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客家方言不是今天的面貌
那么最有可能是下面的哪一种呢?1、官话的一个次方言。如今天的赣州市章贡区和信丰县城的西南官话,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的中山话,虽在客家方言的包围圈中,但仍未被同化或形成南方某个大方言的次方言。虽被赣、闽、粤、湘包围,但仍形成了官话的一个次方言,假设就叫作“华南官话”。
2、与赣方言没有太大区别,或者说属于现代赣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如闽方言(闽语),虽地域分布甚广,闽、粤、台、琼、浙等省,但仍称闽方言(闽语)一样。和今天的赣方言合称“赣方言”、“赣语”,没有“客家”的称号。
3、仍然形成特色鲜明的南方汉语方言,但与今天的客家话又不相同。保留大量中原音韵,如p/t/k韵尾。有自身的词汇、语法特点,如客人叫人客,热闹叫闹热,公鸡叫鸡公。但与赣、粤、闽等南方汉语方言不相混,独立成一系,假设仍然叫“客家方言”。
4、分布在江西的,形成赣方言,分布在福建的,行成闽方言,分布在广东靠粤方言区的,形成粤方言,分布在广东靠闽方言区的形成闽方言。从这三个省外迁的,台、桂、川等省区,今天分别使用赣、闽、粤三大方言。
[ 本帖最后由 火德 于 2007-10-19 21:48 编辑 ] 过去已成事实,现在没有假设,将来只有可能。 错。
假设闽粤赣是个蛮荒无人之地,没有畲瑶百越,中原移民带来的语言,经过约一千年的变化。
最有可能的是“仍然形成特色鲜明的南方汉语方言”、“与赣、粤、闽等南方汉语方言不相混,独立成一系”。
最不可能的是“分布在江西的,形成赣方言,分布在福建的,行成闽方言,分布在广东靠粤方言区的,形成粤方言,分布在广东靠闽方言区的形成闽方言”。 “与赣方言没有太大区别,或者说属于现代赣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应该排在最有可能的第二位。
学界的“客赣方言”不是随便说说的,有一定道理。 王东 的《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和我先前的假设不相同。
应该排在最有可能的第一位的也有可能是“与赣方言没有太大区别,或者说属于现代赣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最有可能的第二位有可能才是“仍然形成特色鲜明的南方汉语方言”、“与赣、粤、闽等南方汉语方言不相混,独立成一系”。
王东 著《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通过近年来的悉心研究,我认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证明,在南宋时期赣南和闽西的人口增长过程中,来自赣北和赣中的移民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172页)
“客家方言(群)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形成?……答案是否定的。……这里(指赣闽粤边)原先通行的应该是江西中北部一带的语言——早期赣语。如果我们无法证明南宋中期赣闽粤边的语言与早期赣语之间已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那么,也就无法认定此时通行与赣闽粤边的语言就是客家方言。”(第202页)
“考虑到语言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因素,我们认为,把赣闽粤边语言与江西中北部一带的最终分野划定在元代,可能是比较合适的。”(第204页)
“赣闽粤边的语言之所以由原先的早期赣语最终演变成为客家方言,除了赣中北一带的母语受北方汉语南下的影响而造成两者之间的语言分异之外,赣闽粤边的民族语言成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第207页)
[ 本帖最后由 火德 于 2007-10-27 12:23 编辑 ] 军家话,不是北方话,而是赣方言在武平的变异,目前已经非常接近客家话,本来的东西不多了。 谢谢指正。
原来有个印象,以为所有军家话都是属北方方言系统,因此想当然也以为武平县中山话也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