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linhu1973 发表于 2008-4-27 12:37:44

从“医人”到“医国”的孙中山

从“医人”到“医国”的孙中山


19世纪80年代,年仅12岁的孙中山就随母亲离开老家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来到相距仅37公里的澳门,两地不仅距离很近,而且联系也极为密切。自宋代开始澳门就属于香山县管辖。“由于这种地理关系及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 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返国。同年,他又自家乡翠亨村经澳门去香港求学。5年后,孙中山先生回国并进入香港雅丽士西医书院深造。期间,孙中山有一次放假回乡,路经澳门,友人推荐他给当地绅士、澳门镜湖医院的董事曹子基、何穗田的家人治病。他以精湛的医术治好了病人多年未愈的顽疾,使得曹子基、何穗田等人为孙中山的高超医术所折服。因此,在毕业以前,孙中山就早已驰誉澳门了。当孙中山在西医学堂行将毕业,早有澳门人士多次热情邀请孙中山来澳门行医济世。1892年毕业后来到澳门镜湖医院行医,成为澳门有史以来首位华人西医,从此也与这座小城结下不解之缘。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316651852.jpg
1892年的孙中山

济世濠江


镜湖医院始创于清代同治十年,由当地华人创办与管理,最初的办院宗旨是“赠医施药、为民解困、兴学育才”,早期主要以中医中药服务为主,是一所简陋的庙堂式医院。当满怀志向的孙中山来到这所医院后,不但为医院创办了西医门诊,而且凭借精明的医术,义务服务当地民众,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举动为“悬壶济世,贫苦受益”。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316711403.jpg

1892年秋,孙中山被聘为澳门镜湖医院西医师。图为镜湖医院旧址


当时镜湖医院没有西药,孙中山先生想出“自愿赠医”、“药局赠药”的办法,由他向镜湖医院借款白银1400两,开办中西药局。孙中山赠诊后,由这个药局赠西药给病人。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316730423.jpg
揭本生息赠药单


一八九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立领揭银人孙逸仙:缘逸仙订议在澳门大街开创中西药店一间,需银寄办西国药料,今托吴节薇兄担保,揭到镜湖医院药局本银贰千大员,到兑重,壹千四百四拾两正。言明每百员每月行息壹员;算其息,仍托逸仙代办西药赠送,逸仙自愿赠医不受谢步。此本限用五年为期,到期如数清还;或过期不测,无力填还,担保人吴节薇兄自愿填足,毋得异论。欲后有凭,立明领揭银单一纸,当众签名,担保人亦的笔签名,交与镜湖医院药局收执存据。

担保还银人:吴节薇的笔(签名)
知见人:黎若彭
阮建堂
黎晓生
曹渭泉
张桢伯
宋子衡
(签名)
光绪十八年十月三十日
立领揭银人:孙逸仙的笔(签名)




(孙中山于是年秋被聘为澳门镜湖医院医师。年底筹款自办中西药局,此件是与镜湖医院订立的贷款合同。林虎注解)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711392528.jpg
这是光绪十九年六月初六澳门的《镜海从报》本澳新闻中登载孙中山治愈了6个病例,文中讲到“又卖面食人某肾囊大如斗,孙医用针刺去其水,行走如常”称赞孙中山的医术高明。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7113954601.jpg

这是光绪十九年八月十六澳门登载的由孙逸仙谨启的《声明告白》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7114013960.jpg
这是孙中山在《春满镜湖》的告白,称“大国手孙逸仙先生我华人”等字眼。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7114034129.jpg

这是光绪十九年登载《神乎其技》讲到孙中山医治了患者数十年顽疾等病例。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711411128.jpg

这是光绪十九年登载《神乎其技》讲到孙中山的医术高明,





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

孙中山先生早年就读香港西医书院,以其刻苦攻读,各种考试均为百分,深得教务长、著名英国医生康德黎博士的器重。1892年他以全优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得了由香港总督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被授予医科博士学位。
http://blog.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423161028268.jpg
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著名英国医生康德黎发给孙中山的毕业证书
毕业后被澳门华人公立的镜湖医院聘为西医科主任。他是这所中医院第一位受聘的西医,每日上午在该医院出诊赠医,不受分文。下午在仁慈堂右邻写字楼应诊,周日10时至12时在此接种牛痘。从医之初,就曾为一胆结石病人做手术,成功地取出一个大如鸡卵,重一两七钱的结石。这在当时委实罕见,以此声名鹊起,口碑载道,求医者接踵而至,就诊者户限为穿。一段时间以后,孙中山欲意自办医院,他通过老友杨鹤龄的举荐,得到杨鹤龄的妹夫、澳门绅士镜湖医院总理吴节微的担保,从镜湖医院借款,于1892年12月18日,在澳门开设了中西药店,孙中山先生以此成为在澳门西医开业首位华人。医院除诊病外,还出售冷丸、癣皮肤水、止牙痛水、拔毒生肌膏等中西药物。孙中山高明的医术和医德受到报刊的赞誉。《镜海丛报》于1893年7月25日登载了题为《神乎其技》的告白,称诵其医术高明,“不过七日之功”而治愈患者20余年的痔疾。后为病家治病,“或数十年之肝风,或十年之脑患,或六十余岁之咯血,均各奏神速”。孙中山医院生意日隆,引起当地葡萄牙籍医生的嫉妒,按当时澳门法律,在澳门行医的西医,只能凭葡萄牙医科毕业证书请领行医执照,一些葡籍医生抓住这点告状,孙中山受此限制难以立足,遂赴广州行医。孙中山先生后来在自传中谈及此事时说:“设医馆于澳门,为葡医所忌,遂迁广州” 。但他在镜湖创立的中西药局仍维持营业多年,并成为革命党人在澳门活动的据点之一。 孙中山先生在澳门行医的最后记载是1893年9月26日。在广州,孙中山先生以合股的方式在沙基开设东西药局,在《中西日报》上他公开声明:“每日10点至12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患者纷至踏来,不得不限额应诊,不逾半年,便扬葩振藻于羊城,成为知名的精诚大医了。
孙中山先生的学医、行医和弃医历程,唐代药王孙思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名言,孙中山先生可谓是“上医医国”的楷模。即便弃医之后,孙中山先生仍然不忘关心疾苦、扶危济难的“医学良心”。一方面,孙中山先生具有卓越的远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看到:中国人不是因为身体有病,而是因为缺乏精神,才会被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压榨。中山先生救国救民的宏伟志向,决定了他永远无法忘记他的崇高信念,并为争取祖国的自由平等奋斗了一生。 另一方面,孙中山先生早年便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兴衰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历史教训,深刻地认识到:国人必须要有坚决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以救亡图存。所以,他以救国为己任,扛起救国图存的大旗,领导仁人志士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国。孙中山先生的这一从医经历用在当前我民革(参政党)党员罗林虎身上,就是应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别人疾苦,从小事做起,多为社会做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医人”到“医国”的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