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贤、教育家、学者古直先生
古直传略■梅县志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号层冰,梅南滂溪村人。自幼勤奋好学,早年去兴宁,从学于罗翙云。1904年返梅城,就读于谢吉我门下,与谢吉我之子谢直君交好,常在一起阅读新思潮书籍,汲取了民主革命思想。1906年在梅城桂里学堂加入同盟会。次年秋,到同盟会开办的松口体育堂学习,毕业后留松口公学任国文教员,与同盟会员钟动、李季子等组织“冷圃”诗社,从中进行革命活动。1908年,得曾伯锷捐助,他与李季子在梅城创办梅州高等小学,向学生宣传灌输民主革命思想。
1911年春,奉同盟会派遣,转任汕头《中华新报》编辑,大力鼓吹革命。是年夏辞去汕头报馆职务,回梅进行秘密活动。11月11日,与钟动等人在梅城组织起义,成立梅州军司令部,古直任秘书长,推翻清政府在嘉应州的统治政权。1912年民国建立后,古直回到家乡,创办滂溪小学。3月,被任命为汕头同盟会机关部秘书长。4月,在汕筹办《大风日报》,亲自去南洋募款招股,奔走半载,回汕时,同盟会已改组为国民党,遂辞去秘书长一职,尽力办报。
1913年1月,汕头《大风日报》出版,古直任社长。3月,《大风日报》遭军阀龙济光封闭,并悬赏通辑古直,他由汕避往香港。1914年2月,古直由香港回梅县原乡,组织龙文乡教育会,筹办龙文公学。4月,将家乡滂溪村中的安仁寺神像木偶全部摧毁,把寺庙改为龙文公学校舍。1915年8月,到梅州中学任教。
1916年初,钟动邀古直到香港,共商讨袁之事,被任命为赴南洋筹饷讨袁专员,事毕返至昆明,被云南都督唐继尧聘为顾问。翌年2月,唐派他赴南洋慰问华侨和招引华侨资本,购买新式机器回来开采云南个旧锡矿。古直向唐继尧提议将云南讲武堂向华侨开放,得到唐的采纳,后来有不少华侨子弟进入讲武堂学习。
1919年春,古直任广东军政府陆军部秘书,后任封川县长。任内,开辟苗圃,造林绿化,推行新学,将五通神庙偶像焚毁,改为县立小学校舍。同年12月,调任高要县长,到任后,即着手改善城市卫生及设七星岩苗圃,倡设风景林场,创办高要初级师范及暑期教育讲习班等。之后,因感军阀混战不息,难抒救国救民之抱负,遂辞官回梅,闭门攻读。1921年2月赴庐山隐居,搞农林试验,有暇即撰稿著述。1925年,广东大学聘他为文科教授,广东大学改为中山大学后,专修《广东通志》。1928年后,仍任中大文科教授。撰写《客人对》一书,成为研究客家源流的重要著作。
1939年初,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十多年的梅南中学复办,中共梅县县委及梅南中学校友邀请古直出任校长,他欣然辞去中大教授职务,就任梅南中学校长。在乡创办“梅南文学馆”,掩护中共的地下活动,两次出洋为梅南中学筹款。1940年,梅县县政府乘他不在,撤销其校长职务。他回到梅南后,坚持办好“梅南文学馆”。1944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会在梅县筹备召开“东南干部会议”,古直加入民盟组织。1946年3月,古直被推为象宿中学董事长。之后,出任梅县修志馆馆长兼总编纂至1949年。
1949年5月,梅县解放,他应邀参加庆祝大会,为县人民政府作“人民作主;天下为公”门联。1950年应聘任南华大学教授。1951年到广东省参事室工作,1952年,调任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1953年至1958年任广东文史馆馆员。1957年为广东省政协委员。1959年6月病逝于广州,终年75岁。
(转载自《梅县志》) 南社诗人古直
■罗可群
“三月红棉底样骄?美人意气欲干霄。
无情风雨拼摧折,入望云霓又寂寥。
化碧剧怜啼杜宇,冬青生怕溷鸱鸮,
越王台上悲歌日,竹石敲残作楚骚。
滚滚珠江水尽冤,巫阳不下复何言?
亡胡天意终宜验,思汉人心信不谖。
有限遗民谈往事,无多老泪洒中原。
黄花消息教谁问?死抱枝头为国魂。”
这是南社诗人古直在辛亥革命时期写的两首《感事》诗。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文学团体。南社的诗人以强烈的爱国感情,揭露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抨击帝国主义者的野蛮侵略,歌颂民族民主革命志士的斗争精神,紧密配合同盟会,进行反清斗争,辛亥革命后,又积极开展反袁活动。他们的诗文,是斗争的武器,是革命的颂歌,是历史的见证。南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南社的成员共有1110人。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所录,广东籍的南社成员有169人,古直是广东籍诗人中的佼佼者。
古直,字公愚,号层冰,别署遇庵、征夫、孤生,嘉应州滂溪人。按南社填写入社书的先后次序排列,古直是第108号。在武昌起义前,南社成员已发展到228人,由此可见,古直早在辛亥革命前便已参加南社,属于早期的南社社员,那时他不过是25岁左右。
古直参加南社并不是偶然的。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出生于一个有读书传统的家庭。祖父湘帆,“渊静好学,早都文誉”,父亲锡贤,“塾中诵书,每超群儿”,可惜家道中落,改业经商,“受命货殖,犹不废业”,所得赢利,尽以购书,使古直从小就能在书海遨游。在童蒙时期,古直便熟读《唐诗三百首》,与诗歌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据古直自述,“时嘉应方闻之士,西有罗中翰,东有饶孝廉,环城上下,有谢上舍、廖太守、李季子、钟天静、曾晚归、谢直君等,直先后尽师友之。”罗中翰是兴宁著名的学者罗翙云,光绪癸卯科举人,钦点奉政大夫会议处文案官内阁中书,著有《遁夫山房诗文集》,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爱国者。饶孝廉指广东名儒饶芙裳,光绪己酉科举人,倡办新学,早负盛名。李季子、钟天静、曾晚归、谢直君等都是具有爱国思想的热血青年。他们常在一起阅读新思潮的书籍,向往民族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古直与李季子在梅城桂里学堂加入了同盟会。次年,他到了松口。当时同盟会员“始则规范师范落讲习所以为传播机关,继则规设体育传播所为实行之预备”,积极准备反清起义。古直在松口公学任国文教员,和钟动、李季子、曾伯锷一起组织“冷圃诗社”,从中进行同盟会的革命活动。
古直在《冷圃曲》诗中写道:“忆昔结交少年日,总意气相倾在胸臆,风景山河感慨多,摩挲宝剑思投笔。”这是当时古直心态的真实写照。
武昌起义爆发后,古直积极参加嘉应州的光复。不久,出任汕头同盟会机关部秘书长,筹办《大风日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排除异己,杀戮党人,丧权辱国,罪恶累累。古直义愤填膺,奋起抨击。《大风日报》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揭露袁世凯专制独裁的阴谋,声讨袁世凯及其爪牙的种种罪行。1913年,袁世凯的走狗封闭了《大风日报》,悬赏通缉古直。古直被迫到香港避难,后回乡筹办龙文公学,到梅州中学任教。
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起兵反袁。翌年初,应钟动邀请,古直到了香港。唐继尧都督和李烈钧总司令委任古直为“南洋筹饷员”。古直遂即乘法国船前往南洋筹饷。船泊海防时,目睹法国政府强迫越南兵到法国去卖命。“兵出发,牵衣顿足者,相望于道,巡警挥鞭击之,各饮泣去”,古直慷慨悲歌,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名篇《海防行》。
《海防行》的序言交代了写诗的背景:“民国五年正月,予以国难,于役南洋。舟绕海防,运载越兵,心所所触,遂用作歌,非敢言诗,聊以告哀尔。”该诗全文如下:
羽书昨自巴黎至,今日将军遍传示。
海防片上亦吾民,宜赴前敌效忠义。
军中闻令如迅雷,相顾错遌口难开。
捐躯报国亦何有,以死卫仇良可哀。
一时消息传都市,仓皇相告皆唏嘘。
艟艨浩荡自天来,华楼岛峙江边艤。
营门开处鐃笳鸣。鱼贯而出向前行。
蜂屯蚁聚不知数,强被驱遣各吞声。
爷娘妻子闻永别,白衣泣送期一诀。
巡虚呵斥不得前,回车掩面痛欲绝。
此时西子亦娇啼,偎郎纤语湿罗袿。
侬自关心家与国,讵与渠奴相并提。
一声汔笛轮飞动,鸾飘凤泊情增重。
别有双双俱至人,身在方壶交粉项。
回睨众多亡国儿,马牛圈禁不得移。
眼望故乡双泪落,海阔天长何处飞。
呜呼此是汉家耻,大好珠崖竟长委。
本谓乔松附女萝,谁令蜾负螟蛉子。
不敢怜人敢自怜,满天风雨念家山。
男儿终不为奴死,万里沧波一间关。
这是近代的《兵车行》!它表现了对越南人民的同情,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愤慨,抒发了对清朝统治者腐朽统治的强烈不满。“不敢怜人敢自怜,满天风雨念家山”,决不能当“亡国儿”,“男儿终不为奴死”,这是多么高昂的斗争精神!《海防行》和《西贡舟中》、《槟榔屿呈芙裳先生》、《滇越车中作》、《黑龙潭谒薛尔望先生墓》等十二题十七首诗,结集为《转蓬草》,石印刊行,广泛流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17年,章士钊(行严)写信给古直:“大著《转蓬草》清新俊逸,确是雅材,吾家太炎在此同读,亦符鄙见。”《转蓬草》还流传到了越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警吏得之,恶其丑己,严恫作者,将兴诗狱”,古直毫不畏惧,对此给予猛烈的回击,揭露法国侵略者的真实面目:“夫彼倡自由于宗邦,而为猰犭俞于属土,闻者发愤。”况乎目睹发为感慨,著之诗歌,亦风人之事也。以此为罪,适以暴其无赖而已矣!”
古直赴南洋筹款得到广大华侨的热情支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17年2月,又以“云南护国军政府特派慰劳华侨使者”的身份,再赴南洋招资。此后,古直曾任七总裁部司令秘书、封川、高要县长、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文学系主任兼代理文学院院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古直热血沸腾,又写下了《攘倭行》等许多爱国诗篇。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古直欣喜万分,将一首七律寄李宗仁司令官:“谁云铁瓮古徐州,不见京师一掷休。赖你精忠能贯日,凭君恩好与同仇。淮肥草木风声入,丰沛英灵肸蚃收。侧听西平乘兴急,燕齐父老望津游。”这首诗赞颂李宗仁率领抗日将士浴血奋战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表达了人民群众坚决抗日的强烈愿望。
1939年初,中共梅县县委及梅南中学老校友邀请古直出任梅南中学校长。古直为了发展家乡教育,致信给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辞去教授职务,欣然就任。后又曾任梅县修志馆馆长兼总编纂。
1949年,梅县解放。古直兴奋地为县人民政府写下门联:“人民作主,天下为公”。1951年,古直到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工作,后又任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政协委员。
1959年6月,古直病逝于广州,终年75岁。
古直一生,著作等身。出版的诗集除《转蓬草》外,还有《新妙集》、《层冰诗存》、《隅楼集》、《东林游草》、《取刍集》、《层冰堂诗集》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诸葛忠武侯年谱》、《曹子建诗笺》、《阮嗣宗诗笺》、《钟记室诗品笺》、《陶靖节年谱》、《陶靖节诗笺》、《陶靖节年岁考证》、《黄公度先生诗笺》等十多种;论文《客人对》是客家研究的重要文献,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古直,不愧为“南社杰出的文艺家”。
(原载《岭南文史》1993年第2期[总第26期])
作者:罗可群,广东梅县人。教授。196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广州外国语学院任教。曾任中文教研室主任,参与创建中英文秘书专业,任涉外秘书系主任。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