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发表于 2008-4-29 14:55:51

深圳市二百多座傳統客家民居現狀堪虞

http://big5.chinaqw.cn:89/news/200804/22/114368.shtml
一半以上瀕臨倒塌,6位市政協委員籲請保護

  深圳市現有200多座傳統客家民居,被稱為“石頭的史書”、“凝固的音樂”。它們建築年代各有不同,卻像一座座紀念碑,向世人展示著客家人在深圳這片土地上曾經怎樣開創自己的事業,建設自己的家園。

  但如今,這些作為“活化石”的物質文化遺產中只有幾座被幸運地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餘的大多數正面臨現代化建設的衝擊,百餘座客家民居更是瀕臨倒塌。

  “不能因為現代化建設,就鏟掉歷史的根!”市政協委員們對客家民居的現狀憂心忡忡。在市“兩會”上,楊宏海、蘇躍等6位市政協委員共同提交了《關於分類保護我市客家民居的建議》。............................


產權問題是保護攔路虎
  地處龍崗區的坑梓鎮,擁有大大小小客家民居30余座,但除“龍田世居”于2002年7月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兩座被列入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其餘的近30座均瀕臨倒塌。

  據坑梓鎮文體服務中心姚主任介紹,客家文物得不到妥善保護,主要還是由於“產權”問題所致。早年,深圳對客家文物保護並不在意,而居住在客家祖屋內的居民更是沒有對房屋進行妥善的維護的意識。隨著祖屋內居民富起來之後,他們搬出了祖屋,在外購買樓房居住。而這些祖屋便一直空著,有些則租給了來坑梓打工的外來工,但是外來工對客家祖屋並不愛惜,加上長時間的風化,導致客家祖屋瀕臨倒塌。即便如此,這些祖屋的產權所有者仍然不願意將產權出讓,使得坑梓鎮政府的保護工作相當被動,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整修。

  姚主任認為,經費缺乏也是原因之一。據他介紹,市裏和區裏用於日常修護客家民居的費用少之又少,一般只有在倒塌等搶修性工程中,政府才會出資進行維修。

  另外,目前坑梓鎮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用於保護和維護客家民居,而寥寥可數的工作人員也多是“半路出家”,並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姚認為,若想保持客家民居的整體建築風貌或將其開闢為客家民俗場館和博物館,目前還缺乏一支專業的隊伍和專門性人才。


建議分門別類給予保護
  楊宏海認為,客家民居的保護理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遵循實事求是的保護方法。目前深圳市有200多座客家圍屋,在保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土地問題。如果全部保護下來也不現實,而對於已經破壞得非常嚴重的,也沒有必要去保護。“文物古跡的保護要取其精華,有選擇才有保護。”對此,楊宏海等人在《關於分類保護我市客家民居的建議》中提出,應區別性保護客家民居。

  楊建議,對建築風格和文化內涵極高的代表性的客家民居,應根據其價值高低,分別由市、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嚴格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實施有效保護。據介紹,目前深圳有近20處極具歷史價值的客家民居,應實施重點保護。

  楊宏海建議,對於現存的約60處具有一定價值,但年代不算久遠、規模也不算大、價值也不算高,卻具有相對完整性的圍屋,宜進行保護性開發。在保持整體建築風貌與格局或對重點建築進行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改造,經過專家論證後,將其開闢為客家民俗場館或社區博物館,甚至可以改造成為當地百姓的文化場所。但改造一定要“做舊如舊”,千萬不能搞成“偽民俗”,要重視氛圍。

  楊宏海介紹說,殘破損壞情況嚴重、無法判定其文物價值的客家民居目前有近100座。對於此類客家民居,建議納入舊村改造範圍,根據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需要,進行整治或拆除。但在整治或拆除之前,要經過文物部門普查登記、測繪,存留資料。

  對客家民居的保護,楊宏海既寄希望於政府,也寄希望於民間。各地對此有興趣的文化義工,可以憑藉自己的熱情,參與客家民居的普查與記錄,盡可能多地留存客家民居的資料。


兩地文化有共通之處
  深圳是個移民城市,歷史上客家人曾佔了60%。如今深圳1000多萬人口中,客家人只有一兩百萬。雖然客家人人數減少了,但現在不少移民至深圳的人很樂於說自己是“新客家”。為什麼會產生這一現象?楊宏海認為,這恰恰說明瞭客家文化和深圳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

  楊宏海說,很多遷移至深圳的人不一定願意說自己是廣府人或者潮汕人,他們往往說自己是“新客家”,這是因為客家文化與深圳文化的核心都是“遷徙”、“移民”和“開拓”,這其中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繫。大家都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創業而匯聚到深圳,就像當年客家人到處闖蕩一樣。從這點上來說,深圳人和客家人有文化上的認同,也具有一脈相承的特性,精神上有共通之處。

  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楊宏海參與策劃了“客家文化節”,目前已舉辦了兩屆,很受深圳市民和客家人的歡迎。

  楊宏海介紹說,“客家文化節”正是通過“大客家、新移民”的主題,以海納百川的方式將客家本土文化和現代移民文化整合起來,使大家找到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家園: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都是敢闖敢試的移民,我們都可以為廣東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同時,楊宏海認為,客家文化與深圳文化的共通之處還體現在音樂上。交響樂《土樓迴響》達到了當代客家文化的巔峰,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開拓拼搏精神和敬族念根感情的交響詩篇。而屬於深圳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也正和客家音樂一樣,體現出一種大江東去之勢、一種建功立業的心態。而真正代表嶺南文化的音樂,《萬水千山總是情》、《濤聲依舊》、《彎彎的月亮》所體現的都是小橋流水景象,這與屬於客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音樂差異甚大。這也是之所以移民至深圳的人願意稱自己為“新客家”,而非“嶺南人”的原因。(文/程偉 金璐 圖/王磊)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4-29 15:05 编辑 ]

level 发表于 2008-4-29 18:16:05

看过刘丽川的《深圳客家研究》,重点讲到深圳的客家民居,刘丽川归结其为“客家围堡”,个中也提到缺乏保护的问题,很是遗憾。不过说到深圳特区居然缺少保护经费,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领导层的保护意识才是关键所在。

去年去龙岗迷了路,误打误撞走到鹤湖新居的门前,屋主家族正在进行祭祖仪式,本来很想买门票进去看看的,无奈一些特殊的原因,只好作罢,甚是遗憾,下次还有机会的话一定不要错过!

hillv2 发表于 2008-4-29 23:17:32

有時間我也要去深圳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市二百多座傳統客家民居現狀堪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