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 发表于 2007-12-23 13:35:04

深圳客家女最敢爱

第二届客家文化节昨在深大开幕

晶报讯(记者丁为民王圣)昨天,深圳大学校园迎来了四场客家文化讲座,吸引了不少青年学子与市民了解客家文化与移民文化。

昨天开幕的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深圳大学、深圳广电集团、深圳特区报文体中心、六区区委区政府等单位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客家文化进深大,是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的一大主题活动。昨天深圳大学的四场讲座主题是:《〈土楼回响〉与客家音乐创新》、《客家情歌的文化阐述与唱腔表现》、《客家围屋的文化内涵》、《深圳客家人由来》,分别由著名音乐指挥家郑小瑛,深圳文化学者杨宏海、黄崇岳、刘丽川主讲。

梅州客家情歌非常发达

昨天的第一场讲座是由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主讲的《客家情歌的文化阐述与唱腔表现》,他不时用梅州话演讲。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客家山歌的内涵,杨宏海特地邀请了几位歌手,让他们配合讲座,不时在下面站起来现场演唱。会场歌声、掌声不断。

客家人吃饭把山歌当饭,睡觉把山歌当枕头。杨宏海说,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发挥,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客家山歌具有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最近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山歌就名列其中。

杨宏海认为,客家山歌最最精华的体现在客家情歌。梅州客家情歌据统计就不下五六千首。加上过去客家妇女长期参加户外农事活动,谈情说爱的机会多、爱情生活又不像其他地区的汉族群众那么禁闭,所以客家地区“情歌”土壤更为丰厚。

“梅州是客家情歌非常发达的地方,但有一条比不上深圳”,杨宏海说,“在收集山歌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深圳的女孩子比梅州的女孩子在表达爱情方面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杨宏海还说,旧时女孩子不喜欢两种动物:一种动物就是狗;第二种动物就是鸡。为什么呢?听听深圳沙头角的这首情歌就知道了:去年发誓不养狗/今年发誓不养鸡/阿哥一来狗就叫/天还没亮鸡就啼。

赏《土楼回响》忆客家史

欣赏完客家情歌,听众又欣赏到一部特别的交响乐。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女指挥家、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著名客家艺术家郑小瑛,创作了体现客家文化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它既有西方的作曲技法,又把很多原始的民间素材融合在一起。

郑小瑛放了这部作品的VCD。作品一共有五个乐章,一开始是长号奏出来的客家主题:简单、朴素,表现出客家人单纯、但勇往直前的坚定性格,它贯穿在所有的乐章中间。人们还听到劳动号子,“看见”了客家人造土楼的场面,“看到”客家人往南洋发展,在海上与风雨搏斗的场面……听众为《土楼回响》所震撼,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魅力。场内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深圳客家人早期聚龙岗

深圳博物馆原馆长黄崇岳、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刘丽川长期研究客家文化,他们一直坚持田野调查,走了很多地方。昨天下午,他们向听众介绍了深圳客家的源流。

黄崇岳对客家围屋有独到的研究。他说,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的典型,是客家人历史上“聚族而居”的社会缩影。深圳龙岗地区富有特色的城堡式围楼,是清代客家人恢复和发展深圳东部经济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粤的客家围包含了闽、粤、赣客家围的各种主要类型。深圳龙岗客家城堡式围楼外形为客家四角楼,内部则为广府式的“三间两廊一天井”的单元房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坪山曾氏“大万世居”和建于道光年间的龙岗罗氏“鹤湖新居”,面积均达一万五千平方米以上,堪称闽、粤、赣客家围之最。客家文化主要继承中原文化的传统。在群山中巍然屹立的大围屋,成为保存中原文化的宝库,因战乱而失传的中原文化,在客家围中鲜活地保存着。

刘丽川重点讲解深圳客家的来源。客家人进入深圳,最早的在明末,但极少。大部分是康熙三十年后陆续进入的,从嘉应州经惠州来的最多。移民大潮持续到嘉庆年间,最晚的是光绪年间。

嘉应州与惠州在深圳的东北方,所以客家移民进入后以龙岗为其集中的居住区,龙华、观澜、石岩也是客家人较多的乡镇。客家人进入深圳,大多聚居在山区,也有徙居海滨的。他们在深圳垦殖的300年间,有过一个相当长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时期。他们既继承了耕读文化的传统,又能依据所到之处的实际环境对生产方式作出调整,如到达海边的客家人学会了出海捕鱼,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本地工商业,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http://paper.sznews.com/jb/20071223/ca2862620.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客家女最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