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客家话向粤语转移的因素和趋势(周柏胜 刘镇发)
方言 1998年第3期225-232页 (1998年8月24日出版于北京)香港客家话向粤语转移的因素和趋势
周柏胜 刘镇发
近几十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语言、文化的转变过程则鲜为人知。我们对香港的原居民语言,尤其是客家话在香港郊区的迅速消失,很感兴趣,故此我们特地访问了香港各地共121个客家人,调查了他们的语言心态。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研究,得到现今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某些弱势方言向强势方言转移以致消亡的启示。
壹 香港客家人的来源和分布
在香港,客家人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原居民”,一个是在四十年代后期从大陆来港的“战后移民”。
所谓“原居民”,是指在英国人还没有统治香港以前,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上,住着两群世代务农,分别说粤语围头话和客家话的居民。原港英政府把他们称为“原居民”,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并可以建造小型房屋(俗称丁屋)。
围头人来港的历史比较悠久,据说在公元1200年左右便由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来到香港(黄南翔,1992;萧国健,1991)。他们占据了新界西北部肥沃的土地,人口比较集中,生活也比较富裕。他们自称“本地人”,也称呼自己的方言为“本地话”。围头话与香港市区的粤语虽然有口音上的差别,但仍然可以沟通。
客家人主要在清朝初年由广东东北的梅县、兴宁、长乐(现称为五华)等地来港(凌华,
1989;萧国健,1991)。由于来到香港时平地已经被“本地人”占据,只好在新界的各个大小山谷中开垦.例如在锦田以东的横台山、罗屋.大埔林村谷,西贡半岛等地。据原香港政府的人口统计,本世纪初的时候,客家人的人数已经稍微超过“本地人”,但双方人数都在八万左右。直到七十年代以前,这些原居民的客家人大部分都居住在传统的村庄中。
四十年代后期,很多人从大陆移居香港。他们大部份来自广东,其中有不少是说客家话的人士(凌华,1989)。这些客家人来港之后,为了寻找工作,一般都会在市区居住,而无法形成一个纯粹的客家话社区。他们在亲戚朋友中还使用客家话,但在家里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方言。
上述的两种客家人的方言和文化虽然差别很小,但地理分布是完全不同的。“原居民”的客家人多半聚居在新界和市区边缘的传统村庄中,对文化和语言的保留比较有利。四十年代后期的移民没有土地,而且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多数散布在城市里面,他们的第二代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客家话能力。所以,通过两者语言能力的比较,更可以看到居住模式对一个弱势语言保存的重要性。
贰 香港新界语言环境的转变
香港在1842年被英国占领。随着香港的开拓,广州人大量移民香港市区。到了本世纪
初,人数已经超过了原居民。到了三十年代日本占领香港前.香港的人口已经突破百万大关,
主要人口也是广州人(黄南翔,1992)。但是,新界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还是保持几百年来的模样。五十年代初期,香港的发展只限于市区,新界仍不受影响。而新界“原居民”的语言,基本上保留到七十年代末。
五十年代初期,原香港政府为了舒缓市区强大的人口压力,决定将人口慢慢向新界转移。
到了五十年代后期起,市区由九龙扩展到“新九龙”,即狮子山以南沿海的荔枝角、葵涌以至荃湾一带,和新界五个新市镇沙田、西贡、大埔、元朗、屯门。后来为了建设各种规模的水库,以应付水源需求,原港英政府便将新界人赖以为生的水源,几乎全部截取来建造大榄涌、船湾等水库。新界人因缺水耕种而到工厂打工,收入比耕田高,于是也接受了这种生活上的改变。有一些则离开香港到欧洲开餐馆,所以欧洲的中国餐馆便多由香港新界人开办。
在语言政策方面,原港英政府采用了粤语为香港的通用语。将小学学制统一为六年,而教学语言媒介也统一为粤语,淘汰了当时在新界还流行的方言私塾。随着1960年最后一所以客家话为媒介的私塾在大埔的结束,整个香港境内的教育的一体化也大功告成(王齐乐,1992)。其实在50年代开始,新界大部分的小学生都用粤语念书了。客家话首先是退缩到村子和家庭中,然后随着市区人口往新界内移,生活习惯的改变,客家人讨回来的媳妇大部分不会说客家话,加上收音机、电视进入家庭等因素,客家话在新界很快就受到极大的冲击而濒临消亡。
叁 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3. 1调查方法我们用问卷形式,成功地访问了121个在香港居住的客家人。其中65人
在市区(包括新市镇),56人住在传统的村庄。有些村庄(例如荃湾、九华径)现在已经发展成
大的居住区,但客家人仍然聚居,我们仍把他们当作乡村处理。而从小就从乡村搬家到市区,
没有在客家社区生活过的人,我们就当他是“城市”人。问卷内容除包括个人资料如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人数等外,间题如下:
①你觉得客家话是否值得保存?(0一4分,0分代表极差,4分代表极好,下同)
②你是否要求你的子女要讲客家话?(0一4分)
③你觉得客家话好不好听?(0一4分)
④你觉得粤语好不好听?(0一4分)
此外,在访问中我们还观察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被访的客家人中,除了两位超过65岁的乡村女性不会讲粤语(但听得懂)外,其余的119人粤语能力都很好,与一般香港市民无异。但是有25人完全不会客家话,而其中大部分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
我们将被访者按照居住地区和年龄层分成十个组别,符号如下:
U1B表示65岁以上,住在城市的第一代,
UlA表示50一64岁,住在城市的第一代,
U2B表示40一49岁以上,住在城市的第二代,
U2A表示25一39岁以上,住在城市的第二代,
U3表示24岁以下,住在城市的第三代,
C1B
C1 A
C2B
C2A
C3
表示65岁以上,住在传统村庄的第一代,
表示50一64岁,住在传统村庄的第一代,
表示40一49岁以上,住在传统村庄的第二代,
表示25一39岁以上,住在传统村庄的第二代,
表示24岁以下,住在传统村庄的第三代。
我们的受访者之中,超过一半的人(67人,53.7%)没有工作(30位学生/16位家庭主妇/
21位退休)。其余主要为工人(16人)、商人(12人)、教师(8人)及公务员(7人)。还有几位没
有填报职业。村庄的客家人中,只有一人是农夫,证明了这个新界传统行业已经衰落。由于大部分受访者都没工作,所以“收入”这一栏对这次研究没有意义。
3.2香港客家人的客家话能力及使用情况客家话能力方面,我们通过访问和简单的语言测试,将他们分为三级。不懂客家话者得0分,只会听或只会讲一点的为1分,讲跟听都没
问题的为2分。结果发现U1B, C1B, C1 A, C2B四组的客家人都拿到满分。而U3, C3两组的
年青人都在一分以下,这表示香港年青人的客家话水平已经十分低落。
教育程度方面,有17人填报没有入过学。其余大部分人都完成中小学教育,而17人则有大专以上的程度。我们将没受过教育的评为0分,小学教育的为1分,中学的为2分,大学或以上的为3分,由于第三代的受访者多半还在求学,所以我们没有把他们计算在内,但超过18岁的第三代受访者中,教育程度都较高,平均在中学毕业以上。我们将各个组别的客家话平均程度和教育程度计算在表一中。结果发现,第一代的城市人比乡下人明显高,但40岁以下的城市人和乡下人已经没有差别。表一是个人资料和保存客家话的意愿。
表一 个人资料和保存客家话的意愿
http://mumayi1.999kb.com/pic/2007-09-19/bjjfqwc86xsuvf5dsgh6.jpg
表一中M=男F=女,其他说明是:
客家话能力:0分=不懂客家话,1分=只会一点,2分=流利
教育程度:0分二没受过教育,1分=小学教育,2分=中学,3分=大学或以上
客家话值不值得保存:0一4分,0分代表极不值得,4分代表极值得
是否要求你的子女要讲客家话:0一4分,0分代表极不要求,4分代表极要求
我们将受访者的客家话使用情况详列在表二中。评分的方法是:完全或极少(少于100})
不使用的为0分,偶尔(10一49 %)使用的为1分,常常(50%以上)使用的为2分。表二里最低数值为0分,最高数值为2分。表三是受访者对客家话和粤语的评分。
http://mumayi1.999kb.com/pic/2007-09-19/1p3ir0q29nfu8fwys9m3.jpg
http://mumayi1.999kb.com/pic/2007-09-19/a4mp6b6895m9tyju5mfq.jpg
表中M=男F=女.其他说明是:
客家话能力:0分=不懂客家话,1分=只会一点,2分=流利
教育程度:0分=没受过教育,1分=小学教育,2分=中学,3分=大学或以上
对客家话和粤语评分:0一4分,0分代表极差,4分代表极好
3.3香港客家人的语言态度在他们回答的问题中,大部分的客家人都认为他们的母语值得保存,而且对客家话的价值评价很高,除了L}3和C3以外,全部都在3分以上。请详看上文表三。但存在随着年龄下降的趋势。城市和乡下的分数都差不多,而乡村的年青人比城市的同年龄者对客家话比较有感情。我们还可以用等线图进一步表示这种比较的结果。请看图1,图中。分代表极不值得,4分代表值得。白色线框代表城市,黑色线框代表乡村(以下图2相同)。图1表明无论是城市,还是在乡村,比较一致认为客家话值得保存,评分都很高。
可是,在提到自己参与保存客家话,即要求子女讲客家话方面,城市人是非常消极的,无论那一代分数都在1.7分以下,而第三代则更在一分以下(4分为满分),态度非常负面(见图2)。乡下人是比较积极的,只有第三代的分数是1.58,大概与35岁以上的城市人相等。当然,我们也发现,乡村人口对孩子的客家话要求也随着年龄的下降而越来越低,第三代的客家人根本也不怎么要求了,这可能也跟他们本身的客家话能力有关。既然自己不会讲,又怎能要求孩子呢?
图2表示要求子女讲客家话的评分。0分代表极不要求,4分代表极要求。
对客家话和粤语的感情方面,35岁以上的客家人,无论住在城市或者乡下的,都觉得客家话比粤语好听(见图3,4)0 25至34岁的则对两者的评价几乎完全相同!而24岁以下的第三代,则一致地感到粤语比客家话好听,而在城市中的年青人,更把客家话的好听程度评在2分以下,即是一个负面的评价。下面是图3,显示乡村客家人对客家话及粤语评分。0分代表极差,4分代表极好。白色线框代表客家话,黑色线框代表粤语。
图4显示城市客家人对客家话及粤语评分。
肆 分析及讨论
第一代和较年长的第二代新界客家人,大半生都使用客家话沟通,对客家话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们不但觉得客家话值得保存,而且更是身体力行,要求子女讲客家话。因此,希望保存客家话的分数(以P代表),跟要求子女讲客家话的分数(以R代表)差别很小,基本上言行一致。
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居住模式、年龄和客家话能力对客家话使用有直接影响。例如城市中65岁以上的客家人和村庄相比,虽然客家话能力都一样,但他们在任何一个领域使用客家话的机会都比较低。而在第二代中,城市人不仅客家话能力比较低,使用客家话的机会也不多。但在第三代中,居住地点已经没有影响。城市的客家人第三代虽然客家话能力不如村庄的人,但在家中使用客家话的平均次数反而更高。
由228页表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客家人使用客家话的机会,多半限制在家中和闲暇,在工作和学校使用客家话的机会都比较少,而在第三代则是零,即完全不用讲。在新界村庄中的受访者表示,在很多正式场合,他们使用的语言还是粤语。
4.1城市与乡村对客家话态度的差别对一个居住在香港市区的客家人而言,客家话是既可爱又可恨的。由于他们以客家话作为第一语言,从家乡来到香港时又要重新学粤语,才能找到工作。客家话一方面是他们对家乡亲切的声音回忆,他们虽然对它的评价不错,但却比其他上了年纪的人低。而且感到客家话不值得保存的城市人(填3或4分者),远比村庄的人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说带有客家话腔调的粤语,成为别人讥笑甚至歧视的话题。所以,他们大都不愿意跟非同乡,包括子女之内的人讲客家话。他们之中不少人担心孩子如果用客家话作为母语,会被别人看不起,或者在学习与谋生上会有困难,所以干脆不让小孩学他们的乡音。这就是城市的客家人为何不要求子女讲客家话的原因。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P值跟R值差别那么大。
近三十年来,由于教育语言的统一;生活方式的转变;客家人和非客家人的通婚增多,城市人口往新界的迁移,使新界的客家人慢慢放弃客家话而转用粤语。年青人对客家话的态度也渐趋负面。虽然第三代的客家人对客家话是否值得保留仍然给予较高的分数(3分左右).但他们却不要求孩子会讲客家话,而且觉得粤语比客家话好听。我们在图表中,已经发现城市和乡村的客家年青人对客家话的态度,差别已经缩得很小了。香港客家话跟中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流失过程也大致相同(戴庆夏,1994)。
4.2除了城乡差别之外,我们发现客家人对其方言的态度,跟他们的客家话能力和教育程度也有关。如果我们将P和R加起来,用来衡量各个年龄组别对客家话的态度,另外再加上他们主观地对客家话和粤语“好听”程度的评分后(见表一),我们便发现除了城乡差别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外,客家话能力和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客家人如果客家话能力差,甚至不能听懂客家话,对客家话的感情也自然淡薄,甚至产生隔膜或反感。所以说客家话的能力对客家话的态度有正面的影响。
此外,教育程度也影响客家人对客家话的观感。没有接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低的人,往往有语言偏见,产生一些对客家话的负面观感。但教育程度高的人就知道,在香港无论是作为“通用语”的粤语或者是“家庭语言”的非粤语方言,都只不过是汉语的方言之一,认为保存客家话和讲客家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我们发现,教育程度的提高在两个组别发生一定的影响,而使P+R的数值和“客家话好听”的数值,比其他组别有显著的的增加。此外,教育程度高的人,答问题的态度也比较审慎,自相矛盾的情形会减少,而使P和R的差别比较显著降低(见表一)。
随着客家话能力的大幅度萎缩,第三代客家人对客家话的态度也降到2分之下,纵然教育程度已经很高,P+R值也亮起红灯了。由于他们大都不懂客家话,对客家话感到陌生、不亲切,所以他们觉得客家话比不上粤语好听。因此,对客家话的态度主要还是视乎其客家话是否流利而决定的。
4.3客家人转移到说粤语的趋势在城市里面,打从第一代开始,客家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说粤语,来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所以他们很早就放弃客家话作为家庭语言,而不要求子女学客家话。但在村庄中,客家话作为传统的势力还没能一下子瓦解,以35岁以上的人仍惯性地使用它。由于这些人还有一定的客家话能力,他们对客家话的态度还是很肯定的,但是他们对粤语也没有反感。尤其是年纪较轻的一群,对粤语、客家话的评分度差不多,说明了对一个语言的感情,跟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关。
新界近年的城市化,加上生活的现代化,客家话已经很难在村庄和家庭间找到流通的机会,十岁以下的小孩几乎没有人会讲客家话了。客家人转移到说粤语的过程也即将完成。在香港邻近的地区,粤语的势力也在扩张,不仅是深圳、东莞、惠阳等客家话区,连原来说闽南语的汕尾市,都转移到说粤语去了(谢立群,1994)。
在台湾和福建南部,客家话转移到闽南语的情况也很普遍(罗肇锦,1992;Young, 1989;李如龙等,1992),而且过程也差不多。虽然香港和台湾、闽南在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客家话在华南作为一个弱势语言转移到别的方言已经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
伍 结论
语言或方言相互接触时,往往会出现强势与弱势的对立。在西方,这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Fishman, 1972;Tru龙ill, 1984; de Vries,1992)。语言在一个社会中是否能处于强势.主要是取决于它的人口、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以及加上政府的支持等。
一种语言是否能够延续下去,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主观的因素也很主要。当然,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在过去,香港客家人和使用粤语的“本地人”有族群矛盾,所以客家人摆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姿态,来维持他们的族群认同。可是今天香港在经济上的发展,使他们觉得“香港认同”比“客家认同”更重要,于是大部分的客家人也就放弃客家话了。
本文参考书目
Fishman,J .1972.LanguageInSocioculturalChange.76一134.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rasen Gupta A.and Siew P. Y.1995.Language Shift: In a Singapore Family.Journal
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ralDevelopmentvol. 16, No. 4.Singapor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deVries, J .1992. LanguageMaintenanceandShift ProblemsofMeasurement,
Maintenance and Loss of Minority languages,Ed. by Willem Fase,Koen Jaspaert&Sjaak
Kroon. 211一222.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Trudgill, P. 1984.SocioLinguistics An Intri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Middlisex
Penguin Books.
Young, R. 1989.LanguageMaintenanceandLanguageShiftAmongtheChineseorr
Taiwan•Taiwan:The Crane Publishing Co.,Ltd.
戴庆夏1994(语言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黄南翔1992(香港古今》,香港奔马出版社。
李如龙等1995(福建双方言研究)香港汉学出版社。
凌华1989话说香港的客家人,《客家研究》第一集151一154页,同济大学出版社。
罗肇锦1990客家话在台湾,(台湾的客家话》74一78页,台北台原出版社。
萧国健1991(香港新界家族发展),香港显朝书室。
王齐乐1992(香港教育发展史},波文书局出版社。
谢立群1994开放以来海丰县城的语言变化与语言心态,《双语双方言),278一285页,汉学出版社。
香港政府,(香港政府人口统计)。
詹伯慧1990广东境内三大方言的相互影响,(方言)第2期,265一269页。
(本文责任编辑黄雪贞)
〔周柏胜 刘镇发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
[ 本帖最后由 火德 于 2007-9-26 00:56 编辑 ] 本应放在学术论文专区的
[ 本帖最后由 火德 于 2007-9-20 01:24 编辑 ] 真的很可悲!发展客家地区经济是首要任务..
論文出處
這篇論文是本人在1998年的作品, 詳見《方言》1998年第三期: 225-232另外我還有一本《香港原居民客語:一個消失中的聲音》,2004年香港中國與文學會出版
當時只是開始研究客家話,便發現客家話在香港有很大的危機,現在已經病入膏肓,遺憾的是,這個病一直往客家地區傳染,恐怕不到2050,梅州地區也不能倖免了.
各位鄉親, 著有生之年跟朋友多說幾句客家話吧,將來死了子孫給你祭祀的時候,肯定是別的語言,哈哈.為今天還可以聽到客家話乾杯! 原帖由 liuzhenfa 于 2007-9-25 09:16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篇論文是本人在1998年的作品, 詳見《方言》1998年第三期: 225-232
另外我還有一本《香港原居民客語:一個消失中的聲音》,2004年香港中國與文學會出版
當時只是開始研究客家話,便發現客家話在香港有很大的危 ...
镇发兄:
中秋快乐!
不用那么悲观,客家会永远流行下去!
拜读过您计文章,写得非常好,而且是经过调研后写出,难能可贵!谢谢!
Lin
回复 #4 liuzhenfa 的帖子
梅州地区,由于广府方言广播电视个覆盖,到处都看得到大家在收广府方言广播电视节目。而本地个梅州电视台不思进取,无意制作优质客家语节目与广府方言节目抗衡,甚至在电视台播本来有普通话版本个广府方言广告,可笑呀!今下行在梅州街头,十分容易听到广府方言,而讲广府方言个有不少系生活在梅州个本地市民,渠兜为了追求所谓时髦个生活卖弄广府方言。特别在嘉应大学个校园,广府方言更是满天飞,不少客家学生为了“迎合”广府学生,同广府学生交谈也用广府方言。
看来梅州个客家语言个没落也系在预料之中。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9-28 10:33 编辑 ] 白话带有浓厚的殖民色采,客家人的我一讲白话就有屈辱感
页:
[1]