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于1910年在馬來西亞檳城創辦《光華日報》
孙中山创办的《光华日报》--------------------------------------------------------------------------------
作者:李永军
《光华日报》是全世界仅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是世界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1910年12月20日在槟榔屿故居庄裕荣中一手设创办的。从此奠定了充当人民喉舌的功能,是弥足珍重的中华文化遗产。远离母语环境、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所在地主流文化截然不同……所有这些海外华文媒体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都决定了总部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光华日报注定要面临比国内报纸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当初发行只有几千份的小报,如何能发展成为日发行量达10万份、影响广泛的海外华文报纸“老大哥”?显然,是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力帮助光华日报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光华日报所坚持的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精神,也正是光华日报今日能够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光华见证了亚洲发展历史,更是和马来西亚同步发展,随着时代变迁,《光华日报》由一份中国为本位的革命民主运动的侨报转变为当地华裔人士的报纸,成为北马地区华人社会的喉舌,继续扮演文化先锋的角色。不仅传播中华文化,还有效引导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宣传种族和谐,增进民族团结和相互了解,在特殊环境中发挥特殊作用。成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成为发展中马友好关系的新闻载体。
创办初期,《光华日报》是中国革命党在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机关报。在血雨腥风的革命中,它担负起号召海内外华人大团结,推翻封建社会的使命。当时,《光华日报》的诞生犹如一支站在南洋最前线的义勇军,支持中国民主改革运动和抗日救国运动。《光华日报》创刊之初,每天出版2大张。最初全部采用4号长行编排,社论、电讯、新闻、广告一律采用4号字,重要启事排在最前头。在孙中山先生的感召之下,该报吸引了愈来愈多追求新文化、新知识的读者。这里不仅是同盟会在南洋的重要宣传机关,而且一度是指挥革命的阵地,成了同盟会的人才集结地、信息联络点、物资转运站。《光华日报》创刊第二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满清专制政府。光华这份有着特殊任务的民主喉舌继续在槟榔屿肩负着任重道远的文化薪传使命。其间,《光华日报》几经沧桑:1927年中国济南发生五卅惨案,光华号召反日,被当局勒令停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光华日报以大无畏精神,号召华侨献捐支持南侨筹赈会,同时以身作则,全体职员捐献一个月薪水。当年筹款抗日,槟榔屿居马来西亚之首,这其中,《光华日报》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推波助澜角色;1941年,日本侵占槟岛,站在文化战场最前线抗日的《光华日报》首当其冲,报社董事及新闻工作者积极抗日,《光华日报》成了日军占领前最畅销的一份华文日报;槟岛沦陷后,光华董事及员工成了日军通缉的对象。走避不及的光华人皆遭日军逮捕,壮烈牺牲。直到日本投降后,停刊了4年多的《光华日报》才得以复刊。
上世纪60年代末,红色思潮风起云涌。《光华日报》再度面临一场大考验,营业欠佳。当时的主事者骆文秀无奈之下卖掉了另一份英文报纸《星报》,投入百万资金,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重振《光华日报》。实际上,这份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报,目前每天60个版,厚厚的一叠中,广告版面占了不少。华人较为集中、华人在整个马来西亚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固然是光华日报相比较于其它海外华文媒体较为明显的生存优势。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奔走一生,由他创立的光华日报深深地打上爱国爱民的烙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正是因为这张小小报纸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它赢得了海外华侨的尊重与支持。光华日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是海外华人对祖国感情的一种寄托。而光华日报所一直坚持关注中国、关注华人社团的宗旨,也让一份报纸成为祖国与马来西亚华人之间的一条纽带,系住了华人在海外漂浮的心。
1975年3月,报社在编采内容及业务促销方面大肆改革。在这阶段,光华实施了第一及第二次版,尽快地把最新的资讯送到北马一带的城乡。在新闻报导和舆论方面,坚守不偏不倚,反映国家政策和大众意见,以服务广大读者为宗旨。1998年7月7日,光华获得了认可:马来西亚庆祝100周年纪念之际,颁发“历史最悠久注册公司及业务蓬勃荣誉奖”给该国5家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光华日报》是其中之一。经过时代的颠簸和历史的动荡,尤其是在日军占领槟城时期,由于《光华日报》的抗日言论,日军占领报社,将印刷机用来印刷钞票,而民间亦无人敢收藏《光华日报》。此后,所有资产及珍贵资料损失殆尽,如今保存最早的资料是报社1947年出版的一份周年纪念册,上面有孙中山和王云五等人的题字和信件。然而,那些曾凝结革命人士心血和热情的报纸已随战火灰飞烟灭。只保留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的报纸。最近,在孙中山故居,令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了该处珍藏有《光华日报》1911年8月23日的一份头版影印报纸。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份《光华日报》了。泛黄的纸张记录了当时报人的办报方式和风格。和现在的横排、简体的《光华日报》不同,这份“新闻纸第二百七十四号”采用的是繁体、直排。虽然报头、字体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份报纸最大的特色便是广告占了大部分篇幅,除了报头、告白、定价之外,刊登了4条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外华文媒体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光华日报作为北马第一华文报纸的地位一直无人可撼。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一直影响着光华日报的报办理念。光华日报始终坚持用客观的立场进行报道,始终关注民生、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光华日报1992年6月12日,迁入自建的四层光华日报新大厦,迈入了新的里程碑。光华不惜斥巨资美金数百万元购置新式快速印刷机,法新社卫星接收系统及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系统等数项新的传讯及印刷设备,投资总额达二千多万马币,充分展示了华文日报的现代化形象。光华引进世界上先进的印刷机,美国高斯柯达印报机,使印刷更快捷、更精美,这种四单位的印刷机,每小时印报5万多份,同时,可出版14大张,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接纸印刷。光华还购置一套中型印刷设备,主要用于为社会各界服务,广告部强大阵容和周到的服务在各界支持下营业蒸蒸日上,是报社主要经济来源。快捷畅通的国际信息渠道,先进的照排系统和最新最快的印刷系统,加上完善的发行网络,使光华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光华一向十分重视同中国传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合作,与中国同步发展,是马来西亚率先使用简体字,率先改为横版的华文报,并致力于新闻网建设,提升出版品质和科技水平,缩短出版时间,充实内容增加篇幅。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曾专程前来为光华日报大厦主持开幕,并在中国访问北大方正集团,支持光华日报引进中国新科技,保进中马出版业交流。作为世界华文报界先驱的《光华日报》,在编辑方针上致力于宣传中华文化,立场超然、不偏不倚、坚持原则、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利益成为政府桥梁。并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团结,保持平稳而踏实。力求以公平严正的态度,赢得读者的信任与支持。
《光华日报》版面新颖,包装精美,醒目编排的具有鲜明的风格,尤其头版27×20厘米的清晰的彩色大照片产生强劲的视觉冲击力,每天都是60-80个版面的大容量,是马来西亚北部华人主要资讯来源之一,也是备受重视,适合各阶层读者的华文报,成为北马一带最畅销的高水平的华文日报。发行网络遍及全马,还远达泰国南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目前,每日发行量超过10万份,仍在继续增长中。为了启发年轻一代学习华文的兴趣,注重人文精神,提供健康益智的课外读物,提高他们华语水平,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周报《大红花》发行全马。目前成为全马小学必订的周报,吸引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读者。《光华日报》每天还为东马沙巴州《自由日报》提供8个版面,使这份规模不大的日报依靠光华快捷的新闻咨讯为载体,扩大了《自由日报》宣传范围和光华在东马的影响面,也使光华更受东马读者欢迎。光华排除万难,投资再投资,务求赶上时代的步伐,把光华带到时代的前端。2002年3月,《光华日报》荣获"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日报"和"服务年资最久员工"二项马来西亚记录大奖。这是马来西亚文化事业一项殊荣,也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所公认,中文成为世界重要语言是必然趋势,在东南亚华文教育最好的最完善的马来西亚,在华人超半数的槟城州,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坚定了光华人继承孙中山先生开创的光荣传统,办好这张报纸的决心,他们希望更多的中国新闻界朋友到光华来进行文化及各方面的交流。
[华网文盟原创作品,非原作者或本站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苦吟诗人”臧克家(2007-1-1 13:51:24)
·成都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2007-1-2 23:55:43)
·郭沫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的佳作(2007-1-3 14:33:29)
·“皖南事变”前后的日里耶波夫和舒金(2006-12-30 19:15:04)
·《一代人》的追问与感伤(2006-12-29 14:19:14)
·王玉瓒活捉蒋介石(2006-12-29 8:56:40)
http://www.cnlu.net/disp.asp?id=40184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客家人 于 2008-5-5 10:44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