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亡空军将士大多没有成家 (抗日战争,多位客家英雄)
阵亡空军将士大多没有成家<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03-2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陈明、谢英君
英烈张鸿藻唯一的照片。
寻找17名广东籍抗战阵亡空军亲人报道见报后反响强烈 已找到两名英烈家人
本报佛山讯 (记者陈明、谢英君 通讯员阿华摄影报道)本报寻找抗战阵亡空军将士亲人的消息公布后,昨日一天,记者共接到132个电话,分别是从重庆、杭州、成都、开平、东莞本地打来的,提供了一百多条关于广东籍抗战阵亡空军的线索。名单中有两名英烈:中山的李家蓁、东莞的张鸿藻的亲属得以确认。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热心人士提供的阵亡空军将士都不在名单之中,例如重庆的钟友柏先生来电说,他的爷爷籍贯是广东梅县,当年是重庆航空学校的教官,后来阵亡,但是这次空军墓的名单中没有他爷爷的名字。对此,重庆空军坟修建单位表示,将尽快对这些人员提供的线索进行核对,争取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
记者从公布的阵亡空军将士名单中发现,英烈们的年龄基本上在25岁左右,加上他们阵亡前处于战乱的时期,这就导致一种情形出现,这些阵亡将士们基本上没有直系亲属或者后代留在世上。
据顺德民间历史研究学者周国荣先生透露,根据他对当时抗战时期的研究发现,实际上,能够参加空军飞行员队伍的,都是当地一些富贵人家子弟,因为操作飞机需要很丰富的理工科知识,一般的穷苦人家上不起学,自然也就无法通过考试了。
张鸿藻:被敌机击中驾驶舱牺牲
照片上的张鸿藻,微笑着坐在战斗机座舱里,面容沉静、明眸皓齿。昨日下午,在东莞籍抗战阵亡空军飞行员张鸿藻的家乡东莞凤岗镇油甘埔村,村委会干部张世朋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叔公张鸿藻时,拿出了英烈的照片。
据悉,张鸿藻的父亲在1900年左右就到了马来西亚营生,张鸿藻于1914年在当地出生。
提起叔公张鸿藻,50岁的张世朋的记忆遥远而模糊,“我是建国后才出生的,只从父亲那儿听过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因为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牺牲了。”
记者获悉,1931年,张鸿藻毅然回国,并加入当时的空军部队。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从上海到重庆,张鸿藻一路在长空与敌人搏击,曾击落3架零式战机。
1940年春天,张鸿藻驾驶的2408号战机在一场空战中,被敌机击中驾驶舱,当场壮烈牺牲。
后来,油甘埔村编修村志,张鸿藻的事迹被收录其中。在村志上,这样介绍其生平:青年时期从马来西亚回国,抗战爆发后响应祖国号召,投笔从戎,考入空军,在空中作战中,击落敌机多架,生前晋升空军中尉,1940年春,驾驶2408号战机,在保卫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李家蓁:执行抗日战斗任务时牺牲
“名单中那个李家蓁就是我的堂叔,也是我的义父,他在我7岁时牺牲。”昨日上午,家住广州、75岁的退休医生李敦煌老先生在电话中这样说,李老第一个以阵亡空军亲属的身份与本报取得联系。
对于阵亡飞行员李家蓁的情况,李老记得十分清楚。“我和他都是在当时的中山县小榄乡同安里长大的,他最先是在军阀陈济棠的部队当飞行员,后来被招进军空军部队。”
1940年的一天,在已经沦为敌占区的中山县家中,7岁的李敦煌看见叔公(李家蓁的父亲)泪流满面向他走来,随后拿着一封信对他说,你的干爹死了,是在和日本鬼子打仗时死的。
从信中,李家人大概了解到,在与日本进行惨烈的重庆空中保卫战中,李家蓁在执行一次战斗任务时壮烈牺牲。
李敦煌说,由于当时家乡已经沦为敌占区,家人只能从政府的来信中大概知道李家蓁的阵亡情况,却不能进一步打听相关事宜。
从名单登记的情况来看,李家蓁阵亡时年仅23岁。李敦煌老人说,他义父在17岁左右就考入当时广州的航空学校,根本没机会谈情说爱,因此阵亡时尚未成家。
李家蓁十余兄弟姐妹如今大部分已经移居海外,只有一个妹妹名为李幼姬,后来成为知名肾病医学专家,目前已经退休生活在广州。
李敦煌老先生说,他将尽力联系上李家蓁海内外的亲戚,告诉他们重庆方面的事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