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冬至食落水饺
十一月冬至食落水饺《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冬至的夜最长,日最短;而夏至则是日长夜短。也就是说,过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这一天,不仅客家而是全汉族人都有做落水饺的习惯。落水饺有点象汤圆,用纯糯米的粉加水搓成,但其不是甜的而是香的,一般都用切细的生大蒜或葱伴捣碎的新鲜鱼或肉做馅,做成圆圆一只,然后下锅用水煮熟,谓之落水饺,又叫落水狗。食起来清滑爽口,油而不腻。煮不完的,用芥菜叶烫软包住再蒸熟,就成了别具风味的菜包米壹。第二天,如果菜包米壹变硬了,再放进锅里用花生油煎软,又是一番风味,是不可多得的精美小吃。
=============================================
首先引发我到南雄进行考察的浓厚兴趣的,是《可爱的南雄》一书有关“冬至节”的记载:“这一天吃冬至羹,用水将米浸透,磨成米浆后,伴以芋头、萝卜、笋、腊肉碎、虾米、大蒜、葱、姜丝、花生仁等制成,随家境丰俭而定。还有挂冬祭祖、穿耳环的习俗。十二三岁女孩在冬至日穿耳环,叫‘出幼’,从此开始梳辫结发。”③我童年时,每年都跟随长者步行20多公里,从博白县凤山嘉里美村回到陆川县文里彭屋村“食冬至”,实际是“挂冬祭祖”,参与者是全族男丁,杀猪宰羊,热闹两三天。嘉里美的开基祖彭泽瑜是陆川始祖彭益公的6世孙,八品文官修职郎与四品武官昭武都尉兼于一身,其后裔出过进士、解元、举人,在清代文武官员共有13人,因此解放前回陆川食冬至,总要循规蹈矩,从一世祖拜到五世祖。解放后,回陆川食冬至和穿耳环的习俗已被废除,但类似南雄“吃冬至羹”的习俗犹存。不过,陆川、博白等地不称“冬至羹”,而是称为“冬至籺”(又名“落水狗”),状似北方水饺,却比北方水饺大得多。至于其他岁时那数万人观赏的“游色”壮观景象,与南雄人们喜爱的“舞龙、舞狮、装故事(珠玑飘色)”④,并无二致。
冬至吃"落水狗"!!
冬至吃"落水狗"!!“落水狗”也是同样令人唾涎的小吃,按当地风俗,人们一般在十月初十或冬至节的时候做。“落水狗”的原料是糯米、猪肉、大蒜、鸭蛋、鱼、木耳等,糯米做皮,猪肉、大蒜、鸭蛋等做馅,其做法跟做饺子一样,形状也相类似,只不过它的体积要比饺子大好几倍,味道跟饺子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香喷喷的叫人直流口水。小时候,每当很想吃“落水狗”时,我就问父母什么时候才到冬至节。
===============
刚刚煮熟的落水狗!!有点象汤圆,但里面的馅料是猪肉、大蒜、鸭蛋、鱼、木耳等.
吃不完的,用芥菜叶烫软包住再蒸熟,就成了别具风味的菜包米壹。第二天,如果菜包米壹变硬了,再放进锅里用花生油煎软,又是一番风味,是不可多得的精美小吃。
[ 本帖最后由 FAN888888 于 2007-12-23 17:26 编辑 ] 夏至狗,冬至羊。食羊大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