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英街:舞麒麟耍渔灯 客家山歌唱起来(图)
深圳中英街:舞麒麟耍渔灯 客家山歌唱起来(图)添加日期:2008-1-25 14:23:00 作者:梁睿 新闻来源:晶报 点击次数: 75次http://news.folkw.com/Fuke_Files/BeyondPic/2008-1/25/001372af60430903a1960e.jpg舞麒麟很有特色。 鞭炮震天响,锣鼓喧天鸣,盐田区沙头角中英街沙栏吓村的村民们热热闹闹地舞起了麒麟,吃起了九簋菜。昨日(24日)下午,沙栏吓民间艺术团正式成立,“舞麒麟”、“渔灯舞”、“客家山歌”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将在深圳重放异彩。
沙栏吓村民间艺术团团长吴天其向记者介绍,艺术团以“渔灯舞”、“舞麒麟”、“沙栏吓传统客家山歌”等沙头角特有的民间艺术为表演项目。吴天其表示:“艺术团未正式成立前,我们已多次承担省、市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这次正式成立艺术团,是为了保护沙头角的文化遗产,让中国民间艺术在现代的人文旅游中大放异彩。”
在艺术团排练室里,记者见到了表演“渔灯舞”的道具。吴天其介绍说,传统的“渔灯舞”共有25条鱼,现今精简为18条。“渔灯”大的有7—8米长,分为几节,每一节都可灵活摆动,里面点上蜡烛,由一人或多人舞动,时而盘旋起舞,时而腾挪跳跃,其舞姿粗犷、优美,曲调悠扬悦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渔灯舞”的道具制作精巧,渔灯都是先用竹篾扎成鱼的形状,糊上纱纸,用元粉、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再涂上桐油,在鱼腹之下装一条20厘米长的小棍,演员以此举起渔灯起舞。
据介绍,“渔灯舞”是民间艺术团的主要表演项目,目前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300多年历史沿袭,流传至今,是世世代代的渔民为祈求妈祖女神保佑丰收,发挥丰富想象力创作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责任编辑:紫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