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一家亲 发表于 2007-10-10 13:51:14

看不到!:(

但可以下载下来看~:lol

丘陵 发表于 2007-10-12 22:10:23

看不了呀
怎么会这样

level 发表于 2007-10-12 22:25:07

回复 #17 丘陵 的帖子

没有这回事!!!!!!!!!!:Q

js7 发表于 2007-10-14 13:39:49

我怎么不可以看咯?

我怎么不可以看咯?:)

level 发表于 2007-10-14 21:12:32

我快要晕倒了!:Q

辛辛苦苦做了这么久,居然没几个人能看到。:L

火德 发表于 2007-10-14 21:32:53

我是下载来看的。差不多是一集介绍一个县。感觉紫金的客家话相对容易听懂。

阿秋歌 发表于 2007-10-24 16:10:13

更没有想到广西木偶剧团是由广东龙川搬过来的!!

-----------------今天经过木偶剧团,问了一下情况,确实是由广东龙川搬过来的,但大多都退休了,演出时的音乐则没有客家元素,几乎全是粤语的.

level 发表于 2007-10-24 17:56:32

回复 #22 阿秋歌 的帖子

为他人作嫁衣裳!:'(

伍少 发表于 2007-10-28 12:38:21

涯也看唔到,痛苦啊:Q :Q :Q

level 发表于 2007-10-28 19:25:43

全部已附带下载地址,可自行下载来看。

level 发表于 2007-11-10 20:43:35

新鲜出炉的《恐龙出世》

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08恐龙出世.wmv

下载地址: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08恐龙出世.wmv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7-12-2 19:02 编辑 ]

爱我河源 发表于 2007-11-14 20:59:33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level 发表于 2007-12-2 19:03:07

感人至深的《网络情深》

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15网络情深.wmv
下载地址: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15网络情深.wmv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7-12-2 19:04 编辑 ]

level 发表于 2007-12-2 19:09:22

《佗王遗风》

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22佗王遗风.wmv
下载地址: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22佗王遗风.wmv

每天一大早,佗城街上的餐馆都会在这样响亮而细密的剁馅声中开始一天的营业。没有人知道,佗城豆腐丸这个名字始于何时,这个佗城人引以为豪的美食招牌,令餐馆即使在平常日子也人满为患。

            佗城源自2000年多年前一个叫赵佗的国王。纪念他的缘故,古时的龙川城,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东江和赘山,为古龙川八景中的两个。佗城镇紧挨着东江,镇北海拔1200米的嶅山,蜿蜒的山峰将整个佗城揽入怀抱。山形像龙头伸入东江喝水,传说龙川的名字便由此得来:龙潭自嶅山分注会于川,故名龙川。
            
            这座具有鲜明北方特点的四合院庙宇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在南方,这种四合院落非常罕见。庙宇供奉着的,是一个叫赵佗的人。他建立了南越国,一生叱咤岭南。已无法考证庙宇建于何年,在清代和现代,庙宇曾有过两次大的重修。佗城人用这样行动坚持着最初的心愿:终老岭南的赵佗是河北正定人,既然生前回不了故乡,那么就让身后的这座四合院,来了却他的思乡之情吧。
            
            历史回溯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后,把雄心勃勃的目光投向了岭南。岭南是指大庾岭等五座山岭之南,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当时的岭南百越族,由于五岭的阻隔,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相对于先进文明的中原,它被称为“蛮夷之地”。
            平定岭南之战,先后历时5年,首战50万秦军溃败,主将屠睢被杀,后秦始皇又充实30万大军,派任嚣为主将继续战斗。
            [同期声:当时分两路大军,东路和西路。两大军中,又有10万楼船之土,就是水路军。因为有岭南一个大的屏障,没前没有交通,很难过来。特别是第二次,多数是从开了灵渠,从那里过来的。]
            
            灵渠位于广西境内,秦军劈山开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通过水路,援兵和补给方便而快捷地到达岭南。从珠江口朔东江而上,佗城正好处于赣、粤、闽的交界地带和东江、韩江分水岭附近,在番禺东线作战的赵佗,把佗城作为重要的军事据点。它进可出江西通中原,退则易守难攻。
            公元前214年,秦终于平定岭南。
            按当时设制,岭南被划分为桂林、象、南海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副将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治所设在佗城。
            蛮夷之地迎来了中原先风。从那时起,佗城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绵绣时代。
            
            终非池中物,6年之后,赵佗从佗城启程,这一抬脚,把岭南纳入了脚下。趁秦末刘邦项羽之争,赵佗据南岭之险,自立为南越国王。偏安一隅却未必心如止水,北望家乡,赵佗胸口仍是波涛万倾,当一切尘埃落定,赵佗又重归汉土,做了汉朝的番属国。只是,政治上的阴谋与斯杀,一定伤了赵佗那颗游子之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呵,在佗城6年安宁的县令生活,常常深夜入梦来。
            [同期声:赵佗最大的功绩,就是和谐了南越小国、归汉。]
            
            居民黄志强这些天显得特别忙碌,由他牵头,乡亲们决定明年重修黄氏宗祠。建于乾隆年间的黄氏宗祠,里面斗拱抬梁,传统的客家民居结构,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外表却是西洋建筑样式。
            [同期声 黄志强:大门第四次重修是在抗日初期,那时候崇洋,所以大门修成这种样式。那时候对参与修祠堂的,每人奖励一斤半的猪肉。]
            
            像黄氏宗祠这样的祠堂,佗城曾有100多座,现存43座。与众多姓氏宗祠相对应的,是洋洋大观的百家姓。在龙川县140多个姓中,佗城独占138个。一个仅4万人的小镇为什么会聚集那么多姓氏呢?
            
            历史上,客家人曾有过五次大的迁徙。秦代随赵佗一起征战百越的士兵算作最早南迁的客家人。他们来自中原各个地区,带着不同的口音和姓氏。众多的姓氏祠堂是否可以证明,古龙川粤东北的客家人正是赵佗带兵平百越时留下的后代呢?
            [同期声:其实现在的河源人,大多数是宋、明、清初迁来的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多数是从福建、珠玑巷包围过来的。说现在的客家人全是赵佗那时迁来的也不对。不过,佗城有那么多百家姓、宗祠,肯定有一点分是赵佗手下留下的客家人,要不没那么多。]
            [现场:这是二楼,(开门上阁楼)这是邻居黄医生的,门锁了上不去。他在外面工作,不回来很多年了]
            黄居良是这座房屋的其中一个主人。说他是其中一个,是因为这座房子住了十四家不同姓氏的家庭。即使是相邻的两个房间,也可能住着互不相干的人。黄屋占地4000多平方米,欧式洋房外形,错落有致的门廊,圆柱式窗台,从中可窥见当时这个家族的昌盛。
            
            在居民的描述中,黄屋神秘的过去隐隐地浮现出来。民国初期,黄屋主人利用战争倒卖军火,建起了这栋辉煌的建筑。上世纪50年代土改运动,黄屋被划为地主屋分给了14户贫下中农。
            [现场:过去,这里堆满了草,只能挤进来。现在很多到外打工或搬走,冷静了。]
            
            在看似不起眼的佗城小镇,像黄屋这样的大房子有60多座。他们大多也和黄屋一样,有着奢华的过去。解释这个现象的理由很简单,自秦代赵佗来了之后,佗城几乎没有脱离过龙川县政治、经济的中心。
            
            到了宋代,公元1626年,佗城又来到了一位宰相吴潜。他面容憔悴,衣裾飘飘。佗城迎接他的不是山不是水,而是一位白衣女子。时值蒙古大军不断南侵,吴潜主战力挽狂澜,被弹劾贬谪建昌军,循州安置。循州即现在的佗城。
            
            吴潜在白衣娘娘庙寄居了一年,随后忧愤去世。管他是贬官呢,佗城人记住了这个宰相,也记住了白衣娘娘。他们把寺庙旁边的唐代古塔,以吴潜的官职“正相”命名。又把吴潜和白衣娘娘放在一起供奉。
            山远客稀,寺庙没有轻轻重重的木鱼,没有晨钟木鼓,只有青山老塔掩映下的东江水,悄声无息地流走他乡。也许,这正合吴潜的心意吧。
             [现场:水路歌……]
            
            老船夫苏阿安今年71岁,他驾船行走在东江如同寻常的散步。岸边有富足的家,不过,他仍旧每天到江上来。已经很少能捕到鱼了,只是感受着脚下起起伏伏的江水,心里便觉得踏实。
            
*水吃水。过去佗城曾有半数居民以打渔为业。凭借东江水路,苏阿安则以放排为生。木材捆成排,从镇上的南门码头出发,顺江而下抵达珠江三角洲。
            [同期声:300多个立方。宽20米,长100多米。(从这里放到哪里?)放到东莞石龙、广州、中山同。]
            后来东江航道的衰落,苏阿安也结束了放排生涯。风里水里练就的一身好水性,也只有在夕阳下漫无目的撒网中,才诗意而无奈地显现。
            [同期声:原来放排的有一二百人,后来建水库,江西的木材流不向广东了。这里的赣南木材站就撤了,给东莞石龙木材站按管。后来没有木材,就全部都散了]
            离苏阿安渔船不远处,是一个叫东坝的江心小岛。有树有草,却生机勃勃地荒芜着。如同老船夫不能再放排,而东坝岛,也再也回不了过去。
            
            从唐代至清代,东坝岛是佗城真正意义上的繁华。福建、赣州、兴宁、广州等富商云集于此,作为沟通内陆与沿海的中转站,东坝抒写了东江上游贸易的“丝绸之路”。清康熙年间,一场大洪水的洗劫,东坝从此光芒隐退,物是人非。
            东坝的没落,成为佗城历史的转折点。商户远走老隆,解放后,龙川县城也搬往老隆。属于佗城的时代过去了。
            
            历史公允地让佗城经历了兴衰的轮回。只是,无论日子如何更替,佗城人仍旧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血液还流淌着2000多年前那位英雄的血,生来就不缺乏创造生活的气概。他们还相信,赵佗在天之上,仍旧护佑着他的子民和这片兴王之地。

level 发表于 2007-12-2 19:15:40

《我的水上生活》

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29我的水上生活.wmv
下载地址:mms://202.105.174.150/客家古邑/1129我的水上生活.wmv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河源电视台《客家古邑》系列纪录片(08年9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