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 发表于 2008-1-1 20:26:45

【厦门晚报:九峰专版】九峰,适合寻梦 (作者:刘丽英 )

九峰,适合寻梦
作者:刘丽英

厦门网[海峡网]日期:2007-12-31   

   理学大师王阳明创建府级古镇


    从平和县城出发,汽车必须走上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九峰。
    古镇的人们很乐于说起很久以前的故事。首先说到的是古镇的创建者——与朱熹并称“王朱”的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任左佥都御史,奉旨平定闽粤边界贼寇。大兵进驻南靖县河头大洋陂后,流寇散入粤境。王阳明担心,万一官兵退后流寇又回来,河头距县城有200里,岂不是鞭长莫及?王阳明想起有一位贤能的乡老曾敦立,他或许有些高见,就连忙到他家拜访。曾老先生端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其中的一半倒到另一个杯子里。王阳明豁然开朗,连夜写了一篇奏疏给皇帝,建议把南靖县一分为二,添设新县。皇帝很快批准了,这个新添设的县就是平和县,取“寇平而人和”的意思,县治就在九峰镇。直到1949年,平和县城才移到小溪镇。
    据说,建县后,王阳明觉得九峰太偏僻,生活不习惯,经常跑到漳州“散心”。皇帝问他,要怎样才能安心呢?王阳明回答,九峰的建筑必须和漳州是同一档次。皇帝同意了,这样,王阳明亲自设计的城隍庙、文庙等建筑,就属“府级建制”,成为闽南各县的佼佼者。


几分钟时间就走过明清和民国


    漫步九峰,我们不能不佩服明代工匠的智慧。
    建于400多年前的城隍庙,建筑雄伟,庙内保存完整的“十八层地狱”、“二十四孝”等40多幅壁画,专家说全国少有;被黄道周称为“庙宇仑奂,甲于他邑”的文庙,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依然坚固美观。还有威惠庙、百岁坊、双塔、文昌宫、古城墙、东山寺等数十处古迹,无不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无限遐思。
    最富有魅力的莫过于那条鹅卵石铺就的明代老街了。街道也就1米多宽,曲曲折折地延伸着,两边的房子,大多是木结构的,一概是方方小小的铺面,也是木板做成的,白天朝下一拉,就能摆放商品,晚上打烊了,往上一拉,就和四周的墙壁严密合缝了。住在这儿的人们见我们来了,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以前,就靠这小小铺面,做着跨越两省的生意呢。
    这条路的三岔口,一头通往诏安,一头通往广东饶平、大埔,是两省出入九峰的必经之路。在1947年以前,这里有开茶叶店的,有开糕饼铺的,有开药铺的,想像着这样狭小的路上客商云集,该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啊!当然,现在这儿冷清多了,只是门楣上隐约可见的“瑞芳”等字号,还有一丝昔日的影子。
    从明代的老街走出,我们又来到民国初期建成的骑楼式老街,也就几分钟时间吧,就走过了明、清、民国,真有一种穿越时间隧道的感觉。


    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祖传文物


    当我们感慨九峰的文庙历尽风雨依然坚固美观,对城隍庙内的壁画保存完好而赞叹不已时,不能不佩服九峰人自觉的文物保护意识。
    城隍庙理事会会长曾照炬说,“文革”期间,造反派“破四旧”,扛着锄头要打断庙里的龙柱,群众就在龙柱上贴瓦片,再抹上水泥。数年后,轻轻一敲,瓦全脱落了,龙柱完好无损。人们还在壁画上抹上浆水,几年后,浆水自然风化,壁画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九峰的“宝贝”就这样代代传了下来。
    60岁的朱瑞湖是城隍庙的理事,在镇上开着一家药店。1982年,因为筹划修复城隍庙,他还被公安局叫去教训一通:“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搞封建迷信?”朱瑞湖说,他这个年纪的人根本不迷信,他们只是觉得祖宗的东西不能毁在这一代人的手里。
    如今,九峰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老人们显得更忙了。几年来,他们忙于收集材料、下乡调查、撰写文稿、接受采访,完全是尽义务,报酬分文不取。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些代代相传的文物,内心只有一个心愿:把“宝贝”完好地交给后代。
    九峰,前世的繁华若隐若现。九峰,适合寻梦。
    文/刘丽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厦门晚报:九峰专版】九峰,适合寻梦 (作者:刘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