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bluelin 发表于 2008-2-2 08:52:55

在论坛上转载率最高的一篇文章(海归必看)

一个“海归”的困惑

我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于美国赛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美国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持有MFA(MasterofFineArts)学位,“为美国工业设计领域的最后学位”(留学生学位认证书上的鉴定)。设计的作品被芝加哥雅典娜博物馆永久收藏。曾在佐治亚州Trisenx
HoldingsInc.担任设计总监。曾荣获GoodDesign
2004,作品曾被《时代周刊》报道。之所以列举我的简历,是为了表明,我不是一个在国外混不下去的“海代”在这里发发牢骚。

怀着一腔激情回国,但现实生活的残酷却让人迷惘

在美国时,听说国内发展之神速,所以害怕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断然决定回国发展。又得以荣幸进入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任教,本也不该再有任何不满。中央美院有这么多年的历史积淀,美院历史上,现在的许多人物也很让我钦佩敬仰———我们的院长放弃美国大学教授的教职,举家回国更让我感动。所以一冲动,不顾女朋友还在国外并强烈反对,虽然自己的工作签证还有两年时效,仍然是搬了回来。

怀着一腔激情回国,但现实生活的残酷却让人迷惘。局外人绝对不会相信,我们自己也羞于启齿,中国美术最高高等学府的基本工资居然只有可怜的1300元人民币,加上课酬,也不过总共在2500徘徊,没有住房分配,我的合同上的住房补贴一项是70元。北京的消费很高,我最初住的一居室月租就是15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月总是入不敷出。现在搬到远郊居住,房租是下来了,可每天得花2小时在公交上。倒贴钱教课的日子如果一直就这么撑下去,我也不知还能撑多久。

我现在在美院负责把交通工具设计组建发展起来,我觉得很有挑战性,很有一种使命感。但如果像现在这样,生存都成了问题,我的使命感也很难再兴奋起来了。

我现在可以回到美国或换工作以摆脱困境,但是,因为我回来发展交通工具设计这个专业,专业已开始招生,我不想半途而废。我还可以找份兼职,已经有家广告公司希望我做他们的创意总监。可因我对于将要发展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有极大的责任心,而筹备工作也很忙,因此我为了专心我的教学而拒绝了。

中国真的没有人才吗?还是我们这个社会不认为中国有人才?

我既然回来就不是为了钱,当我看到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车,看到中国民族品牌因为涉嫌抄袭设计而被告的一桩桩案例,我更迫切希望为中国汽车设计的发展做出一点事情。我认为事业的成功不一定是与钱成正比的,更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可是至少应该满足一个基本的生活需求,更何况我背负着一个大家庭———我的母亲及继父早就下岗很多年了,我的很多亲戚均在农村,一个大家庭全指望着我这个“有出息的海归”支持。中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如果我的亲人得了重病,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回国后,我看到了很多喜人的变化,但这些变化还都是在硬件上,而对于人的尊重,对于软件的投入还太少,浮躁之风很盛。就我的专业领域为例,“美国《财富》杂志2004年7月公布的最新一届全球500强名单中,上汽集团首次名列其中。上汽集团的主要企业是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生产的主要是外国品牌。上汽自己既无品牌也无技术,只是作为一个加工型企业靠数量进入全球500强”。“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只是投入所谓的技术和管理,可外方分得的利润是中方的三倍。”这就是我们缺乏软件投入,缺乏对人才的尊重所付出的代价。中国汽车企业每年付出无数的美元请来国外设计师做设计,但只要一看到是中国面孔的设计师,设计费立即迅急下降,同时还会拿出几张国外汽车图样,说,“你不用设计了,照这个改改就好了。”中国真的没有人才吗?还是我们这个社会不认为中国有人才?

大学学费年年在涨,高校老师们却还在为生计而奔波

我为了我的教育,在美国投入了至少十几万美元,合一百多万人民币。家里是绝对拿不出这笔钱的,而这笔钱是我辛辛苦苦在美国餐馆工作,在大街上为游人画肖像挣来的。风里雨里,个中辛酸有谁知?所谓的智力投资的财力与时间照现在看也是收不回来了,谁让“海归”

也太多了呢?留学之风盛行,很多国家仅仅为了钱而吸引留学生,一年也能拿硕士学位。去英国的,去澳洲的,去瑞士的,去俄罗斯的,去马来西亚甚至南非的,真的假的,鱼目混珠。

而国内各院校的纷纷盲目扩招,教学质量下降,硕士博士也开始有点滥了。鱼龙混杂,稗麦夹杂,安心学术、安心研究的很少。很多老师变成了老板,学生们变成了老师的廉价打工仔。也有的老师在外面兼职,兼职的工作似乎变成了全职,而教书变成了一个兼职,迟到甚至不来上课是常有的事,学生在学校反而很难见到老师一面。我所在的教研室里八张桌子,可空荡荡的经常就我一个人。不能怪老师们,当他们的生存都受到威胁时,总得找点活路吧?虽然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愿意全力以赴,并且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可是我还需要等待多久呢?

我又能支持多久呢?

大学学费年年在涨,而且国家还对每个学生的学费有所补贴,招生数量也在一年一年增加,可高校老师们却还在为生计而奔波着。现代化的教学楼在一幢幢建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始装备了各个教室,可见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还是不少的。可是在这现代化的教学楼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们却囊中羞涩,这实在是一种令人辛酸的尴尬。要知道,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如果我们输了教育,我们就必然会输了发展,输掉了未来。

□唐庭斌(中央美院教师)

苛然 发表于 2008-2-3 13:59:19

2004,作品曾被《时代周刊》报道。之所以列举我的简历,是为了表明,我不是一个在国外混不下去的“海代”在这里发发牢骚。

哈哈老师啊!

其实大家还是看钱去的,

要是你在外国混,混很钱,归来一定很多人"追"你.如果说你回来说你什么都很棒,大家会说你可能……

输在教育,其实大家都知道的..

可大家要的是“又要马子骑得好又要马子唔吃草.”这就叫“为人师表”

[ 本帖最后由 苛然 于 2008-2-3 14:02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论坛上转载率最高的一篇文章(海归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