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ASD 发表于 2009-1-18 14:57:22

惠州话是僚语有国家民族文化丛书为证

惠州话是僚语这不是新意是事实
有国家民族文化丛书为证
惠州话是受到东江话严重影响的布努语这是事实现在要造反让畲客话来倾向惠州僚语吗?
QQASD网友提供的上述有关资料中,说到惠州话源于属于瑶后语“布努”语,这很有新意。
惠州话是僚语这不是新意是事实有国家民族文化丛书为证
作为中原后裔坚决反对惠州僚语成为惠州代表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18 16:35:47

原帖由 QQASD 于 2009-1-2 11:19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俚语只是西江比较大的百越族而已
可笑的是广府人骨子里认为中原客家血脉优秀,百越族低贱所以硬是牵强吹广府也是中原而来俚语在80年代吃了英国几年奶,就大脑出现问题先是跑到北京镶着金牙招摇过市,神经错乱要做国 ...
呵呵,这条“阿Q诶罒弟”真是精神错乱,语无伦次。广府人骨子里认为客家是“野蛮民族”。广府人与浙江人一样认为自己是汉越融合后代,浙江捷足先登自封“越”,广府人高举“越”的古字“粤”,高扬起主流强势文化的旗帜。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广府都比客家领先一千年。客家神话牛皮自欺欺人还可以,真要逐项比较硬件,“流”啊,呵呵。

孙中山的家世源流,世代都不是客家,这是正规权威机构的结论,也是孙中山家族早已声明的问题。客家神话移花接木,胡乱攀附,正是弱势的表现。孙中山是非常伟大的,其伟大在于引领中国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第一步。攀附者对孙中山的历史毫无所知,只知道胡乱攀附,所以就把所谓“国会讨论国语,孙中山大公无私力排众议不让粤语通过”的传说当真,还说成是因为孙中山是客家人。愚昧啊,客家神话痴迷者。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18 16:39:56

正契弟“阿Q诶罒弟”看准喽:

从“越”与“粤”看地域强势文化“先到先得”的定律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kexuefazhanguan&job=view&topicid=137917
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774347
浙江以其高度发达的文化,已经把“越”字掠为自己的简称啦,越剧威名天下传,《红楼梦》是其经典之作。广东古为百越地,也是南越国旧地,用“越”为名天经地义,无奈被浙江佬搞成了专利,没办法啦,只能用古字“粤”代替,注册为专利。对不起啦,史载福建的“闽粤”,侵犯了我们广东的专利,要改,改为“闽越”。如果浙江人不答应,福建佬只能把“越”字也去掉啦,剩下孤零零一条长虫闽。这就是地域强势文化“先到先得”的定律。广府族群由于地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上具有突出地位,所以“粤”通常指广府族群,例如粤语、粤剧、粤曲、粤绣(广绣)、粤商(广商)、广东音乐,正如“中文”通常就是指汉语言文字。

“客家”者,闽粤赣百越古地土著也,到了区域中心才成为客籍,被称为“客家”,并无“中原”含义。即使阁下终于发现客家才是最地道的古越土著(一位法医学专家兼人类学专家经过体质测量证实了这点),想取“越”“粤”之名,也已经晚了很多步啦。吴,是江苏专利,浙江也有一点份,但不“正宗”;越,是浙江专利,南方百越故地也有份,但威水的越国、越剧非浙江莫属;粤,是广府族群专利,广东省内的其他族群、民族也有份,但威水的粤人、粤语、粤剧、粤曲、粤绣(广绣)、粤商(广商)、广东音乐,非广府莫属。粤菜,实为广府菜。客家菜、潮菜实际上是不属于粤菜范畴的,无奈知名度太低、品牌火候不够,同属一省,让其沾沾光,也无所谓啦。但客家菜(实为地道农家菜)自吹最接近北方菜,就是扯蛋。稍作对比就清楚,唯有粤菜(即广府菜)是南方菜系中最接近北方菜(尤其是北方菜的代表鲁菜)的,从刀工到烹饪技巧,多有取长补短之处。广州何氏家族祖传的南刀,价格昂贵,就是专为粤菜大厨提供的。世界闻名的菜式只有法国菜、意大利菜和中国菜,其中的中国菜就是是指粤菜,是广府籍华侨在海外拓展的饮食文化大作。北京的宫廷菜--谭家菜,就是粤菜世家进军北方的见证。

粤菜也有一些独特的东东,例如鱼生、田鼠、狗肉等等,这是不太好的风气,但最盛行的地区并非粤语区,而是客家山区。搜索“鱼生”、"宁化老鼠干"等等可知。客家话所说的“老鼠干”实为“田鼠干”,但号称炎黄贵胄之人竟然“老鼠”“田鼠”不分,难道又是吹嘘的中原说法?“酿豆腐是包饺子的变种”之类牛皮,早就吹遍了全中国,教授级的水平啊。

阿土、狗剩通过奋斗可以当教授,但教授的儿子不会叫阿土、狗剩。广府族群实事求是,客家神话牛皮吹破,可见一斑。
先进与落后,都有其原因。在文化领域,同情弱者的信条应该抛弃!揭穿弱势状态下的客家神话要毫不留情!弘扬岭南本土强势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18 16:53:37

原帖由 QQASD 于 2009-1-18 14:57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惠州话是僚语这不是新意是事实
有国家民族文化丛书为证
惠州话是受到东江话严重影响的布努语这是事实现在要造反让畲客话来倾向惠州僚语吗?
QQASD网友提供的上述有关资料中,说到惠州话源于属于瑶后语“布努”语, ...
呵呵,惠州话就是老惠州市的主流语言,惠阳陈江、河源城区和周边一些地带等等地方也是这种话,特点是沿中心城市分布、沿江分布,虚荣的你连向往还来不及,还吹什么?正阿Q。

凡是实事求是研究的专家,都会发现南方“汉语”所具有的南方少数民族元素。粤语就带有壮侗语族的因素,是凝聚了秦汉到隋唐时期汉族官话雅言和声调最丰富的壮侗语精华的一种高品位语言,实际上已经是与汉语、壮侗语并列的一种强势语种。这种强势语言,有完整的汉字读音体系,最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入声,平仄有序,韵律优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阿Q就在自己的落后语言灭亡之前吹擂几句好啦,攻击伟大的粤语只能显出你的无知和闭塞。

这是惠州籍教授刘叔新的论著:

粤语壮傣语问题--附语法语义词汇问题研讨
作者:刘叔新
基本信息
· 开本: 32
· 出版日期: 2006-05
· 版次: 1
· 页数: 377
· ISBN: 7100046602
· 国别: 中国大陆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精简装: 平装
图书目录
粤语壮语关系词的分类问题及类别例释
汉语与壮语同源的和搬借的亲属称谓
汉语傣语同源的基本动作词
连山壮语元音系统与粤语的近似
广州话的长短元音问题
广州话元音音位的两个问题
介音u是广州话的语言事实
广州话的形态词及其类别
广州话的趋向范畴
惠州话系属考
  [附录] 李新魁《广东的方言·第六章·第二节 粤、客难分的惠州话》
汉语方言区语文教育的方言干扰问题
带连绵义的体词性短语
汉语构词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汉语时间语义范畴的表现方式体系
句内词语意义关系的性质和复杂层面
习用语辞典与成语惯用语问题
关于成语惯用语问题的答问录
中国诗歌文化的语言条件
当代汉文事务文体的特点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_22_60079_27422_skin1.html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18 17:03:21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1-2 13:09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广州话是被客家话改造过的,西部的勾漏等地粤语,更加接近早期粤语原貌。
呵呵,广州话是在西江粤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与粤西粤语接近而与珠三角周边语言有一定距离,但无论珠三角还是粤西粤语,都具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共同特征,地域差异是正常的。一些客家人被同化,正是自身经济文化落后而向先进地区靠拢,绝不可能能“改造”广州话(反过来倒会),如果是“改造”,应该满城都是被“盖草”的语言痕迹,“你我他”等等表述全是“以埃GI”。所谓“改造”的说法,源自某些客家学者把“珠玑巷移民”扯成“客家人开发珠三角”,毫不脸红地吹擂“客家传播先进技术和文化”。呵呵,明代以前的南雄并非客家地区,而且“珠玑巷”只是一个族群认同的传说。

springLGZ 发表于 2009-1-18 17:56:53

东贵西富
南穷北倔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18 18:06:57

原帖由 springLGZ 于 2009-1-18 17:56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东贵西富
南穷北倔
那是全球而言滴,西方国家富得流油,东方国家穷得没裤子穿,东方国家的强盗另类日本倒是靠二战掠夺和战后耍赖过得很滋润,加入西方七国集团。
南半球的国家基本上是穷光蛋中的穷光蛋,所以整天干嚎“南南合作”,全世界穷光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北半球的牛B国家。中国虽然穷,但地处北半球,经济总量和军事实力在世界排前五名,也被南半球那班家伙列为阶级敌人,呵呵。其中,新加坡一会靠拢富爸爸美国,一会混在“穷兄弟”“南南”中,该装穷的时候就装穷,该冒泡的时候就冒泡,把中国的爱国愤青气坏了。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1-18 18:25 编辑 ]

springLGZ 发表于 2009-1-18 20:48:11

珠江先生,这里是客家人社区,我不会扯得这么远的。你不要搞得那么远。不过,你的看法也有点落后了,拿前十多年来说还是较切合的。现在的形势不同了,自我中心,勾心头角,左顾右盼的多了。
珠江先生,我上个帖是描述广州的过去。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18 22:00:27

原帖由 springLGZ 于 2009-1-18 20:48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珠江先生,这里是客家人社区,我不会扯得这么远的。你不要搞得那么远。不过,你的看法也有点落后了,拿前十多年来说还是较切合的。现在的形势不同了,自我中心,勾心头角,左顾右盼的多了。
珠江先生,我上个帖是描 ...
中国处于夹缝中,在第三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夹着,只有发力冲刺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有生路,否则不管你多穷都是第三世界的“阶级敌人”,不管你生活多稳定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而已。

广州的河南,是富户豪门建别墅的地方,南华西街一带就是这种地域,也是成为全省文明模范的基础。东山,也是真正的富户建洋楼居住的地域。西关只是小家碧玉云集之地,也是一个繁盛集市,作为经营场地不错,但豪门大户不住那里。北边的“河北”,为市中心,“倔”你个头!北郊的菜农也是富得流油,富极无聊就练武锻炼身体,武林高手众多,就像佛山。北郊有客家石匠,也有织布厂的客家工人,搭棚暂住,很穷,性格也倔,在反英斗争中和当地农民结成同盟,但已经是城门外的,而且也不是当地农村的。

springLGZ 发表于 2009-1-18 23:05:39

珠江先生对广州的历史了解真是有限。我说的是过去的广州,不是现在。
东贵——东山一带官员多居的地方(东山大少)
西富——有钱人家族多的地方(西关小姐)
南穷——江南一带当时还没怎么开发
北倔——三眼井,豆腐坊,越秀山一带(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客家山歌: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

珠江先生这不是我吹出来的,我是从广州的一些老人之口再与一些历史及我自己的亲身考察后而写在这里的。“东贵西富,南穷北倔”这也不是现在才这样说的,解放前就有这种说法了。不信话的话你问一问较关心事情老广州,一问他们都能说出来。当然,拿到现在来比照,肯定不同了。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22 09:59:18

原帖由 springLGZ 于 2009-1-18 23:0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珠江先生对广州的历史了解真是有限。我说的是过去的广州,不是现在。
东贵——东山一带官员多居的地方(东山大少)
西富——有钱人家族多的地方(西关小姐)
南穷——江南一带当时还没怎么开发
北倔——三眼井, ... 珠江先生这不是我吹出来的,我是从广州的一些老人之口再与一些历史及我自己的亲身考察后而写在这里的。“东贵西富,南穷北倔”这也不是现在才这样说的,解放前就有这种说法了。不信话的话你问一问较关心事情老广州,一问他们都能说出来。当然,拿到现在来比照,肯定不同了。

呵呵,本大猫讲的正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广州。东山、河南都是有钱大户建别墅花园的地方。西关小姐是小家碧玉,也就是“小开”之家滴,并非大户。西关是商业旺地,名流有投资,但不会住在那种乱糟糟的地方,过去一点就是白鹅潭“鸡窦”,周边嘈嘈杂杂的闹市也让人不得安宁,豪门大户是不会住在那里的。城北就是“河北”,沿江路一带很繁华,八旗子弟蹲在内巷也不错,油头粉面者众多,二流子多,“倔’他个头。而且广州话乃至所有粤语都没有“倔”字。客家人在北门外的荒山上搭棚,穷得当当响,脾气也是硬得当当响,自认“倔头倔脑”,那是自己说得的,广州人没有这种说法。

勇往直前 发表于 2009-1-22 18:28:28

客家人是以中原人为主体结合当地部分少数民族融合而成,已证明并获世人公认,我们的主要精力要在现在和未来上下功夫,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24 17:43:40

原帖由 勇往直前 于 2009-1-22 18:28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客家人是以中原人为主体结合当地部分少数民族融合而成,已证明并获世人公认,我们的主要精力要在现在和未来上下功夫,
“公认”马盖?呵呵。一个人是不是赢得别人尊重,不是因为头上刻着“中原”。满脸蛮相、越相还吹中原,是引人发笑的,现实中就不乏这样的客家神话痴迷者。客家中的盘蓝雷钟赖“五姓”,以及客家乃至南方省份都广泛分布的毛姓,是痕迹明显的苗蛮姓。看看这几姓的猛人有多少?更何况,真正来自百越和苗蛮的姓氏有一百来个,包括陈林李何张刘等等大姓。靠谱牒来唱中原,历来不被历史界承认,而大范围的体质特征、血缘、民俗研究也恰恰证明客家主体并非中原汉族。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1-24 17:55 编辑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24 17:51:31

家应学院房学嘉教授(客家人)根据大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现(包括与国内外著名专家联合调查),认为“这个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房学嘉《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序 2008-08-10 11:14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在客家学界,有一个机构是闻名遐迩的,那就是广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从1989年成立的客家研究所到现在的客家研究院,坚持客家源流和客家民俗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经常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举办客家文化夏令营或讲习班,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一位学者是大家熟知的,那就是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客家研究院的带头人房学嘉,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才带领同仁把一个山区高校的小小研究机构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同时,他本身的研究也富有特色,总是能抓住学术上的敏感课题,提出独立见解,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

我最初认识房学嘉,是在1994年。那一年他出版了《客家源流探奥》一书,其书探讨范围很广,但引起广泛注意的是他关于客家人来源的新观点。他认为,“客家共同体由古越族遗民中的一支与历史上南迁的中原人融合、汉化而形成”,而古越人与中原人融合过程中,是占人口多数的越族人同化了中原流人,属于少数的中原流人则用中原科学文化教化了客地人民。此论一出,激起轩然大波。许多客家人士,尤其是那些受正规学术训练不多而又热衷于空谈客家文化的人士,认为房学嘉的观点离经叛道,意在颠覆客家人来自中原高门大族的正统学说,是邪恶异端,因而大张鞑伐,批判责难的声浪甚高。那时我担任福建社科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福建《客家》杂志主编,也收到了来自梅州的批判文章。这就促使我认真拜读了房学嘉的书。读后我感到,房著的许多观点虽未必都能为人接受,但他强调赣闽粤边土著的古越族人民在客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民族融合和各族文化涵化是客家形成的必由之路,这无疑是正确的。他的研究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走了一条把文献史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之路,也是非常可取、值得提倡的。因此,我坚决拒绝了那些专以大帽子压人的来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给予房学嘉一点支持,同时把他引为真正搞学问的同道。

此后我与房学嘉先生的来往就日渐多起来,关注他的新作,出席他主办的各种会议,以各种形式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彼此视为客家学术领域的畏友。我注意到,他没有被无理的责难声浪所压倒,也没有卷入无谓的纷争中,反而更加一心一意地投入客家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中,不但深入调查粤东客家文化,还尽可能关注和研究台湾的客家文化;他的研究旨趣也由客家源流一类大问题,转到经济、生态、宗族、宗教、民间信仰、妇女生活、建筑文化等具体问题上,写出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新论著,为客家学贡献出一个又一个富有启发意义新成果。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部《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是房学嘉先生多年来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结集,同时也是他较长时期以来研究轨迹的展示。读着这部新著,眼前总是闪现出我这位老友多年来在客家研究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不屈不挠地探索、默默地奉献的身影,对老友的敬意油然而生。陈寅恪先生教导我们,做学问要预流,通过这部新著,我们也看到了房学嘉先生在客家学领域不断预流的努力。因此,在先睹为快之余,我很高兴把它推荐给学界同仁,希望大家都能共享这一浸透着田野调查汗水的客家学新成果,共睹我这位老友在客家学园地辛勤耕耘的风姿。

                        

                                                                            戊子年立秋日谢重光

                                                                            于榕城小柳东南书屋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9-1-24 17:52:16

访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所长房学嘉(2)


在线收听

——走向世界的客家学研究

  上周这个时间的[客家天地]节目里,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房学嘉先生向各位介绍了研究院在客家研究方面的宗旨以及他们的学术研究道路,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效果。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客家学研究,梅州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合作,学术交流开展得十分活跃,从而让小小山区大学的客家学研究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在这次[客家天地]节目里,我们就来听听房学嘉教授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从1995年开始,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客家学术研讨会或专题园桌讨论会,自2000年以来,大型学术活动就举办了10次,邀集海内外知名客家学者,就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议题进行专门研讨,对于推动客家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2003年的“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的“比较视野下的客家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山东、安徽、福建、江西等地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中有教授54人,其中不少是国际著名学者。2007年,研究院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今年一月份,我们开了一个[走进客家社会]2007田野考察习作研究营,就同台湾中央大学合作,他们来了30多个人。我们这个活动并不是旅游,而是选一个点到那里去看,看了以后回来说,说了以后再去看,对一个问题进行解剖,客家宗族、客家建筑等,用一、二个星期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五月份,我们又要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廖安祥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也有100多人在这里开会(5月26日至28日),在此之前的2006年11月份,我们搞了一个罗香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世界各地的客家学者无不知道罗香林的,他们都来参加,也有100多人,都是自费来的,7月份,我们又有一个夏令营现在网上报名,十分火爆,也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侨办委托搞的,8月份有一个历史人类学高级研讨班,这是国家教育部委托搞的,是全国性的,主要是重点高校,为期半个月。”

  房学嘉说,我们这个小小山区大学,通过客家文化这个平台去开展研究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已经产生了十分好的效果,对宣传梅州,宣传嘉应学院,提高我们嘉应学院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虽然只是高校中的一个小小的学术机构,但由于采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获海内外同行的认可。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历史系、人类学系等海内外著名学术机构,都经常来到梅州这个小小山区城市,与研究院合作举办学术活动,不仅如此,这里还吸引了一批批国际一流大学的专家学者前来做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以来,单是美国,就先后有明德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等10多位专家教授,来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房学嘉告诉我们:

  “可能你们都没想到,80年代我们内地很多大学教授、博士,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去镀金,作访问学者,而正好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法国、还有日本的博士则申请到这里来作访问学者。我们接待了好几位,最长时间是一年半,他们都是不懂中文、不会讲客家话的,他们以我们这个客家研究院为依托,到乡下去。到现在还有两个美国学者在这里,有个专门的办公室。”

  随着研究院的客家研究在学术界影响越来越大,对外学术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客家研究院的专兼职科研人员,不断走出校门、国门出席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使研究院的客家研究不断地走向世界。研究院人员先后多次应邀赴海外著名大学做客座教授,为博士、硕士研究生上课,而房学嘉更是成为国际著名大学邀请的常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我去当客座教授,那里曾邀请的大陆学者大约有800多人,但他们都是国家花钱的,我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经费请我去的,这就说明我们的研究形成特色以后,连国际著名大学都愿意花钱请我们到那里去,台湾的几间大学也花钱请我去作客座教授,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去过18次,最长的一次是半年,是作田野研究,给他们上课。”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把客家研究推向世界的同时,还以客家文化为媒介,担当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为国家的和平统一战线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梅州是侨乡,很多华侨组织他们的会馆到这里来学习客家文化,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委托,搞过几次,台湾也有很多客家人来到这里,所以国台办也委托我们搞,开展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个平台来做这个工作。每次开展一个活动,报名参加的专家学者都十分踊跃。每年我们都举办一次海峡两岸高校夏令营,来的都是研究生,本科生都难有机会。”

  客家文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夏令营的学者们通过在客家地区的参观考察,不仅感受到了客家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博大内涵,同时,也加深了对大陆的认识,两岸客家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血脉相连关系,使两岸青年学者心更近、情更浓。

  从以上房学嘉教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客家研究走向世界的情况。在下周这个时间的[客家天地]节目中,我还将带您一同去领略房学嘉教授领导下的客家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欢迎您到时收听。这一期的[客家天地]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下周同一节目时间我们再会。 http://gb.cri.cn/1321/2007/10/18/1569@1807661.htm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我认为:惠州话离客家话远,离广府话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