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氏名人
赖氏名人赖恭,三国蜀汉臣。零陵(今永州)人。东汉末,荆州牧刘表遣赖为交州刺史,被逐,乃归刘备,为镇远将军。同诸葛亮等上书献帝,请封刘备为汉中王,备遂以赖为太常。曹丕篡汉,赖上言请备称帝。子赖雄为丞相西曹令史。
赖文政(1116-1175),南宋农民起义领袖。又名赖五。荆南(今湖北江陵)人。茶贩出身,常到湖北各地运茶。1174年,湖北茶贩数千人起义,他也参与,一度进人湖南;败后返湖北,次年夏,在湖北领导茶贩再次起义,被推为领袖,率起义军进入江西,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击败官军。后南下广东,为提刑林光朝所败,乃折回江西。到兴国时只剩八百人,被江西提刑辛弃疾诱杀于江州(今江西九江)。
赖先,明臣。字伯启,一作伯敬,号中峰。福建永定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户部主事,督浒墅关。旧制船五尺以下者不征,后例被破,不论大小皆征,他于支港建石闸,许五尺以下自由往来,商船称便。旋迁员外郎。引疾归。正德初,吏部屡檄不起。正德八年(1495),擢常德知府。
赖镜,清书画家。字孟容,号白水山人、增城山人,广东南海人。少曾读书于广东增城白水山,明亡出家万寿寺为僧,法名深度。性雅淡,善画山水。受吴派影响,所作笔力遒劲,疏逸秀润,气格高凝,有沈周风致,为粤中首望。工诗,书法仿苏轼、文徵明,时称诗、书、画“三绝”。屈翁山《广东新语》云:“顾其足迹不出粤东而其遗迹遂为人所罕觏。吴越人宦粤者,往往欲求其一笺一箑而不可得。”传世作品有《山水斗方图册》、《坐看白云图》、《山水图册》等。
赖日臣(1763-1836),清将领。原名泰凤,又名羽山。福建宁化人。父赖景三曾任台湾府南路下淡水营千总。他以继承父职、保卫国土为己任。十六岁入伍,旋以父荫袭任建镇左营左厅守备。屡建功劳,实授台湾南路营中军守备。道光十六年(1836)倭寇攻台南镇,他率部出击,所向披靡,斩获甚众,敌酋授首,残寇逃匿。清廷嘉奖,擢其任北路葛玛兰兼署都司篆务事。当年病率,追封武略骑尉。
赖荣光(?-1836),清将领。湖南湘乡人。1853年(咸丰三年)投湘军水师,从曾国藩转战湘、鄂、皖等地。安庆一役,拼死力战,授副将。后从彭玉麟攻占太平、芜湖、金柱关、东梁山等要地,迁淮阳水师营官,升总兵。1863年(同治二年)夏率部攻江阴,战死。赠提督衔。
赖文鸿(?-1864),清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参加太平军后封隆天福。咸丰九年(1859)韦志俊在安徽池州(今贵池)降清,他参与讨伐,夺回池州。旋同刘官芳等攻占南陵。次年,参加再破江南大营之役。同治元年(1862)封匡王。后留守浙江湖州,城陷时牺牲(一说战死于安徽广德或宁国)。
赖文光(1827-1868),清太平天国将领、捻军统帅。广西人。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在洪秀全左右任文职。1856年转任武职,曾随陈玉成转战皖、鄂。1860年参加二破清军江南大营、东征苏常之役。继而随陈玉成西征,1861年春攻入湖北。是年秋封遵王。1862年(同治元年)奉陈玉成命与陈得才进兵陕西,扩充实力。1864年回师援救天京,天京已陷,兵败湖北。遂与捻军诸将张宗禹、任化邦等以恢复太平天国为宗旨,按照太平军军制整编捻军,被推为统帅。他采取以走制敌的流动战术,在豫鲁间屡挫清军。1865年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全歼清军僧格林沁骑兵队。之后率捻军奔驰豫鲁苏皖,粉碎曾国藩圈制战略。1866年命张宗禹等率部西进陕、甘,联结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称西捻军;自与任化邦等在中原坚持斗争,称东捻军。次年初在湖北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大败清提督郭松林部湘军和刘铭传部淮军,但在京山尹隆河战败。6月冒险进入山东青、莱、登地区,陷入淮军战略圈套,主力损失殆尽。1868年1月5日,所部骑兵千余人在扬州瓦窑铺溃败,伤重被俘后就义。
其他赖姓名人有春秋时赖国国君赖子;汉大臣赖先;三国蜀汉大臣赖雄;唐大臣赖文雅,学者赖棐;宋画家赖祚,地理学家赖文俊;元文学家赖良,孝子赖禄孙;明官吏赖瑛、赖礼;清将领赖达哈,太平天国将领赖汉英,机械制造家赖长等。近当代赖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赖传珠、赖毅、赖达元、赖光勋、赖春风,政治家赖际发,国民党将领赖心辉,少年英雄赖宁,数学家赖汉卿,化学家赖伍江,建筑工程专家赖明,玻璃陶瓷学家赖其芳,电子学家赖声礼,城市燃气专家赖元楷,企业家赖新、赖国富、赖振源、赖文城、赖清添、赖永川,走私犯赖昌星,经济学家赖平耀,法学家赖源河,教育学家赖立赓,翻译家赖恬昌,藏书家赖肃,作家赖祥,台湾诗人赖和,画家赖少嵩等。
北伐客家战将--赖世璜
武昌起义的爆发,吹响了推翻清朝封建体制的号角,北伐战争的枪炮声,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序幕。多少客家儿女追随着孙中山先生转战南北、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出了一部鲜活的历史。北伐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用其年轻的生命和卓著的战功,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歌。
赖世璜、字肇周,1889年出生于石城县屏山长溪。1908年考入江西省陆军小学,后升入南京陆军中学,民国三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步入军旅生涯,历任连长、支队长、旅长、师长等职。民国十五年率部加入了北伐之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他挥师北伐,首先攻克了赣州,然后分兵两路,一路横扫闽西,一路攻克抚州并协攻南昌,战果辉煌。随后他率部连克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并驻守江苏无锡,他所率的第十四军成了北伐军中的一支劲旅。
但是,这位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威望极高的将军,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又与桂系军伐素无交往,命运注定是悲剧。1927年蒋介石下野东渡日本,白崇禧等桂系军阀控制了南京政府,不太亲近桂系的赖世璜被白崇禧视其为蒋介石的人马,列入了被排挤的对象。为了达到排挤赖世璜的目的,白崇禧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赖世璜经常率部孤军作战,而在军火、军饷上又不给予支援,造成了第十四军的战斗力明显削弱,损失严重。借机白崇禧强加给赖世璜将军一项莫须有的罪名:“克扣军饷,畏缩不前。”而赖世璜将军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铁汉,他在军前与白崇禧据理力争,并当众指责白崇禧,从而加重了白崇禧对赖世璜的仇视心理,并下定了除掉赖世璜将军的决心。1927年9月29日,赖世璜去上海治病,刘峙所部宪兵队奉白崇禧之命在火车站绑架了赖世璜将军,并关押在上海军政部四十多天,后又被押解到南京第一陆军监狱监禁。1927年12月30日,白崇禧下令杀害赖世璜,一代北伐名将,年仅三十九岁的赖世璜将军被桂系军阀杀害,制造了北伐战争中的第一大冤案。1928年国民政府为赖世璜将军平反,以陆军上将因公亡故例予以抚恤。
赖传湘
赖传湘,生于1903年,江西南康人,1925年8月,入黄埔军官4期学校,1926年10月毕业。
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因英勇善战,晋升第一补充师第三团指导员。
历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交际科员、上尉副官、少校科长、少校副营长、上尉连长等职。
1937年7月,任四十七师十八团上校团长。
10月,奉命率部增援武宁,堵截日军,坚守河山圆棺材山等阵地,击退敌军多次进攻。
1939年3月,该师奉命开抵黄埠岗,在金鸡山口战役中,歼敌千余。后敌军大批增援,并用飞机大炮坦克配合,向阵地疯狂进攻。他率十八团独挡阵地正面,与敌周旋,激战3昼夜,终于击退了敌人。
12月,晋升本旅少将旅长。
1941年5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第190师副师长。
1941年9月,率部参加湘北二次会战,指挥所部英勇杀敌。
1941年9月24日在抗倭战争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梁家塅。
后国民政府追晋赖传湘为陆军中将。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陆军上校赖祝珊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生
赖心辉:四川三台人。1925年10月9日晋加陆军上将衔。
石城县屏山长溪赖名汤
賴名湯(1911年-1984年11月30日),男,號曉庵,本籍中國江西省石城縣,中華民國一級上將,前參謀總長。
1937年,剛從國民革命軍空軍學校畢業的賴名湯即跟隨高志航參與對日戰役,獲得一定戰功。不過於隨後的南京空戰中受傷,自此從現役飛官轉任於教育與訓練工作,後赴美擔任留美空軍領隊,嗣升總領隊,中國駐英國武官,總部情報署署長等職。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徙至台灣後,以國軍軍事情報為主。並於1953年,於韓國處理韓戰中國共產黨1萬4千名戰俘來台事宜。因為處理得宜,晉升調升該國國防部參謀次長。之後湯先後擔任該國聯勤司令,空軍總司令。1970年調任該國軍事最高首長參謀總長。此職務一直到1976年卸任。同年,他也獲頒中華民國軍方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1984年11月30日病逝於臺北,時年73。
台灣將軍 | 1911年出生 | 1984年逝世
赖名汤参与运送战俘的“洛逊计划”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1954年1月20日将南营重新移交给联合国军看管,由联合国军负责把这一万多名志愿军战俘运送往台湾。当年任职国民党的国防部二厅厅长赖名汤负责该次行动。
1.4万多名志愿军战俘1954年1月23日全部换上国民党军装,于凌晨3时许,分乘225辆美军大卡车,离开中立区印度村。上午8时起由韩国仁川港搭上16艘美国军舰,浩浩荡荡地驶向基隆。惟一显示与台湾相关的是台湾出动海军五艘中字号登陆舰。
为了迎接这一刻,国民党动员了许多欢迎群众,将赴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称为“反共义士”,并将1月23日这天定为“自由日”。能成功策动1.4万多志愿军战俘来到台湾,对当时的台湾蒋介石政权的确是一件“喜事”。
志愿军战俘交由蒋经国领导下的一个辅导组织负责,逐个审查后,补入军队基层监视使用。
赖琏
赖琏,字景瑚。1901年生,福建永安人。曾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央日报》总编辑,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主任委员,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校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副部长。1948年赴美国。后任联合国秘书处中文部主任、华美日报社社长。1978年到台湾。是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常委。
赖琏,字景瑚,笔名觉仙。福建永安人,生于1900年。 1919年毕业于雅礼大学预科,同年7月,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习机械工程。 1924年毕业后,于密西根州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研究汽车制造及工业管理,后应程天放之邀,赴加拿大主持《醒华日报》,并在多伦多大学选修政治经济学。 1925年再度到美国,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于次兼宣传部部长。1932年起历任南京市政府秘书长、财政局长、连云港市市长。1935年去职,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递补)。1936年12月派为湖南省党部特派员。1939年3月后,任西北工学院代院长(其中包括北洋工学院)。 1942年10月21日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1944年8月1日免去校长职务,赴重庆任教育部常务次长。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7月调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副部长。194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立法院侨务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赴美国。 1949年起在新泽西州乔经柯特大学执教3年。在此期间,创办《华美通讯社》、《华美日报》。 1953年入联合国秘书处,任中文组主任。1967年退休,应台北《中国时报》之邀,为国际问题专栏撰稿。1978年定居台湾,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83年8月13日逝世。
背景资料: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固县古路坝,初设土木、电机、化工、纺织、机械、矿冶、水利、航空八个系,后又增设工业管理系。
赖琏与连云港市最早的城市规划
2006年2月10日 苍梧晚报 □ 张廷亮
近代连云港的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赖琏就是其中值得回忆的一位。
赖琏,生于1900年,福建永安人,字景瑚,笔名觉仙。1919年毕业于雅礼大学预科,同年7月,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24年毕业后,在密西根州底特略福特汽车公司,研究汽车制造及工业管理。
赖琏与连云港的“姻缘”,起源于连云设市。1935年民国江苏省政府第718次会议决定设立连云市,并决定调他任连云市筹备组的组长,全权负责连云建市的各项筹备事务,赖琏也是拟议中的连云市第一任市长。
此刻的赖琏年富力强,踌躇满志,又有留美经历和南京市政建设的不俗政绩,迅速开展了筹备组的各项工作。他首先罗织一批市政工程的专家作为筹备组的负责人。如工务组主任严宏桂,曾经留学美国,专攻土木及水利工程,且分别担任过青岛和南京的工务局长,均表现了辉煌的成绩。
主持地政的张丕介曾经在德国研究过土地问题,主持民政的徐佛观是刚从日本归国的军事专家。筹备组的成员约30人,大都是从国外刚回来或在国内大学刚毕业,有的是在行政机关做过事,但还没有染上官僚习气的。大家怀抱着“开辟新天地,建设一个我国史无前例,最伟大,最现代化的新都市”的美好理想投入到了连云市的勘测,规划,建章立制的工作中。
赖琏还多次拜会了陇海铁路办事处负责人钱宗泽,两淮盐运史缪秋杰以及当地的一些绅士。宣传连云设市的重要意义,并请求他们在经费方面的支持。赖琏多次考察东西连岛,港口码头,大桅尖,铁路沿线,盐场滩涂,临洪河口,为连云港市的城市规划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还经常往来于墟沟,南京,镇江等地,寻求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筹备组在最初的一两个月,就在民政上创制了重要的法规,训练了警卫队,建立了预算系统和会计制度,预计一年的土地测量工作,不到六个月即告竣。
经过艰苦的工作,一个东方大都市规划逐渐形成:“临洪河口以南,烧香河口以北,东沿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都列入了规划范围,规划以老窑一带为港务区,墟沟为住宅风景区,大浦为工业区,黄九堰一带为市政中心和商业区。这是我市最早的,具有现代理念的城市规划。
连云港建市的计划极大地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社会名流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汪寿康在“擘画墟沟商埠意见书”中认为宜采用英国伦敦模式进行建筑:以平山为中心辐射五条线,一线达孙家山与码头相接;一线穿五洋湖至大小板桥;一线通朱曹;一线经新县达猴嘴;一线至西墅海滨。将行政中心设于平山一带,学校区设于马山,龙山,新线一带。这些想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可是好景不长,抗战爆发,政府已无暇顾及新都市的建设,连云市的筹备工作也告一段落,所有规划档案均被省府封存。尽管海滨大都市的建设中途夭折,但是赖琏及其筹备组的开创性工作永远为海属人民所记忆。
离开连云港以后,赖琏曾经担任西北大学校长,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执委常务委员,联合国秘书处中文组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年老时仍念及连云港的发展,著有<<连云忆语>>的回忆文章,1983年8月13日病逝于台湾。
经过艰苦的工作,一个东方大都市规划逐渐形成:“临洪河口以南,烧香河口以北,东沿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都列入了规划范围,规划以老窑一带为港务区,墟沟为住宅风景区,大浦为工业区,黄九堰一带为市政中心和商业区。这是我市最早的,具有现代理念的城市规划。
连云建市的计划极大地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社会名流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汪寿康在“擘画墟沟商埠意见书”中认为宜采用英国伦敦模式进行建筑:以平山为中心辐射五条线,一线达孙家山与码头相接;一线穿五洋湖至大小板桥;一线通朱曹;一线经新县达猴嘴;一线至西墅海滨。将行政中心设于平山一带,学校区设于马山,龙山,新线一带。这些想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这对于今天何止是借鉴呀,应该是汗颜呀.这黄九堰离老窑已有十五公里左右吧,这在当时落后的交通工具的前提下,是需要多么大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的呀.相比之下,我们在墟沟港区及其附近大兴土木地建设新城是多么地目光短浅,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呀.
回复 1# 赖徽荣 的帖子
没看到深圳"大鹏古城",来自紫金计五代将军,赖姓将军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