼兼有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它外表宏大,内部亲切,堡垒式威严外观表现出强烈的防卫性,而土楼内部空间则是用纤细的木构件组成,并且居住空间对内院开敞,采用标准的小开间,使之接近人的尺度,从而让人倍感亲切。这种建筑体系包括对外的防御性、对内适应聚族而居的血缘关联性以及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性。

  客家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建筑,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乡村社会。作为乡土建筑,土楼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单体建筑的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上,也表现为土楼之间形成的整体性的、群体性的家族聚居的模式上。在聚族而居的土楼里,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院落里有水井,有宽阔的活动空间。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出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这种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的是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是群体文化模式的见证。

  和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一样,三清山刚刚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福建漳州、龙岩等地的土楼居民和江西上饶三清人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是,在现代城市无休止扩张、农田山林不断被毁的开发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古人的文化遗产所告知我们的人生哲学和生活伦理。

  链接:

  广东梅县客家围龙屋比福建土楼开放

  福建土楼和广东梅县客家围龙屋都是客家传统民居。据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介绍,和福建土楼相比,梅县客家围龙屋有以下几大特点:

  联系:1.都是客家民居,都是聚族而居;2.梅县的客家人多是早年从福建、江西迁徙而来,围龙屋和土楼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围龙屋是土楼的一种变形,是土楼众多形式之一。

  区别:1.土楼无论方形还是圆形,都是全封闭的,强调建筑的防御功能。而围龙屋则是半封闭的或敞开式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客家人从福建迁徙至梅县定居,在当地已站稳脚跟,所以建筑的防御功能相对被弱化。2.土楼通常有三四层楼,而围龙屋则多是平房,立面看前低后高,建筑前面有晒谷坪和水塘,从平面看像一个半圆加一个长方形。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8-7-15 09:37:32

围龙屋的历史可能比土楼长久,土楼来自粤东、赣南的“围”这个建筑式样。

他们存在渊源关系,我倒是同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